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1-06 08:14:44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驻淮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

在286份有效样本中,会选择创业的有61人,占到总人数的21.3%;可能会选择创业的有177人,占61.9%;不打算创业的有48人,占16.8%。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现出了创业意愿,但其中61.9%的被调查者创业态度并不明确,16.8%的被调查者没有创业的意愿。同时,明确表示会创业的男生有44人,占男生群体的34.6%,女生有17人,占女生群体的10.7%;大三学生有创业意愿的有132人,占大三总人数的84.6%,大四学生有创业意愿的有82人,占大四总人数的63.1%。调查显示,在淮高校学生创业意愿总体水平很低,其中三年级男生的创业意愿相比较高,在创业教育中可优先作为培养重点,树立创业榜样。

二、在淮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内在能力素质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1.学生的领导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46人有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其中明确创业意愿的占担任学生干部总人数的34.8%;240位没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对象中,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占没有学生干部经历总人数的18.8%。显然,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较高。同时,将被调查者对自己领导能力的评价与其创业意愿综合分析,相关性检测量表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个人领导能力的高低与创业意愿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因此,个人的领导能力是在淮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2.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评价中,选择很好的占16.8%,选择较好的占28.7%,选择一般的占50.7%,选择较差的占3.8%;在130名对自己创新能力评价达到较好的学生中,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占37.7%,没有创业意愿的占10%;对于自己创新能力评价较差的11人中,无人选择创业。学生创业意愿与自身创新能力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影响着在淮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学生的风险意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被调查者对自己的风险意识做评价时,11个人认为自己风险意识很好,其中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占45.5%;65个人认为自己风险意识较好;154个人认为自己风险意识一般;55个人认为自己风险意识较差,其中会创业的占11%,没有创业意愿的17人,占31%;1个人未回答。风险意识与创业意愿的相关性分析见量表1,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与创业意愿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风险意识越好,创业意愿也越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对在淮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

4.学生的心理准备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33人对创业很有信心,其中21人有明确的创业意愿,占63.6%;没有创业意愿的占12.1%;94人认为自己信心较好;134人表示信心一般;24人表示信心不高,其中1人有明确的创业意愿,12人没有创业意愿;1人未回答。在回答创业失败后是否会再次创业时,表示会再次创业的占9.1%;需要看情况的占58%;表示不会再创业的占32.5%;1人未回答。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创业的自信心与创业意愿在0.01水平(双侧)上是显著正相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二)外在性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1.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在对学生参与政府或学校的创业培训及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中,43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或教育,其中37.2%有明确的创业意愿;158人听说过但没参加;84人表示不了解,其中20.2%有明确创业意愿,26.2%没有创业意愿;1人未回答。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了解与创业意愿做相关性分析,表2结果显示,学生在创业方面受教育情况与创业意愿在0.01水平(双侧)上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的创业技能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意愿。

2.政策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被调查者对于政策认知程度的回答,了解相关内容的有30人,其中有明确的创业意愿的占36.7%,没有创业意愿的占10%;听说过但不清楚内容的有188人;不了解的有68人,其中有创业意愿的占14.7%,没有创业意愿的占26.5%。将这两点与创业意愿做相关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政策的获取机会与认知程度与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对相关创业政策的了解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意愿。

3.资金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被调查者在创业融资上,18人认为自己筹资途径很多、很容易筹集到资金,95人认为自己筹资途径较多、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137人认为自己途径较少、筹资比较困难,35人认为自己筹资很困难。在筹资容易的对象中,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占31.9%,没有创业意愿的占10.6%;在筹资困难的对象中,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占14.5%,没有创业意愿的占20.9%。将筹资情况与创业意愿做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在0.01水平(双侧)上呈显著正相关,学生有充足资金支持时,他们的创业意愿也比较高。

4.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调查中,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有26人,小康的有48人,一般的有212人。在212名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中,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占总人数17.9%;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中,有明确创业意愿占总人数的50%;不会创业的学生中,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占没有创业意愿总人数的72.9%。将家庭经济情况与创业意愿做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家庭情况与创业意愿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学生的创业意愿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三、提升在淮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对策

1.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在创业意愿提升中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校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在淮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中,以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主,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还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调查中41位对象也表达出了对大学期间能够接受创业课程学习的诉求。因此可以逐步改善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时间提前,让大学生提前接触创业知识,学习与创业相关的企业管理、经济市场、政策法规等知识,提高大学生面对创业选择时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其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创业观的培养能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明确创业动机,这是提升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一步。一个有着正确创业观的大学生,不会被前途未卜的创业路而扼杀了创业的意愿,能从容应对创业路上的艰险起伏,时刻保持一份激情。

2.深入发掘个人能力在创业意愿提升中的推进作用

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能发掘大学生潜在的创业意愿。青年人要有突破传统、超越现实的创新意识,要在“善思”中“敢行”;要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打破思维惯性,将多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从思考分析中发现新事物;要鼓励更多大学生开拓创新,大胆思考,敢于实践。同时,创业也是对心智的一种磨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有多种心理因素参与。注重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帮助大学生端正对创业的认识,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面对创业时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清除内心障碍,让学生的创业意愿在良好的心理准备中得到提升。

3.积极发挥融资环境在创业意愿提升中的助推作用

首先,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认可度,让大学生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的信任与资金支持;其次,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发挥作用,银行机构要积极调整相关的创业助贷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合适的小额贷款,同时简化大学生助贷申请过程中的各方面审查程序,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给予资金扶持;最后,政府等职能部门要在关于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上进行优化,简化申请手续,加强大学生创业保障性资金支持力度。拓展创业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减轻大学生创业资金负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4.充分发挥政策服务在创业意愿提升中的引导作用

首先,提高服务规范化程度。政府和高校应该主动发挥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服务作用,加强联系与沟通,整合资源,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各方面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规范化服务。积极组织各种创业组织,吸引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加入其中,形成一个有着明确创业目的的群体。其次,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应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将创业政策信息传播到大众中,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扶持环境。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传媒,扩展政策内容普及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主动向大学生讲解创业政策,加大高校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识,提高其创业意愿。

作者:田桂芬 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