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遇分析

时间:2022-05-21 11:13:10

大学生就业机遇分析

1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

1.1对就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对待就业岗位的态度上求稳定、怕风险,过于看重薪酬、福利等待遇,一味强求“专业对口”,更有鄙视体力劳动,不愿从基层做起的应届毕业生都不在少数。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成本不断的提高,在自身素质的限制和一些不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大学生在就业上就会处于弱势。

1.2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在频繁出入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的时候,比较青睐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2],他们认为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自身发展机会也就会大一些,这就导致一些欠发达地区即使制定了很多就业优惠政策,也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还有的大学毕业生总是认为自己是“金凤凰”,能够上大学很了不起,对于工作单位过于挑剔,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是要求工资待遇越高越好,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主观认为自己进入单位就应该坐到很高的职位。这样就会直接产生眼高手低的矛盾,业务基础不够成熟,必然造成就业中所面临的困境[3-4]。

2就业问题的SWOT分析

2.1大学生就业优势

第一,学习能力强。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很新鲜的,都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而他们在学校的这几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第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尽管现在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会说,读了大学也没有用。但是,如果没上过大学,那么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就相当于他的人生并不完整。也许,大学生中不乏一些只打游戏荒废学业的个体,但是,从整体角度上讲大学生群体还是虚心好学,专业的基础性知识扎实。

2.2大学生就业劣势

第一,缺少工作经验。由于受高校教育资源的制约,在毕业生就业时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社会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阅历,这与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经常会有至少一年实践工作经验的要求不相适应,但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很少有时间去做到全年制的真正参加“职业人”所应经历的工作岗位训练,更多的是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阶段性的课程实习或工作实践,而这些实践过程并不能作为就业时的工作经验考核指标。第二,求职应聘能力弱。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一直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过分的强调“个性”,缺乏甚至不具备为人处事的基本知识,不注重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责任心等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品格尚欠缺,求职应聘能力薄弱。第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当前高校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入学高考的志愿填报过程中是由家长来决定专业的选择,以至于大学就读期间,对专业都是盲从的,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形成跟风走的认识观,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

2.3大学生就业机遇

第一,运用就业指导资源。为了帮助毕业生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很多高校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就业信息、就业观、就业技巧和创业指导等方面都会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资源会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提供心理与技能支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每年都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并在课程的管理和设计上严格进行监督和设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模拟招聘的实际就业场景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第二,重视职业培训。很多高校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就会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职业资格、从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更有学校将这项工作上升到制度层面,譬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每年为师生组织专业心理机能培训和资格认证培训、司法考试等等,针对矿山安全等具有资格认证的专业还进行专门的学科考证培训。第三,实习实践基地平台。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高校会与企业或单位签订实习或就业基地协议,譬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各个二级学院当中都有建立自己的企业与学院专业实习与学生实践锻炼的基地关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或专业实践的锻炼平台,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业务中,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学校还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培养模式,设置合作教育工作学期制度,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可以走进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工作,这样就能够提高在校学生的应用技能,并能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人才培养的缓冲带。

2.4大学生就业威胁

其一,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社会需求岗位的有限,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每个岗位竞争的人数都随之增多,招聘会上人山人海的拥挤场景比比皆是,而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该学生在学校里面的理论课程成绩分数有多高,很多企业更不愿意多花钱来培养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他们更希望能招聘到“拿来就能用”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其二,企业“返聘”机制。对于一个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所以,一些单位采取了老职工“返聘”的办法,这就给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根本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3大学生就业策略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机遇,鼓励参与社会调研与实践挂职服务,实践毕业生就业的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效率和效果。

3.1大学生就业的SO策略

大学生已经经过了严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的培养,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思维也比较活跃。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场招聘会现场曾有用人单位评价该校的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实际业务技能熟企业在用人时比较看重的业务素养,这其实是与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以及学校各部门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分不开的。

3.2大学生就业的WO策略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克服自己的劣势,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尽可能与去结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提升自身人才素质水平,经常接受来自学校或网络等途径的就业指导,锻炼、提高自身就业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5]。

3.3大学生就业的ST策略

该策略对于已经具备专业学习方面的优势或在专业领域学习较为深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更为适合,该策略能将毕业生的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得到恰当融合,使毕业生能够在职场中看清自己,克服环境等不利因素。譬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辽西地区高校毕业生,他们更能够感受到地域条件的不利限制,此时他们更愿意对不利的地理环境作深入的分析,从而规避了在就业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利威胁因素。他们大多数人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更能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这就为他们下一步的再就业,进而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奠定了主观意识基础。

3.4大学生就业的WT策略

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不足,而外部就业环境也并非理想。如此形势下,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当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思路],在“职场”这个现实大环境中逐渐成长,合理运用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克服劣势,回避威胁。

4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早作准备,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制定大学规划,明确职业方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争取顺利就业。(本文来自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孙宝成李井明工作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