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一流建设现状研究

时间:2022-06-02 11:42:56

高校双一流建设现状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为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学科,朝着建成“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目标看齐,各高校开展了各自的“双一流”建设工作。本文采用分层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就其所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运用描述性分析、交叉列联表分析法研究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可行建议,对其他类似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工作有借鉴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国标》与“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紧密结合起来,是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标志着“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双一流”建设高校由于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积淀深厚等优势,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双一流”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而全国很多高校正处于优势学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强优势学科的培育建设已刻不容缓;在“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已迫在眉睫。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从学校各方面的现状深入了解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严峻挑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为普通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

2调查方案

2.1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在自己所在的高校进行,以高校的学生及部分院系的老师为调查对象,问卷分配为学生50%,老师50%来分配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调查是通过下寝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而对老师的调查则通过网上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保证了所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下寝分发问卷:对每个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确定了抽样结果后并了解每个年级、学院的大学生所在宿舍的具体位置,对宿舍里的学生进行随机分发。网上分发问卷:由各院长转发问卷链接到老师群里,让本校校老师填写问卷。

2.2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为了确定样本量、设计及修改问卷,我们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了预调查。在分析数据方面,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析,直观有效地反映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情况、被调查者对某高校的看法、“双一流”建设的现状;另外,我们对一些关联性较强的问题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以便能够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度信息。

3调查总体情况

由图1可以看到,对该校“双一流”建设完全了解的占比为0.0%,一般了解的占比为39.7%,不太了解的占60.3%。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双一流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学生都不太了解“双一流”建设,只有少部分学生一般了解,没有学生完全了解该校的“双一流”建设。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双一流”的宣传力度。由图2可知,在被调查的有效对象中,有26人职称是正高,占比为15.57%,有52人职称是副高,占比为31.14%,有59人职称是中级,占比为35.33%,有20人职称是初级,占比为11.98%,有10人职称是其他,占比为5.99%。其中,职称是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其他的发明专利个数是0-2个的分别有13人、33人、49人、20人、10人;发明专利个数是3-5个的分别有6人、9人、6人、0人、0人;发明专利是6-8个的分别有4人、4人、2人、0人、0人;发明专利是9个以上的分别有3人、6人、2人、0人、0人。由图3可知,在被调查的有效对象中有12.57%非常了解“双一流”建设的内容、建设方法途径和目标,57.49%一般了解“双一流”建设的内容、建设方法途径和目标,有29.94%的人不了解“双一流”建设的内容、建设方法途径和目标。因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并不是非常了解“双一流”建设,少数老师不了解。学校应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宣传,才能更好的建设好双一流。有效调查对象中,有65.30%的人认为“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着师资力量的问题,有29.30%的人认为设备是个问题,有60.50%的人认为经费是“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51.50%的人认为“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体系的问题,有17.40%的人认为国际交流存在问题,有41.30%的认为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有4.20%的人认为“双一流”建设中存在其他问题(见图4)。由此可以发现,师资力量和经费是影响“双一流”建设的主要问题,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是影响“双一流”建设的次要问题,国际交流和其他问题是较次要的问题。

4深度分析

4.1因子分析

将167份有效数据导入SPSS软件,对该校“双一流”建设的存在问题,进行因子分析。由表1可知,KMO的值为0.861>0.8,并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0.01,因此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公因子,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总方差解释为74.143%。由表2可以看到,影响“双一流”建设的因素可以提取四个公因子。公因子F1包括与外界交流少,难以吸收先进思想、学科体系尚未完善,目标发展不明确、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校不够重视、内部人员不够团结,未能齐头并进促进发展五个因素,取名为师资、制度问题;公因子F2包括设备问题、经费问题两个因素,取名为设备、经费问题;公因子F3包括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教育资源三个因素,取名为人才、管理、教育问题;公因子F4包括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学术交流活动,取名为师生、学术交流问题。

4.2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该校“双一流”建设因素的分类特点,对因子分析中的四类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当距离为5-20时,四个公因子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公因子F3、F4,第二类为公因子F2,第三类为公因子F1;当距离为20-25之间时,四个公因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公因子F3、F4,第二类为公因子F2、F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影响该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因素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学术交流活动过少、师生交流平台不够、教育资源过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不够,内在因素为师资力量薄弱、学校不够重视、内部人员不团结、设备问题与经费问题。

5实证分析结果

5.1教师身份与“双一流”建设存在问题

在所调查的167人中,30.3%、25.8%的行政管理人员认为所在学院“双一流”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是师资力量、管理体系;专职教师当中,有25.2%、22%的人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经费问题、师资力量;专职科研人员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经费问题和人才培养,占比均为25%;其它的教师中,有32.1%、21.4%的人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是师资力量、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不同身份的教师认为学院“双一流”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差异,多数教师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经费问题、管理体系。

5.2学生年级与教学质量情况

卡方检验得,学生年级与学校教学质量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情况的看法不同。认为学校教学质量很好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0.00%、41.70%;认为教学质量一般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占比分别为25.70%、32.40%、22.10%、19.90%,相差不大;认为教学质量较差的学生大部分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分别占比50.00%、25.00%。综述表明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会使大一、大二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满足,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在经过两、三年在校学习后,认为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准。

5.3学生年级与学校学风情况

由卡方检验结果可见,学生年级与学校学风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认为学校学风很好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7%、42.90%;认为学风较差的大四、大三、大二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5%、41.7%、25%;认为学风一般的学生大部分是大二、大一的,占比分别为31.4%、27.00%。综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学风情况的看法不同,认为学校学风很好、一般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认为学风较差大部分是大三、大二、大四的学生。

5.4学校教学质量与原因

卡方检验结果可知,学校教学质量与其原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认为教学质量好或坏的原因不同。具体表现为:认为学校教学质量很好的原因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学生占比最高为52.80%,其次36.1%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认为教学质量一般的原因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学生占比最高为64.70%;认为教学质量较差的原因是学校管理上问题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1.7%,其次33.30%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由此可见,认为学校教学质量很好、一般的主要原因是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管理上的问题,而认为教学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教师的师德师风,因此应着重把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管理、教师的师德师风这三个方面列入提升教学质量图4“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图表1KMO和巴特利特检验表2影响“双一流”建设因素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学术研讨的重点。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不太了解“双一流”建设。学校对“双一流”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中,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完全了解“双一流”建设,学生完全了解“双一流”建设的概率为0,只有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般了解“双一流”建设,绝大数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太了解“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是关键。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师资力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偏少、高水平创新团队偏少、以及师资流失严重上;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是报销过程复杂。由此,学校应着力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建设“双一流”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科研成果较少,教学质量不高。通过描述分析,发现获得5次以上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老师较少,获得11次及以上的几乎没有,同时发现大多数教师数不足10篇,发明专利是小于3。由此可以看出,该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该校在教学方面会使大一、大二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满足,而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该校在教学质量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准的结论,侧面反映出该校的教学质量不高。深入分析发现该校教学质量与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学校管理上的问题和教师的师风师德有关。优势学科与国际一流学科的交流不够密切,大部分学科与学科之间交流并不密切。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56.5%的学生认为本学院和其他学院的交流一般,32.1%的学生认为本学院和其他学院交流较少。。同时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认为该校优势学科与国际一流学科的交流不够密切。因此,导致该校“双一流”建设缓慢,学科交流不密切是重要因素。学校学风氛围不够浓厚。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校学风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认为该校学风很好。黄黎明曾在其论文中写道“学风是整个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学风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还有利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由此,该校的学风氛围不够浓厚。学风建设是该校“双一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

6.2建议

我们将问卷中的建议运用python做成了词云图,词云图的形状为学士帽。通过词云图的方式对排名靠前的高频词进行呈现,即词的出现频次越高,其字号就越大。由词云图显示,“建设”、“教师”、“人才”、“加强”、“学校”等词醒目。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坚持以学科为基础,鼓励发展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应该允许非双一流学科学院的教师也参与重大项目的申报,和成果的发表,并给予奖励,因为都是学校的成果,而不只是某个学院的成果。但现有奖励办法限定学院时不恰当的。学校领导开会也要求全校参与双一流学科建设,那么任何人出了重大成果和项目都应奖励,不一定是本专业的成果,否则怎么会有交叉学科以及成果的出现。这样做,才是全校共建双一流学科,即使是非双一流学科所在学院的教师也会积极参与到其中去,不仅扩大了研究队伍,也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其次,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该校师资队伍。由上述分析发现,该校教师科研成果较少,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学校应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简化报账手续,以此调动教师们的科研精神。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们,创造发明。学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基本的办公条件和科研平台,提高教师待遇与严格培养相结合,重点培育青年学科带头人;优化职称评定要求,政策适当向青年优秀教师倾斜;加大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多层次多渠道聘请优秀学者座谈讲座。其次,学校应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生活保障,进一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扶植人才。最后,加大“双一流”建设的宣传力度,实施奖励机制,严格管理学生们的学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学校应加大“双一流”建设的宣传力度,只有教师学生了解“双一流”建设才能更好地建设“双一流”大学。同时,学校应特别重视教学,重视教师的交流和培养,重视学生的培养,而不是搞一些特别多的学生活动,而这些活动却是学校所赞赏和鼓励的。学校应严抓考风考纪,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断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作者:汤文菊 邵帅 孙文华 黄茜洋 周荧 王筠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