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7篇

时间:2022-08-23 09:07:00

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7篇

第一篇:“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时代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崛起而渐具规模的一种新型互联网经济模式。它的主要表现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模式的结合,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业务体系的更新、商业模式重构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互联网+”时代与传统互联网经济时代存在一定差别,传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一媒体信息整合的方式实现效益,它的门槛高、时效差、规模小、接纳低,与新媒体平台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实现互联网经济的普及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极大融合,“+”的符号含义正是“整合以形成整体”,“互联网+”时代正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时代。

二、“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时代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繁荣,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职业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铁饭碗”、“国有企业”、“国家机构”的选择渠道渐渐地使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极大的社会就业压力,每年都有无数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有限的岗位需求量很难满足所有大学生的求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成了待业在家的天之骄子,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这部分大学生还没有随着时展转变就业观念,没有培养出时代呼吁下的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时代选择,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创业精神,尽快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的大四毕业班都会开设相关“培养创业精神,发展创业能力”的讲座课程,是大四的必修课程,占据3至4学分,是大学生毕业之前最重要的教育内容。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对大学生创业的极大重视、极大支持、极大鼓励。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其最终目的是高等院校毕生可以立足实际,奉献社会。我国当前的人才形势即是创业优先、择业为辅,大学生创业是最能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是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宗旨完全吻合的职业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有利于其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离开学校甚至在校期间就积极创业的大学生比缺乏创业环节或选择其他就业形式的大学生在领导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上都更为优异,尤其是在面对人生压力、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经历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没有创业过的大学生要表现得更好。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是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则要通过社会环节的培养,自主创业就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形式。

(四)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待业群体,每年的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规模总是最大的,他们是造成中国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缓解社会就业紧张的局面,促进就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另外,我国人才模式始终比较单一,十分缺乏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大学生就业行为来转变。大学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主力军,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经济模式向着高技术性、高素质性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个体创业意识不足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是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载体,在技术才能、人文素养等多方面都要领先于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却没有和他们的个人能力一样呈现出乐观局势,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足。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是因为对创业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对自身的效能感太低,致使部分大学生不敢创业,是“创业失败型”心理群体。还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想要创业,却对于创业将要面临的辛苦感到畏惧,不愿付出努力,甘愿碌碌无为,这些大学生是典型的“创业怠惰型”心理群体。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创业基本没有概念,认为创业与自己无关,是特殊人才的事业,这部分大学生可谓“创业漠视型”心理群体。

(二)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以上三种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三种情况,他们之所以缺乏创业意识,对创业产生各种排斥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我国高校中普遍只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而其他年级都接触不到这个概念,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无关理性,只为实际需要存在的错误观念。另外,我国高校中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很多都是激情和热情高涨,方法与策略不足,没有从实际应用层面有秩序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只会空谈而没有行动的不良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创业过程犹如昙花一现,也正与此相关。

(三)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这是从社会层面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环境没有为大学生创设一个放飞梦想,大胆创业的理想平台。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困境,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指导,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理想的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创业之路,选择其他的就业方式。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我国现有政策没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我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建设还相当不完善。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构建系统创业教育体系,对创业教育抱以充分重视我国高校应该从入学起就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创业教育规划,每个学期都固定安排一定的课时,并安排专职教师辅导,对于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都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尽量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这里所说的成功人士不是指非马云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不可,完全可以是本校的往届毕业生,他们的各方面条件和基础都与在校大学生相近,对大学生的启发意义更大。再者,学校应该建立创业辅导中心,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及时帮助,学校应该在辅导培训过后安排一些适当的实践课业作为每学期的最后考核。学校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作为一个专项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形式,学会利用互联网创业资源,通过一个时期的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尝试互联网自主创业实践。

(二)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新时代下的人才价值观大学生本人应该积极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很多大学生提起创业便觉得遥不可及,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不出第一步就不会走得长远,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将创业中的自己与金领白领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相比较,要坚信只要不懈奋斗就会走出辉煌。第二,不要害怕挫折和打击,不要因为碰壁而放弃创业道路,不要在平庸中虚度青春。第三,不要因为传统就业方式的保险性而放弃自主创业,敢于挑战才有成功。第四,要坚持不懈,不怕吃苦,不要只停留在创业的理性阶段,理想的意义固然十分重大,然真正可贵的永远是实践中的每一小步。

(三)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其创业意识的萌发起到助推作用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就难以了解到当前的职业形式、人才理念以及市场信息,更不会锻炼大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创业必须的综合技能。因此学校应该适当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便捷平台。

(四)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条件,提高其创业积极性。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动力应该来自于社会。首先,政府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方法指导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降低创业的门槛,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另外,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大学生创业群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的热点,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体系的构建存在极大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到创业行动中来,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作者:李海朋 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也是异常艰难。现如今“双创”的口号不断被提及,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也正在一点点的发生着有利的变化,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根本所在还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以人为本,提高就业率,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高校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是顺应大学生就业新趋势的需要。

一、“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双创”背景解读

1.“双创”含义“

双创”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缩写,是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号召。而后又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双创”又再次受到重视。

2.“双创”意义

2015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成功的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在这次会议之后,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创业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和个人,诚如总理所言“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双创”的提出,就是政府为人民群众的就业之路扫清障碍,搭建平台。“双创”的整体作用可变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让市场主体能够便利注册,证照合一;二是要为创业搭台,包括提供租金低廉的众创空间,用好政府引导资金;三是进一步减税免费,使创业者能够轻装前进。“双创”的提出,正是政府通过自身的调控来促进就业的手段。而这一口号更适用于现今面临就业问题,高学历,高能力和缺少资金的大学生。

(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双创”的提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除了政府,我国国内的许多高校也都纷纷创立的自己的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而且许多高校内也设立创业能力培训课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各种前提都在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创业似乎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明显不足,虽有完善的理论支持,但是实践经验不充足也让大学生的创业往往夭折。由此也可见到,现在大学生的创业理论能力较高,但是实践经验并不充足。

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1.缺乏市场经验

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虽然学到了许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少社会经验。虽然一些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融入社会参加了实习工作,但是与许多创业的人相比,社会经验都明显的缺乏。缺乏社会经验,就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市场的信息,了解商业活动中所透露出的各种讯号,就更加无法对所选择创业方面的市场行情做好理性和正确的分析,容易盲从,容易误判。此外大学生也缺乏基本的创业常识,注册,贷款等各种手续过程出现问题,也会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失败。

2.创业方式单一

大学生创业,多采用合伙人的方式。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创业者的压力,但是在决策时容易合伙人之间容易出现分歧。此外,大学生创业多选择的是与自身相关的专业,如网络,软件等,对于小型餐饮等投入资金少的行业关注较少。但这些往往被人忽视的小投资行业却是创业优势较高的行业。

(二)创业教育环节薄弱

1.创业教育面临困境

如今的许多大学都已经加入了创业的课程。但是,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开展创业课程等方式,对于普及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效果显著,但是对实际创业工作的开展作用却不明显。学校开展的课程,是适用于学校大多数人的。但是,实际的创业确实因人而异的,个体不同,创业所选择的行业和种类也会不同,无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创业教育的作用就不能最大化的发挥。

2.缺乏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大学教师虽然年长与大学学生,有着很多的工作经验。但大学教师毕业后的主要活动也是在大学校园之中,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本身也缺少创业的经验。所以在大学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社会经验师资队伍是非常紧缺的。

(三)资金限制

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通常是自身不多的零用钱积蓄和家里的资金支持。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有很好的创业项目,但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只能延迟开展创业活动或者更换创业项目;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已经启动创业项目,但由于创业过程中资金的缺乏,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能力不强,最终可能会导致创业失败。

(四)国家政策执行力不强

“双创”的提出是我国对创业人员的支持,它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双创”就是大学生创业的底气所在。有利的方面很重要,可国家出台的很多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好的政策在真正施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单位不仅没有积极贯彻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有甚者更完全不予理会。国家虽制定的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但没有积极的施行,不能给创业者一个很好的创业条件和环境,选择大学生创业道路的人就不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也少之又少。

(五)固守传统就业观念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还是大学生的家长来说,毕业之后一份“体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若能拿到一个“金饭碗”那么就算是成功了。传统的求职观念在大学生和其家长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相比创业,稳定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选择。此外,当今的大学生是90后的时代,许多人对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很高,创业这种需要努力奋斗的事情从一开始就被排出在选择之外。这样的观念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低。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1.提升创业能力创业,依靠的不仅是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加需要社会的实践经验。大学生在创业的准备工作中,应多参考创业实例,了解创业的具体流程和所要创业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要有对创业前景的预测能力和创业过程中解决困难的应变能力和决策力。从多个方面,锻炼大学生自身的创业人格、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为创业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加强自身素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为积累型和继承型。创业要有自己的准备,但不是必须要等到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可以启动创业工作。大学生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在创业的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但也要抓紧时机,即使开启创业工作。还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提高创新意思,磨炼自身意志,不惧怕失败,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二)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想要在教育中打开突破口,就要想尽办法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让创业教育真正做到服务创业者,指导创业者。学校一方面要做到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培育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大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之后,顺利实现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在教育体制中应大力宣传自主创业,改变就业观念,聘用优秀的创业教师,建立一个成熟的,经验丰富的创业教师队伍。通过模拟创业训练,加强大学的创业教育质量。

(三)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资金是创业的前提条件,没有资金,好的创业项目也无法开展。大学生自身没有资金来源。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大多来自于父母的支持,但父母资金支持不足以启动创业项目的时候,政府,银行和企业如果都可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在资金筹备部充足的情况下,社会募集也是一个有广泛拓展空间的渠道,由公司设立创业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健全创业政策执行体系

从资金的扶持到手续的审核,再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大学生创业需要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双创”的提出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于此同时,国家还应制定法律法规,强制地方政府履行政策只能,为创业的大学生打开方便之门。下边不执行,上边的政策就只是一纸空谈,简历一个健全的执行体系,才能够降低政府的不作为,充分发挥创业政策的有利方面,在“双创”的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五)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意识指导实践,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想要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最先就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意识。要认识到创业与平稳就业的地位是相同的,不存在高低之分。现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适合创业也需要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会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式之一。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创业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创业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潮流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发展成为创业的关键力量。想要创业成功除了大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学校的教育、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各所高校要重视创业教育,用雄厚的师资力量教育课程,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的背景。对大学生的创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弥补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不足之处,提供一个展现当代大学生素质的舞台。综合各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给大学生的就业拓宽另一条道路。

作者:符茂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1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特征

我国在校大学创业积极性较高,但创业过程中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不强及融资教育缺乏。

1.1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成熟,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市场仍很脆弱,关系融资是大学生主要的融资渠道[1]。由于受到自身经济能力影响,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有投入,家庭资源、朋友资源等亲情融资成为其最重要的筹资渠道。亲情融资具有融资便捷、成本较低的特征,但被借款人考虑到大学生创业成功性不高的现实,借款积极性不高,融资金额也比较低。当创业失败时,大学生往往面临难以偿还亲友资金的现实,造成亲友资金损失和亲情弱化。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多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储蓄一直维持在80%左右,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的比例仅为1%~2%左右。

1.2融资能力不强

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基本上处于初创期,外加经验不足、创业项目认可度低、管理团队不成熟等现实制约,呈现风险高而收益低的特征。再者,在校大学生创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品,并没有个人商业信用档案,创业项目盈利水平不高、还贷能力较弱,银行、民间资本等借款人考虑到监控成本高、回收难度大等,必然借贷积极性不高。尽管国家从政策上予以担保,但相关借贷部门仍是反复斟酌,全面评估创业项目,导致创业融资借贷面临多重难题[2]。另外,毕业即负债是很多学生不赞成的,主要靠父母投资而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就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1.3融资教育缺乏

政府机构与高校比较重视在校大学生创业指导,但对在校大学生的融资教育还有待加强[3]。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有必要掌握创业融资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毕竟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法律、财务及企业管理等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完成市场调查、风险防范及财务规划等综合性创业评估,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创业投资规划,融资教育缺乏必然导致融资信息不足,为进一步通过融资机构的考核埋下隐患,融资机构没有信心对其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融资教育,一是会增强其融资能力,二是会强化其创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三是会益于其创业风险意识的提高。

2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制约因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缓解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大的重要渠道,但在校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匮乏的现实情况,融资环境还比较薄弱,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经济基础薄弱

在校大学生还没进入社会,父母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还包括亲友资助、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及校外兼职。高校资助的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额度不高,即使部分学生能通过兼职增加部分经济收入,而限于校内学习课程繁重,难以获得大量兼职收入,但大学期间支出涵盖了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交往开支等内容,用于创业投资的结余资金就较少。基于在校大学生自身融资能力和国内风险投资环境,大学生创业者也很难通过外界获得创业融资,尤其是当创业规模扩大需要后续资金注入时,薄弱的经济基础成为制约在校大学生创业投资的直接瓶颈[4]。

2.2政策缺乏实效

各级政府及高校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对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潜在经济效应、吸纳就业能力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合考察,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扶持[5]。政府提供的创业贷款扶持需要创业者履行繁琐的程序,奔走于工商、税务及街道等各级政府部门,贷款周期长额度低使政策失去实效;高校扶持资金确实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校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但创业基金附加条件多、门槛高、规模小,面对众多亟需资金的在校大学生创业需求群体,如何评估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甄别最佳的创业项目是政策难以实施的现实问题,扶持政策不能真正落实。

2.3外部环境不足

优良的外部融资环境能为创业投资提供资金保障,然而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难以有效地传递给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阻碍了融资进程。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制定了宏观指导政策,但具体实施配套措施不够灵活。高校也考虑到在校大学生创业可能影响学业,或者失败后高校要承担责任,创业活动基本上是围绕创业教育或者创业创意大赛展开,鲜有后续实体公司经营。社会闲散资金也多以快速增值为目的,对回收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的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感兴趣。可见,由政府、高校及资本市场等多种力量构成的融资土壤均不够肥沃[6]。

3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对策

为缓解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政府、社会机构、高校及在校大学生均应做出相应工作,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

3.1政府落实完善具体措施

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面临法律文件不健全、法规过于粗糙难以真正落实的情况下,需要各级政府细化具体措施完善相关法律与规范融资市场。各级政府应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出台的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制定出台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具体细则,做好配套政策考核执行和责任追究工作,杜绝仅为配合中央空谈政策,而缺乏具体执行措施。在完善创业项目小额贷款相关政策基础上,做好创业政策执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相关制度,使每一项优惠政策都能真正惠及在校创业大学生。

3.2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

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贷款需要履行繁琐程序和提供大量资料,诸如质押清单、盈利水平、发展前景及市场规划等,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在没有完成金融机构要求时,难以顺利取得创业资金。因此,银行应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减少贷款的各种限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利息。同时,金融机构可以成立具有独立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贷款专营机构,通过不断加强组织结构创新和信贷技术创新,逐步建立在校大学生的信贷基础。通过提供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过程中的服务需求,使大学生创业资金真正得到一定的缓解。

3.3高校增强创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缓解离不开高校努力,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健全的科研设备及完备的人才储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物质及智力支持。高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增加创业融资方面的课程,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资知识及市场营销等进行培训,并组织举办针对性的创业融资策划大赛,形成校园浓厚的创业环境氛围,通过创业比赛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创业融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的解决。

3.4在校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创业融资能力

以上三个因素好比是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外因,而学生本身则是事物的内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要将外因环境转化为现实可能,内因也是极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在校大学生要增强创业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青年自身的开拓精神和进取意识,加强对融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在校大学生还应积极投身于创业融资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实践中探求真知,为实施创业提供可行性的准备。

作者:高朕栋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4).

[2]王小兵,陈声勇,么新辉.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林雪治,谢凤.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3).

[4]吴海燕,齐跃.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激励措施探索一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7).

[5]谢冰蕾.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6]王亚娟.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3).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

随着市场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近些来,湖南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策略,但成效仍不明显,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或者创业成功率始终不高,严重制约大学生群体创业积极性。大学生创业群体也迫切需要政策、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的支持。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模式,制定培训活动基本方略,遵循基本思路开展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湖南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研究,可以为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为切合实际的依据和参考。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

1.创业型人才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发展。如果仅仅依靠高校学科专业和职业教育,是很难从根本上转变这种问题的,只有通过更加深入的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创业型人才。由此看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对此提高关注,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应创业型人才培训法规,为其提供坚实的基础。高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需要放眼全局,着重创业型人才培养,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从而培养出更具创业能力的人才[1]。

2.切合创业培训需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工作起步较早,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均有所开展,并且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创业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高校以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匮乏,在实际工作开展难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培训,加之政策落实不到位,缺少足够的支持,所以从总体角度来看,仍然有待完善[2]。故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首先应结合实际价值需要,逐步确立创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当地政府应坚持实事求是,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培训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促进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开展。高校需要深入全面了解大学生创业培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从而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丰富自身实践技能,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为以后自主创业奠定基础[3]。

3.创业培训模式的创新。就创业培训本质而言,主要是为了通过一系列培训措施来应引导学生勇敢去创业,解决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实现创业目标。但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业培训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4]。所以,当地政府、高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应坚持实事求是,将创新创业培训模式作为主要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以此为价值导向,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培训水平,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创业培训成效,提升创业素养[5]。

二、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1.专题调研。对于当地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而言,开展深入的大学生创业专题调研是必然选择,其调研结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是主要前提条件,只有做好专题调研,才能保证后续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专题调研是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区、该院校以及该机构大学生创业培训现状以及成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分析,从而立足于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切入点,构建更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成效。当地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载体,不应局限于表面,需要放眼全局,明晰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目标,从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题调研力度,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为后续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是整合相关专业力量,由相关专家学者共同进行讨论和分析,明晰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成效,从专业角度进行客观评析,是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步骤,需要高校、培训机构予以高度重视。可以说,课题研究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提供更加合理、准确的学术依据,从专业化角度客观分析。高校、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主体,需要提高对其认知水平和重视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课题研究的深入。

3.获得成果。高校、培训机构是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的主体,应尽可能地获取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科研成果、资源建设成果以及实践培训成果。通过获得相关成果,有助于为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提供更加充分的资源保障,以专业化的学术引领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开展,提升创业培训成效。基于此,特定主体需要坚实三管齐下的方针,强化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科研成果,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和创业教育教材,不断积累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丰富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资源,整合多种资源,获得更加突出的资源建设成果,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经验的总结,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互相分享实践经验和心得,取长补短,能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身,获得更加有效的成果。

三、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方略

1.提高对“四情”的关注。对于“四情”的关注,主要包括国情、世情、校情、地情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合理地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四情”,这是一种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方略。大学生在创业培训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培训成果,运用这种吃透“四情”的基本方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为大学生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成效。

2.完善和创新学习模式。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经验,总结其做法来不断完善自身,以此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方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能够吸收更多就业和创业信息,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实践经验;吸收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知识,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其二,能够了解当地针对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方面提供的政策支持和态度。

3.强化实践调控。在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调控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活动有序展开,还能够确保其运行成效,及时有效地了解其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培训运用时间条控制模式,需要注重三个方面内容:其一,需要增加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运行情况的监督和调控,检验其运行情况同实际是否相一致;其二,对于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着眼于全局,突出特色,为后续大学生创业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该群体整体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民族富强和国家兴旺,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很好的出路,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市场就业压力。故此,高校、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培训机构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需求,构建合理的创业培训模式,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自信心,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美多 檀朝桂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湖滨.对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的战略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2(1):85-88.

[2]黄湖滨,周金星,赵君,等.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内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1):97-101.

[3]叶剑辉,王强,杨邦勇,等.“一体三元五翼”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模式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8(2):118-121,132.

[4]李梅.浅论大学生创业培训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2(10):149-151.

[5]邹欣欣,赵玉璋.大学生创业培训的思路与方法浅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7(3):5-8.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够充足、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阶段,创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容量、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创业。大学生创业是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状况,促进社会就业。但是,从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和大学生自身对于创业的认识来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的激发,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和创业热潮还没有实现良好的突破。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分析和培养。

1创业与创业意识的涵义

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技术等要素,在实践过程中将其转化为价值和财富,并且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创业是一个不断思考、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了解市场信息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创业必须付出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创造价值,在获取价值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精神和经济风险。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对个人起推动作用的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兴趣、动力、信念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具有主观性、客观性、能动性和超前性等特点,是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理性分析,集中表现了创业者的创业素质,支配着创业者对于创业的态度和行为,引导着创业者创业能动性的发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尤其是国家和政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在社会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角度也应该多样化。确立正确的创业观、增强创业动力、拓宽创业视野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方面。

2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2.1创业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环境的传统思想影响,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大部分存在“一切维稳,注重学历”的思想。虽然当前我国大力推崇和支持创业,特别是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提供了很多良好环境,但是,大学生对于就业渠道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将创业和就业联系到一起,对于“创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业”的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创业意识比较淡薄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实践的重要因素。

2.2对创业和学业两者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大学生对于创业和学业两者的关系认知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由于各种原因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也不想从事专业工作,于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因为创业实践,通常忽视或者放弃了学业。创业意识的加强和创业行为的一步步深入又加速了对所学专业的摒弃,认为创业期间将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会阻碍创业。其实,在校学习期间以牺牲学业为代价而创业,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不对的。为了引导大学生对创业的正确认识,高校绝大部分专业都设有创业理论指导课程,这些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以牺牲学业为代价的创业会导致大学生既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也很难实现创业成功。

2.3创业意志不够坚定

我国当前的在校大学生中,由于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学生的成长道路相对于以前来说比较顺畅,没有经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坎坷,吃苦耐劳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创业是一个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实践,创业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起步资金匮乏、商业风险大、社会人脉关系多变等许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因素,会导致创业过程阻碍重重,打击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和信心。而对于那些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往往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就彻底放弃了创业的动机,认为自己不适合创业或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没有足够坚定的创业意志和持久的内在驱动力,是很难承受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打击的,当然也很难实现创业成功。2.4创业理论指导和实际培训片面化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高校也积极推崇和贯彻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在校内成立了很多学生创业社团,建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指导和培训机构,在校外也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和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然而,高校的这些对于学生创业的支持举措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呈现出片面化的倾向。在创业指导和培训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创业技能和技巧的传输,忽视或者弱化了对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训;过分重视创业结果,轻视创业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这些片面化的指导和培训方式与培养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初衷形成了较大的偏移。

3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措施

3.1推动教学改革,渗透创业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高校在选择课堂教育课程时,要全面了解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对于创业项目的偏好。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性的渗透创业理念,既要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市场环境紧密联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又要改革教学手段,摒弃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倡导循序渐进的启发式、讨论式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

3.2树立创业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基于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和对创业认识片面的现状,高校应该加强引导,使大学生对于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指导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和形式时,要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发展前景提出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同时,创业项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是学生从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者。此外,高校还需要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大学生转变创业观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宣传学生创业事例,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创业的魅力,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

3.3开展社会实践,激发创业热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变革大学生的创业观念,或者检验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正确认识,就必须以创业实践作为检验和培育创业意识的载体。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一些在创业过程中无法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同时形成自己创业意识。高校可以采用建立基地和举办创业竞赛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组织创业设计大赛,以丰厚的奖励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策划能力。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选择投资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进行创业体验。此外,高校还要多方面引导大学生选择创业内容,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主性,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经历,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4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

如果说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内在要素,那么创业环境则是大学生创业的外在驱动力。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措施除了引导和培训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切实可行的创业平台的帮助。优良的创业环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市场环境,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生创业项目、技术、税收等方面实施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高校要做好对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对于创业市场规则的认识,在校内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活动,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即将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知名度。

4结束语

创业意识的培养过程,不仅仅是对于创业行为正确认知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了解自己和社会的过程,更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开放的观念、创业的胆识、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观念的渗透,大力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支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

作者:刘波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第六篇:大学生创业优势及风险

一、大学生创业优势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自身优势

1.大学生活跃的思维

初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他们来说年轻就是资本,他们思维较活跃,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领悟能力比较强,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以及信息接收能力较强,做事又富有青春朝气和活力,对自己大胆的创业目标有执著追求的勇气和胆量。

2.大学生专业的优势

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很多专业理论的知识,如果从事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创业活动,成功率会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创业者运用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技术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全面了解项目的规划分析和存在的风险分析,在创业工作上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3.大学生创新的精神

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在校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加强创新能力的平台,激发自身创新性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创业者,与时俱进,把握时势变化,将胆大的想法开发出满足人类需求的新产品,因此,拥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富有挑战的信心和欲望[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动力源泉。

4.大学生组团的优势

大学生在创业上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等各方面有限,因此需要组建高效的团队,对于大学生而言,为了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对彼此的信任度,减少了创业中可避免的风险,创业团队往往是组织者自己的关系网组建的,同时每个成员都应开发自身的优势,资源互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5.大学生其他的优势

大学生在校期间过着诸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社团等集体活动,因而对于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将自身潜力优势转化成生产力优势,此外大学生拥有的专注、自强自立精神,也改善了创业管理体制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大学生创业外部优势

高校大学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的希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白手起家进行自主创业,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

1.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扩大,另外,还可通过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的方式或者扩大银行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向创业者提供创业资助,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

2.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采取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税收减免方式;税收优惠延伸至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并且可以适当延长纳税的宽限期;免办各种证件的所有费用等增加大学生税收优惠力度。

3.降低工商登记的门槛,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认可和对其创业的照顾等,推动了大学生创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4.国家也明确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为大学生创业夯实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虽然在创业中,大学生有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优势,但是创业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验缺乏

大学生虽有专业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广阔的社会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时,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当面临独立解决现实的问题时,由于经验欠缺,便发生手忙脚乱或无从下手等状况,影响到创业活动的顺利展开。此外,大学生创业缺乏必备的资源,使得在创业中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等,影响创业的进展。

(二)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较多大学生创业者为了突显自己创新的能力,即没有对创业项目做前期市场的调研和规划,也没有相关营销计划的情况下,只是将自己创意的独特性向投资者展示,而忽略了其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价值性,从而使得创业以失败告终。

(三)盲目扩张

当创业者初次获得成功时,往往急于求成,想要以最短的时间来收回付出的成本并获得可观的报酬,因而以所获得的利润盲目用于领域等方面的扩张,而不是总结经验来为以后的顺利创业做好铺垫,造成企业资金周转,进展停滞不前,导致创业失败。

(四)勇气匮乏

很多大学生的心态是理想主义的,殊不知创业之路是坎坷的,当自身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于没有做好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心理准备,使得一蹶不振,再者是,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而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经营费用以及费用存在的风险,大学生对其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五)管理困境

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依靠父母投资金额是有限的,但找投资人投资却会由于经验不足而无市场合理规划导致屡屡碰壁[3]。在大学中参加的创业活动,虽有老师对模拟训练的指导,但是在真实操作过程中,投资、营运资金等经营管理的运行能力尚且不足,使得企业内部管理难以组织。

三、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行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教育

创业是一场关于人的胆量、智商加上执行力的综合考验,创业风险意识教育是对创业活动的艰巨性进行理性分析,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于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第一,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合理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第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譬如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合法维护自己创业中的权益,以此促使大学生在创业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1.学校可以适当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商界典型的成功创业人士来给大学生讲解自己创业经历以及为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可以组织让大学生自主经营的活动,从中弥补自身在创业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联系企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操作机会,让大学生真正接触企业,了解内部的运行机制,将自己的理论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2.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进行合理的市场调研,理性分析市场动态,客观分析自身的创业能力,选择既满足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另外,在创业中也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相关资源欠缺,因此,需要适应市场的时势变化,实事求是,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通过新颖大胆的理念进行产品和营销方式的共同创新,吸引人们的眼球,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3.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注重人脉的积累,首先在自己的团队关系网中,应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尊重每个人的特长,重视培养团队之间的信任度,才可以在创业过程中默契合作,齐心发展,此外,还应扩展团队之外的人脉关系,结识社会上工作能力强且有资本的人士,创业项目需要人投资时,由此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去寻找投资人,从而为创业的开端做好铺垫。

4.为激励大学生创业,政府相继颁布了很多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4],政府应积极落实扶持政策,诸如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助,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高涨的创业激情;另外对有创业欲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政府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培训课程以及加强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及相关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预防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之一,这不仅有利于缓解现在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以及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于经验、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场考验,我们要正视创业中潜在的风险,利用社会和自身的优势,积极寻找抵御风险的措施,与此同时,使得自己在创业的历练中成长,推动自身创业的步伐。

作者:周玲 嵇红亮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侯卉清.浅析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社会保障,2011(11).

[2]孙冬冬.当代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J].学术探讨,2011(02).

[3]杨春林.大学生创业失败之原因与对策[J].学园,2013(22).

[4]赵卫冲.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J].人力资源,2010(11).

第七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解析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整个创业过程既体现着普通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共性,同时又受专业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麦可思连续两年的调研报告显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比率相对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跨界性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寻求和把握创业机会提供了便利,专业的实践性促进了创业项目的运作和创业团队的形成。但与此同时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过分强调技术创业、意识创新而忽视市场认知等弊端也导致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遭遇瓶颈。本文借助SWOT分析的方法,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不断挖掘这一个群体创业的特殊性,摸索创业教育规律,实现对于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复制、拓展和联合。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着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要素,其中S和W主要用来进行内部自身条件分析,O和T主要是用来分析外部环境。通过内外部条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实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创业意识和提供经验分享平台的功能。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偏重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这种思维方式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他们自己所熟知甚至不熟知的领域创业过程中都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竞争优势,更容易摆脱传统思维束缚,大胆设想,勇于突破,打好创业开局。

2.艺术类专业本身所具有的跨界性、专业性、灵活性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具有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专业技术壁垒相对较高非专业竞争者较难进入及项目可操作性较高等特点。艺术类专业是对美的体现、加工和应用,实用艺术创造需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更多依靠专业、技术本身,对于外部物质资源要求相对较低,更易于操作和执行。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除艺术知识外综合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对于创业必备的财务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尚待加强,对于市场需求的洞察力和营销渠道的开拓能力明显不够。上述的种种不足既需要创业者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提升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予以弥补,所以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创业是一个综合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2.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但创业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相对较高,成果容易被复制,成果收益难以获得稳定的保障。这也造成了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创业项目往往有顺利的开局,但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机会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多项政策、多种服务扶持大学生创业,从简政放权、减税清费、激发市场活力、到多方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2.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领域——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发展必然带给在其中创业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更多的机遇。

(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威胁

1.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多项扶持政策和多种配套服务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不同地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言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支持环境还不够成熟,传统的社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迎接挑战。

2.我国艺术类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艺术类人才的过程。过去的教育体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高涨的创业热情,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化、案例化和立体化

研究表明创业过程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力储备和拥有的专业优势、环境支持出发,考虑到其在创业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从实践化、案例化、立体化入手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化

从实践入手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符合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的有效尝试,单纯的理论教育不符合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够,艺术类大学生对此多反感,没有兴趣,违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教育方式很难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更加不能在能力提升上有明显效果。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科学把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专业背景为依托,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不断接轨的渠道,如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专业特长,将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于市场的认知及捕捉创新创业机会的可能。

2.以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品牌活动为突破口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运行及完善。通过大赛及活动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不擅长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演练,鼓励大学生将创新成果进行项目转化,让更多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单纯的创业计划也更多是一种经营计划或者产品技术推广计划,比拼的是资源整合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想法。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社团成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补充,成为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投身创业的前期练兵营。鼓励学生社团以专业为基础,开展各项创意设计、创新项目和创业计划等专题活动。鼓励专业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培育项目,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孵化和项目扶持。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案例化

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库,探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规律、创业的独特优势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突出问题。案例化的过程本身是促进创业个案分析成果向艺术类专业创业教育的转化,同时更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创业意识和提供经验分享平台的功能。充分发挥创业校友的力量,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引导者队伍,创业的行为过程,将创业教育重点放在研究创业的行为过程上,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为第一要义。设创新创业企业家讲坛,以企业家经典案例为主线,结合社会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艺术项目商业运作要素等,形成具有艺术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库。

(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化

基于艺术院校的特点我们希望更多学校以外的企业、创业扶持机构来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工作,实现校园孵化与社会扶持创业体系的合力运作。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引导与指导,促进企业与校方在项目转化方面的合作交流、资源对接。依托大学生科创基金、天使基金,对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基金支持。努力扩大社会效应引起更多社会投资力量的关注,从而实现项目的有效转换。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正在逐步从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过渡,这既是应对近年来“艺考热”造成的生源过剩、对口工作岗位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艺术教育投入较大导致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就业困境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也是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切入点的重要体现。通过实践化、案例化、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我们希望能够搭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能够帮助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加深对创业的了解,转变就业思维;能够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冒险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储备一定的从事创新创业实践的必备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迈向更坚实的就业、创业之路。

作者:吴巍 单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