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2-13 04:14:52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伴随着手机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手机成瘾问题给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校园手机使用的特征,对手机依赖成瘾引发的高校学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手机成瘾视域下高校提升学风建设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手机成瘾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7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后,教育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确定了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行动指南。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校园手机网络普及化,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深入学生群体,手机成瘾给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不小的冲击,给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时代手机成瘾对学风建设工作带来的挑战

1.1大学生手机使用普及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人群占比已经提升至98.3%。大学生是当前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2018年,麦可思研究院的一份中国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积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71%的学生在21点到0点间使用手机,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手机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浏览网页、玩游戏、网络购物,这给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隐患。1.2大学生生活方式懒散化。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广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广大在校生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并不强,移动互联网便捷的服务体验助长了学生虚荣、懒散、攀比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作息、上课、就餐等都能看到手机的身影。目前,高校出现的手机游戏成瘾、网络外卖订单激增、“网购”支付数额上升等现象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校园中的新问题。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懒散化,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进一步限制了学生接触社会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产生了严峻冲击。1.3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当前移动互联网上的新闻资讯、娱乐传媒等内容良莠不齐,以“娱乐至上”为目标的“二次元”、“鬼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当前,很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不成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由于对一些网上观点的判断缺乏科学和理性,极容易造成大学生非理性行为,造成偏激的后果。而且,目前网上虚拟世界法律监管的不完善和部分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的行为极容易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近年来,校园贷款、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问题的出现,就是大学生价值取向受网络影响发生异化的集中体现。

2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规划。大学的管理方式和高中有着显著不同。很多同学步入大学之后,外部相对宽松的环境让自身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很多学生沉迷于虚拟的手机网络空间中,找不到前进和努力的动力。很多学生忽略了对自身的评估和四年的学业规划,导致对大学的学习目标、方法等都缺乏必要的认识。有些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得过且过、“及格万岁”的错误想法,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大学的学习看成是毕业后谋生的重要手段。在“2017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中,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有54%的人选择了网络主播或网红。这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发展是相当不利的。2.2大学生缺乏合理手机使用能力。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后,缺乏合理使用手机的能力。目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集中表现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社区社交等虚拟活动耽误学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二是沉迷于抖音、火山等娱乐应用中,荒废了大量宝贵的在校时间。这些涉及到流量、算法推荐的软件,在利用用户的大数据基础之上,的确能够满足学生的资讯需求,但却也不断掏空着学生的时间,造成恶性循环;三是因接触网络直播、校园贷款等虚拟内容,而影响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三个方面都表明:当前大学生缺乏合理使用手机的能力,难以进行自我管理,这成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障碍。2.3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凸显。手机网络的便捷性和共享性为大学生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体验。但同时,这也引发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存在上课缺勤、早退、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考试作弊屡有发生等问题。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制度底线等原则性问题缺乏必要了解,仅仅为了好玩、新奇、尝试或为了证明自己而受到人身或经济损失的学生屡见不鲜。手机使用成瘾不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手机沉迷问题的普遍化,也不利于在宿舍、班级、专业中营造良好的宿舍、班级氛围,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2.4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欠缺。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所处环境的特定性,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动机强烈,注重感情交流。大学生由于视野比较开阔,求知欲望旺盛,精力充沛,远离家乡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和刺激的追逐更加强烈。网络交友、情感宣泄、音频视频、虚拟游戏等手机功能极大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大学生对它们产生依赖。然而,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环境和虚拟世界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种差距,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受挫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极易造成大学生选择逃避现实,在手机里寻找情感慰藉,进一步导致大学生手机成瘾。手机成瘾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减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新时代手机成瘾视域下高校提升学风建设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强化学生思想引领。高校要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加强对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使学生在步入大学后思想上不至于空虚和迷惘。大学正常的学习生活开始之后,辅导员要及时结合学生所遇到的课堂出勤、诚信考试、生源地贷款、热点事件等具体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灵活多变、喜闻乐见的方式,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面对外部诱惑时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至于被虚拟网络中负面思想所迷惑。3.2注重学(职)涯规划教育,明确学生成长规划。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从大一入学之初便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减少网络上一些错误观念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大学四年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大学学业生涯规划。通过组织学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合理评估自身优劣,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逐步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掌握收集、整理材料的技巧。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不畏困难的精神。确立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及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调整自身规划,提高规划可行性,减少网上不良因素的冲击。3.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高校要经常性的开展一些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有意识地引导手机成瘾的大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演讲会、社会调查等,提高学生的现实社交能力,使学生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泥淖,在现实活动重建自己的活动圈。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1—2门个人兴趣爱好,养成个人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但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从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抽身,投入到真实的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还能够使学生在线下切身体验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3.4着力日常学业督导,引导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础文明养成,给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建立“辅导员—任课老师—学生家长”的三环联动机制,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结合在一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在学习上存在态度问题的同学及时纠正,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同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对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帮助手机成瘾学生制定个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减少盲目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教育,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规范,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习习惯。3.5加大朋辈教育力度,注重榜样示范引领。辅导员要善于在专业、班级中发掘学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学风建设评选为契机,通过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风宿舍、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等荣誉的评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标杆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朋辈教育力度,提升学风环境的凝聚力,着力培养和树立一批刻苦学习、勤奋创新、追求真知、励志进取、奋发有为的学生典型,在学生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积极学风,通过对正面榜样先进事迹的宣传引导,在广大同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6疏堵结合因势利导,鼓励健康有度用网。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摒弃对手机成瘾学生以往那种刻板的说教行为,而要取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要用爱心、诚心、耐心与他们相处,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并给予他们帮助和更多的社会实践参与机会。另外,高校可以为手机成瘾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探寻学生手机成瘾的深层次原因,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过程和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认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完善,控制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当前,手机上网的快捷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大学生信息接收的无限化,而部分大学生因为缺乏信息筛选和鉴别的能力,再加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使手机成瘾现象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共同携手形成学生教育的合力。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主导、学院落实、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师生共建。高校要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核心,着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2]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手机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引导策略[J].教育评论,2015(7):69-72.

[3]尹志军,邸静,徐凤秋.浅议“手机课堂”现象及微信解决方案[J].山西高等学习社会科学学报,2015(10):63-65.

[4]邢麟,余丽君.手机依赖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护理研究,2016(10):1269-1272.

[5]李海燕,徐峰.“无手机课堂”实施方案和途径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7(5):72-73.

[6]石志成.自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150-153.

作者:吕磊 庄静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