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途径

时间:2022-01-11 10:50:04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途径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立健全我国社会法制体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进一步提升法治社会在高校中的实践能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战地,高校必须承担起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扛起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历史责任,矢志不渝地为实现法治化校园目标而奋斗。本文以高等学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法治化校园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能力,寻求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轨道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为加快建立法治校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法制社会;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建设途径

毫无疑问地是,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国家建设,我国法律及司法体制迎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能够感觉到法律带来的公平正义是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标。与之一脉相承地依法治校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体现校园尊重学生权利的最根本体现,也是规范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保证每一项管理行为都有法可依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高校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阐明了方向。就高校工作而言,学生管理工作占据了主要地位,学生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未来高校的发展。因此,为了保证依法治校宗旨的贯彻落实,必须先制定纲领性的法律制度,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纳入到法律轨道上;当前,一部分国内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已经开始了众多尝试,推广情况喜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制度、规范及纪律约束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此外,施行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给以往较为宽松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一时间难以切换自己的管理角色和管理方式,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给依法治校工作带来重大障碍。

一、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内涵及意义

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方面讲,若想实现名副其实地学生管理法治化目的,在依法治校工作贯彻落实前,必须先落实好依法治校和传统管理制度的衔接和切换,逐步制定和完善能够约束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的法律制度,保证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一,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性和继承性,在制定高校学生管理法规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以我国宪法和先行法律为准则,制定的法律必须是在我国宪法和现行法律基础上,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还需要注意的是,将高等院校作为法律制定主体,一些制度和约束规范必须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准绳,保证司法公平公正。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时,必须充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当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从而确保所颁布的制度条文能够充分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实际,在依法治校的实践道路上彰显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辅助学生之间树立法律契约精神,净化校园环境,建立风清气正、和谐融洽地学习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全体师生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再者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有必要将学生管理工作并入依法治校的框架下,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开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切相关管理工作均能以法律制度为准绳。除了通过法律方式约束和管理学生外,还应该体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文情怀,应该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二、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暴露的弊病和不足

(一)配套立法及司法体系较为欠缺。当前,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发现较多问题和弊端,其中最明显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当属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很多现行管理制度和法律约束对象不明确,限定内容过于宽泛,不能体现法律的约束本质,很大一部分法律具备很强的教育宣传性,但在针对实践行为的特定法律约束方面明显不足,司法实践中反馈出的信息显示,相关法律制度和条文的实际使用较差,不具备适用性的基本特点。此外,很多高校自己制定的学生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及制度性文件具有垄断性,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二)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司法流程及执法效率方面不足。在实行依法治校基本理念的大背景下,要做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必须先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秩序化、合理化,要做到“先合理再合法”,在落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进程中,应该明确并严格落实这一基本逻辑。如果在具体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不能严明法律制度,不能凸显法律红线,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学生管理中问题裁量不公平,奖惩失衡的不良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管理质量和效率,还将严重影响学校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破坏校园公信力。我们应该提起足够地重视的是,在国内部分高校中依旧存在着诸多违法违规管理的乱象,私自削减管理流程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高校对于自己出台和制定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公示,存在一定的隐秘性,这些无形之中都给高校学生工作及管理带来巨大影响和危害。(三)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部分处罚行为缺乏法律约束。由于高等院校在法律宣传及学生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大程度的缺位和不足,由于学校的不作为,不能由上至下引起重视和关注。简而言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更谈不上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素质,由于缺乏法律制约和节制,导致很多管理行为不能以法律为准绳;由于管理老师法律意识较差,很多学生在触犯到法律红线时,由于学生管理老师反应不够敏锐,不能快速制止学生的违法行为,从而导致更加严重和不良的后果。

三、建立法制化院校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障碍分析

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高等院校是知识权威和公平正义的代名词,况且,作为我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机构而言,其属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由于绝大部分高校和自己所处地市的政府部门相对独立,一般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一部分重点高校则直接隶属于国家部委,这无疑给本就法律制度建设缺失的高校增加了又一层政治面纱。由于政治管理的长期影响,很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和学校政治行政管理并入同一条轨道,因此,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实践中,出现法律依据不足,主观臆断的问题则不足为奇。

四、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针对性方式和手段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进度。首先,若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并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入法制化轨道,必须先制定能够适应于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实践的法律制度及条文,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现有学生管理法律制度的精准性、适用性。除此以外,众所周知,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实践中,仅仅依靠法律约束还远远不够,为了体现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人文情怀,还应该配套制定相应的道德约束体系,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做到法律与道德体系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再者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深入转变自身的职能和角色,从以往的主导者向监管者和服务者转变,把更多的公权力交给法律,让法律进行公平裁定,落实司法责任制,将涉及高校学生管理的全部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上,让每一个学生在法治校园建设下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提升法治教育力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法律素质和意识。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不管法律制度如何健全,其最终要落实到执行者上,因此,法律制度能否贯彻落实,其落实程度是否达到了公平正义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执行者,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着重从夯实和加强学生管理教师的基本法律素养和基本法律知识入手,保证高校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且高效地落实好法律所要求的基本管理内容。再者是,只通过法律本身层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远远不够,为了建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相应的依法治校监督机构,让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从内心上尊重法律,树立法律基本意识和法律信仰,全面提高现有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执业素质。最后,应该明确,依法治校是双方面的,除了从管理角度发力外,还应从被管理者入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基本知识和架构的理解。具体可以从开展行之有效地法律宣传活动切入,高校内的党组织,全体党员带头遵守法律,学习法律,守法、用法。还可以借助高校各种社团,以社团为平台和主体,开展多种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从学生角度在高校建立和谐、崇法的氛围。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全面开展依法治国的脚步日益扎实,报告中更加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我国的法制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作为我国教育的主战场和潮头,高校必须承担起推进法制化建设的大旗,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伟.依法治校的困境与出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0-125.

[2]田欣.法治视野下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10(4).

[3]黄建华.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6-10.

[4]彭铧.依法治校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究[J].法治与社会,2017(6):197-198.

作者:程璐 陈珊 单位: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