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分析十篇

时间:2023-03-26 21:19:38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篇1

一、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

(一)经济效益可行性标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确保项目可行,就必须保证当风险投资的所得和所费具有相同量时,其效益可行性标准为:纯经济效益>0或经济效率>1。

(二)经济效益择优标准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优化,也就是要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投资方案,以便保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或满意化。基本的择优标准如下:

1.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投资方案的总体效果最优是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实惠,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适用。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少、效率低、效益差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项目投资择优时,一方面要考虑总体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单位效果,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是追求投资方案的单位效果最优,能够反映高效率,对企业走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有积极意义,在资金较贫乏的情况下适用。总体而言,采用这种标准,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十分有益的,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有限资金发挥较大的效益,进而能够全面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标准难以兼顾单位效果和总体效果、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

3.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兼顾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的择优标准,其一方面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能使其得到较高的效率。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因为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和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都是单目标优化,但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是多目标优化。所以,采用这种标准才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和优化项目投资。

4.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均为最大,也就是要保证投资的总体效果和单位效果都达到最优。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多个风险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中,如果用标准1和标准2所得结论一致,就足以说明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了统一;如果所得结论相悖,那就必须重新设计投资项目,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方案的再创造,以便能够保证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最佳结合,最终顺利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改进型平衡点分析

1.对现行平衡点分析的评价及改进

所谓的平衡点分析其实就是对风险投资不确定性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求出风险投资项目的收人等于支出,也就是不盈不亏的平衡点。一般来说平衡点越低,风险投资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大,抗风险能力也就会越强。

(1)由静态平衡点向动态平衡点的改进。现行平衡点分析方法不会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会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只会分析某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因此,其是不能全面地反映风险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为此,就需要进行动态平衡点分析。

(2)由单一产品平衡点向多品种平衡点的改进。平衡点分析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单一产品,如果是进行多品种的平衡点分析,还是需要基于假设产品品种结构不变的基础之上。不过,市场需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优化产品结构等客观要求,对多品种平衡点分析及其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多品种平衡点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的变化肯定会导致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平衡点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以多品种平衡点为分析方法的途径,就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能够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及时优化产品组合,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风险。

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最佳的产品组合,也就是要使计划期获得的利润最大。由于计划期的固定成本相对固定,而利润总额等于边际贡献总额减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润最大就等于边际贡献最大;如果是再从降低风险、提高经营安全串和降低平衡点的角度上考虑,以综合法为例,平衡点开工率就等价于固定成本除以边际贡献总额,又由于固定成本不变,所以,要想降低平衡点,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边际贡献。

(二)改进型敏感性分析

1.实现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改进

与多因素相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假定某一因素变动,但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的,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不确定因素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交叉地、综合地发生着,所以,进行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势在必行。

2.合理设计不确定因素

这主要是指根据可能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确认不确定因素。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不确定因素必须是直接因素,而非间接因素。比如说,因为成本是间接因素,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和固定成本这三个直接因素决定它的大小,所以假如以成本作为不确定因素那就不合理。此外,为了更简洁一些,在不确定因素的选择上也应该简单些,比如说不宜选择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等,这些成本要素作为不确定性因素。

3.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

只对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通过计算,是现行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向,其主要是分析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大小,也就是说,只是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但从规律探索的原则上看,假如我们能在把握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那就可能更好的把握所有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带来更大,更有利的影响。

4.平衡点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

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平衡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都是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因此,可以保留把它们融为一体,这样就很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风险投资的结果有导向性的作用。为保证投资的效益,保证投资的结果按预定的方向前进,企业和投资者必须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赵平.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经济效益分析篇2

【关键词】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技术进步;劳动力;固定资产

医院经济效益集中体现了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医院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实时地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分析,正确评价医院经济效益,剖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率,挖掘经济增长点,拓宽创收渠道,从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健康持久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医院2012―2016年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报表及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以2012年为基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函数进行分析。

3.各因素对总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

总收入绝对值增长:25867-17359=8509(万元).

(1)固定资产对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8508×11.53(万元).

(2)劳动力对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8508×23.07=1962.8(万元).

(3)技术进步对收入增长绝对值影响:8508×65.4=6545.2(万元).

各项因素对总收入增长的影响率、对总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及对增长绝对值的影响。见表2.

三、讨论

2012―2016年医院总收入绝对值增长8508万元,其中技术进步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总收入增长中所占比重为88.46%,使总收入增加了6545.20万元;劳动力因素在总收入增长中所占比重为23.07,使总收入增加了1962.80万元;固定资产因素在总收入增长中所占比重为-11.53,使总收入减少了980.97万元。

可见,技术进步因素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因素也必须重视,这三大因素与医院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呈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我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外资医院、民营医院的加盟正在不断改变原有的医疗市场格局,经济效益对医院来说关乎生存发展。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负责全县人民的院前急救及健康服务,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领导注重人才培养及人才引进,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到国内、国外进修学习,聘请省内外专家到我院坐诊,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提高劳动效率;高度关注医学技术的发展,将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重视先进医疗设备的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引进和更新换代。同时紧贴医疗市场需求,强化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净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更优|的服务,使医院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于华,薛运友,易淑华.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中国卫生产业,2012(7):26-26.

经济效益分析篇3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经济效益分析篇4

关键词:经济效益分析 边际贡献 经济建设

一、强化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医疗市场刚需

目前市场经济推动了医疗领域的竞争,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效益,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质量均是医院管理层所以需要面对的难题。为了能够构建出符合自身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方式,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使用经济效益非常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二)行业管理需求

为了让医疗卫生体质改革更加深入,对医院进行监督管理,卫生部门定期的对医院进行审核,三甲复审中,对构建医院经济效益科学分析体系也是必要内容。

(三)医院管理需求

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基本科室,也是医院宗旨和使命最直接体现的部门,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等直接体现的科室,作为一个窗口科室,该科室是医院和外界社会联系的纽带,因此对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直接的影响。科室,各科室的经验决策还需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提供支持,榇耍必须要积极的构建满足医院条件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二、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一)构建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必须要通过减少消耗,提升成果来提高,用相同的劳动消耗来获得更多的成果。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受限就是要构建可以对医院经营成果进行反映的经济指标,这些内容主要是科室收入,人均收入,科室总支出,收支结余率,药品比重,门诊工作量,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床日数等。

(二)构建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在构建的经济指标基础上构建临床科室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和结余分析体系等。

1.构建临床科室的收入分析体系。科室的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1)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外科科室需要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缩短病人的术前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2)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药品收入。首先,从医院整体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

(3)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医院收入的增加和减少可以通过门诊工作量、临床病床占用比、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来作为评估依据,使用新技术,新项目,根据可是配置和其他因素来对可是收入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出提升经济收入的改革方案。

2.对科室支出进行分析。可是支出项目包括了人员费用,耗材费用,硬件折旧费用,公共费用等等,按照这些费用的性质可以分成固定和变动两类成本。

(1)人员费用支出增减情况分析

现在医院的规模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扩张,科室也在储备医疗、护理人员,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医疗需求,因此科室的人员费用支出不断上升,成为了科室总支出的较大比例份额,而合理储备人才,能够减少这部分的支持,相应的人员支出也能够得到精简。科室医疗人员的人均服务床日数以及护理人员的日人均服务床日数是比较合理的一项分析指标,以此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其次,对于后勤人数也应该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持,合理使用资源。

(2)药品费用增减情况分析

国家对医药品收入进行了控制,可是对于医药品的费用比例应该进行调整。

(3)卫生耗材增减情况分析

医学技术发展后,引入的高新技术能够减少卫生耗材使用。

3.构建临床科室结余分析体系。按照科室的费用类型来对科室结余情况进行分析。

(1)科室全成本情况分析

按照科室的支出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特别关注结构占比大和增幅达的支出项目,对于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存在问题的应该及时的纠正,减少支出。对科室结余和结余率进行计算,和其他科室以及本科室上月情况进行对比,从对比中能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让科室收益提升。

(2)科室边际贡献分析

边际贡献是指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这是产品为单位提供贡献能力的体现。

经济效益分析篇5

[关键词] 图书馆效益; 误区; 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67

[中图分类号] F272.5;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99- 02

图书馆经济效益中的“经济效益”,属于经济学中的普通概念,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付出了一定的劳动,然后取得相应的回报。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包含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管理,使投入的一切资源,比如财力、人力、物力等得到最好的利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间接效益则是指通过对文献信息产品的开发,使文献信息产品向生产力方向转化,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可以这样说,对图书馆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不能单单以图书馆的创收多少作为衡量标准,间接经济效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长远的利益也要作为衡量的标准。

1 对图书馆效益存在认识误区

当人们在谈论图书馆的效益时,往往陷入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误区之一:读者在图书馆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以及研究,然后把这份研究投入到经济建设活动中,从而产生了经济效益,这份经济效益被看作图书馆的经济效益,这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经济效益的产生,必须具备3个因素,即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投入,有这3个资源的投入,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图书馆虽然给读者提供一些文献资料,而这些只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来进行检索,属于被动地提供,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虽然也属于信息资源,而且信息资源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信息资源只属于资源的一种,所以缺乏其他两个资源的参与,没办法取得经济效益。虽然,使用者在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掌握后,投入经济建设中,从而产生了经济效益,但图书馆也只是把资料提供给使用者后,就终止了一切活动,所以,即便使用者利用文献资料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经济效益,这份经济效益,同样不属于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2) 误区之二:对图书馆的效益产生片面理解。图书馆效益的重点,是指图书馆通过对读者或文献资源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图书馆的重点效益进行足够重视是应该的,可是,却忽略了图书馆其他活动所产生的效益,比如,图书馆在物质、文献、人力等资源方面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这些浪费使图书馆的效益降低,而那些低效益的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却是因为我们对图书馆的效益产生片面的理解。

(3) 误区之三: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以前的图书馆,只一味地强调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闭口不谈,这种看法有片面之嫌,后来,这种看法得到改观,但同时,又步入一种极端,变成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举办了过多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活动,而对于经济效益收益少的活动,则缺乏足够的热情,于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活动过多,对能产生社会效益的活动遭到淹没,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图书馆的特点和性质说明,图书馆取得的社会效益应该占主导地位。

2 提高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相关措施

虽然同一个图书馆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不相同,不同类的图书馆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但不管在哪一个图书馆,都希望投入少,收益多,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1) 对服务方式进行改变,使读者的受益面越来越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文献服务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只有对服务方式进行改变,才能适应读者和社会的要求,也才能把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更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即便如内阅服务或者外借服务,同样要把导读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带给读者满意的服务质量,同时对于馆际互借,可以由以前的手工操作转换为网络技术的操作,通过对网络技术的使用,对服务项目进行全面展开,扩大读者的受益面,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 把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一直以来,在文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很多图书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只是对馆藏目录或索引进行编制,利用此类二次检索工具服务于读者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图书馆把文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对各种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进行编制,因此,要加强对网上资源和光盘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3) 提高馆员素质,加强队伍的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读者对于情报信息的意识越来越强,作为馆员,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再不能充当“保管员”的角色。社会的发展要求馆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外语等其他技能,甚至对其他专业也需要了解,以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此,图书馆可以对馆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以保证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2.2 降低投入耗费,加强内部管理

(1) 图书馆对读者进行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图书馆资源进行耗费的一个过程。虽然办馆条件相同,但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资源在利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有些图书馆因为资源配置上的不当,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浪费,正由于此内部管理不善。

(2) 对财物资源要进行合理的配置,然后进行使用。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性质,制定出采购资料以及收藏的重点,尽量避免呆书现象的发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对财力资源进行节省,使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整体结构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3 结 语

对于图书馆的效益问题,虽然比较难以界定,但在对图书馆效益概念进行剖析的情况下,对图书馆产生效益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再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进行改进,使图书馆的办馆效益更好地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向健康轨道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俊贵. 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办馆效益[J]. 图书馆论坛,1998(1).

[2] 李晓梅. 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效益评估的探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8(2).

经济效益分析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公路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路生产力的有效提高,得益于公路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是否有保证。公路建设不仅关系到地区交通条件的有效改善,还关系到区域内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点明了公路工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含义

(一)基本概念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具体指项目在实际中究竟能为国民经济创造多少利益,包括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效节约材料运输成本、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和降低货物损失、降低能源的消耗量以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关注重点是经济方面的显著成果。从狭义上看,关注重点在投资方面,即针对财务而言项目具有的盈利性。

(二)基本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整体性、难以衡量性以及长期性。所谓部门性,是说公路项目的运输方式同其他运输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铁道运输、水路运输、以及空路运输,如果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运输效果的最大化。但是,如果将公路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就会促使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经济效益发生联系,从而不能有效将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从整体经济效益中有效分离出来。这种情况即是指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展示出的部门整体性。所谓难以衡量性,是指公路工程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不能采用货币的形式进行有效度量。通常,项目经济效益既包括获得的具体经济效益,如货币。还包括无形的经济效益,比如公路工程项目的舒适性与方便性等,这类经济效益无法直接进行统计。所谓长期性,是指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工程规模、建设周期、投资金额的影响,往往需要到许多年后才能明确看出实际经济效益。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适用领域

对经济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需要以相关经济政策、交通流量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资料作为参考,来计算工程项目的投入成本与获得的效益,从而分析出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一)分析外部经济效益

即交通运输部门外部为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具体数量需要利用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实际扩大量来判定。

(二)分析内部经济效益

即进行公路项目的新建或者是改建、扩建后因运输效率的明显提升而为社会节省下来的支出,以运输费用实际减少数额来判定效益的大小。

(三)分析有形经济效益

即通过具体经济方式对经济效益进行计量,比如修建公路后带来运输量的增加,在减少运输费用的同时有效控制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货物破损与消耗等。

(四)分析无形经济效益

即不能采用有效方式对经济效益进行计量,比如运输的便利性、公路环境的美化程度等,无法使用货币单位进行度量。

三、公路工程项目经济可行性衡量标准

将项目建设的投资费用、取得的效益按照折现的方式进行计算,将费用与收益作对比并分析评价对比结果,从而为项目评价与取舍提供参考。使用较多的衡量标准有以下几点:

(一)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是通过国家的立场对社会发展与需求前提下项目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判断项目经济效益是否合理。详指对项目投资后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国民收入和收入的提高数额进行分析。涉及到的常用指标包括影子价格、汇率以及社会折现率等。对具有实际效用的资源本身稀缺程度进行评价,或者是对实行了优化配置后资源在最佳状态时的价格进行分析,这两点即为影子价格。针对其经济效益,影子价值具体是指在最佳状态下资源可以带来的经济收益增长量。通常,用影子价格计算项目的直接成本,及投入到项目中各种物品具有的经济价值。项目的间接成本指的是项目作出贡献时,社会为了此项目而付出的代价。

(二)现金流指标

现金流实际是指公路工程项目投资、营业以及项目终止过程中的所有现金支出以及流入的数额。

(三)贴现值体系

相对来说,公路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对各项数据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需要用到贴现值来对项目实施判断,包含了:

1、净现值。即项目效益实际的总数额扣除成本实际总额后剩下的这部分。净现值主要是为了展现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贡献。当净现值比零大,则体现了项目具有可行性,且净现值越大,项目越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净现值比零小时,体现了项目没有可行性;当净现值为零,便说明了项目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2、项目内部收益比率。即净现值是零时,项目投资的贴现率。

3、项目效益费用比率。即在项目评价时间中,每段时间内效益现值的总数额同项目成本现值总数额之间的比率。当这个比率比1大,则说明了项目收益大于成本,该公路工程项目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当比率比1小,便说明了项目收益小于成本,该公路工程项目没有开工的可行性;当比率恰好和1相等,则表示项目的收益跟成本相等,工程没有利润可言。

4、动态投资成本的回收时间。即项目开始动工到将所有投资现值进行回收一共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时间越短便越好。

(四)项目内部财务清偿能力指标

通过对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来实际计算项目中资金的具体来源和运用的平衡、项目资产实际负债问题等并对结果予以分析。项目的清偿能力主要是体现了项目是否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债务融资的所有资金全部偿还清楚,而不打乱筹资具体安排。

1、项目借款的偿还期限。即按照相关财税规定,结合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在公路正式开通运行后,通过公路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的收益来偿还公路在动工过程中所借款项的期限。这个期限通常按照年来计算,按照各个项目的不同规定,项目的利润、摊销以及其他收益形式获得的款项都能进行偿还。

2、项目资产负债比率。即公路建设单位所有资产里,通过借债筹集到的资金占所有资产的比例,当企业清算时,这个比例还能用来衡量债权人利益受到保护的实际程度。

3、项目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对来源和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能有效掌握项目财务状况于计算期之间是否达到了平衡,即每年项目资金是否存在盈余与短缺问题。

结束语

在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后,能准确把握项目是否有建设的必要,并了解其具体盈利情况,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从而为相关决策部门作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亚琳.试析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J].中国外资,2010(1).

经济效益分析篇7

关键词:灌溉系统 经济效益 分析

(一)投资 保护地灌排工程投资是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要求所需付出的全部资金,即花费在保护地灌溉工程建设上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保护地灌溉工程投资一般包括:

①永久性工程的投资,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附属工程建筑物,以及配套工程的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②临时性工程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工程占地,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费用,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实验等前期费用,生产用具的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培训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要的投资等。

对于配套工程投资,在规划阶段,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对灌(排)渠沟一般可参照概算办法进行计算,对灌排渠(沟)以下的固定渠系和田间工程,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其所采用的扩大指标,应根据类似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

(二)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用或称年经营费用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和赔偿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因为这些费用是年直接花费掉的,所以也称直接年运行费。

对水利工程而言,年运行费除以上所述的年直接开支的运行费外,还要对各类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费。它是工程管理单位每年从毛效益中需要提取的一项特殊支出,即工程使用寿命内无形消耗掉的固定资产,所以有人把折旧费称作间接年运行费。

为了便于计算,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规定,所谓年费用(或称年成本)即包括直接年运行费和间接年运行费两部分。所谓年运行费则仅指直接年运行费用。年运行费计算方法如下:

(1)燃料动力费是指保护地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中所消耗的煤、电、油等费用。它与各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关,其消耗指标可以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或实际管理运用资料,分年统计核算,求其平均值。对缺乏实际资料或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同地区类似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资料分析确定。

(2)维修费主要指保护地灌溉工程中各类建筑物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费。一般分为日常维修费、岁修(每年维修一次)费和大修理费等。日常维修养护费可按照相应工程设施投资的一定比例(费率)进行估算,也可参照相同地区同类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大修理不是每年都进行,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大修理费用平均分摊到各年,作为年运行费的一项支出。可按投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

(3)管理费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和行政费及其他日常费用等。这项费用的多少与工程规模、性质、机构编制大小等有关。一般可按年管理运行费的一定比例确定,或参照类似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

(4)补救和赔偿费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保护地灌溉工程的这项影响一般较小,可按总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三)效益计算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建成投入管理运用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它是指工程建成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影响,从而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二是间接经济效益,或称经营管理效益。

1.灌溉效益灌溉效益是指修建灌排工程以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或采用不同灌溉模式时的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保护地灌溉效益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产量对比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等。

(1)产量对比法

①纵向对比法:是指某一保护地(或面积)在修建灌溉工程后作物产量与本建(或未改建)灌溉工程前作物产量相比较,其增加部分即为灌溉效益。由于采用产量对比法时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如年份等,所以常常以平均增产效益表示:

②横向对比法:简单地说就是同类地区采用灌溉工程与不采用灌溉工程时比较其效益变化。式中Yo--未采用灌溉工程或未改建灌溉工程时的平均产量。

(2)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保护地增产通常不仅仅是通过灌溉工程增产,通常伴随着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制度、施肥等。因此,效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采用灌溉工程后产生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其计算式为式中C--灌溉分摊系数,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分析,或采用同类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按规范确定。

2.排水效益保护地往往因暴雨或大雨造成环境积水过深或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涝灾,排水效益通常可以用实物量或价值量来表达,其中实物量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绝产面积法、减产量、绝产率、减产率等表示,有时也考虑一些由于积水浸泡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其实物量表达方式如下:

绝产面积法:通常涝灾(或渍害)有轻重之分,排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减少受灾面积,但无法准确定出其效益。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减少的绝产面积来表示排水措施的效益。

减产量:以涝灾引起的减产损失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绝产率:是涝灾区绝产面积与涝区总面积的一个比值。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表示排水效益,便于在条件类似区域计算采用。

减产率:是以涝区正常产量的损失程度来表示的一个相对指标。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损失率来表示。

(四)经济效益 分析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是比较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或对满足同一目标的较多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选择出建设单位既能接受、投资效益又高的工程方案。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法;另一类是动态分析法。为了便于应用,现就这两种方法叙述如下:

1.静态分析法为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通常称为静态分析法。该方法指标通常有益本比法、年折旧费用最小法等。

(1)回收年限(益本比法)工程建成运行后,逐渐通过效益积累全部回收投资的年限。通常表示为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较,除上述回收年限外,还必须考虑追加投资或方案间投资差额回收问题,通常称为抵偿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我国一般采用的标准抵偿年限为3~5年。对于效益相同的各方案优选时,可以参考年折旧费用最小法。

经济效益分析篇8

【关键词】图书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新经济形势

图书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对社会公众的意识和文化要进行引导和引领,还要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社会中,图书馆的效益氛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前者指的是在投入—产出的视角下,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一产出视域社会经济的增长进行比较的结果;后者指的是图书馆要对其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综合的权衡,从全局的角度对其资源高效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通过资源的投入为图书馆换来资金支持的行为便是其经济行为,而通过图书馆的运行产生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效果被看做是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不同只要表现在前者为既定的、眼前的、明确的,后者是具体的、长远的、潜在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图书馆具有了明显的双重身份特征,不但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的追求其经济效益,还要从现代社会的整体性观念出发,为社会最大限度的提供服务,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作为一种能够同时创造多种效益和价值的社会组织,图书馆的活动是典型的价值劳动,尤其在新形势下,提高图书馆的效益,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来说,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个是图书馆通过经济化运行获得的资金或者收入,一个是图书馆通过对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最终获得了某项有价值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得到实际应用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讲,图书馆自身的收入使其经济效益的主要体现方式,当然也是其正常的社会效益,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实际上,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来说,其资源和知识要为社会所利用,就需要找到和经济建设的契合点,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图书馆的经济效益,继而提升其社会效益。此外,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其他部门的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别,这种效益只有通过服务社会的方式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包含于社会效益的范围之中。(2)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会产生引导与启发的作用。由于图书馆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要多方位的服务于读者,要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面,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社会公益行动,不断加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作用,通过图书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与高端的信息网络技术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智力投入,增强开发力度,进而实现更广泛与更显著的社会效益,最终让图书馆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图书馆在公众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3)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构建其经济效益体系,通过经济收入的增长缓解其资金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解决图书馆其他方面的瓶颈。同时,图书馆往往要开发更多的可以创造丰厚物质条件的方法,为图书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创造条件。只有获得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持,图书馆才能不断的扩展自身的采购规模也业务范围,提高所需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含量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关系的建立

(1)以社会效益的构建为基础。因为对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的界定,不管在什么时候,图书馆的公益性不会改变,因此只要图书馆性质不发生变化,一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现矛盾时,必然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部分图书馆仅仅从经济效益出发,仅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进而忽视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的作用,让图书馆不完全是图书馆,而且又不是公司形式。部分图书馆往往会缺少应有的文化氛围,这些图书馆的馆领导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完全没有从社会效益角度思考。这样最终必然会使得图书馆面目全非。(2)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为准则。一直以来,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工作通常仅单纯强调社会效益,往往会忽视其经济效益,图书馆的经费完全靠国家划拨,图书馆无偿提供所有服务,最终使得图书信息工作通常会存在很大的惰性,往往会缺乏自我发展的压力与动力。这些和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称的。以往的仅仅注重收藏的观念,在当前已发生改变,图书馆开始逐渐开发与利用文献,这致使文献被大量应用,而且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策略解析

(1)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读者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质量与仅仅是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的借与还,读者还需要图书馆能够为他们创造的高效与优质的资源利用的外部环境与氛围,由此可见,图书馆必须要在改善读者服务水平、服务行为、服务氛围以及服务效率等方面不断加强,这样图书馆可以为读者创造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同时可以积极满足读者需求。(2)通过馆员与投资实现图书馆的增效。所谓图书馆的馆员增效就是指通过增强图书馆馆员自身的素质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投资效益以及管理效益活动。图书馆馆员一定要进行心理调整,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图书馆馆员才会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而具体的投资增效涵盖图书馆协调采购、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图书馆的联合编目以及电子文献增效等层面。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进行联合编目,网上各个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中央书目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与完成自身的编目工作,通过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各馆重复编目所必须的人力、物力以及经费,同时可以缩短相应的编目时间,让新文献能够尽早在读者中进行传播同时发挥功能。(3)通过资源配置降低服务成本。图书馆为了实现生存与不断发展,怎样完成资源共享与减少成本投入就成了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就要求图书馆一定要建立高效的知识流动通道,不断强化知识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断增强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流动效率。当前,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前提下,如果图书馆能够提供的咨询工具越多,那么图书馆相应的咨询服务能力也就越高。如今,我国国内部分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多数开始运用信息手段设立了相关的网络咨询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通常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就能够回复用户的提问。

随着我们进入网络化时代,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面对着知识与信息服务领域的不断竞争,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提升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效益的办法,通过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在我国,图书馆界一般会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看做评价图书馆价值的标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信息的完整性、高效性、科学教育性以及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而图书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是潜在的、不及时的、不精确的,通常主要体现在对科学进步所发挥的功能。

参 考 文 献

[1]钟楚玲.对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2):208~209

经济效益分析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效益;经济学分析

企业的管理主要是由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组成。企业的整个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承接的。作为企业经济工作的中心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的要求。管理与效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够带来可观的企业效益。因此,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的经济学分析就尤为重要。

一、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概述

(1)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依据市场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需求,根据企业本身的生产特性和经营过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指挥、组织以及激励等等。运用各个方面的资源,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形式以及社会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此外,企业管理还能够促使企业自身不断的发展以及满足员工的根本利益。(2)企业效益。企业效益从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其表现的是单位资本和单位利润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即企业的生产总产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表现为也可以指一定企业资本能获得多少的利润。而利润体现为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其正值表现为效益,负值表现为亏损。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1)从财务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二者关系。企业管理的成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效益的必要条件,企业管理必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对于目标建设实行多元化的组织结构体系。在企业的管理上,与企业效益切身相关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从财务管理的目标上来看,第一表现为效益性,效益型的目标主要是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效益。第二表现为效能性,就是通过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等,从而有效的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第三表现为协调能力,现代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了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必须正确处理以及协调企业内外部的关系。因此,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企业效益息息相关,能够真正帮助企业提高企业效益。(2)从利润的组成公式角度分析二者关系。从目前来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不断的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基础上,怎么样能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成了我国企业一项重要的、迫切的、严峻的任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分为:潜在的经济效益、管理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简单的公式表示为:企业效益=(C+V+M)/C+V(C:消耗原材料;V:员人工资;M:利润)其表现为企业的生产总值和企业成本之间的比例。从这个模式来看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从企业对财务的管理入手,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以及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与其他部门牵涉到资金外来之外,财务管理也对其他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对于其他管理的决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内容,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加强企业核心管理(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1)树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企业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相关部门要应用到财务的相关的信息来对企业相关的成本、风险、税收等等进行税收和防范。在企业的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坚决贯彻预算控制的制度,编制相关的财务计划,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弊端努力克服,充分有效的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考虑客观条件和企业的现实因素,以企业过去的财务材料为基点,对未来的决策、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预测。财务分析以及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最重要的依据,利用财务分析进行决策前的合理预测,利用财务报表作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控制,是企业发现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另外,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企业效益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合理有效的筹资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要把资本使用相关系列的指标作为判断去也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2)关于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企业应该事先根据公司上一年、上个月经营实际情况来编制出这个月资金使用计划、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等等,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调整力度,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企业根据各种业务部门的每月重点项目和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的资金进行研究如何提高资金落实工作的效率,并根据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每月开会调整资金计划表,确保资金的到位准时同时不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与此同时,对于资金权力的管理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加强资金的管理,企业内部应该采用适时的分权和关键点的集权,企业的资金采用建立一个内部集中的类似银行系统的控制、监督和核算的部门,同时对于重要的项目形成独立核算的资金管理部门,此部门受制于公司内部资金部门。从价值规律的角度,企业如果能够做到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必定能够使得企业的资金活动强,进而提高经济效益。(3)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计划。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计划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处环境,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本管理计划,把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成本管理中的预算、决算、计划、考核等等想结合。不断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是企业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模式中运行。成本管理计划主要包括对成本预测的管理、成本编制的管理、成本核算的管理、成本分析的管理以及成本考核的管理等等。成本预测的管理要做到对于企业生成经营中发生的成本有一个大体的估计。成本编制的管理主要要做到编制的成本计划要科学,与部门的计划一致,并且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的方向。并且需要考虑到成本预测和成本编制之间的出入,考察其原因。成本核算的管理需要选取一个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核算方法,规定适宜的费用分摊比例,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成本和费用能够可靠的计量。成本考核要做到考核的合理化、健全化。对于成本核算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总而言之,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就是制定出明确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其他管理也要不断强化,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企业一体化的工作。企业管理必须达到业务和财务的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经济学分析来看要从资金的运用和成本的控制上中发掘最佳的经济效益,创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创造最佳的企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正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0(1).25~25

[2]蔡文嘉.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23~123

[3]严劲芳.浅谈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绩效[J].安防科技.2009(1).45~45

[4]惠卫峰.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2009(8).38~39

经济效益分析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具体措施

1、引言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内地有22座城市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线路达到92条,总里程数达到2816公里,年运送旅客突破120亿人次[1]。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经济效益而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不同层次出发,其经济效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1)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整体所带来的效益,通常可以从投资乘数效应和投入产出效益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投资增加引起国民经济收入呈现出数倍于投资规模的增长,在经济通缩时期政府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其典型应用[2]。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水泥、钢筋等建筑工程物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必然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制造行业和提供建筑服务的建筑行业必然会增加大量投资来满足城市交通系统建设需要,从而引起相关行业投资的连锁反应。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资的增加会引起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增加,消费者收入增加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能力,通过消费促进各行各业收入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其次,投入产出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会引起城市轨道交通整体产业链中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投入与产出整体效益的增长,其分析与投资乘数效应类似,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能源、钢铁、建材、建筑、房地产等产业的拉动程度较高。

(2)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运营商以及当地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益,通常可以从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效益两方面来分析。首先,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引起单位产出成本降低从而实现更大经济效益[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载客量方面,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逐渐完善并形成网格化运营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每日运送乘客人次数量庞大,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前期投资较大,但分摊至每个乘客的份额较低,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城市居民出行费用。其次,外部效益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生产或消费造成的非市场化的效益[4]。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效益突出表现在消费者效益和沿线不动产增值效益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经济效益,乘客搭乘轨道交通工具时所付出的成本远低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成本和其他替代交通工具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改变了当地交通状况,沿线不动产增值幅度较大,沿线不动产所有者受益匪浅。

3、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等不足,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现代城市交通理念,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政府应当转变过去修建道路解决拥堵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经济适用等优点的宣传力度,树立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政府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时,应当贯彻落实项目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切忌盲目规划轨道项目工程造成政府资金的浪费。

(2)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环境。得益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沿线不动产增值程度明显,政府应当用这部分土地增值金适当补贴城市轨道交通[5]。首先,政府应当拿出部分土地出让金设立土地开发基金等财政专项款,用于补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征地、规划等支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增值的良性发展;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年地租的形式与城市土地承租者签订租赁合同,在租期内收取较为稳定的土地收益,或者按照市场情况签订动态租赁协议,实现城市土地增值的互利共享,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政府应当改革城镇建设税费,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具备条件的不动产开征物业税,物业税应与不动产市场价格相挂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起沿线不动产价格的上升,也应适当提高沿线不动产物业税,用物业税来补贴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亏损。

(3)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拓展轨道交通公司收入渠道。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日常运行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优化服务流程,减少非必要的运行成本,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应当积极增加自身收入,可以通过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土地、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联合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按照一定比例将沿线不动产由于城市轨道建设而获得的增值金额补偿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成本以运营成本,也可以自行建设沿线不动产,建成后通过自营或出租方式收取土地增值收益来补偿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收入渠道,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财务状况,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经济效益表现在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两方面,通过强化现代城市交通理念、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拓展轨道交通公司收入渠道等措施,可以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国龙,贾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效益分析及融资模式探讨[J]. 价值工程,2015,02:159-160.

[2]王云,朱从坤.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效益分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3-67.

[3]魏运,许双牛,任静,杨珂. 基于功能分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求[J]. 都市快轨交通,2013,01:4-7.

[4]刘翠军.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分析[J]. 科技信息,2013,25:356+387.

[5]张朋杰. 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效益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