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20 09:32:57

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为天津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效应,为推动地方治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识别当前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未来提升公共服务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和前提。文章系统梳理了当前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归纳了六个方面,为下一步社会治理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天津地区的“村改居”建设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对天津农村社会管理职能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理解当前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发展社区治理的先决条件。本文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建设所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从六个方面对天津市的农村社会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行分析。

一、天津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社会管理与服务事业的投入不足。2007年,天津财政支出为839.31亿元,较上年增长19%,远低于发达国家投入社会管理的比重,投入明显不足。相比之下,1971年美国政府支出中用于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收入保障及基层社会管理与运营的支出比重超过40%,1974年超过50%,1995年超过60%,2002年已经超过了65%。而12个涉农区县的教卫文体总支出为58.9亿元,仅占全市教卫文体总支出37%。12个涉农区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经费支出分别是44.5亿元、11.9亿元和2.5亿元,分别占全市相应项目的40%、36%和15.6%。(二)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规划尚不完善。现有的教卫文体专项规划重点在城市,农村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规划与城市的专项规划衔接不畅。因此,需要编制一个统筹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整体规划,强化规划落实,确保规划的事实效力。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需统筹考虑,尤其是不能忽视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之后的运营和管理,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避免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合理、可持续利用。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监理在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基础之上,包括与规划、土地、建设以及区县政府和市区两级专业主管部门,如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不同部门间需加强统一协调和衔接,建立政府间协同机制,统筹配置和整合行政资源,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创造条件。(三)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发展不均衡性依然存在。在对天津农村地区的社会管理发展的调研中,作者发现当前各个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东部农村地区社会管理发展较快,例如:武清地区、东丽地区的乡村发展相对较快;第二,天津市区周边地区的农村社会管理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人均收入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第三,“村改居”后的试点地区的社会管理服务建设速度快,完善性较好,村民对于社区需求和期望值也更高、更多元化。第四,北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较慢,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四)弱势群体、老年人问题是当前天津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关注重点。随着我国逐渐的老年化,养老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发展,大批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失能人群正在成为留守人员的主体,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变得更加紧迫,在进一步的调研中,作者发现在“村转居”新型社区中,老年人协会是重要的民间社团,其与居委会共同对老年生活加以帮助并提供服务,并为失能人群、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但在北部地区以及周边区县的一些传统村落中,老年人协会并没有完成建立起来,虽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一些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团,但老年人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注意。未来,加强这些地区对老年人的关注无疑是重要的服务工作。(五)医疗服务是当前天津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中重点问题。妥善解决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条件,增加医疗设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正在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天津市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综合性的医院,致力于改善市民的就医问题,同时,这些医院的不断外迁也客观上体现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对于改善周边村镇的医疗条件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这一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天津市周边村镇的医疗条件。如何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需要,是当前天津市医疗服务再提升的重要问题。而医院、卫生站的建设被村民们视为当前缓解医疗服务压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城市医疗资源,特别是卫生站在全市村镇中的布局将是提升天津市医疗水平、惠及民生的重要任务。(六)提供便民服务与就业指导、培训。是未来我市农村社会管理发展的重要工作虽然天津市的“村改居”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便民服务的问题,但考虑到当前“村改居”建设的进度和整体情况,仍有大量农村地区需要改造建设,因此,提升便民服务的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结合前期天津地区的“村改居”建设情况,应考虑在改造过程中,一次性解决便民服务、就业指导与培训等相关辅助服务。这些措施不但直接有利于“村转居”建设的平稳开展,同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因此,就业培训工作如何落实到村一层级的单位将是社会管理工作中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二、讨论与总结

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天津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前期调研识别了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六个挑战,分别是社会管理与服务事业的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规划不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发展不均衡性、弱势群体问题、医疗服务问题、便民服务与就业指导、培训不足。下一阶段,天津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管理中,应以此六类问题为基本方向,不断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的发展。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包括:第一,加大农村社区治理的资金投入,在保证政府资金注入同时,通过创新型的融资模式与社区开发模式,吸引外部资金助推农村社区发展;第二,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注重服务系统化、精细化发展,提升服务的前瞻性,做好社区治理的上层建筑设计;第三,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凸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村民的主观幸福感;第四,推动农村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公共资源的再分配,在服务主体、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第五,建立农村社会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从村民居住满意度、社会管理效率、专业服务水平上全面系统衡量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形成专业、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估与监督体系;第六,推动农村社会区文化活动开展,提升村民的居住满意度与社区认同感。

作者:杨行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