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下的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时间:2022-12-27 09:23:37

经济学下的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外在的社会因素。

1.1政府调控不周。根据劳动经济学的原理,政府调控又是也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一面。第一,政策自身就无法绝对完美。我国迄今为止没有出台一部维护女性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除了一部分关于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的条例以外。已出台的性别平等的政策并没有将政策具体化、明确化,使得女性在职场的平等就业权无法得到真正的维护。第二,宏观调控遵循的博弈原理可能会消除政策应有的效力。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始终都是政策与调控对象的一个博弈过程,无法达到绝对平衡。第三,政策在某些方面适得其反。比如在女性生育期带薪休假等政策本是为着考虑妇女自身的权益,却也由此引发了就业市场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1.2用人单位的偏见。如今企事业单位无不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用人时完全从企业利益出发,认为男大学生无论在智力、体力、耐力等方面都高于女生,并且不存在像女性因恋爱、结婚、生育等个人原因而造成企业不必要的劳动力缺失和利益流失现象,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按照贝尔克的歧视理论可推断,许多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在人品、才能等方面都无法信任,就更情愿高新聘请男生就职,也不愿招收女生。

1.3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中华民族的男女分工观念是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的,从古时的男耕女织到现代的“女人相夫教子,男人打拼事业”的家庭局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中国自古男女就不平等,对男女的期望值也就不尽相同。绝大多数人都觉得男性是家庭收入来源的主要创造者,而女性则负责料理家事和侍候老小。家庭对女性的收入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就这导致女生在就业时的动力远不如男生。

2.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2.1综合素质不合格。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的劳动成本,也就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许多女生在校期间也许学业成绩等表现都优于男生,但是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使得女生在进入社会时往往存在经验不够、眼高手低、心理素质不过硬等不足,这种实践能力的缺乏导致女生就业时缺乏一定的优势。而男生在人际交往、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则较女生更有优势。

2.2消极被动的求职态度。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女生在就业时没有那声那种上进心和进取心。所以在学习专业技能时往往不够努力,蒙混过关。而在求职时往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朋友介绍等渠道来找工作,目标不明确,动力也不够强大。但男生往往会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招聘会、亲自拜访等积极主动的求职方式,此举更易被用人单位接受。所以女生就业渠道不够广,目标不明确,动机也不够强大。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除了靠自身努力以外,还要依靠一定的政策扶持,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各界给与一定的支持。

1.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国家教育局可以下达放缓高校扩招速度的政策,稍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即可。此外,教育局可调控高校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指导。政策调控很容易,但是贯彻落实到各所高校就有一定难度。现在的大学虽然已经在改革体制的带动下努力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但是中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办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依然难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以第三产业制造就业机会。女大学生的体质和性格比较适合服务产业。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拓宽女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许多非工业城市或偏远地域的第三产业还没充分发展起来,如果国家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努力开发当地的服务业、商业、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无疑吸纳大量的女劳动力,进而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面窄、一职难求的窘境。

3.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高校作为衔接学生和社会的一条纽带,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学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不能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知书达理、形象气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应开设一定的课程进行培养。同时,增加女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进入社会,体验生活,深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知,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积极建立与外界企事业的密切联系,及时招聘信息,多举办校园招聘会,拓宽女生的求职渠道。

4.女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不能被传统的女性歧视观念所束缚,做一个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女强人。首先在校期间就不能抱着得过且过、寄希望于婚嫁的念头,在职场要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其次是在求职过程中,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多跑多看,不能单凭网络和朋友作为求职媒介。在求职过程中时有受挫也在所难免,要及时调整心态,反省之后再接再厉。最后再就业成功后,不能满足现有状态,继续学习职业技能,在完善自己之余努力寻求发展空间,若不思进取则最终会被优胜劣汰。

三、结语

当代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危机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存在,但这并不是无计可施的。只有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所在,才能从根本上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最大限度缓解女生打就业压力。除了国家、政府、学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以外,还需要女大学生从根本上转变自身消极被动的就业观,才能有效解决女生就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者:谈波单位:海安县居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