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2-01-16 09:18:25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范式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重要教学环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对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实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进行反思,探讨“翻转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困境;教师角色转变

1问题的提出

自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之后,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技术技能型,已经逐步完成或正在实现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转变。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翻转课堂”是中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效路径。然而,面对翻转课堂这种“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此疑问多多、困惑重重。很多实践者仅仅做到了“形似”而非“神似”,未能真正领悟其深刻内涵,对于关键细节的处理难以精致,翻转的效果差强人意。受阻于教师观念的未更新,技术技能缺乏等因素,在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摆脱实践困境,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2高校教师应对翻转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环境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有助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应用技术型大学将会成为我国众多地方高校的现实选择。翻转课堂颠覆传统的教学时空概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必将带来教育理念和行动的重构。作为教师,其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课程教学视频与课堂教学兼容并包,优势互补。如何正确处理视频教学环节和翻转后的课堂教学环节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一线教师。其实二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影响,各具特定优势。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实时讲解,是翻转课堂教学关键的第一步。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嵌入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更能缓解教学者在教学过程难以照顾学生差异和重复教学等问题,迅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翻转课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对该章节的主要知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基本掌握,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协作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奠定了必要基础。课中阶段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转移。学生将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能力,主动建构,通过提供情境,真实案例,任务会话等互动机会,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讨论成为“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2]。由此可见,观看视频和课堂教学这两种活动功能各异,二者是优势互补的关系。鉴于此,为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效率,高校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两者兼顾,不可偏废。2.2课堂上“有序”与“散乱”的辩证分析。“听讲+作业”式传统课堂教学是依规前行,井然有序的教学模式,然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逆序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这赋予了学生较大的学习自由,相对于以往的课堂,课堂讨论激烈,学生踊跃发言,甚至有时教师难以掌控空前活跃的局面,整个课堂秩序显得放任自流。但是,“有序”和“散乱”仅仅是一种表象,并不能作为孰优孰劣的判定依据。教学效果应该从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以及学习的效果来判断。传统的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反馈,学生毫无参与感。相反,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的课堂教学虽然貌似“散乱”,但它强调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实现了不同主体之间动态信息的有效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合理监控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等,做到“散而不乱”、“活跃而有序”,切实保障保证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3]。

3“翻转课堂”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及转换路径

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教之本在师”,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转变必将决定教师角色的相应转型。3.1教师要由课前教案的编写者转变为课程视频的研发者、设计者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备课主要包括撰写教案、制作PPT课件等,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脱节。而“翻转课堂”扭转了这种现象,观看课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关键起始点,如果学生没能按计划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课上讨论就无法顺利开展,易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因此精心设计、录制结构合理、条理清晰且互动性强的优质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石。只有优质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深度参与,进而实现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4]。这就需要教师由传统的课前教案书写者转变为课程视频的设计制作者。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对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已经基本掌握,学生带着无法理解的问题回归到课堂,教师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或理解有偏误的知识加以甄别,课堂时间用来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即可,并通过提供情境,真实案例等组织各种任务型活动,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关注能力,主动建构,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表达,课堂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体现。3.2教师要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助者与传统“授受主义”的教师独白讲授课堂教学相较而言,翻转课堂的显著不同在于将知识的传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下完成。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幅缩短,相应带来的是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的增加,更多履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成为身边的指导”替代以前“讲台上的圣人”,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将概念应用于实践,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主题,学生参与(engagement)到教学过程,体验到学习愉悦(enjoyment),进而与所学内容产生共鸣(enhancement),从而实现语言知识的深度内化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最大化了教学收益。翻转后的课堂理应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灵魂交谈、生命相约的重要场所,是他们彼此间完成各种知识的质疑、解答、交流的重要场所,是通过各种形式探究、协作过程求得真理的圣殿[5]。这必然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教师所应做的则是:智慧聆听、敏锐发现并适时导引。3.3教师要由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课后思学的辅导者、促进者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然而它们仍属于与现实相分离的、不具现实效用的惰性知识[6]。要把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无意识的“利器”则需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得以锻炼,使得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鉴于此,翻转课堂中教师应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向学生抛出具体的技能拓展类实践任务,创设围绕问题情境的交互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产生正反拨作用,达到提高教学时效的目的。课后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助完成,打造“隐形课堂”,教师应做好课后跟踪服务。课后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具体实践,有助于实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势必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效果。教师适当干预,由不参与其中的局外人变为课后思学的辅导者、促进者。教师应摒弃“以教为本”的思维定势,引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教师应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角色从“主演”转为“导演”,帮助学生达到“知识内化、问题解决、思维拓展”等高阶认知能力的要求。

4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教学改革的必然。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翻转教学”的视角提出教师角色的转型及其实践定位,对于发挥教师之于课堂的关键作用,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推动迷津中的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不失为一种有益借鉴。翻转课堂有效解决教师共性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认知的矛盾,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打破教学壁垒,完善实施策略,把翻转课堂践行得恰到好处,使得教学从灌输走向互动,教学相长,和谐共济,师生互益,真正体现学习向“学以致用”的回归[7],为社会、行业培养具有持久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作者:司晓蓉 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