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务管理中的难题与措施

时间:2022-02-15 08:15:00

基层财务管理中的难题与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真正满意,村干部清白为官。最近,笔者对全县119个自然村中48个村财务管理和公开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本文就将农村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存在问题提出如下浅见。

1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和公开制度不严。一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二是白条支出。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三是有些干部对财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只公开会计科目中的数据,对重大收入来源、重大支出的项目公开的不详细、真实、敷衍了事。四是财务公开客观上存在着走形式、轻效果的现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财务公开形式已大范围地推开,但从深层次上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村没有把财务公开真正摆在重要日程上,而是作为上级部门检查来应付,存在着为公开而公开的现象,不注重公开效果。

1.2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给自己配备手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年招待费高,村民意见很大。

1.3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部分村公开财务有“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等科目,涉及金额有多有少,让人看了颇为费解,群众既看不出“其他”科目公开的内容,也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因此,群众议论纷纷,猜疑不止。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所为,部分科目的单据统统纳入“其他”栏内,以便逃避群众监督。

1.4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1.5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二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当“老好人”。三是财务管理不严,管理不民主、票据不规范,财务公开不规范。

2.2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四是村级招待费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

2.3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认识片面。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2.4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3.2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根据各村实际,各村任用会计由乡镇农经站经过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各村任用会计由乡镇农经站经过培训考核,不能胜任的,由乡镇农经站代管账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专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四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3.3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乡镇农经站要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

3.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是要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制作黑板报等,广泛宣传提高认识。二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四是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