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专业神经解剖学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02 11:49:07

精神医学专业神经解剖学教学思考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形态和结构的一门学科,属于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是精神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还是通向临床实践的桥梁,随着现代精神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应越发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化。从国内外神经解剖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欧美大部分医学院校已在本科开设该课程多年[1],国内长学制医学教育大多也单独开设了该课程,但五年制等短学制却较少单独开设,相关知识仅在系统解剖学或局部解剖学中略有涉及,课时较少[2-4],仅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少数医学院校一直坚持单独开设此课程[3],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认识到了神经解剖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单独开设此课程的建议[3-4]。湘雅医学院也较早地认识到了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早在1920—1940年代即已开设此课程,但随后因学科重组而将内容整合至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根据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于1993年开始恢复对精神医学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此课程为必修课,在前期系统解剖学开课(已讲授神经系统内容)的基础上授课,近5年课时均为78学时。为提高教学效果,顺应目前国内外解剖学教改趋势[5,6],湘雅医学院近几年一直在改革探索最适合广大精神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思路与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意见与想法,现对本校2014级(32人),2015级(32人),2016级(32人)精神医学专业共计96人进行了调查,并随改革内容逐一阐述。

1本校精神医学专业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内容与措施

1.1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多元化改革。1.1.1多媒体辅助讲座教学。对于神经解剖学这门课程来说,由于神经系统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以及经费、课时、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讲座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讲座教学能将许多生动的图片、视频、音像引入课堂,把神经系统抽象、复杂的知识较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配合老师的讲解,能提高学生在神经解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与效率。1.1.2实验探索。为加深学生在理论课学习中对神经系统知识的掌握,并让学生初步掌握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神经解剖学教研室根据理论课内容选择性地为学生开设了一系列实验课,以自主观察与探索为核心,以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技术为依据,具体包括人脑标本解剖、神经组织染色、显微镜下切片观察、课后绘图等。1.1.3结合临床影像和颅脑断层标本进行教学。由于精神科医生未来需要大量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为加强神经解剖学与临床的联系,合理地运用学到的解剖学知识,从2016级学生开始,神经解剖学教研室联系湘雅二医院的精神科准备了一系列精神病患者的核磁共振结果图,配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结合正常颅脑断层标本与断层图进行观察与讨论,要求学生找出精神病患者脑结构中与正常人的不同之处,以及分析这些脑结构改变可能带来的功能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早期接触真实临床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对影像上的解剖学问题进行充分思考与挖掘。1.1.4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为了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并跟踪书本外的学科新进展,保持神经科学研究的敏锐性,教研室采用了PBL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经诱导、探索、讨论、整合,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来替代以往的病例分析。教研组选择了与精神医学密切相关的2个问题:情绪及其神经基础,睡眠与大脑结构及功能,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讲座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1.1.5文献阅读汇报为提高本科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促进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老师们将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汇报作为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考虑到精神医学专业的专业属性,教研室选取了脑网络研究主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1份完整的文献阅读报告,以纸质的方式上交,并以讲座汇报。1.2教学内容的改革。在2012级及之前的教学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神经解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组织教学内容的,学生反馈教学内容不明确,不系统,学起来负担很重,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经与湘雅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反复交流后,自2014级开始全面深化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精心整合教学内容,编写配套讲义,在上一学年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教学基础上,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着重于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授课时没有涉及或涉及甚少的内容如网状结构、大脑功能分区、不同种属神经系统结构、感觉运动调控等,加入了神经解剖学的前沿研究如脑白质、脑侧化的最新研究进展等。在这些解剖学基础打牢之后,着重介绍了与精神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关脑高级功能的内容,如语言功能、认知行为、学习记忆和情感的解剖学基础,在教学中联系临床,对相关解剖学改变之后造成的功能影响进行了介绍。此外,本次改革仍保留了之前多学科交叉教学的特色,为学生介绍了有关神经系统的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认知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由于精神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教研室的老师们所授课的内容多参考了多本书籍及专业文献,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科学基础》、《临床神经解剖学ClinicalNeuroanatomy》、《Neuroanatomy-AtlasofStructures,Sections,Systems》、《AtlasofNeuroanatomyandNeurophysiology》等,故2016级以前神经解剖学这门课程在本校均无特定的讲义,仅让学生根据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与幻灯片,自己查询相关书籍进行复习,这也是国外很多课程的教学方式。但也许是长期习惯了1门课程1本书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非常迷茫,觉得“无据可依”,也不清楚教学的重点,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故有近90%的学生认为没有讲义是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大的困难,所以自2016级起,教研室参考了上述权威书籍,根据精神医学的专业特点,着重放在了脑的高级功能等方面,编写了适合于精神医学专业的讲义,囊括了神经解剖学领域的核心内容。

2教学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改革后学生反馈意见,显示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和讨论课教学的满意度都在逐年提高(表1)。有6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中将正常人的颅脑断层标本和断层图与临床真实的核磁共振图相结合学习的方式既有吸引力,又有实用性,使自己对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很深刻。有6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方法很好,既紧密结合了课本,又了解了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并使单纯的知识输入通过讲座汇报转为了输出,使知识记忆更为深刻。66%的学生都对配套讲义很满意,认为其内容全面,最重要的是讲义涵盖了老师上课的内容,使学生复习时能专注于1本讲义而不再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总的来说,这次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初步认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上都有了丰富与深化,具有湘雅医学院精神医学特色,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虽然学生的满意度在逐步提高,最终的成绩却没有飞跃式的上升,教改手段与效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有71%的学生认为实验课仍需改进。由于经费不足,大体老师匮乏,场地不够等原因,实验课中的脑厚切片与大脑标本解剖都是以示教的方式进行,神经组织的染色也只有一部分学生亲手参与,因此在最后的调查中,有84%学生认为自己动手的机会太少,只是被动接收知识而没有亲手运用,在实验课上希望能增加动手取脑等实验。虽然16级增加了影像观察,引起了学生的良好反馈,但受限于实验课课时、场地及经费等因素,学生实际动手机会很少,并不符合学生对实验课的预期期望,所以这可能是2016级学生对实验课满意度下降的原因。②有63%的学生建议精简内容,突出重点。这可能是由于多学科交叉教学让没有相关学科基础的学生难以适应,加上本身就已经很复杂的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使得许多学生抓不住重点,最后复习时有种“贪多嚼不烂”的感觉。

3提高教学效果深化改革的思考

作为本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3.1实验课增加动手的机会。虽然多元化模式的教学广受好评,但目前实验课教学仍是教改之短板。笔者曾有幸在课余动手取过脑,发现在取脑过程中必须不断回顾和准确运用解剖学知识才能保证取出的脑是“完好无损”的,取脑后的切片也因为怕毁坏脑组织而记住了更多平面的脑结构,所以笔者认为动手取脑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与记忆中枢神经的解剖学结构。但由于我国民众捐献遗体的意识较弱[7],导致我国医学院普遍都面临着大体老师紧缺的问题[8],其中也包括本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取兔脑来部分替代,取兔脑后将自己取的兔脑进行切片染色,在大体上和断层平面图中比较兔脑与人脑的差别,从比较中加深对解剖结构的理解。3.2精简内容。大多数学生受困于目前这种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感觉内容繁杂,学习能动性差。笔者认为,虽然这样的多学科交叉教学有一定的弊端,让学生感觉负担很大,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首先教研室的老师们还是围绕解剖学知识进行讲授,其次这些神经领域的其他知识都是与未来专业需求的知识密切相关,解剖学知识学习也是为了未来的临床与科研服务,早期以高层次要求对精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删去头部以外周围神经系统的内容,以突出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内容,减轻同学们的负担。同时也可以考虑采取部分内容临床-基础教师联席授课,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文杰 李云飞扬 杨彬艺 王晓晟 王慧 单位:1.湘雅医学院精神医学 2.湘雅医学院临床八年制 3.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