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14:22:32

基层医学论文

基层医学论文篇1

医学论文种类繁多,有基础研究方面,有临床医学方面,也有卫生理论方面等。不论哪种医学论文,理论绝对离不开实践。查阅各种医学期刊,尤其是经常的作者大多是有一定资历和经验者,因为这些作者,长期或较长时间均在从事各类医学活动。而年轻经验缺乏的基层医生,急于撰写医学论文,往往难以发表。因此,年轻基础医生应打好基础而后再撰写论文。

2自信心及恒心

基层医生对撰写论文,往往具有一种畏难心理,一种神秘感,能否打破这种感和畏难心理,是基层医生撰写论文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充满自信才会有好的论文产生。此外,基层医生撰写论文还应具备持久恒心,不要一挫便馁。不断在投稿中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才会做到得心应手。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这是辨证唯物理论的基本论点之一。

3正确选题

正确选题是基层医生撰写论文的核心条件,相对大医院的医生来说,正确选题的问题较之更重要。一种疾病的观察与治疗,基层医生一年中可能遇到的数量相对较少,如果选题不正确,对基层医生来说则难上加难。因此,选题要新。新颖这两个字内容颇多,其中熟练地掌握所选题目国内外(主要是国内)的概况、动态和进展是关键。这需要日积月累,长年钻研业务及阅读杂志才能做到。

4正确选刊

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有很多种,正确选刊对基层医生成为重要。一是所写论文要实事求是,对自己的作品估计过高是基层医生尤其是初学写论文者的通病,如无国内罕见仅见的成果或发现,一般不应投寄知名度高有影响的大杂志。二是选择门户偏见较少,常刊载基层医生论文的期刊。因此,基层医生撰写,选择杂志也是重要条件。

5结语

基层医学论文篇2

调查对象:对全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均为工作在医疗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涉及医疗、护理和检验等专业。调查内容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经历、对培训的评价、对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及培训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31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所得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二级医院80人,一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44人。被调查医生平均年龄38.57岁,45.96%(57/124)为女性,54.04%(67/124)为男性。28.23%(35/124)的基层医务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62.90%(78/124)为大专学历,8.87%(11/1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在基层医院中的医生中,高级职称占2.42%(3/124),中级职称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调查对象曾经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24人中,曾经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级医院为45人,占56.25%;一级及以下医院有8人,占18.18%,二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训效果者91人,占73.39%,选择培训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项调查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124名被调查者中,有120人选择希望继续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其中二级医院为76人,占61.29%;一级及以下医院有44人,占35.48%。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在参与调查者中,91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占73.39%;33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较大,占2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很满意者95人,占7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满意者29人,占2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很满意者91人,占7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满意者33人,占26.61%。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更安全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作者及其团队采取不同常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将培训地点安排在某部级贫困县的二级甲等县医院进行,目的是方便基层医师就近接受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吸引更多工作在最基层的医务人员,减少培训隐形支出,使授课内容更容易为基层医生掌握,增大辐射效应,从而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容易直接应用于广大山区群众。

3.1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基层医生是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生力军,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农村的基本预防保健问题,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快速发展,医务人员面临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转变,基层在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二级医院中仅有56.25%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率为18.18%,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的人员组成来看,基层医务人员中大专及中专学历者较多,相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其他医务人员,他们在校培训时间较短,学习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对于疾病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疾病的系统治疗,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不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因而这部分医务工作者更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今后重点培训的人群。

3.2对于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

随着继续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出于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或是晋升职称等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抱有积极态度,但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申请人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范围内,基于申请人所在工作区域,相应培训课程的承办单位一般不会继续医学教育的场所安排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信息传递、工作冲突、经费限制、领导不重视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无法充分享有与高级别医院相同的继续教育机会。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上述实际困难。

3.3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在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往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构成及培训经验,立足于使本次继续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要,能够达到使基层医务人员听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思路,应以突出当地常见病的诊治为原则,兼顾学历提高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以该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诊疗技术为课程重点,辅助以相应三基知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3.4进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已有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受益。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前期继续教育过程中并未成为培训的重点。针对既往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县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将县医院从原来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主动承办,使该地区的医疗机构优先获得培训便利,减轻参加培训的隐形支出,另外将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在工作日和医院内部会议室,可使参与培训人员兼顾临床工作。

②转变培训理念。常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地点一般选择在省级或地级的中心城市,通过信函或学会通知形式进行培训信息传递,培训人员在培训会场“等待”学员的到来。对此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培训人员的流动达到送知识下基层的目的,使基层医务人员花费最少的时间、经费并且在对工作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完成知识更新。

基层医学论文篇3

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5]。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6]。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7]。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

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有学者通过指导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8],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鉴。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根据我校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紧和任务重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较少的现状,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考虑该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构想也有报道[9],建议我校教学和培养主管部门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提倡各位授课老师在上课时,理论课讲授结束后,讲解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科研思维,同时选用可能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写作论文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实践,还可以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作者:谢而付 蒋理 王芳 黄珮珺 潘世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

基层医学论文篇4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basic medical needs of talent current situation, Union Medical College vigorously reform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put forward "three combination and four experienced"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worked out a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n "one center, two platforms, three levels, four modules" optimizing, constructed" a masterstroke, two true, the Trini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By all the way above, we achieved fruitful teaching results.

关键词: 实践教学;基层医疗;综合素质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primary care;the overal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34-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1]。实践教学是培养优秀合格基层医生的关键环节。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价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社会适应能力强、实践技能强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总体要求。

而在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轻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先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临床专业课的学习,然后再到临床实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未能尽早接触临床真实病例,造成理论与实际脱离,也使学生在长期填鸭式的枯燥理论中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协和学院医学院在医学生的培养上着重培养适应社会基层医疗卫生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医学院大力改革实践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三结合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校内医护实训中心为基础、校外附属医院为依托、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为支线”的实践教学网络体系,制订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出 “一条主线,两个真实,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要求,医学院创新提出了“三结合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即“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康复结合、医疗护理结合”。“四经历”即“基层调研经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经历、县级医院实习经历、三甲医院见习进修经历”。在此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教学,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1.1 对中医、康复、护理技能的训练 随着当今基层社区、农村对中医中药治疗的逐渐推崇、社区康复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基层医生对护理知识的缺乏和护理技能的不规范操作等问题的暴露,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工作、“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医疗人才势在必行[3]。因此,基于基层岗位需求,医学院建立了专业的中医诊治实验实训室、康复实验室及基础护理实验区及模拟病区,配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先进性、适用性、职业性”特点,加大实验实训课比例,培养学生中医诊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能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1.2 早期接触临床,提前进入角色 学院利用第一学年寒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调研,使学生早接触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调查基层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切实体会农村人民看病难的问题,了解农村医疗卫生急需高级医学人才的现状,并学习国家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相关政策。通过调研,增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同时也改变学生的就业意识,坚定学生扎根农村基层的决心。

1.3 增加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见习实习 学院利用在校理论学习周末及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以问题为中心,实行床旁教学,围绕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使学生将书本上的枯燥理论知识与见习中的病人和常见疾病融合贯通,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1.4 大型三甲医院见习进修,提高专业技能 利用第三学年实习阶段最后两月,组织学生到三甲医院,通过进修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学习更先进的诊疗技术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并能对疑难杂症做出初步诊断且指导推荐患者到相应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在“三结合、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指导要求下,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构建了以校内医护实训中心为基础、校外附属医院为依托、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为支线的实践教学网络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单项向综合能力发展为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应的实验实训项目,合理序化实践教学进程,通过调研、见习、实习、进修的系列阶段,学校、医院、社区交叉融合,让学生在真实或高度仿真的工作过程中培养沟通技巧、锻炼操作技能、形成临床思维,真正实现全程接触临床、走进临床的实践教学模式。

2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时少,学生动手机会少,或者以单项的实验及技能操作训练为主,缺乏整体临床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存在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与实际情况脱离的现象。

医学院认真学习、深入分析了专家学者的观点,借鉴众多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学院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思路,践行了实践教学“1234”内容体系,即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模块。

一个中心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

两个平台即专业实践训练平台和人文素质训练平台。专业实践训练平台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的环节获得的本专业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人文素质训练平台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实践锻炼获取的能力或技能,如军训、社团活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月、技能大赛等。

三个层次是指根据“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按其所对应的能力、技能分为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基本实践包含专业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必要的一般技能(如计算机操作和外语应用技能等);专业实践包含专业技能与高层次的一般技能(如全身体格检查、手术操作、心电图机操作、思考技能、方法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学习技能等);综合实践包含专业综合与更高层次的一般技能(如交际技能、交流技能、信息处理技能、团队协作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创新技能等)。

四个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临床实习及社会实践模块。基础实验模块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注重学生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的系统训练并注重在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的整合与调整。综合实训模块是在理论教学及基础实验的前提下,通过模拟病房、模拟门诊、模拟病例等方法,以项目的形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独立操作、反复训练、形成技巧。临床实习模块即包括了学生在毕业前进医院的实习,也包括前面早期接触临床,进入基层调研及社区基层医院见习及实习后的高层医院进修的过程,整个模块贯穿与医学教学始终,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注重内容的覆盖性和综合性。社会实践模块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课内课外有效结合的途径:通过抓好“四个教育”(学生入校教育、开专业课前教育、实验课前教育、实习前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全院性讲座、文体活动,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丰富的校外社会实践(乡村免费义诊、志愿服务团队等)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

3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严格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紧扣职业能力需求,突出实践课程比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积极推行“一条主线,两个真实,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临床医师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模拟真实和临床真实为手段,以模拟病房、医院现场为依托,以临床医师职业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纽带,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融教、学、做为一体。

这一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

3.1 以临床医师岗位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校内成绩的考核方法,始终围绕基层医疗临床医师执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将教学融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解决中,校内考核与临床实践考核相结合,既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又培养了学生职业岗位的行动能力。

3.2 工作任务的真实性 课程实训中提交给学生的模拟病例资料是来自于临床一线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完成从收集患者症状、体征和病史等资料,到分析病情,诊断疾病和病例书写等各项工作,其工作流程与临床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完全一致,让学生通过完成临床医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实地反映临床医师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3 教学环境的仿真性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3.3.1 模拟环境教学:借助模拟病房、模拟病人、各种医疗器械,使学生早期了解医院,了解医生职业,了解医疗辅助设备的使用管理等。

3.3.2 医学模型教学: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医护实验中心临床教学模型进行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如借助腹部触诊心肺听诊模拟人可以形象地感受心音、呼吸音,模拟临床实际进行体格检查;利用脉象模拟仪体验病脉教学。

3.3.3 标准化病人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标准化病人队伍,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接诊状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加强对病史采集的训练。同时使标准化病人考试过程中也得到应用。

3.4 教、学、做融为一体 我们不分理论课和实践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融合,所有教学活动在一体化教室或模拟病房、医院病房进行,采用“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任务导向式教学。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完成临床诊断工作,并在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医学院自2005年在省内外率先开展乡村医生免费培训工作,至今已举办90余期培训班,总共免费培训全省各地乡村医生2万余人。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尤其在短期的培训中加入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元素,如护理技能的训练,模拟教学的开展等,使得培训工作越来越规范,培训质量越来越高,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受到了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的普遍欢迎,为农村基层培训了大批优秀、高素质的乡村医生。随着医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普遍得到社会和各级医疗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基层卫生事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实践技能强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推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赵莹,郝玉玲等.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4):45~51.

基层医学论文篇5

1.1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陈式调查问卷对抽样人群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137份,回收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8.5%。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对象本人自行完成。问卷经课题组专家多次讨论研究后,确定了分别针对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三种问卷,其中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13个题目,教师问卷8个题目,学生问卷10个题目。三种问卷共同内容包括:军队心理医生的职能和重要性;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程度;应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和临床知识的需求程度;军事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求及培养方式等问题。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还包括军队心理医生和地方心理医生的区别;部队已开展的和亟待开展的心理工作等;教师问卷还包括开展理论课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对考核评估方式的建议等;学生问卷还包括喜欢的教学方式等。

1.2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分析总结每个调查对象的观点,然后统计持有相同观点的构成比,用百分率描述主要观点,反复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和建议。

2结果

2.1军队心理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

81.3%教员,56.5%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心理医生在部队非常重要,但目前数量极少,多数是临床医生兼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加强军队心理医生队伍建设。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中,47.8%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已建立心理咨询室,13.0%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从未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卫生工作,62.2%的人员认为,部队亟待为基层官兵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2.2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政治和人文素养调查显示

52.2%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军队心理医生在服务对象、工作环境、工作目标等方面与地方心理医生存在显著差异。军队心理医生在部队工作,服务于官兵,工作目标是提升战斗力,而地方心理医生在地方医院、诊所或咨询室工作,服务于老百姓,工作目标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军队心理医生具有特殊性,其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和政治教育。50.0%的官兵认为,作为新型军事人才,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2.3教学内容应重视

心理学专业课程和基本临床知识85.9%调查对象认为,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应重视心理学专业课程学习,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83.7%的认为还应掌握基本临床医学知识,以便处理基层官兵常见疾病。

2.4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应重点突出

实践特色63.0%的官兵认为,军队心理医生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因为基层工作繁忙,任务繁杂,科研需求少,相比而言,更需要与部队结合紧密的实践应用能力。74.0%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加实践学时,多走出校园,进入学校、医院、社会参加实践;75.0%的教师认为,应把实践能力作为学员考核标准的重要指标;50.0%的教师认为应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2.5考核评估方式应向多样化

发展调查显示,75.0%的教师认为应把综合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而且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建议结合操作、实际问题处理、论文答辩等形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客观化的考核方式。

3讨论及建议

3.1全面提升以心理医生队伍建设

为牵引的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文献报道,近年来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繁重,官兵执勤处突维稳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是新形势下军队发展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军队卫生服务保障的延伸和拓展。故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加强军队心理医生培养。第一,教育训练部门应多方调研,认真研讨,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纳入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部队基层医生强化师资力量,确保培养质量。第三,在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负责导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定期选派基层部队心理骨干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心理培训,不断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和心理工作素养,从而带动军队心理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3.2培养模式应

采取院校-部队-医院联合方式院校应与部队及相关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成定点培训基地。可以和部队卫生处、医院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签订合作意向,建立和扩大心理专业学生培训基地。经常组织学员进医院、下部队学习实践,邀请临床心理医生或部队基层心理工作者进入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求的距离,实现教学力量优势互补,使教学与科研成果更加贴近部队需求,实现院校与部队的共赢,从而强化军事、政治教育及实践教学理念。

3.3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医生的实践能力在基层部队更为重要。目前,多数院校心理学专业课程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学校应采取以实践为牵引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建立合理的长期规划。如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临床见习、咨询中心学习等机会和时数;在临床实习中延长神经内科、心理行为训练中心等专业相关科室的实习时间。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培养部队急需的实用型心理学人才。

3.4多途径开展军事、政治和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修养

是军队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形成军事训练和下部队锻炼的常态化机制。第二,加强“四个结合”,创新军事素质教育模式,即平时与战时结合,以加强战备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强化实践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军事与专业结合,将军事素质训练融入专业教学中;院校与部队结合,加大与部队的合训力度,努力探索基地化训练新路子。人文素质培养对学员更好融入社会、服务官兵、认识和理解自身价值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可邀请军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座,提高学员理想、信念的层次和道德水准;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医院和部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把人文素养融入其中;第三,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人文书籍在图书馆中所占比例,鼓励学员多读人文类书籍。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为国为军服务意识。

3.5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

基层医学论文篇6

接受培训前问卷68人,培训后问卷61人,经过实践后接受问卷57人。培训前调查有82.35%表示接触过名中医处方,17.65%反映从未接触过。其它困难包括:中医基础差,欠缺临床带教,基层中药房药品不齐,年纪大难记忆及掌握,实践机会少,不在中医科坐诊,认识理解有欠缺,患者信任度不高,掌握中医处方量少等。在实践后培训中对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调查,认为作用明显的为49.12%,有一定作用的为50.88%,作用不明显为0,愿意接受(或继续接受)名中医处方培训的占98.25%。对于名中医处方培训方式的选择,另外,许多学员还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师承带徒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名医现场指导,整理名中医经验集,制作名医视频课件,网上交流学习,增加名中医处方培训次数,名医单、验方交流,病案分析,开展处方点评等。

讨论与分析

培训前接受问卷的学员中有82.35%曾经接触过名中医处方,并且有94.12%认为名中医处方对中医诊疗工作非常有必要,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中有应用需求和主观能动基础,这是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人员培养中能起到独特作用的基本条件。通过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对基层中医人员名中医处方认知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其中一些内容的认知,如临床应用、心得体会、同行交流等,培训后认知提高的程度显著。培训前,79.40%的学员感到应用名中医处方有困难。通过培训有近58%的学员表示应用名中医处方仍有困难,主要表现为:在技术上加减应用,专科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水平,中医处方掌握程度,中医基础等有欠缺;其它方面如患者信认度不高、病员少、药房品种不齐、欠缺临床带教,不在中医科坐诊等,说明这方面的困难是多元性的。培训和实践后参加问卷的学员中有98.25%表示愿意接受名中医处方的培训,100%认为名中医处方在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中的作用明显或有一定作用,这说明名中医处方培训在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中是有作用的,并且绝大多数基层中医药人员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基层中医人员对名中医处方的培训教育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名医讲课”、“名医亲临指点”和“名医带徒”。

对策与建议

基层医学论文篇7

【关键词】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初探

2009年新一轮“医改”在我国全满展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新医改”的重要内容,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全面实施,这势必对公共卫生工作员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1]。为了培养适应我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本研究特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者进行了调查,为相关高校优化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

本文以基层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地域为单位,分为陕南地区、陕北地区、关中东地区和关中西地区,即一市十县。此次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达到94.71%。本次调研单位以县级疾控中心为主(115人),此外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者。

2 结果

2.1 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表 1 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表1可看出,基层工作人员认为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中56.52%认为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实践合理安排。其次是没有以就业为目标,学非所用占26.09%。有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反映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建议多以就业为目标选择课程,且还应增加实践学时,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促进学生在进入就业单位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2.2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问题上,71人认为边讲边练易于学生接受,占44.1%,调查的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公共卫生服务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已不能较好的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边讲理论边让学生动手实践,尽可能增加实践操作机会更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在未来实习及工作中能尽快适应工作,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其中有53人认为现行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较好,占32.9%; 35人认为课堂少讲理论多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占21.7%;2人认为课堂更应注重自由探索,占1.2%。

2.3 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有78人(占48.45%)认为注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能够达到就业后岗位要求; 46人认为一般重视,占28.57%;只有29人认为非常重视,占18.01%;其中8人认为不重视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占4.97%。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岗位要求,但是在局部还应改进、优化。

3 讨论及建议

3.1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次调研有近57%的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认为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实践合理安排。因此在优化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教学质量的提升,切实提高学时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应精简文化基础课所占课时,提高专业课程比例。以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为方向,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开展间隙教学、模拟演练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2]。

【参考文献】

基层医学论文篇8

关键词:新医改 高级人才 队伍建设

新医改的目标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当前,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但基层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并没有跟上,使群众越来越集中到大城市大医院就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想方设法建设适用于基层医院的高级人才队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让群众大病不出区(县)。

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可能在把患者留在基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自2009年起,广州市番禺区卫生系统实施了“与巨人同行”、“引进”和“借脑”等高级人才发展计划三大行动,着力建设高级卫生人才队伍。

一、主要做法

1.“与巨人同行”行动。全区公立医院均与省、市级高端医院或医学、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不断拓展视野、提高医疗水平。如:番禺区中心医院相继成为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协作中心、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协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协作单位、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协作单位;番禺疗养院与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期合作开展康复专科诊疗业务,并建立番禺康复医学基地;何贤纪念医院成为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与澳门镜湖医院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区中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协作成立脑病治疗中心,并成为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一些镇医院借助地缘优势,与广州陆军总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同时,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医院管理人员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以及台湾地区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

2.“引进”行动。针对学科建设需要,广泛信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专家推荐、朋友引荐,本着视才如金、求贤若渴、待才为友的态度,把适合的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吸引到番禺卫生系统。同时,在人才配偶的工作调动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支持,成绩较为明显。如番禺区中心医院引进了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1名,加强了精神病专科建设;番禺区中医院引进了骨伤科多名副高职称以上医师,进一步完善学科分类,促进了学科发展。

3.“借脑”行动。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实际,举办和承办部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课、巡诊、查房,介绍当前国内外医疗动态和进展,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反聘省内外各大医院离退休的知名专家教授坐诊、执业,实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二、工作成效

1.高级人才数量大幅增长。与2009年度相比,截止2012年底,全系统正高职称人数由31人(占编制应有数20%)增加到98人(占编制应有数80%),增长310.1%;副高613人,增长44.2%;博士24名,增长140%;硕士332人,增长65.2%。引进副高以上人才9名,其中正高职称3名。19人分别担任部级、省级专业学会副主委。

2.医疗科研论文成绩明显。2012年,全系统共获科研立项97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级立项18项、市级4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1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省、市级获奖论文16篇。

3.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何贤纪念医院肿瘤科成为卫生部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成为国家农村中医特色专科、省中医特色专科和市“1357”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等;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区慢病站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技术处于省领先水平。此外,番禺区中医院还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成为广州地区首个区一级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三、思考建议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发展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民营和外资医院的进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必须持续加强高级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高级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医院转型升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奠定更加坚实人力资源基础。在广州市番禺区卫生系统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做法的基础上,有以下几点思考:

1.领导高度重视。无论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医院本身,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在医改中的重要性,从而达成共识,在软、硬件建没上创造条件。

2.制定长期规划。鉴于高级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度大,尤其人才引进方面,单靠卫生部门,势单力薄,需得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建议由区(县)委、政府牵头,针对医院制订一个由发改局、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科学、合理、可行的高级人才建设长期战略规划,才能有效保障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3.正确处理关系。第一,建设高级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要注重初级、中级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第二,要正确处理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必须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对引进的人才不求全责备,看准其主流一面,大胆启用,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第三,正确处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医院人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既要引进,又要培养。每年计划提供专项经费用于中青年优秀人员到国内外著名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促进了不同风格和思想人才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4.注重医院的文化内涵建设。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建设高级人才队伍的同时,还要注重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一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以情感留住人才,二是要营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在使用中帮助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营造舒心的特质生活环境,如:环境优美,医院建设风貌独特、迷人等,就会让人有恋恋不舍的感觉。还应实施人本管理,建设先进的医院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在医院内部创造一个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文化环境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总之,高级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医改形势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使造福更多的患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苏启睿.加强县级医院高级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临床合理用药,2012,4(5):1

[2]成毅.浅谈医院人才引进工作[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6):20-21

[3]黄小小.综合性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上作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09,5(26):59-61

基层医学论文篇9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综合评价;专家咨询;层次分析

传统的预防医学在校教育过程只能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平台,但对其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相对较差[1-3]。毕业实习是预防专业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接触公共卫生实际工作的起始阶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实习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公共卫生相关部门,第二阶段在校内预防医学各专业科室进行课题实习,以此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对预防医学的毕业实习设置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对专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更不利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因而,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套应用于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对实习质量进行定量评价进而为实习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专家的选择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预防医学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教师作为本研究的专家进行调查,专家应符合如下要求:①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研究或教学工作;②曾参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培养工作;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经过筛选,最终共有41名专家参与此次调查。

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结合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基本日常工作内容,拟定了32项评价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评价指标间的递阶层次结构,本研究共形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阶结构,其中目标层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准则层为评价体系中一、二级指标,方案层为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指标体系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

1.3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评价 采用专家咨询法调查专家对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各三级指标重要程度的评分(5分制),计算各项指标重要性的算术均数(各专家对某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值),上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以下一层次各指标重要性算术均数的平均值表示。以专家积极系数(以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表示)和专家权威程度为评价咨询结果可靠性指标。其中,专家权威程度(Cr)以专家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的算术均数表示。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判断的依据的赋值标准,见表1。对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情况的熟悉程度分为“很不熟悉、不太熟悉、一般、熟悉、很熟悉”,其赋值分别为0.2、0.4、0.6、0.8和1。

1.4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 根据专家给出的重要性评分计算出各指标的算术均数,对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以两个指标重要度算术均数的差值结合九级标度法定义二者间相互重要程度,构建判断矩阵,采用和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值,计算方法如文献所述[5-6]。权重值以百分制表示。

2 结果

2.1咨询专的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1份,回收率91.11%。符合本研究要求的41位专家的平均年龄42.49岁,平均工作年限18.20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20人(48.7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5人(36.59%),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家人数为27人(65.85%),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工作的12人(29.27%),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管理工作的2人(4.88%)。

2.2专家咨询结果可靠性评价 专家积极系数为91.11%,专家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系数分别为0.73和0.93,专家权威程度(Cr)为0.83。

2.3指标体系的权重 本研究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见表2。在4个一级指标中,“专业技能”权重值最高;8个二级指标中,权重值最高的前三位指标依次为“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和“相关学科知识”;在全部31个三级指标中,“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公文写作能力”、“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权重顺位居于前三。

3 讨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三级指标体系。为了评价该体系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专家积极系数和专家权威程度等指标。根据结果提示,本研究中专家参与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说明所选择的指标具有可靠性[7-8],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合与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二级指标中,“专业技能”及其所属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监督监测”在同层次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这或许也该指标中所包含的三级指标数量较多有关,但另一方面,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所开展的主要日常工作,也是预防医学学生在未来最有可能从事的工作方向。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单位或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更接近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工作。同时,专业实习作为学生从学校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在实习单位接受专业技能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既要提高实习单位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在全部三级指标中,“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公文写作能力”和“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权重顺位分列前三位。由此可见,基本知识和技能仍然是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此外,医学教育也应重视学生书面和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的、可靠性较好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重的顺位分析结果提示,在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综合能力以及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艳.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13-214.

[2]郑莉.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C].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g研讨会,2016.

[3]李芳健,唐杰,周志衡,等.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33-136.

[4]白国强.地方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探索[J].知识文库,2016,3(6):176,178.

[5]孙胤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6]刘荫.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5.

基层医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医院党的基层建设;科学发展观;思想建设

医院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机构;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关心、爱护的重要载体;是健全和巩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社会以来,随着经济利益的巨大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同思想的碰撞,很自然地反映到了医疗卫生部门,这对于医院职工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医院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摆在医院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从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出发,从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出发,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全面加强医院基层党的建设,使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相适应。

1 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抓好思想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我院党委要求以开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抓好党员干部思想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和召开总支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胡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以提高总支班子的理论水平,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和适应医院发展的能力。

1.1 针对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各工作岗位特点,我们适时组织召开学习实践活动报告会和座谈会,围绕医院科学发展开展了解放思想专题讨论、医疗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我们还通过主题党日活动、院讯简报、局域网络、发放征求意见表等配合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习效果。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有针对性的对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医院全面管理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1.2 模范的行动来源于先进的思想,而先进的思想来源于科学的理论。要保持医院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注重理论建设。因此我们积极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引导干部党员和全体职工,把科学发展观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例如药剂党支部结合医院开展的“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和争做“人们满意医生”等活动时,除要求每人写心得体会外还组织窗口单位--门诊药房展开弘扬白求恩精神、提高服务质量现场座谈会,每个职工都结合工作实际做了诚恳的发言、人人表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强化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自觉性。尤其是党员干部,在开展活动评选中,起表率和引导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把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教育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在常抓不懈中扎实推进,并转化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为此门诊药房被徐州市表彰为模范示范窗口,药剂科党支部也被医院和医学院表彰为优秀党支部和示范党支部。

1.3 建设富有特色的医院文化。我院结合医院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把宣传思想工作、思想道德教育、行业作风建设、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根据医院的设想,激发职工畅谈医院今后的美好发展前景,以医院扩建住院部大楼为契机,积极参加医院文化建设月活动,有多名职工获得书法绘画、有奖征文,摄影等比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激励了职工以“爱我医院为荣,我为医院填光彩”的自觉性,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文化精神凝聚人心,以人文关怀构建和谐。

2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认真抓好党的各项制度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2.1 加强总支班子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总支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以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开拓创新 团结奋进 高效廉洁 勤政爱院”的坚强集体。

2.2 是落实好普遍谈心制度。经常深入基层,带头坚持落实谈心制度,主动与临床一线干部党员和职工谈心交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实行人文关怀,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党支部也经常性的普遍谈心活动,加强思想沟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干部党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真正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

2.3 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完善“”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员教育与学习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组织发展公示制度、组织发展讨论票决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谈话诫勉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总支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工作有章可循。另外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参与党委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医德医风标兵评选办法和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等。

3 抓住主要问题,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医院党委提出,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党的活动,这是医院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总支从完成医院中心工作的角度审视党的建设工作,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安排和检查落实党的工作,有效地克服了就党建抓党建、用其他工作代替党建工作的倾向,使党的建设和医院改革、发展同轨并行。

3.1 医院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对医院领导的基础。党对医院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政治领导就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医院的全面贯彻落实,保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把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医院的主导地位;组织领导就是要通过医院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落到实处。有人认为,多发奖金,多给物质奖励,思想问题就解决了,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通过建立各种奖惩机制,努力做到奖罚分明,激励广大职工学习先进,爱岗敬业,使科室呈现出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3.2 医院党的基层组织是医院医疗、教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医院的广大党员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骨干,能否充分发挥党员在各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医院党组织自身的状况。因此,医院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医院中心任务展开,这样才能使党建工作充满生机,才能肩负起保证医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历史重任。影像党支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以提高医疗服务和质量为主题,全面落实“质量、服务、安全、费用”等项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党员加强医技人员的三级训练、服务意识和诊疗水平,合理应用医疗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了大型医疗设备的100%开机率,同时严格执行省厅规定,大幅度地降低了大型检查的费用。共产党员、业务骨干,率先垂范通过加大工作量,在检查费用降低的情况下,保证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3.3 在新形势下,党组织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强化管理,全面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开展创建省“文明企事业单位”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活动中,我们总支对照标准深入研究,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求每位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立足本职,做好周围群众的宣传和引导工作,给群众做表率,把工作落到了实处。急救党支部作为“模范示范区”带头做好优质服务,从满足病人的需要出发,不辞辛苦的做好各项工作。在长年累月的急诊多。任务重、危险性大的环境中,取得了“省青年文明窗口”的荣誉称号。

4 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抓好党风带医风

构建与医院改革发展相适应,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尽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要求,从端正医德医风入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1 全面落实医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提到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与医疗安全工作和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同落实。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中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