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小组活动实效研究

时间:2022-04-27 08:59:38

外语教学小组活动实效研究

一、文献综述

小组活动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活动。通过提供平等机会,促进小组中学生间的紧密合作,以发挥小组中每个学生主动性与创造力[1]。与传统教学中独自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方式不同,小组活动学生以接近真实生活的语境进行练习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获得更多发言表达的机会,合作完成小组活动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理论是小组活动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教师既是知识交互的帮助者、促进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作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并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而是主动建构者。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阅读、口语教学和写作等教学内容,研究人员已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2][3],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两点:一是教师的作用。教师发挥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采用情景会话、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课题作业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推动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体系的建构[4]。二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活动时,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并进行互动补充,在不断的合作交流中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达到共知、共享和共进的目的[5],如写作教学中,学生在进行互赏、互学、互促过程中能够提高写作兴趣和积极性[2][6]。在小组活动中,当学习者注意到他们使用的语言形式和目标语言形式之间不匹配时,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来修改他们之前的输出,这将促进他们主动产生更精确或更复杂的语言表述。综上所述,有关小组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外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正面效应,而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提升实效的对策。

二、大学英语教学小组活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扩招增加了小组活动的实施难度。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学生数迅速增长。2003年在校学生数1700万人,2017年达到2696万人,增加了近1000万人。大学扩招给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学扩招导致外语师资严重紧缺。据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几百所本科高校英语教师数量的调查发现,教师与所教大学英语学生人数之比已达到1:130,而师资的紧缺直接导致班级规模的扩大。目前,6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大班教学中,由于教师不能有效组织课堂小组活动,师生互动少,语言交际活动机会几乎为零。二是新建大学城的布局与课桌设置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为了满足扩招的要求,各省(区)市纷纷建立大学城。因地域有限,导致教室课堂桌椅设计整齐划一且固定,无法形成圆桌式的讨论格局,限制了大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二)教师在小组活动实施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1.教学内容设计较为单一。大学英语教材呈现的内容单一,话题种类亦较为有限,难以细化。由于对话题细化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只能提供单一主题供学生们讨论,小组讨论产生重合度较高、拓展度不够的问题。在听取不同小组几乎相同的汇报后,学生们容易对小组汇报失去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活动监控管理不到位。在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堂集中教学过程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几乎能预测课堂上将要发生的所有事情。而在大班课程(60人或更多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时,教师难以有效关注、指导和管理所有小组的活动,从而造成小组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成效评价体系不尽合理。目前,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而现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活动评价往往过多地集中于代表小组的某位学生一人身上,而非小组全体成员。这种评价方式无法有效区分小组中各个成员的实际贡献,存在想在小组活动中积极表达的学生可能难以获得表达机会,而本来就不想表达或因担心表达不好而不主动表达的同学恰好有了蒙混过关机会的问题,从而有失评价的公平性,悖离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个人积极性的设计目标。(三)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对合作学习外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偏重独立学习而不善于合作学习。受最初接受教育时的学习方式影响,多数学生更喜欢单独学习。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老师无法有效关心到每一个小组的活动,而暂时未得到老师指导的小组,只能自行组织本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个体差异比在全班共同学习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性格外向、口语能力强的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主导性倾向。与此同时,性格内向、语言能力稍差的学生则易受到表达较好的学生的无形压力,从而变得更不主动表达,因此失去了更多的练习机会,进而感到压抑与厌倦。如若该部分学生未得到有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未及时给予后进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不能让后进学生克服孤立学习的倾向,无法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快乐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么就无法实现合作完成小组活动任务的目标。2.偏重于使用母语而不善于使用外语。在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教学语境中,中国学生因拥有共同母语而不习惯使用英语讨论话题。外语活动小组中想用英语表达的学生,在面对具体语境而又不知如何通过英语句子或单词表达时,往往倾向于使用母语交谈。尽管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与交流,可以通过英语交流简单的思想,但对于复杂的内容无法用外语表达时,他们则更倾向于先用母语表达而后翻译成外语。先汉后英学习是人们学习英语的自然发展阶段,只有当学生英语词汇和表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小组活动中外语的使用才会成为主流。3.小组合作学习常存在自我强化错误的行为。在集中学习的课堂上,老师会习惯性地关注学生的语言错误,并及时给予纠正,同时还会持续示范并强化正确用法。而与老师监督下的全班集中学习情况不同,学生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出现语言错误时,多数小组因为老师顾及不到而得不到及时纠正。虽然管理良好的小组可以通过鼓励小组内部主动建立反馈和纠正错误机制得到改进,但对多数小组的学生而言,常因没有正确的引导而强化语言出错的机会。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模式。相对于政治与经济,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是人们存在、思考、感受和关联于他人的语境。Brown[1]认为“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模式体系”。人的行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首先,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如,东西文化对“沉默”有着不同的诠释:Hasegawa[7]等研究表示,西方通常把沉默当为一个停顿、空白的空间,没有声音或沟通的空白。当沉默的时间延续越长,等待交谈的人就会变得越不安。而在亚洲,沉默被译为重视,需要时间认真慎重地思考。其次,东西方对文化认知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Wierzbicka[8]表示,欧洲文化不仅重视认知知识,而且重视表达出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亚洲文化虽然重视知识,但不鼓励言语知识。如果一个人说的是对的、真实的,会被认为违背了谦虚原则;如果说是错的,那就被认为是无知的表现。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倡导“沉默”。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提倡“言多必失”。老子教导人们远离话语,“希者自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些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表达。而Kang[9]等研究者认为,以西方的标准来看,亚洲人非常沉默。因此,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保持“沉默”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文化差异对小组活动产生了不同的实践应用。除了保持“沉默”,在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方面,文化差异对东西方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美国教育不太注重书面的考试,有些主修课程甚至没有大考,成绩完全来自课堂参与和团队论文作业,强调合作学习、具体应用和实践锻炼。而中国的教育比较注重期末书面考试,实施单一的考核机制,忽视个体差异化的具体实践练习。课堂教学上,学生发言与否,很少影响其期末的总成绩。在此文化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保持沉默,不善于发表任何看法,也避免了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而出现差错丢了面子、被同学笑话的尴尬。

四、相关对策建议

针对外语教学中小组活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认为应从明确目标、优化方案、加强管理、强化评价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进与提升。(一)明确目标,合作互动。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让学生明确两点要求:一是小组活动的目标是对第二语言的真实学习和实践。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必须始终如一地、充分地使用目标语言,要精准确定外语语言实践的目标定位。二是小组活动中必须充分互动。通过营造宽松学习氛围,调动每个人参与积极性,尊重个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性,高度赞赏每个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增强学习者自信心,消除其心理的负面因素,让小组每个同学都明白自己是活动的主角。(二)精心设计,优化活动。精心设计与规划安排活动方案是完成小组活动的关键环节。要完成一次完整的小组活动应做好四点:1.设计主题和层次分明的多样化教学内容。在分配小组活动任务时,可将一个主题内容分解为多个层面或多项子内容。学生需齐心协力,充分讨论,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且每个学生都必须作为陈述报告的其中一员轮流发言,完成小组活动。例如,设计“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主题讨论时,可以将主题分为网络对学习的影响、网络对生活的影响、网络对工作的影响和网络对恋爱的影响四个层次,以四个人组成一组开展活动,通过集中讨论形成总报告,然后第一个人从报告的引入、第一层次内容开始表述,接下来第二人、第三人分别表述第二、第三层次内容,第四人表述第四层次,并表述报告结论。之后,互换角色,深化交流,不断提升外语语言表达能力。2.强调合作完成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在明确小组活动方案后,要充分强调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小组活动必须是人人参与,既有集中、合作,又要民主、分工,既要有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又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贡献个人智慧和才干,充分体现人人都必须对活动有贡献的参与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确定明确目标和要求后,需引导并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重要意义。3.给予及时辅导和适当建议。当学生讨论较复杂的任务时,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引导学生依主题内容设计出更细层次的讨论内容,使学生对主题的内容和任务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讨论更为集中切题,分工协作更加紧凑。如“网络对学习的影响”专题,当学生对是讨论教的方面还是学的方面影响时,教师应根据情况指导学生厘清讨论的思路,把握讨论的方向与重点,有效发挥小组讨论的实效。4.提出具体可行的任务要求。任务分工越细化,越便于目标完成。因此,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要尽量具体,目标尽量细化明确。当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并开始进入讨论环节时,教师应重申小组活动目的、规则、时间范围、角色分配、分组安排、检查反馈等,避免过于笼统的问提,如“每个人都明白吗”,应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如“请某某同学重申一下今天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等,来完成教师语言导入的指令。(三)巡回察看,加强指导。当学生进入角色开始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视察,对遇到问题的小组及时提供一些帮助,根据问题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以促进小组活动的持续进行。当解决了一个小组的问题后,老师应转到下一小组,观察、倾听活动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教师不应脱离小组活动现场,不要过分参与任何小组讨论,尽量避免过多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要承担主导性或破坏性的角色,尽可能让学生在小组活动实践中获得语言知识,并培养自我学习、纠正错误、提升水平的能力。(四)平等对待,合理评价。开展小组活动实践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尽量通过小组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还要科学评价参加小组活动的每一个学生及其小组团队合作的成绩与贡献,进一步强化小组活动的讨论、发言指标权重,提高小组活动成效在学期成绩中的比例,不断完善小组活动的评价体系。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小组活动中,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小组活动、被动发言,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发言,真正发挥小组活动的实践效果。小组活动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鼓励教师探索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小组活动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人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外语交际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梁红卫 谢金艳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