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2-10 03:33:56

师范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论文

一、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地方师范高校属于行政化的教学管理体制,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不适合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其主要问题有: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延续传统做法,结构不够不合理,特别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师范院校教学仍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三大课程为主,而对于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艺术、班主任工作等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开设较少,教育实践类课程开设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二)课程之间缺乏整合

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低,理论类与实践类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忽视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和衔接。在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通常只占6-8%比例,与现代教师实践能力要求显然不符合。另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间缺乏联系,实践知识与经验获得脱节,实验与教育实习分离。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模拟教学如仿真实践运用偏少。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一般是包含在教学管理制度内,并不是单独列项,如《教育实习实施细则》《实习基地管理规定》《毕业论文指导条例》等。这些制度的调整只是小范围的,内容没有太大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制度保障。另外,制度体系偏传统化,基本是条条框框的刚性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少。

(四)管理方式简单、机械

长期以来高校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学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直线式手段,按章办事,循规蹈矩,管理模式单一,方法简单、机械,缺乏创新。教育实习的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师生之间也缺乏配合和沟通。另外,实习时间普遍不足,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经费支持和社会保障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二、实践教学是师范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地方师范高校师范学生能力培养,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加以重视。师范高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经过一个系统提高和强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实践课程设置,还是各项实践教学的某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出不同的培养培训目标、内容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一)科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的载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突出教学基本技能,对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能力奠定基础。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原则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制订专业能力考核标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结合的模块课程,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应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中做到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融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课程要突破传统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老”三门课程模块,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设置教育教学综合实践类、现代教育技术类、教育科学研究类、教师职业规范类等课程。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知识,如多媒体使用、模拟课堂教学、教育叙事、说课等,体现不同类型、性质的课程在其整体结构中的功能、作用,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构建体现师范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是能力培养的关键

采用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方法有隐性和显性,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进行选择,同时用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加以应用,如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

三、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学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教学管理的功能就是搞好教学基本建设,即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推进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学管理规范。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管理,要围绕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依据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管理。

(一)制定实践教学整体规划

首先要更新观念,切实转变高校认为实践教学无足轻重的观念,树立现代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观念,突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要建构地方师范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把实践教学管理纳入教学管理体系范畴。深化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建立“以生为本”的实践教学整体观,创新管理模式。以教师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课程设置、教育实习、教育研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各环节管理,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学生终身发展联系起来。实践教学是师范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课内外互补、校内外结合、理论实践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发展性为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制定实践教学整体规划,即新生从一入学到毕业,都要始终全过程贯穿实践教学。整体规划既要同教学管理目标相一致,也与学生职业规划相联系。在实验、课程设计、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包括校内学科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竞赛等,以及校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教育实习等,针对各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规划。

(二)实践教学的分散实施

实践教学分散实施指整体规划下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几个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实验设计、毕业设计、各类竞赛等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在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场所;专业见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则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因此要在学生学习的阶段、时期,安排不同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分散实施要坚持发展性、可持续性、实效性等原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学科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分散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实行校系二级管理与监控机制,教务处是学校行使实践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须负责制订学校实践教学工作规范及相关制度,组织协调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以及实践教学管理的指导、检查、监督与调控。1.校内实践教学活动,亦可称为校内实训。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课程时候数根据专业需求,实训的主要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校内实训是强化实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实战训练,因此实训内容针对学科专业课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中小学课业内容和类型,初步掌握作为教育职业所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普通话、“三笔字”、板书设计等。尽可能拓展实训内容,如组织主题班会、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等。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建设,既要落实硬件设施、设备到位,还要注重实训场所的仿真性,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有的从业体验,得到岗位职业训练。2.校外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教育实习等。应成立由校领导总负责、各职能部门及各系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应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教学管理以及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制度,发挥中小学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建一支相对稳定、高水准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编制实训课程和见习、实习教学大纲和指导书。校外实践教学在管理上,要创造适应教学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做好过程记录,及时反馈信息、质量监控。努力把校外实习与学生就业上岗实习结合起来。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坚持立足地方、就近就地原则来开展实习。

(三)实践教学的全程管理

实践教学环节全程性管理,必须科学有效地对每一环进行管理,从计划安排、组织实施、过程控制、考核评价都要管理到位。实践教学管理要建立可监控、反馈、调整的机制,对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因此,分散实施的同时必须配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管理,构建以教师能力发展为导向,高校职能部门统筹领导和安排实施,实践基地参与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和协助的全程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要坚持全过程管理原则、激励原则和反馈原则,在实践教学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特点,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如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馈机制来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运行;以合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实践教学过程。1.实验、实训环节通过实验、实训巩固理论知识。合理设计课程,教师应注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相互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培养和锻炼,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打下基础。管理方面如实验室、实验器材合理使用,实验人员安排到位,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毕业设计环节包括毕业论文写作、答辩,是对师范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指导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从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找准选题的方向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切入点,做到选题突出专业特色,增强综合性,选材、例证分析、语言组织等环节,要进行个性化、多元化指导,避免千篇一律。另外可适当增加一些与毕业论文配套基本能力训练和测试,让学生获得专业综合训练,提高专业能力。3.专业见习、教育实习环节是师范院校教育类实践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最能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师范生转变为职业教师的开始,是教师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1)要树立教育实习整体观.把实习贯穿于师范教育的全过程。制定常规性实习管理制度,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使教育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学习课堂与实践课堂相联系,做到把实践教学当作书本知识学习的补充和完善,把实习作为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形成学习、实践一体化的的师范教学新模式;(2)实习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与学校、师生的沟通,锻炼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水平;(3)加强见习、实习规范管理。从教学管理层面看,一是要做好实习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内容、方式、环节、时间、步骤等方面系统部署、统筹安排;二是科学安排,将教育实习贯穿于始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管理,探索实习学分制管理;三是建立“双导师制”,选聘教学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教师担当指导教师,聘请来自教学一线的名优教师担当校外导师,在实习的每一环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尽快熟悉教学基本方法和技能;(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多样化教育实践基地,要取得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撑,将教育见习和实习纳入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中小学的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为实习基地,建立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的长期协作关系,共同完成对本地区中小学未来教师的培养重任;(5)建立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应改变实习考核、评价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反馈评价机制和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教育实习的每一环节,都能够得到客观的诊断式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能仅关注技能技巧,更应关注学生的专业态度和职业体验,从发展的角度考核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特点,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能力和技能为主,完善质量标准、评价、反馈、调整系统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是建立教师、学生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收集、评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并及时加以反馈,以便改进教学和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是师范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作为未来新时期教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实践教学整体规划——分散实施——全程管理,是针对传统师范教育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改革思路,旨在改变传统管理理念,探索和实践实效性和创新性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为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办学能力,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合格教师提供思考和策略。

作者:王勤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