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1-27 08:43:24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本文立足赣州市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创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赣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

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传统就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程中带有瓶颈色彩的阻碍因素,同时也日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开发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

二、赣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笔者以驻赣州市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调查样本,对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等院校发放调查问卷,经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创业教育理念落后。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大一批新建地方本、专科院校应运而生提供契机,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压力,但部分院校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变成就业指导或是就业教育,学生创业率成为衡量就业率的一个指标。诚然,赣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与省内、国内甚至国际开展创业教育的先行院校接轨的征途上必将历经重重困难,但只着眼于急功近利的问题解决而非创业素质与能力的综合培养,终将危及创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推进。

2、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涉及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家庭五方相互协作、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工程。但笔者发现,目前赣州市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单一,主要采用集中于工科院校里的院系创业课程建设和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聚焦式培养,在全校或全社会范围内,针对提高全体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辐射式培养关注度低,且院校之间缺乏校情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这不利于创业教育实施。

3、创业教育资源共享率低。据了解,赣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范围不广泛,主要是由于优质的创业教育扶持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包括高水平校企合作的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友创业实体和创业基金扶持,创业后续服务的专家咨询等。地缘、血缘、学缘关系的应有作用也未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各高校的创业资源成了“大棚菜”,闷在自家,得不到共享。

三、改进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本身是一个鲜活的过程,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呆板僵化。创业教育过程主要由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等基本教学环节构成。

1、改进理论教学模式。创业理论教学的实质是学习创业。学习不仅是创业的第一阶段,而且也贯穿在创业实践的各个阶段。通过学习创业理论,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创业的准备过程和程序,掌握创业的基本规律。在创业教育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邀请有关创业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开设创业讲座,介绍创业、立业、敬业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把创业作为自己未来的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2、改进案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增强创业教育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进行案例教学,不仅讲成功的案例,也要讲失败的案例,目的是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性。通过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创业的机制,感受创业的环境,增强对创业的分析能力。

3、改进基地教学模式。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除了要进行理论学习,还必须通过创业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精神、消化创业理论、提高创业技能。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是参观实习基地。学校可以联系各类公司,供学生参观实习,目的是感受创业,强化创业意识。二是模拟创业基地。通过模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

作者:吴强 单位: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