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原因探析

时间:2022-03-01 03:45:44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原因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通用语”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接受度。故而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强调其交流功能,积极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帮助学习者们实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但是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结果却不太尽如人意。文章从学习环境入手,通过分析其三要素:人、地、时,来探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英语,或作为第一语言、或作为附加语言,抑或作为一门外语[1]。人们希望通过学习英语与世界接轨,并且融入这个地球村[2]。鉴于英语作为“通用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受度,[3]它作为一门学习科目在各国教育课程体系中被赋予了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并通过不同的教育环境体现其特征。[4]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而兴起一定会对相应的英语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5]。例如在亚洲,多国教育部门已经规定,英语的教学目标必须基于发展交际能力这样一个更加广阔的目标而设定[6]。作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为了帮助国家以及人民从世界层面上做好语言准备、学好英语,中国政府非常期望,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7]。英语已经成为我国各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结果却不太尽如人意。本文将以欠发达地区的大学英语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概述

国家是在全球化视野下顺应了英语作为通用语使用这一趋势完成了对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开展和课程大纲的设计,所以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运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现在用于指导各高等学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主要依据是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各高等学校参照该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CECR,2007)。该《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8]不难看出,“应用”“交际”“国际交流”等这些关键词已经为大学英语教学规定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注重该门语言的交流功能。但“哑巴英语”“分数第一”仍然是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的普遍现象。大学英语课堂上充满了“不合作”的氛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高声说着汉语,当要求用英语交流或者回答问题时则保持沉默;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参与;学习者和教师、同伴之间都缺乏互动;更喜欢传统意义上听写、改写、造句之类的书面英语作业等等。

二、原因分析

Wedell和Malderez指出应该把语言教学放到具体的环境(context)中去考虑。人、地、时是环境(context)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4]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本文将在该理论框架下分析造成欠发达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原因。1.人的因素Wedell和Malderez提出,想要对教学环境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就需要夯实整个英语教学行业的基础,因为参与者们的每一个角色都会最后影响到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4]认真审视英语教学中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其中的参与者众多:政策制定者、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大纲设计者、测试者、实践者教师以及学生。第一,由于教师和学生无法完全参与到教学大纲的设计阶段,而大纲的设计者们又或多或少地缺乏对教学实践的调研,因此他们无法理解教师和学生所处的真实的教学环境。一些地方性大纲的设计者通常都不是一线教师,而是一些纯行政人员或是曾经从事过英语教学继而转至管理岗的人员,所以他们对英语教学可以说是不十分了解的,所以造成了没有适合欠发达地区的英语教学大纲。第二,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严重,教师客观上个人能力的欠缺导致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英语学习的目的。第三,测试者们没有发展出一套有效的评估学习者英语能力的方法。虽然理论上学生是应该把英语首先当作一门语言和交流工具来学习,可是在考试中更多的仍旧是一些以考察词汇、语法等具体细节性的语言点的试题。第四,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动机。这些地区的学生,较长一段时间内,不管是当前的学习还是之后的就业环境,日常生活中都不太需要英语,所以在真实环境中是没有力量推动他们去发展英语交际能力的。2.地域因素因为欠发达地区往往处于我国的地缘劣势区域,或是少数民族集聚地,或地处山区,或自然气候恶劣,或资源贫乏等。而且在这些地区,很多学生的第一语言是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他们没有用英语交流的动机和压力。就像Hu(2003)在他关于中国英语教育地方差异的研究中发现的那样:就职业和社会需求方面来说,英语对于地缘劣势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学生是缺乏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流的内在动机的。而这些地方往往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竞争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果学生想获得机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似乎只有考出高分这一条途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英语这个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升学考试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的科目,学生们尤为重视其考试,强调其分数。国家对英语的重视,也使得英语逐渐成为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重要的招聘条件。故而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欠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校、或是学生本人都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有要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仍旧会以应试为主,不重视发展英语交际能力。此外,校园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对自己的定位也更多地是让自己的学生将来服务本地,服务基层。这无形中营造了一种“自产自销”的封闭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期望值较低,他们下意识地把自己将来的发展圈定在当地,所以不管英语在世界上多么的重要,对他们来说,着实没有太大影响。总的说来,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英语学习者们缺少内在动机,却又有着考试的压力。他们自然更多地把英语当做一门应试科目,而不是出于交流的目的。3.时间因素笔者在这里对时间因素的理解是:不是某一点时间,而是时间差的问题。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与那些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有一个“时间差”。鉴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们目前来说在他们所活动的区域内确实是没有必须使用英语交流的压力,所以从他们对于“英语是一门用于交流的工具”这一观念的“接收”到“接受”是需要一个时间差的。他们需要一些时间和机遇走出去,然后自己来重新认识这个问题。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应该随着时间随着学生的需求在“交流”和“应试”之间做出调整。此外,欠发达地区高校评估学生英语能力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多样化方式。不能提倡的是发展交流能力,而评估却是传统的笔试。而事实上,学生一没有英语语言环境、二缺乏职业和社会需求,但却不得不面临着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承受着高强度的备考,所以英语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门必考科目和必修课。

三、结语

真正的英语教学是不能忽略掉现实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希望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同行们能够产生共鸣,在将来的英语教学中能够对环境变得更加的敏感,意识到英语教学是需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

作者:张以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