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解析

时间:2022-11-17 03:39:41

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解析

摘要:我国的教学体制处于改革的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我国的很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公共体育的教学改革。本文阐述了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对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高校都将体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对公共体育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明确以锻炼身体和适应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从思想上、教学上都做出相应的整改,使教学计划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1]。要想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对公共体育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就需要高校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高校要加强体育教学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为体育教学打造出个性化的、专业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公共体育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出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出健康的体魄,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全面的优秀人才。

1.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复杂。公共体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要与时俱进。但是一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改革的理解不够充分,普遍认为教学改革就是直接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2]。这就导致在更新体育教材期间,在教材中增加大量的运动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增加了许多娱乐性项目,盲目的添加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繁多,使教学的内容过于复杂化,难以区分出重点,逐渐降低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2.2重单一技术的教学,轻体质教育。现阶段,尽管各高校中逐渐重视对学生公共体育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缺乏有效落实的对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侧重于学生学习某种单一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技术,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某种项目的技术,就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将学生的体质教育当做某种体育技能的辅助课程,这一现象就会导致高校学生不注重体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达标,直接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道路。2.3教师素质影响教学改革。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就需要明确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滞后,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优化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导致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弱化;专业程度与相关的改革标准不相符,尤其是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没有准确的定位,甚至难以接受先进的信息技术,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在对体育改革方面无法发挥作用。

2.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体系。首先,增加适量的理论课程。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较少,理论课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公共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程度。予以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体育基本知识和原理,培养其体育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兴趣项目的选择和持续性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所学的体育技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使公共体育课程成为融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技能学习一体的专业体育教学,由关心运动技能或体质增强向关心运动技能、体质与情感兴趣协调发展方向转移。其次,简化体育教材内容。事实上,学生在大学中学习了很多体育知识和运动项目,但是这些宽泛的知识学习无法发挥价值,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高校需要简化体育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感兴趣的体育技能,并在长期锻炼的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进一步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2.2实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大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对公共体育的革新,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如学生的性格特征、身体状况等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实行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提高公共体育教学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如:首先,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水平。在进行教学之前,体育教师要先考察学生的身体状况、接受程度和大致的性格特点,并将考察的结果进行归纳。在正式进行教学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分组,将相同体育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可以分为强化组、普通组和基础组[3]。当训练四百米时,要求强化组的学生加长一百米,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加大他们的训练强度;普通组的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即可,巩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基础组的学生进行锻炼,对跑步的技巧进行详细教学,并且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从而激发他们运动的信念。其次,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来提升教学效果,让强化组的学生辅助普通组的学生,普通组的学生再辅助基础组的学生,这样能够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2.3参加活动,丰富教学生活。首先,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团队精神。大学生的课程中,公共体育课程较少,大大减少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因此各高校可以建立体育相关的社团,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体育社团,学生参加这些社团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对体育进行深入了解。而且大学的社团的活动形式比较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当他们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社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备体育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其次,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提升大学公共体育的教学效果。比如校园论坛、微信公众平台等,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体育文化相关的知识、运动技巧等内容,还可以一些优秀体育运动员的锻炼经验,丰富他们对体育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通过微信与体育教师进行交流,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公共体育的教学有效展开。2.4以精通运动项目为基础,培养终身体育兴趣。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都是以选修课形式呈现的,学生个人根据兴趣选择项目进行学习,每个学期选择一个体育项目。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的选课是没有明确目标的,主要追求是简易好玩,浅尝即止,一学期三十课时左右的学习时间也不能掌握好一定的运动技能;没有精通的运动技能也就很难在这个运动项目上形成兴趣,没有运动兴趣也就不可能主动参加此项运动。根据兴趣的形成和动作技能形成原理,突破以一个学期为周期选项课模式,确定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持续地在兴趣项目上进行提高学习的模式:首先进行体育基础课的学习,包括大学体育教育理念,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自己体质状况,初步形成运动兴趣;其次,基础选修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兴趣,选择适合自己长期学习和锻炼的运动项目及层次;最后,把自己选择的项目进行专业性的提高学习。其本质就是以专项运动教学为载体,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建立长久的体育运动兴趣,充分体会到成就感,并将这项运动作为今后终身体育锻炼的方式。

3.结束语

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下降明显,心理问题也呈加重趋势,社会呼吁使得高校关注大学生健康的呼声越来越高,使体育教学处在一种尴尬迷茫的境地。各高校对体育教学做出了许多尝试和改革,体育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上,改变新的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技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体质健康,为大学生后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2):145-146.

[2]李文龙.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61-63.

[3]赵群,朱江华.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下的教学考核评价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23-24.

作者:赵悌金 邹华 单位:大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