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综述

时间:2022-12-13 03:33:19

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综述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及个案实践研究发现,学术界目前虽取得与高校党建品牌内涵与特点、意义与价值、方法和路径等相关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与品牌概念混淆不清,与整个党建工作关系不明,在创建过程中重形式轻内涵,缺少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手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还应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整体性研究,探索其创建规律,引入项目管理化方式,切实增强创建高校党建品牌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党建品牌;品牌创建;研究综述

“品牌”是营销学概念,往往和企业生产相关。企业通过创建品牌,提升凝聚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展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最早将“品牌”理念植入党建工作的也是企业,2000年青岛海尔创建的“海尔蓝中党旗红”党建品牌是二者完美融合的标志。随后社区也开始在党建工作中引用品牌概念。如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道党工委在2003年初创立并推出了社区党建“六联创”活动,[1]56取得了较好效果。高校的党建品牌创建相对起步较晚,该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更多研究学者继续开拓创新。

1问题的提出

以“党建品牌”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文献主题,截至2019年4月11日,公开发表的论文一共有1497篇,最早一篇在2005年9月,创建主体是社区。以“高校”“党建品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176篇,最早一篇论文见于2007年,文中记载了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三项创建”活动,并号召建立一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试验点,力争每个学校都树立起一个“叫得响”的党建品牌。[2]10但这仅仅是提出号召,并未付诸实践,并不是创建高校党建品牌的研究成果。高校真正把党建品牌叫响还是在2010年以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第一篇高校党建品牌的学术论文是2010年孔川的《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3]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号召以坚定自信的姿态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奏响全面从严治党的主旋律。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首提“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2017年在党的精神的感召下,理论界开辟了党建工作研究的新局面。纵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研究成果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而日渐丰富,自2012年以后逐渐呈规模化发展。

2“高校党建品牌建设”问题研究成果

2.1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及特征研究。关于“党建品牌”的内涵和特征就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论文来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截至2019年4月11日,有124篇论文涉及到“党建品牌内涵”的主题,223篇论文涉及到“党建品牌特征”的主题。但关于“高校党建品牌”的内涵和特征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后者可对前者进行参照借鉴。2010年,苏州大学的孔川最早提出“大学生党建品牌的内涵”的概念,对界定“高校党建品牌内涵”做了理论铺垫。[3]78首次对此概念界定较为科学完整的是北京大学的杨露。她在2014年发表的《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基于H高校的案例分析》一文中指出:“高校党建品牌是以高校党建工作某一领域为主创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师生为重点,以围绕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凝聚着党的执政理念,体现着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目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够起到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高校党员、师生普遍认同,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党建工作理念、标识或载体。”[4]62随后,也有研究学者结合高校基层党建的特点进行完善补充,如马俊华认为,“高校党建品牌就是将营销学中的品牌培育理念引入高校党建工作中来,利用其自身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探究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培育的内在规律和实践建构,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富有创新性、针对性、科学性和一定影响力的工作理念、模式或载体。”[5]116不仅进行了内涵溯源,还强调了创建高校党建品牌的具体要求。但有关高校党建品牌的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还有一定研究空间,还需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在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高校党建品牌的特征也做了研究,但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呈现出和其他企事业主体创建党建品牌的共性特征。高校党建品牌首先要有创新性。党建品牌必须要有独创性和自己的特色,这是党建品牌存在的意义所在。其次要有先进性,要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并且顺应时展潮流。这是有别于企业创建品牌追求营利的价值诉求。再次要有推广性。通过创建党建品牌可以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增强党建品牌的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党员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然而,大多研究集中在党建品牌创建的共性特征上,对高校党建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并不突出。[6-8]目前,仅发现刘定禹、饶志华的《高校教师党建品牌的意义、内涵及特征》一文中个性特征指向性研究较强,阐述了高校党建品牌要有学术性和育人性的特征,[6]40其他学者仅仅是将高校党建品牌的个性特征在文章中进行渗透,未做详尽阐述,也未有学者做过关于各党建主体的品牌创建的对比研究,今后可以深化人们此项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进而帮助高校在创建党建品牌过程中找准品牌定位。2.2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及价值研究。有关“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及价值研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建理论的不断发展,其成果也日渐丰富。早期研究高校党建品牌建设问题的孔川仅从“提高大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之基”的角度阐述了此项研究的战略意义。[3]78-79后来,国内学者又不断丰富和补充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张萌萌认为,重视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品质的需要。[9]74英启探和李春认为,“创建党务工作品牌”是增强党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整合党建资源与统筹党组织发展,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迫切需求。[10]73-74概括地讲,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基层党建影响力,优化利用党建资源,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落到实处。2.3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方法和路径研究。目前,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体系性、完整性方面还有欠缺。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方法、路径探讨,且多为探讨个别领域如二级学院基层党建品牌、民办高校党建品牌、高校学生或教职工党建品牌创建的方法和路径。目前取得了一些零散的研究成果,如,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基层党建品牌创建的基本方法”,饶志华提出可以通过“具体的项目化管理、品牌创建考核评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党组织内部全员参与制与党组织内外联动制、党建品牌创建的生活化、民主化、网络化”的方法,从党建品牌的设计、塑造、推广、升华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校教师基层党建品牌创建的路径。[12]72-73秦裕武和王国军在《关于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思考》中也对路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可以通过落实‘以人为本’,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实行统筹兼顾,完善党的长效机制建设;创新稳步推进,强化项目载体建设;借助新媒介,推进品牌建设信息化”。[13]138-139但是,现有研究少有对高校党建品牌创建方法和路径的整体性研究,且在高校党建品牌创建标准、创建规律及创建过程方面几乎无人问津。2.4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属新世纪党建工作的新产物,且相对企业和社区而言高校的党建品牌创建起步较晚,从业人员也大都非专职党务工作者,难免会出现各种情况和问题。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将检索词范围限定为“主题”时,发现相对研究成果较多,共有143篇论文。但是,若将检索词范围限定为“篇名”时搜索,关于高校党建品牌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成果则较少,仅有3篇论文。若将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问题:2.4.1“是”与“非”的关系问题。“品牌”的概念来源于企业,通过创建“品牌”,企业可以增强自己的凝聚力,带动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获得更多盈利。但是企业的品牌和党建品牌毕竟有区别,企业品牌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党建品牌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企业品牌创建的背后有经济利润作为动力,党建品牌的背后是党员的党性自觉以及党建文化支撑。[14]66在创建高校党建品牌过程中,既要做到品牌内涵中共性的迁移,将品牌创建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要求运用到高校党建品牌的创设中,学习企业如何经营品牌、最大效度发挥品牌对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也要坚决剔除营销学“企业品牌创建”中的商业成分,防止活动中追求物质条件比拼。要学会结合时代需要、党建工作需要和高校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党建品牌创建的意义,并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中探索自身的经验与规律[15]93。2.4.2“点”与“面”的关系问题。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为了改变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影响力,促进党建资源的优化使用。但是党建品牌往往是针对党建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进行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后,进而推广。局部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却不能完全代替党建工作。这就需要研究者和党务工作者科学认识党建品牌的意义,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使局部代替全局。[16]34另外党建品牌的创建不论规模大小、周期长短,都应始终围绕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心,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落脚点,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2.4.3“名”与“实”的关系问题。从当前高校党建品牌的个案实践情况看,存在各级党组织对党建品牌认识较片面、理解简单化的情况。关注品牌的口号、包装形式、推广宣传较多,重外表而不重内涵,表面上热热闹闹、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但事实上只是走马观花、华而不实、徒有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校的党建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党建品牌的创建若与高校中心工作相脱节,不能融入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变成“两张皮”[17]52,那么党建品牌创建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师生群众都不认可,最终失去创建品牌的意义。2.4.4“短”与“长”的关系问题。研究现有部分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后发现,大多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处在在建或筹建状态,有活动计划,但落实情况不好;有远大目标,但缺少管理定位,虎头蛇尾,前后脱节。再加上个别建设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使高校党建品牌活动的开展雷声大、雨点小。因此,在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建设者要树立长远眼光,构建党建品牌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到长远规划、合理安排、有效布局。[15]93可以借用项目管理化的方式,合理“排兵布阵”,使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过程有计划、有控制,结果有评估,历史可追溯,这样既能提高党建品牌活动开展的效率,也提升了运行的质量。

3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研究的努力方向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成果又比较零散,所以今后应系统性地对其展开研究,并逐步补充和完善理论研究薄弱的领域。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后研究者可从以下方面努力:3.1深化高校党建品牌内涵与特点的对比研究。虽然高校党建品牌的内涵和特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实践研究中,很多高校在搞党建品牌创建时只借鉴了品牌创建的包装形式或者推广宣传手段,而舍弃了品牌项目管理的具体手段。因此有必要把管理学中“品牌”“品牌创建”的概念以及企业党建品牌创建、社区党建品牌创建与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找到共性,即党建品牌创建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凸显个性,即找到高校党建品牌创建需立足于高校中心工作的独特意义和价值,进而深化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内涵,使今后的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能够找准定位。[18]2113.2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系统性研究。在我国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特别是缺少关于“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体系性、完整性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内涵和特征、创建意义和价值、创建路径和方法上,但是缺少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标准研究,缺少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管理机制研究,也缺少高校党建品牌的评价机制研究,在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具体实践中还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长远规划、合理安排、有效布局,难免虎头蛇尾、前后脱节,缺少党建品牌应有的影响力。所以,研究者应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系统性研究,为高校党建品牌创建提供行之有效的系统完整的理论经验借鉴。[18-19]3.3探索高校党建品牌发挥实效性的保障机制研究。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研究现状表明,虽然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不足之处,但这种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仍是值得推荐的,其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能使这种创新的党建工作模式发挥最大效能,必须探索高校党建品牌发挥实效性的保障机制,比如对高校党建品牌进行项目化的管理方式。所谓“党建品牌项目化管理”,就是学习借鉴项目管理经验,贯彻科学发展理念,采用科学实践方法,把党建品牌当作一个具体项目,通过项目的计划和立项、组织和实施、验收和评估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管控。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党建品牌建设的系统性,同时,对于党员品牌意识的培养,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对于发挥高校党建品牌的实效性,也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作者:孙阳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