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开放性的闽台交流合作的思考

时间:2022-01-20 08:55:29

高等教育开放性的闽台交流合作的思考

摘要:福建是大陆与台湾高等教育合作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针对闽台合作现状和高等教育开放性的特征,福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闽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交流应遵循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互利共赢、为我所用,多元开放、深度推进的原则,应在原有闽台合作基础上,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攻关、服务区域、师资队伍建设、传承与传播文化等六个方面推进开放和合作,应建立闽台高等教育合作治理机构和质量保障标准,以及闽台高校应建立相应的高校联盟,进行有效合作。

关键词: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对于福建而言,高等教育的开放应首先着眼于发挥对台优势,着力于闽台之间的开放合作,全面深化与台湾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交流,为服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和两岸和平发展做出努力。

一、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现状

近年来,福建与台湾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成为闽台交流中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为进一步深化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访学规模较大

福建是台湾对大陆开放招生的主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4年福建高校学生赴台学习累计18000余人次,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在读6000余人,约占大陆高校同期在读台生总数的1/3。自1985年开始,福建高校招收各类台湾学生累计近六千人,目前在读台生约占全国高校台生总数的1/6强;近六年福建高校招收台生层次逐年提高,目前本科生台生占招收台生总数的651%,硕博士台生比例达24%①。

(二)教师交流较频繁

2009年至2014年,福建教育系统教职员工因公赴台交流累计近15000人次。每年来闽访问的台湾教育界人士每年约3000人次;来闽任教任职台湾教师近2000人,居全国前列;2010年福建率先引进台湾籍教师为我省高校正式编制教师。如:厦门大学聘任了台籍教师(专项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近50人;华侨大学自2009年以来聘请了60余名台湾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短期讲学、合作研究,或长期教学和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聘请台湾专才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②。

(三)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多

2009年,福建率先成立了省部共建单位“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是大陆首个组织、指导、服务与推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本科“3+1”和专科“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实施中,“闽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新模式”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入选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并获创新奖。

(四)校际合作有成效

截止2014年底,福建省共有69所高校与台湾百余所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在教育理念更新、学术交流、科研攻关、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多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如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借鉴台湾高校教育理念,构建了以“精致人生”为核心的博雅教育体系;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成功研制了电动导览车“金厦一号”、SWQ18型沙滩垃圾清洁车;福建师范大学海峡旅游学院融合海峡两岸企业资源,在福建省旅游局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海峡旅游教育联盟”等。

(五)交流活动成品牌

近年来,闽台两地联办学术研讨会、论坛达300余场次。其中,举办了四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三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暨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十三届“海峡两岸大学辩论赛”、三届“台湾百名大学生八闽行”等系列品牌活动,逐渐形成海峡两岸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品牌效应的高规格、大规模、大影响的交流平台。

二、深化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意义

(一)是促进福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

台湾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在亚洲首屈一指,尤其是在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师资整体水平、学科专业与产业的适配度、综合实力以及社会彰显度和影响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但也存在资源冗余的现象。福建高等教育近年来虽发展迅速,但与台湾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闽台高等教育具有互补共赢的现实性,可以成为促进福建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是增强福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之匹配,区域高等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目前,福建正面临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自贸区,以及中央大力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福建将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主导优势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这就迫切要求福建高等教育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共融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战略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福建加快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迫切要求福建高等教育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福建高等教育必须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把握重大机遇,在全国率先形成深度融合的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共同体,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交流合作新格局,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然而,目前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合作的层次和深度还有限,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合作优势还有待继续挖掘;福建高校合作的台湾高校私立的多,公立的少;部分本科高校闽台合作的领域集中在教学领域的多,科研领域的少,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等。

三、基于高等教育开放性深化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

通常认为,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是三个方面的统一体,一是高校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二是高校与国内外产业、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三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开放性改革[1]2。高等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外,必须尽可能地向外部开放,才能与外部和谐共生,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协调同步;同时,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播与传承等活动也应彼此开放、相互支撑。因此,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开放性特征,结合闽台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福建应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全面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合作举措,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一)深化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原则

一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专家奈特认为,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文化、教育体系各异,国际化应因地制宜,尊重地方政策及实际情况[2]。这一原则也适用闽台两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在闽台合作过程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协调、延续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特色,否则将会脱离地方语境,脱离区域实际,脱离福建特色,闽台之间的高等教育开放式发展也就失去了价值。二是互利共赢,为我所用。高等教育系统的开放必然涉及输入与输出的问题,是一个双向的交流。然而,正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在合作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是不平衡的。对于与台湾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的福建来说,闽台交流合作中的引进和输出、互利和共赢也必定是个渐进的过程。三是多元开放,深度推进。闽台高等教育合作必须从过去注重师生交流互访向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推进,如闽台高校在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科研的共同攻关、师资队伍的建设、祖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同时要求政府的决策者和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成为这一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并引导企业界、经济界、文化界等与高等教育进行合作,成为闽台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推动者。

(二)深化闽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对策

深化福建省闽台高等教育合作要重点强化五个方面:一是合作主体要拓展至闽台高校及企业;二是合作教育资源要重在引进;三是合作专业要与福建产业相对接;四是合作模式要注重多元主体合作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五是合作形式要更多样,着重从台湾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优质资源,提高福建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合作办学模式的开放。合作办学有多种模式,如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在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上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应通过政策、经费、用地等方式,鼓励支持福建高校与台湾优质高校独立创办或联合举办高水平大学、应用技术类大学或二级学院;吸引台湾职技教育优质资源,兼并、重组、托管、共管福建省的一些实力较弱的高职院校,以及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和建设;吸引台湾优质高校到福州、厦门、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闽台高等教育合作实验园。2.教育教学活动的开放。福建高校要与台湾优质高校在教学及资源共享上实现深度合作,如:闽台高校可以联合企业、行业举办一批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密对接、彰显特色、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群和紧缺专业;福建高校在专业设置、教育改革上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产业发展的变化,呼应业界需求和结构变化,充分征询、合理采纳台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业界意见,并作相应改革;闽台高校可以联合企业、社会团体,发展慕课学院;吸引台湾业界技术精英、社会人士走上福建高校讲台,授课、作讲座、竞赛实践创业指导等;可以与台湾高教评鉴机构合作,开展评估专家培训、办学监测体系数据平台建设及部分高等教育专案评估。3.科研攻关的开放。重点从产业、企业的需求出发,鼓励闽台高校联合开展应用科研,让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业界关注热点等成为联合研究开发的源泉和动力,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产出高水平的应用成果[3]3。福建高校可与台湾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多种主体的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闽台的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共同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以及两岸技术转移中心或科技创业育成中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4.服务区域的开放。闽台高校联合为业界培养培训急需的各类型各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使高校与业界实现共赢,一方面通过培养培训业界急需的各层次人才使企业受益,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产业的联系,为学校办学治校获取更多有益资源。同时,闽台高校合作共建的研发平台或基地要利用技术和人力资源,融入和服务福建,甚至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5.师资队伍建设的开放。目前福建高校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尤其是应用学科的青年教师大都未经过业界长期系统的锻炼,不熟悉企业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前沿,因此培养出来的应用学科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对于那些有过业界工作经历的教师,也必须强制到企业挂职锻炼,将活动边界延展至企业和社会。台湾的工程教育非常扎实,应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适合福建产业发展和紧缺、薄弱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急需的台湾全职教师;也可以联合台湾高水平大学共同设立“师资培训中心”,选派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提升福建师资水平。6.传承与传播文化的开放。可以通过举办以市场为纽带、向内向外双向拓展的教育活动,密切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台湾高校与福建可以对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特色文化进行联合研究。政府应支持一些高校设立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都文化、朱子文化、畲族文化、工程技术文化等体验中心,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两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深化闽台高等教育合作的机制保障

为确保闽台高等教育合作顺畅有效,基于两岸特殊的行政区划关系,应积极探索有利于闽台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机制创新。一是要成立由政府、高校、企业及闽台两岸高等教育质量评鉴机构等各方参与的闽台高等教育合作治理机构,负责信息沟通、组织协调、实施落实和制度激励等问题,从而达到闽台高等教育合作的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二是要建立共同的质量保障标准,推进闽台文凭互认、学分互换与互认等,从而搭建闽台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信任的平台,组织闽台高等教育合作质量论坛,使得合作的闽台两岸政府、质量保证机构和高校以谋求质量、实现多赢为目标,增强合作的对接度和信任度[4]72。三是要对高校进行分类管理。高校按照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体功能差异进行分类。政府要牵线搭桥,支持闽台高校建立相应的高校联盟,促进各类高校分类建设、特色办学、多元发展。综上所述,福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开放创新来谋求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在进一步深化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背景下,促进闽台两地教育部门、两地企业、两地高校、两地产业对接,实现校地、校校、校企、校产联盟,推进福建高等教育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根.论开放式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9).

[2]张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比定义更重要———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简•奈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9-17(A03).

[3]李泽彧,温德才.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以龙岩学院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0(1).

[4]谌晓芹.博洛尼亚进程行动路线与政策透视———基于区域高等教育开放与合作的视角[J].求索,2012(2).

作者:黄小芳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