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时间:2022-03-28 11:12:36

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在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阐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交媒体;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综合能力的因素之一,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发展也颇为迅猛,各种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而且给社会生活也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了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探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培养必要性。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虽一直未能在学术界得到明确的定义,但依据其特点大致可将其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针对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Johnson等人也对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乃是个人有效地使用一套知识、技能和个人属性,以便在国内或国外成功地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从外语角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在特定的交往场合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方面。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具备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只在于英语表达流利与否,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能否真正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举例,“吃饭了吗?”是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寒暄之一,但这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指的却是真正的问题,而非问候语。若仅是简单的外语能力培训,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沟通障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冲突。因此,综上所述,教育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第二,学生需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并能处理因文化差异出现的问题。做到以上两点确实不易,尤其是第二点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现如今的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少有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1.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四、六级的分数通常是各大高校对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因此,教师往往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考核方法也是模拟四六级分模块进行的。教师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对教材的讲解和分析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多数同学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是单纯为了学而学。不过,随着教学模式开始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教育者也逐渐意识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而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信息。2.学生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薄弱。对学生而言,也许课本上的文章他可以一字不漏地流利背诵,甚至可以辅以动作、表情,把它以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但如果让他做一个很简单的自我介绍,却常常抓耳挠腮、找不到头绪。经教师的指点,才能勉强地说出一两个句子,但却是语法错误迭出。说明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并没有那么上心,而一个学生若连流利表达都勉强,更何谈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3.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两国文化间差异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外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由于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我国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仅停留于对外语文献的翻译,而并未进行系统性探讨研究。近些年来,跨文化研究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但刘润清先生指出过其中的不足“零散罗列现象为多,整体系统研究居少”。也正因此,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很难开展跨文化交际训练,即使对这一概念有着清晰把握,但具体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日常英语教学仍存在不少困难,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感到陌生,如此何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呢?4.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还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原本的教学模式大都局限于课堂,少有课堂外的探究性学习,在真实环境中与外国人员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而只有学生真正处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才能切实体会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与多元化。高校应当努力创设跨文化交际环境,使学生可以感受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交流时的差异。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聘请外籍教师和模拟会话。但外教数量往往比较有限,这就导致外教无法确保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作为同一语言的个体,模拟会话也很难模拟真实的跨文化情境,无法使学生体验到真实交流中的细节。因此,多数情况下英语课程只能更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选择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获取真实且多元性的跨文化资源,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开展线上跨文化交际活动。

社交媒体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是由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社交媒体不仅是一个提供用户线上交流的平台,更是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可以确定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和社交媒体的结合,必定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1.教师角色转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控者,对于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只注重交流过程中言语是否流利,发音是否准确,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常常会被忽视。教师需正确指导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其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两种文化的中介和解释者。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是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吸引着传统媒体争相跟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仅仅通过教师这一渠道。那么,教师的作用就从信息给予者向信息引导者发生转变,需要使学生正确利用相应的社交媒体,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社交素养。2.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虽然外教数量有限,但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或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与外籍教师的深入对话。将优秀的案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整合,通过广播、论坛、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播,使学生体会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交流时的差异。学校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载体,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现代技术和产品已经能模拟较为真实的场景效果,如微软研发的体感游戏,需要用户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进行交互,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进一步缩小了与真实跨文化交际情境的差距。3.鼓励创办自媒体。社交媒体(Social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也是信息传播的桥梁。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Ducate等人曾开展过一项有关博客的项目行动研究,认为博客是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交流并不局限于本国文化,也包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并且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传递自身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故而学校应创造相应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到这些媒体的创作中或者创办自媒体,比如鼓励学生参与微博相关话题的讨论;拍摄讲述中西方差异的微视频,或是以原创情景剧展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创建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用以发表对本国或外国文化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比赛或分享会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一系列创作活动。通过媒体创作或是创办自媒体,学生不再是单纯接收外部输入的跨文化知识,而是转变为跨文化信息的传递者。首先,此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国和本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自发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4.支持在线跨文化交际。若一个学生拥有了跨文化知识,是否也意味着他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线上跨文化交际也逐渐变成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之一。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营造适当的语言文化环境,而不再像先前那样,只能与教师、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email、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与外国友人进行实时在线交流。不少软件还支持在线跨国视频,视频与文字、语音交流相比,增加了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恰恰也是文化差异而造成矛盾的问题所在。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可以对文化差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许多实证研究早已表明,在线跨文化交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对促进学生外语学习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也有不小的帮助。

本文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并对社交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种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基于此,我国英语教师需因势利导,依托社交媒体,为学生创建跨文化交际的良好平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跨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玮、杜景芬、高月琴:《“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1期。

[2]周琴:《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2卷第1期,第25-27页。

[3]杨流琴:《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才智》2016年第24期。

[4]闫雪:《“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年第2期,第101-102页。

[5]卢梵:《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反思与建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3卷第11期,第49-51页。

[6]钟建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海外英语》2018年第14期。

[7]杨昌君:《大学英语教学多维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黑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作者:刘延玫 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