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学生就业能力及策略

时间:2022-12-27 09:25:42

试议学生就业能力及策略

虽然当代大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也不具备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一些大学生虽然在工作业绩、知识、技能等方面表现的都很出色,但是却在与他人相处时缺乏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有些大学生甚至欠缺与他人相处的基本礼貌。个人基本素质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缺乏持续性与稳定性。

一、以“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性分析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学者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展开了相关研究,一些大学已经将就业能力作为大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很多,而如何结合校内外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大学生基本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持续就业能力进行培养,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途径。采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互补有无,提高培养的针对性。笔者所在学校从2010年开始施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校企共同设计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与评价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和质量监控,让学生在产业背景下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强化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校实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是“综合实验班”,“综合”包括两层涵义:一是综合实验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实践能力。经过3年的实践,这种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效果显著。合作企业普遍反映,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有大幅提升。

二、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改革工作

1.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本着“重视基础、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原则,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实践岗位上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域;合理分配学生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基础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本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2.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会感悟到企业对于员工的忠诚度、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是非常重视的,有时候对于这些素质的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学生已有的专业水平。学生在意识到这些素质的重要性后,会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可以使他们尽快地转换为一个受欢迎的职场人。

(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扎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其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通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突破了当前本科高校与社会、企业脱节的瓶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与企业一起制定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管,保证课程的完成质量。通过课程的改革,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让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并积极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当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实验班打破了原有培养方案在教学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一方面,企业指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导师”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学校指定教师,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理论课程进行辅导,辅导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因专业、企业不同而不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和学校指定人员,共同选定课题、共同指导、共同评价,并在企业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制度、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应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企业、行业合作,围绕培养学生基本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文芳单位:五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