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研究

时间:2022-04-28 09:34:48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研究

【摘要】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文化课进行学习以外,还需要在个人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提升,而这就依赖于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相比较其它学科来说,美术教学有着一定的自由度,在相关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能够表现出这一学科的独特性,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为研究内容,在阐述美术与情感关系的基础上,对审美情感培养的教学理论基础加以讨论,指出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以使得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体系完善的同时,逐渐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如此一来,高中美术自然就承担起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任务,基于这一实际情况,传统美术教学理念的适应性也就明显降低,加快美术教学内容与方式创新成为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的又一重要方向。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高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应对,从而真正实现高中生审美情感培养下的学生全面发展。

一、情感与美术的关系概述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主体意识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形式,美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意象依托造型、颜色等元素,给人以精神上不同的享受,并借此传播某种特定性的文化和思想,对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情感与美术之间便建立起了密切联系,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自然被纳入了美术教学目标体系之中。

二、审美情感培养的教学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基本的情感要素组成,审美情感的培养需要依照科学的理论才能够实现,其中,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中的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感知理论是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事物美术特征的感知,则实现了高中生思想认识与事物之间关系的构建。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以外,还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感知水平。其次,在对事物形成一定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则会将这种对事物的认知进行升华,继而形成更深层次的情感认知。例如,通过个人情感认知的作用,原本静态的美术作品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人的大脑中,这也就是所谓的审美情感下的动静转化理论。然而,在理论上,高中生只有打破传统的美术学习思想,才能够实现这一效果。最后,视觉理论下的审美情感完善是个人审美情感培养的最后一个阶段,依托该理论,高中美术教师应试着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并将个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其美学意象相结合,以促进高中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高中美术教学流于形式。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将美术纳入高考范围之内,但是,由于其分数占比较低,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之间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美术教学也就逐渐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例如,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对教学内容的复述,以及相关作品的赏析,却忽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明显降低,并提高了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二)审美情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体系和审美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以审美情感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选择方面就会产生适应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是高中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然而,大多数美术教师并未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进而导致高中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无法做到针对性的实施。(三)美术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的缺失。现阶段,在高中美术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体系中,并未将学生审美情感纳入其中,以至于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正确的方向指导。这种考核评价制度的缺失,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方面形成的观念固化,进而忽略了审美情感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教学改革所面对的阻力依然较大,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导的美术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成为影响高中生审美情感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基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包括对基础学科知识体系的巩固,以及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对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下的个人审美情感进行培养。基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则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一)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既然美术教学以高中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除依托美术教材中的相关教学资料构建的课堂教学场景以外,为激发高中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加快高中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则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构建。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将教学地点由教室转移至大自然中,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元素作为美术教学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自然的美让诸多文人墨客形成了差异化的审美情感,既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市井自然风光,也有吴道子的《双林图》中所表现出的“吴带当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为他们审美情感培养的基础。然而,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构建除感受大自然以外,还包括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可以使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二)科学的审美情感引导。审美情感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引导高中生具备欣赏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能力,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这种感受较为直观,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基于视觉元素的审美引导又显得过于单调。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效果进行立体化的“修饰”,将声音、图像、动画等融入其中,利用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例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通过相关软件的科学设计,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使高中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三)差异化教学理念的落实。基于高中生在美术相关基础知识和美学认知方面的差异,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具体实施也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为此,高中美术教学中多选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充分考虑到美术综合素养偏低学生的特殊情况。为确保差异化教学理念的落实,除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调整以外,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差异化教学实施的又一关键,其中就包括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进行考虑,实现同一小组内成员美术综合素养的高低搭配。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加强高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审美情感的相互影响。(四)强化美术教学实践。美术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课程,教学实践也是高中美术的又一重要内容,通过美术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使高中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巩固,还能够及时发现高中生审美情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纠正。例如,高中美术学习中要求学生从写意的角度展现山川的壮丽之美,以正常的视角分析,山川美学元素主要包括颜色、轮廓两个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通过不同的附属组成可以对其意境加以丰富。美术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作品进行评鉴,鼓励学生在依托个人审美情感发现对应作品优点的同时,也可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此一来,则能够使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效果显著提升。

五、总结

审美情感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高中美术需要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内容。在引导高中生对个人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等手段,使高中生的审美情感实现整体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健.浅谈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本质的重要性[J].新校园(阅读),2017(11).

[2]邹炜.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观探研[J].成才之路,2015(11).

[3]褚翠翠.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

作者:孙德强 单位: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