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三方评价体系构建

时间:2022-06-24 03:09:57

高等教育三方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理论阐释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指的是由独立于高校和教育管理机构之外的具有教育评估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和机构对高校教学科研质量、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诊断性评价的活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主要是由于我国长久以来传统评估模式的禁锢以及公众的信仰度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克服传统评估“内部控制”的局限,弥补内部评估的必然选择。高校自身评估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都属于教育系统内部评估,内部评估的非透明性为教育权利“寻租”提供了成长的空间,易导致高等教育评估的“内部操作”,进而影响评估的公正性。此外,内部评估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缺乏与社会和市场的沟通互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与社会需求背向而行,从而引发就业难和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第三方评价制度有效地克服内部角色重叠的冲突,规避内部评估的风险,弥补内部评价的缺陷和不足。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类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往往关注的是外在规模的增长和完备度,而内涵式发展模式关注的则是发展的质量和层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重视教学质量和重塑大学精神的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已经滞后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正逐步成为遏制我国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高等教育引入第三方评价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国际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国际上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主流模式主要包括美国的社会独立评价模式以及英国的QAA半官方评价模式,上述两种主流模式的共同点就是评价机构独立于高校与政府之外,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评价结果能够得到多方的认可和接受,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为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质量提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高等教育评估国家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选择。

二、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条件

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处于初始阶段,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因此,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主要体现为:首先,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高等教育评估理念的嬗变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公民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高等教育内部评估的封闭性和不透明性逐渐引起公众的质疑和不满,强烈呼吁构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但是由于我国长久的“官本位”和“大一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以政府评价为主,较少吸纳社会评价,形成了封闭性、单一性和不对称性的评价理念,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及时转变评估理念,逐步形成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由“封闭性”向“开放透明”、由“不对称”向“公平性”理念转变。其次,完善的第三方评价环境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的社会基础。完善的第三方评价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需要有相对成熟的第三方评价市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是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是高等教育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完成的,而不是在教育体制内在组建新的评估机构。第三方评价组织完全独立于高校和政府之外,由具有广泛知识背景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高等教育进行专业化、独立性的评估。另一方面,第三方评价组织须拥有专业、客观的评价工具和方法。通过先进的人才测评方法如技术评价方法选拔评价人员,从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等方面对评价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第三方评估的科学和公正性。第三方评价组织应当从专业匹配度、企业匹配度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匹配度三个层面对高等教育作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的评价鉴定。最后,完整规范的评价流程和机制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制度基础。第三方评价组织和机构要制定规范的组织流程,严格按照合同契约的内容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流程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评价准备。主要包括对被评估对象的资料了解以及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二是评价过程,评价人员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按规定内容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专业性的评价。三是评价结果与反馈。对被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采纳比例、对评价结果的满意度以及后需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信息跟踪收集和反馈。此外,健全的第三方评估管理和运行机制也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保障之一。除上述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之外,以政府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为主的政治基础和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奠定的坚实的经济基础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理念转变是根本保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就是包括高校、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在内的整体评估理念的转变。具体体现为:

1.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长久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开展的,我国非官方性质的社会评价组织和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较差,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民众对于政府评价的畏惧感以及对社会评价的可信度的担忧导致我国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发展举步维艰,这样严重阻碍了第三方评价环境和市场的形成和成熟,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理念应由“官”向“民”开始转变,政府应加大对第三方评价组织发展的支持和宣传力度,并且逐步减少官方评价与非官方评价的重叠性,不断扩大民间评价组织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2.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人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话语权较大,而且由于受到等级和职务的影响,往往个人权威会凌驾于组织权威之上,从而导致高等教育评价的公正性偏差;另一方面体现为我国特有的“人情”文化,“人情”文化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根深蒂固,在高等教育的评价过程中往往由于关系的亲疏远近以及个人价值偏好进行主观性评价,从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失衡性。“人治”和“法治”历来都是此消彼长的两种文化理念,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应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不管规范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流程,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法制化和公平性。

3.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历来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和完成的,而且评价的过程具有保密性,不对社会公开,这就造成了高校和社会对于高等教育评价结果的质疑,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我国高等院校为了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而进行恶性竞争。随着我国公民权力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必须由“后台”走向“前台”,由“内部评价”向“社会评价”进行转变。第三方评价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由封闭评价向公开透明评价转变,将评价过程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以及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二)科学评价是核心环节

1.开展全面评价。高等教育全面评价主要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首先,宏观层面以国家整体高等教育为评估对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评价,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次,从中观层面来看,以省级行政区域为界限,重点评价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契合度,区域专业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其评价的结果不仅仅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依据,而且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能增强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粘合度;最后,从微观层面上来看,高等教育评估以高校为单位,重点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环节等等进行评价,从而揭示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高校修复自身“短板”,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2.吸纳多元主体参与。为了保证第三方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评估指标的选取、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反馈等过程中都需要吸纳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其中。在评价指标选取阶段要广泛征求来自高校、政府、社会以及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选取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要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个体和组织的监督,不断压缩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空间;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阶段,收集被评价主体以及来自社会各方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综合,不断积累评价经验,提高未来评价的效率和效度。3.制定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高等教育评价中,评价指标选取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对于高等教育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都有较大的影响。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过多、界限模糊以及忽视教育生态评价等内容,因此,第三方评价组织在进行高等教育评价准备阶段应尽量制定比较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从主要从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满意度以及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度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遵循建设性、生态性、包容性等发展原则。

(三)政府“再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独立性的对立统一是动力来源

第三方评价组织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产品,是由高校或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第三方评价组织签订评价合同,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第三方评价是一种市场行为,由于市场风险和失灵的存在,所以第三方评价组织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规范和引导,政府规范和引导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对第三方评价组织进行“再评价”。政府再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从事教育评价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专业技能、道德素质以及评价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活动的规范性。第三方评价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与政府的规范引导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范和引导要以不损害第三方评价组织的独立性为前提,而统一性指的是政府的规范和引导能够有效的净化第三方评价市场的环境,有利于第三方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正是由于政府规范引导与第三方独立评价的对立统一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第三方评价组织评价技术的不断进步。

(四)教育客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是第三方评价的衡量标准

教育客体和社会的满意度则是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衡量标准,满意度指的是教育客体和社会公众对于第三方评价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对心理状态的量化,教育客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不仅体现在评价的效率上,更要体现在评价的效果上。开展高等教育评价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方评价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完全取代第一和第二方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方评价是教育客体和社会公众参与教育管理的方式之一,是民意表达的一种体现形式,第三方评价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我国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发展还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合理的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将第三方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第三方评价制度不仅仅会应用于政府绩效评价和高等教育评价等方面,会向更宽阔的领域和行业拓展。

作者:佟林杰孟卫东工作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