高等职业教育对策选择分析

时间:2022-03-04 03:50:53

高等职业教育对策选择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智力支持,人才战略地位及价值越发突出,其建设至关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承担人才培育主阵地的功能职责,在大环境趋势下的发展备受关注。因此,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展望概述,分析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着重就后者的发展对策选择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策选择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的价值作用越发突出,日渐得到了社会认可。对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做出了重要批示,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指引着新一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布局。在这样的环境生态下,如何谋划未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引发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深度思考,并由此迎来了全新的战略性转变。

一、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教育的发展愿景概括为“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已成定格,并在我国的表象越发明显,对其理解与认知,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1.普及化。美国知名学者马丁•特罗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可分为精英、大众到普及三个阶段。如果单纯地从数量层次上甄别,毛入学率不足15%时可视作精英阶段,而不足50%的则可视作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去年全国普通高校增至2663所,在校学生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并且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甚至部分沿海经济发达省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逾50%。尤其是在党中央人才战略部署下,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加之人们教育参与意识的提升,势必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打开全面普及化的局面,这对高等职业教育亦产生了深刻影响。2.多元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化运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竞争,对人才的定义标准趋于多元化,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供需对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综合来讲,高等教育普及化不单单是规模和数量上的递增,在经历了精英化教育的沉淀之后,其在价值、功能、结构以及治理等诸多方面亦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从这个维度上讲,高等教育多元化与普及化之间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是其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事实上,在当下教育公平建设的新时代,接受高等教育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权利,甚至在发达国家已然上升为义务层次,为互联网生态结构下人们对个性成长的追求奠定了基础。正是缘于对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才体现出了高等教育存在的价值及意义。3.个性化。纵观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个历程,亦是由量变升华为质变的过程,两者协同增长,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对此,马丁•特罗认为,“今后普及高等教育不在于注册人数,而在于参与和分享…而是为了保持和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或者纯粹是为了兴趣爱好,也即是说,个体需求的最大最好满足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则。”随着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导向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结合其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服务。当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加之多元文化生态影响,使之个性张扬,有着强烈的自我追求。高等教育个性化发展趋势,是对大学生成长需求的满足,也是其质量工程建设的关键。

二、高等教育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时至今日,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已成定格,并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由此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科学选择应对对策亟待深度思考。具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自兴办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现已逐步迈入规范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正是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态势的笼罩,面对旺盛的社会需求,加之国家扩招政策实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其相关建设规模快速扩张。但辩证地来看,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后亦暴露出很多问题,办学承载能力受限、教学质量建设下滑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人们的教育参与意识不断提升,但社会上仍旧存在一些偏见,侧重于本科教育,亦有部分青睐留学,而对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生源质量偏低,影响其未来可持续发展。同时,据相关访查发现,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跨界性的特点已然形成共识,并自然地将之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在一起。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实现爆发式的增•46•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长,除了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影响外,更是得益于市场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庞大需求。因此,如何精准定位经济市场需求,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并实现教学管理结构的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选择

如上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发展内涵建设的理解至关重要。因此,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以供相关研究参考和借鉴。1.科学定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各个行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并将之视作一种核心资本,加强了相关建设。在这样的环境生态下,社会公众参与教育意识持续强化,助推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格局生成,高等职业教育因其特殊的教育定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承担培养和培训建设、生产、管理以及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任。然而事实上,社会上一直存在轻视技能培训的观念,片面地强调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价值,导致教育资源向理论教育倾斜,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对此,构建全社会共识及价值观念本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的对额选择,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趋势越发凸显。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当精准定位自身教育功能优势,紧密跟踪经济市场需求动态,完善人才培养布局,实效自身实用效能的提升。长此以往,势必会逐步扭转社会认知局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事实上,唯有建构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做好你中有我、我从有你,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其固有价值的创造,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青睐,继而奠定发展的发力点。与此同时,基于国家系列政策导向与支持,政府相关主管单位亦需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引导建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逐步缩小职业间的差距,通过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改变社会上根深已久的固执偏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2.优化布局。综合来讲,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不仅仅缘于其特殊的教育定位,还因它同时兼具高教和职教的双重属性,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向社会输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主动迎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主动融入学习型社会建构体系中,既要面向适龄青年开展学历教育,亦需面向成人发展提供继续学历教育服务,同时依托经济市场需求动态导向,组织开展短期培训活动,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其植入社会关系空间的基本,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还需优化专业设置布局,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所谓专业即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直接关联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其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资源的依据。因此,某种维度上讲,专业设置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连接的纽带,是其必须承担的根本性战略任务。对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深入市场一线调研,实时掌握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管理,在即有专业设置基础上做调整优化,及时增设热门专业,同步加强对即有专业体系的建设,提升人才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另外,高等职业教育还需以地方特色为基点,布局特色专业,着力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以期待更高的人才培养能效,如此才能赢得社会认可,是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挑战的重要一环。3.校企合作。应《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之相关要求,“要继续办好已有职业院校,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育实践。”经济市场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人才供需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不单单是我国系列政策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所在,从一开始就广泛强调和持续推进,尤其是面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影响,该方面的相关建设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首先从宏观政策上,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行使调控职能,以教育结构优化为切入视角,适度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性保护,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激励各类企业积极、有效参与,形成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生态,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合作关系建立的主体,亦应做出同等的努力。客观维度上分析,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均属于独立的利益主体。其中,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突出其社会公益性,而企业则以赢利为目的。产学合作教育具有双重目标定位,即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助力生产发展。正是基此,校企双方应明确彼此间的供需利益关系,始终秉持互利互惠、互补发展的原则,尊重双方不同利益诉求的同时,结成战略联盟,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联合打造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才培育实效,满足双方需求。同时,这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要不断磨合校企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建立长期战略合作。4.发展师资。在高等素质教育改革生态下,师生身份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着重强调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并关注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建设。面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对策选择之一,就是发展师资力量,如此才能稳固竞争基础,亦是上述系列目标实现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会议中强调,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正是得益于党中央的系列规划部署及精神指导,当前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从业师资队伍整体表现良好,但是纯粹的事业单位属性及准公务员的管理模式,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发展积极性,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利。对此,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专兼相合的组织管理模式,扩充师资配比,应迎接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挑战,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学生、校领导等同步参与,全方位审查教师的即有综合素质素养水平表现,树立榜样典范,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教研工作。在此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以及学术界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丰富教师理论知识构成及实践经验积累,并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创新创造,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发展普及化、多样化、个性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亦迈入新的转折点,如何积极应对挑战、迎接机遇值得深思。对此,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托社会高度的认同感,重新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大力发展“双师型”师资力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良青.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境遇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9

[2]周海英.高等教育普及化情境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周海英.高等教育普及化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8

[4]魏冬云,魏敏.浅析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8

[5]刘晓.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挑战与应对[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作者:蒋兆峰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