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琵琶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07-07 09:13:12

高校琵琶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琵琶是艺术领域重点乐器形式,属于我国民族艺术重要产物,所呈现的民族性和艺术性特征十分丰富。为保证民族艺术文化得到合理地传承,高校需要针对琵琶乐器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琵琶专业人才。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当前琵琶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进而推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实现琵琶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高校;琵琶教学;改革

在高校教育领域,琵琶作为艺术专业领域重点乐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艺术专业水平。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而琵琶作为民族乐器的代表,在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自信心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当前琵琶教学现状,重点加强教学改革,从而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一、高校琵琶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有待整合。据了解,在当前琵琶教学领域,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教师在围绕琵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时,所参考的对象通常以教材为主。而针对课外课程资源,缺乏有利发掘与整合,导致学生所掌握的课程内容,比较的片面。同时,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未能考虑到琵琶专业领域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全新社会环境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导致课程内容设计不够护合理,而严重影响学生琵琶学习质量。再加上,教师在针对琵琶专业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时,未能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以及未来在琵琶专业领域的发展规划,导致学生的琵琶专业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也阻碍了琵琶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二)教学方法有待更新。据了解,高校在琵琶教学方面,关于教学方法体系仍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否则将严重限制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首先,在教学思想上,部分专业教师仍在延续应试理念,过于强调琵琶乐器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于琵琶所具有的艺术文化内涵,以及具体演奏方法缺少有效地渗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琵琶专业知识、技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程度的局限性。很多教师一味延续灌输和讲授的方式,对琵琶课程进行笼统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枯涩,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导致课堂整体效率受到明显的制约。因此,在今后的琵琶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合理。(三)教学实践有待拓展。在高校组织的琵琶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普遍[2]。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一味看重基础知识灌输,而忽略学生实践培养。导致学生在琵琶专业领域所形成的艺术修养存在较大程度的片面性,对提高学生艺术品格造成一定限制和阻碍。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忽略学生琵琶演奏强化训练。导致学生演奏水平受到限制,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的心理素质表现,也不够理想。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加强思想重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合理地规避这一问题。(四)教学评价有待完善。高校在组织琵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3]。就目前来讲,评价思想、方法和体系比较滞后,如果得不到合理改良和调整,将严重限制琵琶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首先,在评价思想上,很多教师保留应试理念,过于看重学生在测试中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导致评价结果比较片面,很难为琵琶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评价方法上,比较滞后和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生对评价活动和结果缺乏认可度。此外,在评价体系方面,教师忽略了跟踪性评价体系建设,导致评价工作反馈结果比较单一和片面。由此可见,高校在当前的琵琶教学工作当中,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块和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若想保证琵琶教学更加高效,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高校的琵琶课程实现深入改革。

二、高校琵琶教学改革措施探究

(一)结合专业,整合课程资源。在新时期教育环境下,高校必须根据民族艺术发展需求,对琵琶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课程知识、技能更加全面,保证琵琶教学更加高效。首先,教师需要对琵琶课程目标进行明确,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课程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之后,教师需要对琵琶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景、发展趋势,以及当下琵琶专业领域对人才素质建设,提出的全新要求进行调查。全面掌握琵琶课程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发掘教学素材,整合课程资源,促使学生所收获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兴趣需求,以及未来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全面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对学生在琵琶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掌握。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发掘和整合课程资源,从而保证琵琶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琵琶专业艺术修养。(二)构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高校教师在组织琵琶课程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对课堂情境进行优化,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课堂环境下,对琵琶课程内容,建立起较强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就学习状态进行合理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在琵琶课程领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首先,在组织琵琶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借助于网络,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直观性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发掘。之后,与课程原有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4]。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支撑下,直观观察和体验琵琶课程内容,比如说聆听经典琵琶曲目,观看琵琶演奏指法教学视频,促使学生深入掌握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说,在琵琶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展示《林海》、《阳春白雪》等经典琵琶曲目演奏视频,同时,为学生播放琵琶演奏指法专业教学视频,比如说“和音、和弦”的演奏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体验和视觉观察,对琵琶课程中所蕴含的艺术内涵,以及需要掌握的演奏技能方法,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解深度和高度。(三)合作鉴赏,提高审美能力。众所周知,琵琶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内涵十分丰富,对于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格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琵琶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组织作品鉴赏,并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对鉴赏方法进行创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到鉴赏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合作鉴赏,实现鉴赏思路有效整合,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从而为琵琶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首先,教师在组织鉴赏教学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琵琶作品,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背景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让学生对创作背景加以了解,从而在对琵琶作品熟悉的情况下,深入地参与到鉴赏活动当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琵琶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十面埋伏》组织鉴赏活动。教师先根据作品内容向学生交代好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如“垓下之战”历史典故,并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影版《十面埋伏》视频片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鉴赏气氛。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琵琶曲目进行鉴赏与分析,从而丰富学生琵琶艺术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四)微课教学,拓展学习空间。高校在组织琵琶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教学空间和渠道的拓展与发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为学生自主学习琵琶课程内容,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将课程内容转化成微课视频,然后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对琵琶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地高效。首先,在制作微课视频之前,教师需要对琵琶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发掘,结合课程目标,提炼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借助于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制作成若干简短的视频资源[5]。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求,自主下载微课资源,对琵琶课程内容展开针对性学习。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的琵琶课程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教师为了进一步完善琵琶课程体系,可以将微课视频整合成资源中心。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进度,以及自我学习需求,合理下载微课资源,进行自主预习、复习,从而进一步夯实和巩固学生琵琶专业学习能力。(五)演奏实训,提高表演能力。在琵琶教学领域,高校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对教学模块进行合理安排[6]。作为新时期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模块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强化训练,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琵琶演奏和表演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时,保证理论和实践模块所占课时比例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组织与创新。综合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具体兴趣需求,合理组织实践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训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实现自我训练与自我提升。同时,学校需要重点加强实训环境与实训条件建设。针对学生琵琶课程学习需求,构建新颖、有趣的训练环境,引进丰富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琵琶演奏训练,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此外,教师在组织琵琶训练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素质建设需求,将琵琶训练与其他艺术类型建立有效联系。引导学生将琵琶演奏与舞蹈、歌唱等融合到一起,从而保证实践训练更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修养。(六)融合心理教育,提升演奏素养。高校在组织琵琶教学活动时,需要将课程教学与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渗透心理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琵琶课程学习当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艺术修养。首先,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学习琵琶课程时表现的心理状态,以及具体的情感需求。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表现,合理渗透心理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强化训练。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到琵琶课程学习当中。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暗示,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等方式,调节自身在琵琶演奏中的表演情绪,从而保证学生的琵琶表演和演出更加顺利。同时,教师应该组织丰富的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多种琵琶演出活动,让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逐渐平和自身演奏心理状态,全面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七)科学评价,激发内在动力。高校在组织琵琶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根据新时期琵琶艺术传承与发展需求,构建完善性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琵琶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与评估,从而保证琵琶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体。首先,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评价思想理念,树立生本评价思想,重点关注学生在琵琶课程中的学习表现。同时,教师需要创新评价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评价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对评价结果更加认可,保证教学评价工作更加有效。此外,为保证琵琶教学评价工作更加全面、具体,教师不妨将学生在不同训练、演出活动中的表现,整理成微课视频。然后,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视频合理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身的琵琶演奏表现,掌握自身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领域,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和优化,保证学生的琵琶学习更加高效,为琵琶艺术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在民族艺术领域,琵琶所占据的地位十分显著。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琵琶教学改革,根据当前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对课程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情境、合作鉴赏、微课教学、演奏实训、心理教育、科学评价等多种方法,健全琵琶课程体系,全面提高高校学生民族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梁丽君.关于高校琵琶教学改革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17:111.

[2]张冬莎.高校琵琶教学改革中的多媒体教学思考[J].黄河之声,2017,18:40.

[3]谢娜.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之琵琶教学[J].北方音乐,2017,06:212.

[4]桑瑞.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论述[J].艺术科技,2016,11:346-347.

[5]桑瑞.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6,10:341+296-297.

[6]邹波.浅析高校琵琶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J].大舞台,2015,11:212-213.

作者:闫姝宁 单位:运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