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2-04-29 03:17:35

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具重要的因素,总理曾倡导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又指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见其在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激发潜能上具有重要作用。据麦克思研究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可以看出,“2013届大学生毕业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1.2%,高职高专为3.3%),三年后也有5.9%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3.8%,高职高专为8.0%)”[1]从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在择业中选择了自主创业,并且许多成功事例也渐渐涌现。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率低,创业意识不强,大部分是由于就业困难被迫创业,把创业作为职业规划的备用选择。而在创新创业的途中遭遇挫折,一蹶不振者比比皆是,这反映了大学生在创业能力素质、心态、等方面较差;另一方面创业成果转化较少,资源不足,导致创业难以继续,被市场所吞噬。因此,文章把探索大学生就业创新激励机制关系网模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双创”背景下遇到的各类问题与障碍,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内外激励机制,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双创”潮流中进行就业创业提供各类激励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1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的现存问题

在心理学领域内,“激励”被认为是根据人类在心理层面上的一种需要由一些激励动机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动作以满足自身的方法和原则的一种总的概括。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就是由行为实施主体采取有计划、与目的手段方法来激发、鼓励大学生有效全面得推动大学生顺利开展创业事业的一整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帮助、服务的系统。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相关就业创业激励机制存在众多缺陷:政策热,实效冷;支持小,需求大;目标高,成绩底等尴尬局面。国家政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巨大助推力。但在某些方面,一些政策过于理想化,创业政策不健全、不配套。目标过高、周期过断的政策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望而却步,不敢实践。国家政策应大力倡导全员激励,使得政策真正使大多数学生共享,降低创业项目申请准入门槛,倡导全员创新,使一切创新创业的活力充分迸发。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在某些方面高校只注重外部给予支持,但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或偏重于理论形式教育,未考虑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不系统,片面激励的问题,致使大学生创业出现空有干劲、无从下手或停滞不前、半途而废的现象。如今在高校中也出现许多创业创新竞赛的各级竞赛,大多都是评比创新创业项目策划的比赛,在评选出各种奖项后却没有进一步给予专业指导和奖励,使大学生无条件无资源来加以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只能夭折于摇篮中,出现创业起步“半成品”的问题。社会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市场,在某些方面社会只注重回报率与汇报周期,在校企合作中往往采取形式单一的灌输式讲座活动,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融入接触到社会企业运行模式和创业过程的规律。存在企业支持不足,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形式激励的问题,致使大学生创业出现信息闭塞、锻炼不强、资源有限等现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最大保证。一方面,一部分学生空有一腔创业热血,困于无技能、无团队、无方案,创业进程遭到碰壁。一部分同学或因家庭因素,不得不早日就业,把创业作为职业规划的最后备选方案,没用把就业创业当作自身发展的一条可行途径的意识。有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者中有高达71.74%的人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2],所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要考虑到高校大学生全方位的综合条件,合理得差别激励。

2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机制关系网模型系统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创业机制的研究可以从4个方面展开:①创业教育心理接受机制;②创业行为触发机制;③环境影响机制;④创业教育影响机制。[3]而以激励机制视角,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具体可以从10个角度分为:政策、资源、物质、精神、教育、团队、平台、差别、环境、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这些激励机制并不是相互独立,各成体系,而是互相涉及激励主体,相互协调激励作用、互相规范激励行为,彼此相互链接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多元激励机制关系网(见图1)。2.1充分调动和整合外部环境资源,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形成元多支持服务网。充分联合政、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完善就业创业的环境激励机制体系,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积极投身于就业创业的潮流中去。在“互联网+”时代,要发挥信息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加强媒体对政策的宣传报道;利用互联网助力大学生开发网络市场资源,拓展人脉资源。2.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激励机制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都必须有团队共同的协作,而团队自我激励机制更是一项复杂的体系。与外部环境激励机制系统相比,团队激励机制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团体间在创业理论、综合技能、精神意识方面的内部自我提高和发展的能动性、自觉性激励系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团队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得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效率,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积极性、凝聚力、竞争力、认同感,有助于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自觉营造团体积极氛围,从而在团体建设、团体发展、团体巩固过程中,克服创新创业发展难题,不断推进创业项目向成果转化。团队激励机制建设要从个人家庭背景、个人创新思想意识与价值观、个人素质能力、内部组织管理制度、校绩考核制度、人脉关系建设、创业资金管理制度,成员奖惩制度、顶层设及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避免由于一些管理带头人的感性理念与随意性、组织建设不成熟、利益分配不合理、缺乏科学管理与正确发展道路等原因而使创业团队破裂,项目失败夭折。当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训锻炼过程,发现自己能力得到了锻炼、技能得到了提升,会更积极地继续参加其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4]。2.3重视就业创业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使创新发展成果共享,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强大助推力,让自我资源循环运用于项目发展巩固中,使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正真能开花结果,促进各种创业资源良性循环联动发展,不断集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多元激励机制关系网中。

3结语

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中的一股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泉流,所以就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激励要素研究有着时代意义和价值。就业创业激励机制的研究,使创新发展成果共享,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强大助推力,让自我资源循环运用于项目发展巩固中,使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正真能开花结果,促进各种创业资源良性循环和联动发展,不断集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多元激励机制关系网中。对加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培养培训,配备具有相关素质的双创教师,提供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现推波助澜,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规划就业创业路径,为缓解我国就业市场“两难”矛盾问题,对促进经济升级提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协调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科研等多方位主体的激励机制的作用,规范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激励行为,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多元激励机制关系网,联动集中各种资源,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外部环境等有着突破性作用;对完善相关理论、法规制度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系统的智力支持,探索一条具有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特色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麦克思研究.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7-6-12.

[2]姜红仁.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同等学力博士学位论文,2014(5).

[3]李强,暴丽艳,郝丽,等.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构建与实证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2):25-30.

[4]王游.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3(01):112-117.

作者:郑志鹏 高文瑾 单位:1.山西大同大学法学院 2.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