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探析

时间:2022-10-23 04:08:48

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探析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然而,随着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各高校应深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明确相关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对策;新媒体

高校作为当今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贯彻好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可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加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各教育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当前,不少高校存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只是思想政治老师或辅导员的事情”这种认识误区,并未从根本上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是依靠个别老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老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割裂状态,没有形成合力,联动育人。这种各自为政的工作作风不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育,轻价值教育。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育,轻价值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思想政治课老师在授课时仅仅是灌输理论,不去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目标,无法实现课程教育的真正目的,没有发挥课程在意识形态传播上的主渠道作用;一些非意识形态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授课老师只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重视意识形态的渗透,没有做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有些教师自身思想觉悟不高,在课堂上出现不当言辞会在学生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极大消除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可见,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思想政治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意识形态的教育还停留在“外化于行”的层面上,没有做到“内化于心”。2.课程模式单一,教育方式老套。如今的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单一,方式老套,无法适应新变化。虽然近年来提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总体而言,教学质量不高,授课内容没有吸引力。不少老师在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表达方面,都是运用传统的文件宣读,要么就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内容等空洞的说教形式,没有结合实际,更没有考虑受教育者自主意识的需求,使学生缺乏认同感。其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还停留在课堂教学,没有延伸至课外,从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状况,也没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3.教育环境复杂,新媒体时代冲击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源于高校内部,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社会的压力。如今许多高校生能够通过新媒体自由地获取信息,这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新媒体的传播具有自由化、平等化的特点为信息集散、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捷通道,与此同时高校生也容易成为西方势力利用网络来进行渗透的对象,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开放,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还处于一个身心不够成熟的时期,在对待西方社会思潮的态度上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容易盲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正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动摇他们的社会主义信仰[2]。

二、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4]”学校应该明确学校办学价值导向,巩固学校思想舆论阵地,完成时代赋予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使命。(二)明确各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强化教育主体之间的协作。明确各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直接面对高校在校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必须有着正确的政治理念,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并且具备雄厚的知识积累,面对学生的各类问题能够从容应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从理性和哲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与时俱进,引导高校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二是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能够第一时间给学生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也能近距离观察、了解学生意识形态。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这种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情感支撑[5],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各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中不经意间向学生呈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对在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主动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做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如今许多高校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种结合不是嵌入式结合,而是要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使其发挥“1+1>2”的整体效用。四是高校的各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和在校生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真正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三)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大众化。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大多为自上而下的政治性理论灌输,意识形态内容多为冰冷的文字、抽象的理论阐述、显性的政治宣传,致使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感染力不强。要改变意识形态的教育“外化于行”的现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高校意识形态大众化、日常化建构机制和路径,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深入广大学生内心。注重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生动性与实效性,以多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为载体,主动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靠拢。教师需要从大学生生活的点滴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融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结合身边实例、故事、热点解读、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展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其中,使之成为一种融入生活的教育过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回归现实生活,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引导学生把思想上的意识形态认同转换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力。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能够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促进意识形态教育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形态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带领同学们到红色地区进行参观,通过指导同学编排一些主题活动来弘扬中国精神文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浸透、滋养和指导,深入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四)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如今,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开放性、随意性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但新媒体渠道也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权:(1)主动关注网络中的时政热点,及时对信息进行鉴别、提炼加工,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解读后主动发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渗透力。(2)积极建设一批具有时代特点,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专题教育网站,经常性地权威信息,定期展开时政讨论的主题,组织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形成网上网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3)运用在学生中间深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创建校园公众号,及时传播正面信息,形成充满正能量的新媒体思想教育环境。(4)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监督力度,对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良信息,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阻断其进入高校,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控力度。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

[2]李亚曦.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严谨[D].南京:南京大学,2018.

[3]孙家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N].光明日报,2015-4-11(8).

[4]中共中央宣传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3.

[5]顾怡.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辅导员的素质养成[J].新西部.2019(12).

作者:刘曦 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