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分析

时间:2022-03-03 11:19:42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分析

【摘要】京津冀三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群,国家在十八之后,对其进行了区域结构的整个调整,其中就包括三地高教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本文提出了要以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实现三地高校之间联系的常规化机制,从而实现三地高教资源的共享机制。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是国内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十八大以来,由于城市臃肿等问题直接影响北京以及天津、河北的发展,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是解决这一不均衡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就具体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问题来说,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三个地区的均衡发展。下面就具体将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具体措施

(一)设计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

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将三个地区高校之间建立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统筹发展组织,可以进行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这一组织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设计制定相关的工作机制,对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设计相关的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这一点十分关键。首先需要对三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对相关的高校教育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深入的、全面的掌握,这是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做好做扎实。在设计相关的整体发展规划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高校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化,在设立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对相关近期的发展有具体的安排,实现稳扎稳打的发展思想,对长期规划中的每一项都有相关近期规划的安排和落实,这样的远景规划才能有所发展和涉及。在规划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工作经费进行有效规划,在资源的安排中,需要不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向三地的政府作出相关报告。

(二)实现三地高校之间正常的工作机制

协同发挥需要经常进行的沟通和协同,在三地的高校之间建立正常的联席会议制度,对近期需要进行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梳理,对相关内容进行正确掌握,这种联席会议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机制,由于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工作机制急需建立,这样可以进行进一步降低这种协同发展的工作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相关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发展,建立相关的网络平台,上网视频进行有效组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的网络化发展是三地进行高校教育整合的有效途径,现代各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其图书馆、精品课程等资源实现了电子化管理,相关资源都已经制作成相关的电子资源或者视频,将这些电子资源和视频上传到三地之间建立的资源共享平台之上,这是进行整合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设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相关的学术科研成果,同时建立检索机制,对每一个图书馆进行相关的资源标记,实现高教资源更好更方便的查询。同时进一步拓展各个高校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整体性设计。因为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相对突出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建立这种资源共享平台的时候需要对各个高校的这种个性化的而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个性化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平台,在各个地方进行有效资源特色发展。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整体布局,更加方便高校师生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优化相关的设施

这种资源整合发展的基础是网络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需要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设计和施工,建立一个资源整合发展,个性鲜明的网络资源上传机制,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该地区的网络光纤速度,实现高效、稳定、快速的上传、下载教育资源信息和数据。另外三地的城市间的交通实现更加便利的发展,这也是三地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保证和发展基础,高速铁路网建设已经实现了三地之间的人员快速交流,三地的高校教师可以上午到一个地方讲学、下午到另一个地方讲学,晚上在回到自己居住地,这种一日讲两地的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在高速发展的铁路网建设条件下已经实现。同时三地之间还有更加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建设,这样交通方式可以实现随时出行要求,对时间点的要求不再像铁路运输那么严格。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效的拓展三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的方式和手段。

京津冀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之后,出现了各种资源配备上的不均衡。高教资源在这种高速发展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三地的高教资源建立高效的共享机制,使得更多教师和学生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徐文 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洁琼,贲鸿雁,郝志功,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战略定位研究——区域经济运行中决定性科技创新要素开发[A].对接京津:廊坊市域经济发展——第九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廊坊论坛,2015,03:153-154.

[2]李景元.京津廊一体化与京津高端城市之间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两大高端城市区间农村发展问题[A].区位优势与协同创新——京津廊一体化研讨会议(环首都沿渤海第10次论坛),2015,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