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能力的路径

时间:2022-12-24 10:25:4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能力的路径

摘要:生态旅游是恩施州产业开发的重点之一。关注乡村旅游,通过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不仅能迎合当前市民旅游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更能一箭双雕将其转变为振兴乡村经济与扶贫开发的创新手段。依托产业联动、全民抓旅,势必对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恩施州旅游经济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开发路径

1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意义

乡村旅游属于“复合型”的旅游产业,即凡是带有乡村特征、能够为旅游消费群体带来乡村生活体验的多样化旅游都属于乡村旅游产业的范畴。它既包含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产品,如乡村自然风貌、风俗人情、生活方式和形态,又包含依托于乡村旅游的所有组合型产品,如生态体验园、山庄公园等多功能综合性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从消费属性上讲,大大区别于现代都市旅游,其产品具备了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是未来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当前通过政府主导,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开发,既能有效地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风文明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今年“五一”假日期间,我州主要旅游景区游客稳步增长,特别是乡村游、自驾游异常火爆。据统计,假日三天,全州共接待游客16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3.64%,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6.65%。由此可见,开发旅游产业是推进我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路径之一。

2恩施州乡村旅游资源现状与特色

恩施州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乡村旅游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果要保持这个新兴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就需要在扶贫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特色资源并有所选择地扶持开发。要达到这个目标,准确把握产品的定位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即充分找准我州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卖点,同时结合当前消费者对于旅游市场产品的需求,科学设计和确定符合当前旅游消费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恩施州乡村旅游是在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即通过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逐步影响和带动周边乡镇旅游的发展。目前部分县市已根据恩施州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如《枫香坡侗寨休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鹤峰走马生态农业旅游区总体规划暨升子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北宣恩土苗风情走廊暨核心景区详规》、《中国官坝苗寨旅游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当前州内能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类地域特色:一是有独特气候条件的村镇,恩施州内具备这一条件的地区很多,如利川腾龙洞饮食一条街,咸丰官坝等。这些地方冬能赏雪、夏能避暑,非常适合休闲纳凉度假。由于毗邻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等重点旅游景区,交通条件也比较便利,游客资源较为明显,具备了开发成为以纳凉度假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条件。二是有自然景观特色或者农业产业特色的村镇,这些地区既能让游客感受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愉悦,又能通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品种园地,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美、求知的心理。如望城坡烟草农业示范生态旅游基地、建始关口、巴东官渡口、鹤峰木耳山等。三是有传统风俗风情或者特色生活体验的村镇,这些地区本身就具备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卖点,即传统与民俗文化,这也是吸引游客的关注点。如: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柳州城南宋古城遗址、宣恩彭家寨等。

3适合恩施州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

通过对当前我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定位,根据我州的地域特征,结合当前消费热点,笔者认为适合恩施州乡村旅游的产品有以下几种类型:3.1景区依托型产品。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紧密依托于我州的几个主要旅游景区,如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等,借助精品景区获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做成乡村复合型旅游产品,如乡村山庄、乡村会所等。这类产品集观光、纳凉、娱乐、聚会、康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最大程度上迎合都市人群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因为其功能性完备、参与度较强、有客源保障等特点,比较适合于较高档次的深度开发,可以通过打造产品品牌来起到对整个恩施州乡村旅游的辐射效应。目前,适合此类产品的村镇主要有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营上村,利川市谋道镇、凉雾乡,巴东县沿渡河镇高岩村和罗坪村、水布垭镇三友坪村,咸丰县甲马池镇坪坝营村等。3.2体验互动型产品。体验互动型产品在时下乡村旅游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类产品依托各种农业园区或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如林果园、鱼塘等,吸引游客前去游玩度假,展开农业体验、采摘、垂钓、食宿游乐等各种互动参与活动,满足人们享受体验的需求。恩施周边乡镇开发的农(林)家乐、茶园、水上垂钓中心普遍是这种类型的产品,但因为土地政策的限制和投资主体资金的缺口,提供的游乐项目与沿海乡村旅游产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农家乐往往只能在满足人们口腹需要的同时,提供娱乐的场所。在其他文娱形式的创新和开发上很难刺激游客与自然生态产生更多的互动。目前,适合此类产品的村镇主要有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都亭办事处龙潭村,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和铁厂荒村,建始县龙坪乡楂树坪村、红岩寺镇凉水埠村,来凤县三胡乡黄柏园村、大河镇徐家寨村,鹤峰县走马镇升子村等。3.3资源核心型产品。以恩施境内分布于乡村地域特有的风貌、风物、风俗为核心,尤以原始、淳朴、未加人工修饰的自然资源(溶洞、天坑)及人文资源(古建、民俗、红色文化)作为产品开发的主要依托,而这些原生资源正是这类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所在。在确定开发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保护原生资源受到破坏,保存产品的原汁原味,从而向游客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适合此类产品的村镇主要有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崔家坝镇滚龙坝村,建始县业州镇代陈沟村、高坪镇麻扎坪村,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寺村,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等。

4振兴乡村旅游产业的路径与原则

4.1科学规划与产品细分相结合。当前,州内已经制定了旅游扶贫试验区推进方案,但专门针对乡村旅游尚未做统一规划。建议政府在我州乡村旅游产业上先行规划,确定扶贫重点,打造三大示范带,形成带动效应:即以大峡谷、腾龙洞等为主体的景区功能拓展型示范带,以齐岳山、凉雾山、坪坝营等为主体的避暑纳凉示范带,以枫香坡侗寨、鹤峰走马生态农业旅游区等为主体的休闲体验和农业观光型示范带。从开发类型上划分不同产品示范带,有利于从横向上把握产品的营销特色,对政府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扶持开发提供方向性指导。此外,在开发过程中,还应从纵向上对各种产品的档次进行科学细分。事实上,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未来乡村旅游产品将逐步细化,产品类型的多样和档次差别会更加明显,产品体系也将逐步趋向完整。未来如果想要赢得更为广阔的旅游市场,就必须做好产品细分,来满足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同时,乡村旅游产品毕竟不同于我州主打的精品旅游产品,其开发主体主要以开发投资商或者农户为主,这些主体有的以利为先,有的势单力薄,往往会因为认识或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开发前就将产品档次定位在中低水平,从而使整个州内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突出特色和明显差异,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我州乡村旅游的良性持续化发展。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规划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产品体系开发方案,即在毗邻大峡谷等成熟观光景区且乡村旅游已初具人气和规模的村镇,以政策扶贫为主,通过“旅游开发商+运营商+农户”的模式试验一些符合当地特色的乡村度假高级产品,如乡村会所、乡村俱乐部等,以此打亮品牌,满足部分高端客源的消费需求。此外,对于不同示范带上的中低档乡村旅游产品,以资金、技术扶贫为主,引导农户或村集体开发,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从项目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4.2整体宣传与打造品牌相结合。当前乡村旅游是我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项目。要实现三大示范带的经济辐射效应,单靠地方力量很难形成宣传合力。因此,政府的宣传扶持必不可少。一方面在宣传政策上,要制定和落实对乡村旅游项目、土地、资金的扶持条款,利用当前我州的旅游招商模式来开拓市场,促进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在宣传主体上也需要整合行政、行业主管单位、乡村旅游开发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农户等多种力量,对乡村旅游接待点进行宣传推介,形成宣传促销的合力,产生品牌效应。例如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征集乡村旅游主题口号、拍摄乡村旅游宣传片、举办乡村旅游摄影赛等专题活动,策划举办乡村采摘活动、特色乡村文化系列节庆或婚庆活动,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同时,还可以针对州内各种类型的农家乐建立“恩施土家特色农家乐旅游网站”,与州内旅行社及当地各家农家乐设置链接,开展网上预订业务,以此来扩大我州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4.3特色引导与人才指导相结合。在乡村旅游产品的扶贫开发上,应立足于各地的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产品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如果仅仅基于利益的趋势盲目跟从开发,则可能因重复性建设带来经济价值下滑和乡村原生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引导,加大乡村旅游人才扶贫力度,帮助经营者结合消费需求来突出产品特色,开发具有特定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产品内容与产品形态,形成较为完备层次分明的产品体系,形成持续性发展效应。4.4培育市场与提升品质相结合。尽管各县市开发乡村旅游产业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一定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郊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满足不了都市消费群的需要。例如道路交通、停车场地、卫生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房间、餐馆、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无法全部令人满意,难以留住游客。这些问题如果在乡村旅游市场初具规模后仍不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潜在的客源和人气,也无法实现对现有产品的系列化、深度化开发。因此,必须将培育市场与提升整体品质相结合,在平衡当地经营户利益的同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

作者:倪妮 单位:中共恩施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