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核算内容及方法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27 10:47:00

绿色GDP核算内容及方法探究论文

摘要:绿色GDP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加上环保收益后的GDP。主要探讨了绿色GDP的核算内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恶化成本及环保收益的基本核算方法。

关键词:绿色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恶化成本;环保收益

一、绿色GDP的含义

绿色GDP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加上环保收益后的GDP。资源环境成本包括:(1)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该成本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可称之为自然资源的折耗成本,它不同于资源的市场价格。目前中国自然资源的价格构成不完整,主要由开发成本、税收和利润构成,而完整的自然资源定价还应考虑其环境成本和资源耗减成本。由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必然会导致其储量和原有社会财富积累的减少,其减少的价值即为自然资源耗减成本;(2)环境保护成本。该成本是在人类为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过程中发生的现实成本,它不同于虚拟治理成本,是在已发生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3)环境恶化成本。该成本是由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引起的各种损失,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是指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干预超过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而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表现为人类活动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虚拟污染治理成本;生态破坏成本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种类减少等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破坏现象而造成的损失。

在考虑环境成本代价的同时,还应考虑保护环境产生的环境改善和生态效益,即绿色GDP的核算既有减法也应该有加法。环保收益是指人们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和治理污染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如企业有效处理“三废”取得的收益、开展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增加的收入、治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后农业、渔业增产的收入、城市环境改善后增加旅游收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并促进就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

二、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核算绿色GDP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计算确定各项资源和环境成本及环保收益,在此基础对传统GDP进行修正和调整。用公式表示如下:

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成本+环保收益(1)

其中:资源环境成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恶化成本(2)

其中:环境恶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生态破坏损失(3)

(一)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

1.可再生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可再生资源耗减成本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情况是经济活动中合理使用资源,未超出资源自我修复和繁殖的能力,此情况下无须计算耗减成本,因为资源总量和质量并不会受到影响,是可持续的使用;第二种情况是不合理使用资源,如滥伐林木、过度捕捞等,超出自然资源自我修复和繁殖的能力,但尚未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和破坏的严重后果。如滥伐林木的范围较小、程度较轻、时间较短,可能引起的生态后果还没有体现出来,这时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可采用重置成本法。在此可以将重置成本理解为将自然资源恢复到原有状态、原有功能所需要的费用,重置成本包括初始恢复成本和后续管护费用两部分。初始恢复成本是指补栽树木、补种草地和补充鱼苗等花费的材料费和人工费用等,后续管护费用是将这些自然资源管护到可使用状态所需的必要费用。

2.非再生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非再生资源是不可复制的,具有一次消耗性质,随着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开发使用,其储量会越来越少,直至耗竭,因此非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比可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要大,且计量难度也相对较大。要对非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进行计量,必须取得其耗减实物量和单位价值量指标数据,但目前我们只能获得非再生资源的市场价格,而对资源本身真正的价值我们却无从选择,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法或替代成本法进行核算。

为了保护非再生资源,不使其尽快耗竭,可采用替代资源或能源,并用这些替代资源或能源的生产成本作为非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例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急剧增加,中国提出了“氢化石油”、“煤变油”、“生物质液化”等替代方案,为解决能源危机,国家大力发展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技术,这都为解决非再生资源的枯竭危机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机会成本法或替代成本法下,要想不消耗非再生资源,就必须使用替代资源,并用替代资源或能源的开发生产成本作为非再生资源耗减成本。

(二)环境保护成本的核算

按照投资主体不同,环境保护成本可分为国家政府投入、企业自筹资金投入、环保民间组织和个人投入。无论是从资金量、投资范围和效果来看,三者直接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应当分别核算。

1.国家政府环保成本的核算。2006年财政部正式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预算支出科目,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环保投融资体制。政府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的三项约束性指标。要实现“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目标,各级政府进一步增加了环保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正在以每年18%的增长速度投入到环境保护中,预计环保总投入将达到14000亿元。为正确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发展的环境投入和环境代价,必须将各级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实际投资总额纳入GDP的核算范围。

2.企业环保成本的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环保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成本;2)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处置成本;3)绿色采购成本;4)环境管理成本;5)环境保护的社会活动成本。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要求,对企业发生的环保成本应当分别采用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核算方法。假如环境成本的发生达到了以下效果,应当将其资本化:1)提高企业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或改进其安全状况或提高其效率;2)减少或防止可能由今后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3)保护环境。例如企业因为环境原因购置的厂房和设备,能使企业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获得经济利益,就应该将其资本化,并在利益实现时通过折旧等方式计入当期损益。而许多环境成本并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只能使发生的当期受益,如环保设备的日常运营费用、与当期经营活动有关的废物清理成本等,对这些环境成本应进行费用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无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环保成本都纳入了日常会计核算,并在GDP核算中得以反映,所以就企业投入和发生的环保成本而言,无须再对GDP作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3.民间组织和个人环保成本的核算。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界民间环保组织蓬勃兴起、快速发展,已成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并不断推动中国和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08年10月,全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74.7%的环保民间组织有年度工作报告,其中,向主管单位提交报告的占47.6%,向组织内部工作人员提交报告的占45.5%,向社会公众公开报告的占47.6%。对于民间组织和个人环保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统计估计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如上所述,74.7%的环保民间组织有年度工作报告,我们可以从年度报告中获得环保支出情况,对于其他未提供报告的,可以采用统计估计等方法,例如将公布报告的组织的平均环保成本,作为计算其他未提供报告的组织的环保成本的依据。

(三)环境恶化成本的核算

1.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如果超过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将造成多种不利影响和损失,导致各种直接经济损失,并需要当代人乃至后代为治理污染付出沉重代价。

(1)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的核算。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的核算可采用以下方法:1)生产率变动法(changesinproductivityapproach)是利用生产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影响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环境质量看做一个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会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后两者是可以观察到的并可以测量的。例如,化工厂的污水排放对厂周围的农业生产率有不利影响,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业收入降低的损失。不排放污水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农业产量会逐年提高,而在排污情况下,随着污染累计效应的增加,产量会逐年下降,这种生产率的变化是可以测量的。农业生产减产的损失可以用农产品的减产量乘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计算。2)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因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而给生产直接造成的损失(可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测算),而且还表现为因环境质量恶化而导致的医疗费开支的增加,以及因为人们过早得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等。

疾病成本法计算由疾病引起的医疗成本,例如门诊费、住院费、药费、看护费等医疗费用,相当于因环境质量变化而增加的病人人数与每个病人的平均治疗费的乘积,具体计算时可按不同病症分别计算,如尘肺病、放射性疾病、皮肤病、眼病等。

人力资本法计算由疾病引起的收入损失,包括过早死亡的损失、劳动能力降低和丧失的损失等几种情况。根据边际劳动生产力理论,人失去寿命或工作时间的价值等于这段时间中个人劳动的价值。一个人的劳动价值是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情况下,每个人的未来收入经贴现折算成的现值。根据国外研究者Mishan的研究,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活动t年、由于污染而于T年过早死亡的人所损失的劳动力的价值可以描述为:

Lr=■∑YtPtT(1+r)-(t-T)(4)

式中:Yt为预期个人在t年内所得到的总收入扣除他所拥有的非人力资本收入;PtT为个人在第T年活到第t年的概率,r为预计到第t年的社会贴现率。公务员之家

如果不是过早死亡,而是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则需要对公式(4)进行调整,主要是按照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对第t年的总收入Yt进行适当的调整。

(2)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的核算。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虚拟治理成本是相对于实际治理成本而言的,实际治理成本即前面提到的由政府、企业或环保组织投入的环保成本。如果实际环保成本的发生未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那么剩余污染物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而要完全治理和清除污染,需要进一步发生治理成本,在未实际投入之前,称之为虚拟治理成本,一旦各环保主体实际投资,就成为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可采用治理成本法计算获得,公式如下:

虚拟治理成本=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治理成本法主要难点是测算单位污染物治理成本,可用一段时期内的实际环保总支出除以实际处理量测算得出,例如用“三废”的环保支出分别除以“三废”处理量,得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单位处理成本,具体计算时可以考虑将五年作为计算周期(也可根据实际投资情况确定),因为每年治理污染的投资力度和效果不一定是均衡的,当年发生的投资效果可能在第二年及以后年度才得以体现,如为了净化空气而种植树木。

2.生态破坏损失的核算。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可分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资源恢复费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态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价值的损失。生态资源大多是生产所需的材料、原料或燃料,根据这些要素的市场价值,可以计算出生态破坏造成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态资源的非要素价值丧失所隐含的经济损失,这一损失不能或暂时不能由市场决定。如森林资源的水土保持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资源的破坏给后代人利用资源所造成的损失等。生态资源恢复费用是指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投入。生态资源遭破坏后所引发的一些间接经济损失会年复一年地累加下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对被破坏生态资源进行治理,由此发生的费用也是生态破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生态破坏损失的核算可采用以下方法:(1)收益还原法。该法主要适用于直接经济损失的核算,是将丧失的自然资源可创造的收益按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如生态破坏造成森林、草地、耕地、湿地面积减少,从而降低其创造的收益,用减少的面积和数量乘以当期该项资源的单位平均收益,即可计算出损失的直接收益。(2)恢复费用法。将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状况所需要的费用就是恢复费用。如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恢复,需要种植草皮或树木等方法来恢复。恢复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补偿费等。恢复费用一般采用重置成本进行计算,以准确反映现实价格水平下的恢复成本。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再生资源耗减成本的重置成本法原理相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破坏都能得以恢复,或者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能恢复的采用恢复费用法,不能恢复的,采用影子工程法。(3)影子项目法(工程成本法)。影子项目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某一项目的建设会使生态环境质量遭到破坏,而且在技术上无法恢复或恢复费用太高时,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生态环境功能,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某个旅游海湾被污染了,则另建造一个海湾公园代替它,以满足人们的旅游要求;某片森林被破坏了,要达到与原来同样的涵养水土的目的,就需要兴建水土保持工程,工程的投资成本就可以作为生态破坏损失的一个最低标准。

(四)环保收益的核算

人们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积极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必定会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尽管这些收益可能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可能是未来的而非现在的,可能是隐含的而非显性的。例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减免税款的收益以及为履行环保责任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而节约的利息支出都属于的隐含收益。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后外商投资增加,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就属于间接收益。

对于各种环保收益,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按照传统方法纳入GDP核算,无须单独计算调整。如处理废弃物取得的收入、企业环境形象改善后增加的销售收入都将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土壤污染减少后农产品产量增加使农业收入增加;外商投资增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将增加。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国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与应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7,(5).

[2]张惠茹.绿色GDP与环境污染成本核算[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10).

[3]汪水兵,殷福才,等.安徽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7).

[4]陈会晓.江苏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