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3-12 11:00:2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

摘要:网络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手段。高校有必要建立符合网络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积极主动占领和管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忠诚担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并最终建立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加强说理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在理性的思考中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站点;教师主体能力;分层多样管理;工作体系

网络的普及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因为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直观性和多媒体性,有利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络的舆论宣传,学会使用、善于使用新技术新手段,主动占领、管理互联网络宣传新阵地,抢占网络宣传制高点,掌握网络战场话语权,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于新时代、新形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一、建立网络信息站点,占领网络思政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网络信息站点中开展的。每个信息站点起着传播、反馈、调节三大作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引导、占领网络信息站点,才能真正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站点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学生自发性建立的网络信息站点。这类站点主要由高校中的大学生依托本大学校园网、局域网,以电子邮件、网站、论坛三大主要形式出现。学生会在站点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涉及校园生活、时事政治和学校观感等方面,特别是对当下校园内外时政的反馈,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些平台。学生对这些平台倾注了大量的热情。由于其便捷性和快捷性,站点的影响力在高校内基本居于首位,即使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也无法完全取代它们的影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设法建立此类站点。由于单纯的强制性占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培育学生。比如,部分高校借用时政的热点话题,发挥党组织、团组织的先锋作用,倡导大学生设立相关的网上活动主题。还有部分高校针对网络站点中的错误信息,勇于亮剑,进行大讨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其他社会思潮。也有高校利用班级组织、学生会,有效地培育一批学生干部,让他们来管理这类站点。可以说,占领形式多样,不需千篇一律,以引导式、启发式、实践式和培育式为主。针对信息站点中出现的舆情问题,要实施监控,并作出及时回应。回应手段也要多样,既有宣传式话语,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让学生喜闻乐见。对于网络盛传的流行用语,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引导,使大学生可以健康使用。同时,培育出一批能够自觉反击网络的大学生,更是这类信息站点建立的重要任务。二是由学校各级党组织、院系建立的网上信息站点,有时称之为“官宣”站点。这类站点的建立,目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主要阵地,但仍需要不断进行强化。首先,站点的建立不能只传播或主要传播校园新闻。在自媒体、流媒体、融媒体时代,学生有时候会抢先于官方发送信息,而对于校园官方新闻的感兴趣度在下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课堂等,这就需要创新传播内容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校园新闻、时政热点剖析、学术交流新闻、学生讨论热点官方回应新闻,从而与学生自发建立的站点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联动机制。其次,站点的传播一定要及时。对热门时政类话题、校园类话题的回应,必须建立1小时初步回应、3小时调查回应、5小时结果回应机制。回应话语要与时俱进,不能过于生硬,而要循循诱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甚至可以动员思政课教师在课上进行回应。而且热点问题要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这样信息站点的丰富度才会大幅提升,信息站点的占有率也会有效提升。适当地做换位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官方站点,需要官方站点什么内容,需要官方站点发挥什么作用等。这些可能更需要学校在下一步进行深入思考。多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学校建立的信息站点更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有效地提升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性。最后,学校建立的信息站点要更有效地提升其利用率。大学校园网的使用,一般是因为学生、生活两大原因而涉猎,这明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相距甚远,那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应考虑如何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浏览量和使用率,不是靠段子、美图,而应增加信息站点的理论性和科学性,让这一信息站点具备工具属性,使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二、提升教师主体能力,建设网络思政队伍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同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在教师,特别是其独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主体能力,做到网上网下一致、课上课下一致,从而壮大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奠定扎实的根基。首先,要做到政治立场和专业素养相结合。政治立场在网络场域中主要体现为要求的忠诚、干净、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其担负的立德树人任务和使命光荣而又艰巨。有的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网上发表不适合的言论,甚至攻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部分沦为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声筒。所谓的忠诚就是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忠诚于网络思政教育的职业操守,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中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净,指的是作为网络思政课教师,更要敢于面对网络和舆论监督,敢于展现自己公正清廉的形象,起到的榜样引领示范作用要更加明显,模范带头作用要更加突出;担当,体现的是作为网络思政课教师,要敢于回应网络难题,敢于碰硬骨头,敢于同网上的错误思潮作斗争,敢于亮剑、发声,为党发声、为人民发声。那种中立的“思政课教师”、调和的“思政课教师”、模糊的“思政课教师”、软弱的“思政课教师”、跟帖灌水的“思政课教师”,既会被学生淘汰,也会被网络社会淘汰,更会被组织、党和人民淘汰。因为没有担当的思政课教师,根本无法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职能。只有坚持自己的定力,不写封闭僵化的文章、不写改旗易帜的文章,扎根中国大地、扎根所属高校地区,撰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撰写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篇文章,才能为壮大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贡献力量。其次,要做到亲和力和针对性相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不能单纯地进行学理性、政治性的说教,而要有深入的分析,讲清楚结论背后的东西。这里的亲和力不是要求恶搞花样、不能流于形式化。有的教师为了贴近学生,注册抖音账号,发表短视频,其内容平庸而无趣,即使有娱乐性也是昙花一现。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是说服人的工作,讲不出说不清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是无法真正在网络上产生影响力的。其中,亲和力为教师说理的亲和力和理论自身的亲和力相结合,如果只有教师的亲和力、没有理论自身的亲和力也不够。这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为网络思政教育树立了典范,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观云帆济沧海”等。对中国经典著作的引用,在实际调研中产生的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它体现着理论本身的亲和力以及理论品格的实践性。因此,教师提升亲和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密切相关,要针对教育客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实践分析话语,将其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进行加工制作。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就会素质过硬、亲和力倍增、针对性更强。更进一步讲,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和价值性得到同步彰显,使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真正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于网络知识传授之中;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一目标而服务。此外,网络思政教师还可以将网络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将网络思政教育目标、教育课程设置、虚拟教材的使用和网络教学管理的探索结合起来,提升教师主体能力,真正做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启发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相结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

三、实行分层多样管理,建立网络思政体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除了占领网络阵地、壮大教师队伍之外,还需要在满足大众不同层次需要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的工作管理体制。通过上下之间、内外之间的彼此交流与沟通,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增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首先是决策层。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高校各级党委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依靠,并提供政治保障。具体到实践上,党委领导及全体成员应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议程在每次党委会上进行深入讨论,找到本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问题和短板,然后从工作格局、队伍建设、体制保障、经费支持和项目投入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完备的计划。网络的开放性和瞬时性决定了高校党委要防患于未然,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网络舆情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题制定预案和动态监控方案。同时,学校党委部门可以会同学校人事行政部门,为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便利的空间。如应研究制定支持、励、奖励网络思政课教师的机制,给予其更快的成长激励平台;鼓励其撰写优秀的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网络思政专文,支持其在网上开设论坛讲坛,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甚至其在网上发表的思政类教育论文、学术论文,都可以折算为科研论文为其晋升助力,激发其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生动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避免陷入“流量误区”“点击率误区”,应组织专家和学生进行公开评价,以质取胜。此外,高校党委还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治理相结合,探索出利用网络来治理校园、推动学术发展、推动思政工作融合各个学院工作的新路子。在此方面,上海地区率先实施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结合,可以说走出了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其次,工作管理讲究以身作则。高校党委负责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领头人、排头兵,应该带头走进网络思政课堂,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在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党委书记、校长讲形势政策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或做专题讲座模式。实际上,高校党委应探索线下思政课主要以理论性授课为主,不是宣传性授课,也不是讲故事,而要讲出深度性、学理性,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思政课本身的要求,不能不像思政课,又不能完全是思政课。而线上则是对线下思政课教学进行补充和强化,以引导、宣传为主,但又要通俗易懂,不要陷入“用文件的语言解读文件,用课本的语言解读课本”这样的怪圈。此外,高校党委还要协调教务部门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网络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网络思政课堂授课。最后,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目前,还没有高校建立过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其功能分散化到宣传部、党办、校办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这样做是可以节省并充分利用学校行政资源和院系资源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性和规律性来说,还是要有专门的负责部门来具体实践,党委和行政可以负责协调、统筹规划,抽调精兵强将。职能专业化和具体化,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深入、扎根。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王飞.思想政治理论课导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冯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王飞 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