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教育论文3篇

时间:2022-04-23 02:37:34

学生品德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认知即让学生明白道德概念,小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能够分辨是非真伪,做出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和教学密不可分,各学科都包含德育的内容,语文学科尤为明显。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喜闻乐见,其间蕴含着无限的德育因素———爱国爱家、尊老爱幼、与人友善、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一课,讲述了一对好朋友由于一点微不足道的事发生了争吵,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重新和好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借助这一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同学相处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正确处理。每一个学科,除了文化知识,还含有很多道德因素。各学科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科学的知识,还应该让所学的知识指导其行为。为此,各学科教师应提高洞察道德认知的敏感性,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内容,深入研究教材,灵活选择教学形式,精心组织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做事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事的方式和方法,方法正确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是一样。下面就这一点谈谈自己亲身感受。教师在教育学生做事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而是要告诉他们:“你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了有什么危害”。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当教师仅仅要求他们不去做的时候,他们更想去做,想去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的强制性要求反而促使他们去做错误的尝试。初到蓟县支教,我发现这里的学生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部分学生上课时总是习惯于把笔、橡皮、尺子之类的东西往嘴里放,这一行为他们已经习于为常,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动作。作为教师,我及时地告诫他们不要这样做。但是,他们对我的告诫却无动于衷,我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在他们身上无济于事,他们不但没有纠正错误的行为,反而比之前更喜欢往嘴里放东西。看到学生们随意地“吃”这些学习用品,我心急如焚,怎样才能尽快地制止他们这种不讲卫生的行为?为了让学生彻底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从科学实验室借来了显微镜,让学生们在显微镜下观察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我发现当他们亲眼看到学习用具上的细菌之后,他们稚嫩的脸上显出了恐惧的神色。这时,我又从生理健康的角度对他们讲解了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如何做一个讲究卫生的孩子,他们听了我的讲解,茅塞顿开。自此之后,他们上课“吃”文具的现象越来越少,上课的时候只要不需要文具,他们也不拿在手里把玩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能使学生打消好奇冒险的想法,从根本上促进其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3.重视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提升道德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密切交织在一起,其交互作用影响着人的行为。即个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学习。这一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的行为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有赖于选择什么样的榜样。小学生的心灵单纯如水,其行为极易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周围学生的影响,当同学们之间出现了某一好的榜样,教师对这一同学的行为及时进行了正强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此同学,教师的行为就是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一次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机会。同样,当某一同学犯了错误,教师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批评,当其他学生看到这一同学的行为受到了教师的惩罚时,他自己也就不会这样做了。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时刻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善于发现学生们中间的榜样,及时对学生给予正面或负面的反馈,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机会,在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榜样,教师言行的点点滴滴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里,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示范,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德育的保障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亲其师,信其道”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对提高教学效率还是实现德育目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只有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教师的教育作用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蔓延,否则,师生对立,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此,教师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去,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乐学生之所乐,悲学生之所悲。当师生建立了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便会水到渠成。

5.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内化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道德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即“知行合一”,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实践,明辨是非,知道怎样做,而就不去做,不是成功的德育。道德行为也需要不断的练习,在练习中得以巩固,最终内化为其行为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行为能力有限,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这些小事情正是其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道德的必要途径。总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学习到的道德认知,从学习生活中各种小事做起,必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储呈进工作单位:江苏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小学

第二篇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增强顺变时代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白纸一样的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每一个学生。因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只负责学生最基本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人生的导航、是风向标。教师头脑里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你教什么内容,教什么科目,除了教给学生所学科目的知识外,还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共产主义的理想,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将学生智力发展与品德教育摆在同等的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大局考虑,还要注意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不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生活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成长或多或少地受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而,如何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的有利因素,而将负面影响削除到最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生与生活的氛围,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学校里,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校学习风气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细节,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这就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有意识地把它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在学校里,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就是最基本的细节。同时,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遇到别人有困难了要主动帮助,别人帮助你时要说谢谢……在家里的时候,除了要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长辈的节日时,要及时送上一句祝福,送上一件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贵在坚持,并要做到循序渐进,贯穿始终。

三、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于无形中

小学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学的任务,知识的编排,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一学科中都无形地蕴含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需要教师去挖掘、去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有选择地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无形中增强品德行为意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因而,在德育渗透时,教师要事先制订好学习计划,要注意渗透的内容,讲究渗透的方法和分寸,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要善于结合本学科的知识加以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在品德教育时,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德育与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舍身炸碉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他这么做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要这样做,然后再引导学生想到我们现在要怎么做,进而说说我们要怎么帮助别人,怎么为社会作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四、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提高德育的主动性

在品德教育中,受益的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怎么做,该怎么做,才能主动去做。当然,学生毕竟受认识的限制,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自觉地约束自己,也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品德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正作用,要强化他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让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把德育作为自己的主动行为。德育无止境,德育无处不在。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脚踏实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那么,提高全民素质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本文作者:陈振岳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洑溪小学

第三篇

一、差成教育—营造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让班级大环境四邻的小环境,让好的环境包围着他,像镜子一样时刻提醒他,像阳光一样时刻照着他。所以尽管这个人身上有诸多不好的习惯也没有滋生的土壤,最初一两天可能装好,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如果能装上一两个月,就鼓励,自我鼓励:如果能装上一年更好,最理想的是装上一辈子。退一步说只要错误的数量相对递减就是成功田里有菜不长草,心中有善不出恶。如果人数相对集中,就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针。既然是差生都有十分顽固的人性缺陷,每个人都是浑身是刺的刺猜,为了某个共同利益可能暂时苟且在一起滩以经得起长时间琐事的考验,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河能为一点小事而反目成仇。所以教育应抓住时机甚至寻找契机及早分化瓦解

二、整体性教育—人品教育人品教育肚学生具有两大美德。

这两大美德就是高尚和丰富肚这两种美德始终围绕在耳边时刻出现在眼前。课上写作有关美德的文章,课下提供在生活小事中讲究美德适时开展有关美德的故事会、演讲活动、参观活动、朗读比赛,让学生有很好的修养做高雅的人做高尚的人。让学生具有富有同情心。同情小动物、小孩子和老年人,同情穷人、病人、残疾人和即将死亡的人,同情灾民难民尊重地位卑微衣着土气的清洁工、钟点工、临时工等底层劳动者。让学生看到“5.12”汝川大地震的画面后能哭泣眉到缺脚少手的人在乞讨能哭泣眉到初生的小鸟无端地死去能哭泣眉到老年人蹈姗的背影而哭泣。看到顽强的小草会有感慨,看到喷满的日出会赞叹,心不要让泪腺堵塞我们可改变环境胆泪泉断流人类该多么可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责任心,--个有大胸怀大志向的人毛病定会少一些。“德才兼备破格使用肩德无才培养使用肩才无德坚决不用。”

人品在社会生活中多么重要可见一斑,品德教育目前的状况是家长无能为力,学校苍白无力,3l会处处对立并且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学生是一张白纸,学生“学而不厌”,我们教师和家长可不能“毁”人不倦啊!

本文作者:王玉秀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巴彦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