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创业教育实践

时间:2022-06-03 09:10:46

大学体育创业教育实践

1改革的缘由

为了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1],之后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并成立了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门指导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创新创业教育指示的精神,适应21世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正逐渐由单一的专业教育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转变,全国高校体育院系也不例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向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渗透。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学科专业性较强,体育专业学生相比其他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多、更难、更大。三峡大学是省属地方综合性大学,并非全国“211”或“985”工程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式新方法,提出了以“专业术科融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体育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2具体做法与过程

2.1更新观念,营造重视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行动起来才能自觉和迅速”[3]。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调查表明,起初教师对创业教育并不十分认可,相当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不了解。针对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就业教育观念,我们采取了宣传学习国家有关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当前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水平徘徊的严峻现实,聘请有关毕业生就业单位劳动人事专干作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剖析某些院校消减体育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危机和职业危机教育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教育转变活动,使教师逐步认识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新的有效途径;就业与创业教育结合不仅对学生、社会、国家有利,而且对高校自身和教师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2全面分析体育专业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学院的发展对策,制定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使我院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科学合理取得实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对我国同类院校的创业教育有了比较全面了解,调查表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普遍存在教师创业教育观念较弱,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比例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滞后、实践基地和师资力量不足、管理和经费投入无力等问题[4],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现有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可以与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提出了“拟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术科、创建‘校企联姻’的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发展对策。学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2.3以科学原理作指导,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创业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5],创业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人才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及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创业精神、意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检验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为能达到这个目标和标准,应对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改革或重新构建不能脱离专业教育或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割裂开来,新模式的关键在两者的有机融合上。首先我们以科学的原理为指导,借鉴了生物学“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的‘共生’”[6]原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类似这种生物共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我们运用“共生”原理拟定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新增了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走出了第一步。其次是我们在乒乓球、健美操和篮球等专业术科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尝试。具体做法:一是在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灌输创业知识,使学生对创新理念和创业知识有初步认识;二是对术科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探寻术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新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了影响学生创新的因素,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营造自由创新环境,学生课堂上自觉动脑动手,创新理念得到了实现。如采用“角色变化学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品格,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与任务,即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也可以在挫折和失败中获得知识与力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还造就了学生创业品格。第三是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7]。创业能力和素质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锤炼和固化[8],实践环节是创业教育的重点,我们针对这一重点进行了实践模式创新。遵循实践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构筑了多维度、多层次的“4级平台+模块”实践模块支撑体系,构建了具有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模式,拓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渠道,为我院其它专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施方略。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已在其它专业得到推广。第四是实施“人文与体育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主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9],因此创业教育中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可忽视。改革实践中,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大学语文》、《基础写作》等有关课程,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素质的习性,提升人文素质修养;开展了“双素质提升工程”,其中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在大学4年写100篇日记、听20场报告、读50篇名著,并围绕“双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演讲、辩论、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第五是建立了新的专业术科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了术科考试以技术达标为主的传统考试方式,把实践态度、过程和结果纳入专业术科考评之中,弱化技术达标,重实践认识过程。例如在乒乓球专业术科中试验,在专业术科总成绩评定中增设了创业实践部分内容,分数占总成绩的30%~40%。这种专业术科教学评价体系得到学生拥护和同行好评,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增强。

2.4理论研究与实践并进,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申报学校、省级课题立项。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理论研究获得了的阶段性成果。1)形成了“四全教育和双向适应”的创业实践指导思想。在不断改革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四全教育和双向适应”的创业实践指导思想,“四全教育”即“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融入专业教学全环节和素质教育全方位”;“双向适应”即“学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从市场中来;用高校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市场,回到市场中去”。2)构建了“4级平台+模块”创业教育实践模式。“4级平台+模块”即第1级为校园创业实践平台,由课堂教学、课外训练、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课题研究、社团活动6个模块组成;第2级为行业创业实践平台,由实习基地、校企联姻、顶岗实习、体育公益服务和体育属性企业5个模块组成;第3级为非行业创业实践平台,由非体育企业群体指导、非体育营销企业、非体育服务企业、非体育生产企业4个模块组成;第4级为自主创业实践平台,由小型体育俱乐部、体育用品小商店、小型体育指导培训中心和非体育小企业4个模块组成。从第1级校园创业实践平台打牢基础到第2级行业创业实践平台巩固提高,再到第3级非行业创业实践平台锻造磨炼,最后到第4级自主创业实践平台实际应用,使整个大学期间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过程呈“阶梯式”向上发展,下一平台是上一平台的基础,上一平台以下一平台为条件,彼此互为联系不可分割。3)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围绕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组,课题组先后公开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近10篇,多篇论文参加了国内高层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交流。《体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另一项成果《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了省级鉴定,由教育部体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其中“体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的构建填补了国内同类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空白。

3改革的效果

3.1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创业教育的难点是如何使之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我们运用“共生”原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后,不仅未影响专业教学与学习,而且还促进了专业发展,也使创业教育获得了更快发展,同时还产生了比任何一种单一形式都大的效应。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近几年三峡大学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我院每一届都榜上有名,这在学校其它学院并不多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

3.2建设两级实践基地,拓展创业实践空间,突破了创业教育实践瓶颈

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侧重于实践的教育,实践课是获得一手经验和体会的最佳途径[10]。创业教育的重头戏是实践教育,实践需要基地,而基地建设问题一直是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建立了校内和校外两级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训练、体育俱乐部、竞赛组织、课题研究、社团活动”;校外涉及行业与非行业基地两大类,包括“校校基地、校社基地、校企基地、校政基地、校军基地”,较好解决了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单一、触及层面狭窄等问题,近3年新增实习基地近20个,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3.3加强实践管理,形成了“三二二一”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学院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三二二一”制度和机制,即“三”类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学分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创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二”方面的师资培养计划,包括创业指导教师培养和创业教育研究团队等;“二”个层面的激励政策,包括学生创业激励和教师创业研究与指导激励等;“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创业实践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评价和教学管理评价等,保障机制的建立较好地促进了改革目标的实现。

3.4在本校得到了全面推广,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经统计,2008届和2009届学生课余参与创业实践和自主创业者占整个学生人数的87%,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培训服务公司、自主创立的体育俱乐部、自主创办的小型公司,或到商业体育俱乐部兼职、或到其他非体育行业公司企业兼职锻炼。其中多名学生个人资产已接近百万,创业实践人数比前几年上升了40%。2010年本院体育专业学生创业率为10.5%,明显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创业率为7.7%)和全国普通院校(创业率为1.2%)。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也为地方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三年来,大量的学生走进了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培训辅导、兼职挂职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其中2011年主动参与地方体育事业大型活动30余场;学生参与人数达9000余人次,生均13次/年。(本文来自于《体育学刊》杂志。《体育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夏青杨玲陈启湖工作单位:三峡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