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时间:2022-11-28 08:53:09

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一、工学结合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作用

工学结合模式就是根据社会的职业需求,对大学生的四个就业维度进行有效实习规划,并且利用这些实习机会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因素,以及整合这些因素的特定工作环境和方式,特别是和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巩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还没有参加实际工作之前,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他们掌握的职业技能,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所具有的职业态度和对职业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抽象层面。其知识结构和知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践。而工作态度和职业理想更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他们的心目中对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过于理想化,因此在这方面会产生许多幻想。而更多的时候,是缺乏对自己所掌握的职业技能的客观认知,过分夸大自己的职业能力,难以找到自己的合适的社会职业地位。工学结合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就业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储备中寻找与实际工作的契合点,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也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并且更进一步的明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二)工学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高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在更多的工作实践中与具体工作细节的有效磨合,更缺乏在实践锻炼中的验证与提升。专业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工作才能够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最好机会。在工学结合中,通过各种具体的工作实践,大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缺陷,并且基于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和实践环节,去努力的解决这些问题,积极的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基于实践锻炼的各种解决学习与工作实践问题的具体环节,也是学生深入学习优化自己知识结构、完善自己职业技能的良好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且积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够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更加积极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工学结合能够改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展示能力。大学生的职业展示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他们职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更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更好就业的最根本素质。但是,根据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在学校品学兼优,他们既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熟练的职业技能,可以说在专业能力方面表现的很优秀,但是在具体的应聘环节就缺少了将这些优秀向用人单位很好展示的能力,从而让用人单位不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这样就失去了许多很好的就业工作机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深入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专业职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培养自己更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够具体的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因此能够在就业环节中提高职业技能展示能力,做出更好的职业展示,能够进一步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与欣赏,从而实现自己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当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的技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来保证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和教学能力。但是,通过对全国各职业院校的调查统计我们能够发现,这样的专业教师还相对缺乏。就当前各地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过去的职业中专和职业技校升级整合而成,其教师队伍也大多都是这些学校原来的教师。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后又相应的招聘了一些大学毕业生。这些原来的教师由于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其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已经明显的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更落后于行业职业的技术进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方面明显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更缺乏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他们很难对学生的工学结合学习形成有效的指导和积极的促进;而那些年轻的教师,虽然具备了现代化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因此教学水平相对欠缺,教学质量自然就差强人意。更何况当前许多职业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材,其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传统职业范畴、传统理论体系、传统职业理念和教学思想、传统职业技能等都已经在很长时期内没有结合现代化教学思想和现代化行业职业发展做出的积极改变与升级,因此很难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职业发展的多元变化,很难能够站在行业技术的前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职业引领,很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形成实质性的指导,因此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现代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二)缺乏法律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早就在。职业教育方面广泛开展的教学模式,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方面构建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针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例如,对于如何体现学生就业合同的公平性、学生的职业身份与他们的职业收入的关系、企业的用人制度是否合理、学生在企业中的权益等这些有关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的解决,难以形成有效的法律保障。一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体现出的新的职场问题,迫切需要在切实有效的法律体系下解决。(三)校企合作形式较少。目前,各高职院校和社会以及企业所开展的各种合作项目还普遍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客观的认识。在企业的认知中,基于传统教学机制下的职业教育,还是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难以体现出对学生现代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社会职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这些企业失去了对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信任,不能够积极地基于自己的职业人才需求和学校形成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合作形式。另一方面,学校的职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教育还是建立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理念上,学校不能够积极地深入社会去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变化,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够及时了解各种基于行业多元发展而产生的各种新业态下的社会行业职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计划不能够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而实时的做出改变与调整,因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各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工学结合的特征,聘请行业部门的高级管理、企业相关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成立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对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特别是要结合时展的特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站在行业职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充实新门类、完善新工艺、优化新技术,一切围绕学生的就业这一中心目标。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各地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优势,要积极打造品牌特色专业,要通过优化具体的教学环节,将这些专业优势和专业特点转变为本校的教学优势,从而发挥更好的社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优势专业积极寻求与社会企业的多元化合作。校企双方还要基于共同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成各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二)强化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各高校在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和服务理念,特别要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挖掘各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体现企业在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师资力量、教学资金这些方面的有力保障。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积极构建双方共同负责的教学督导机制,使得双方基于各自的发展诉求来积极完善与优化各种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以有效地解决各种教学计划实施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于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环节,学校要专人负责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对学生的岗位指导、师傅帮带、生活服务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协调,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实践学习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并且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调整、技术攻关项目、生产工艺升级改造等及时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目前职业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各高校要利用校企合作途径,构建各种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对接机制,形成各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有机地融入到高校的学历教育体系中,以体现对企业职业技能培养的借鉴与吸收;积极改善课程内容和教学结构,将职业资格评估体系嵌入高校的课程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应用行业的前沿最新技术,了解挖掘新的行业标准,构建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具专业性和目的性;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产氛围和创新环境,通过大氛围的熏陶与感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化就业。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职业技能充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鹏,许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163-164.

[2]刘秀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29):76.

[3]郑应友.国外工程教育模式对我国新工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2-128.

[4]黄良峰.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双线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6-8.

作者:冯静 李霄霞 徐丹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