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6:22:22

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政府;概念;功能;价值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政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电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政府建设。我国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政府”、“数字政府”和“虚拟政府”等。但是电子政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政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政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Government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政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政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政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政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政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

(二)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政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政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政府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政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三)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政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政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政府由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式,实现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政府通常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政府转向电子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政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对电子政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政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政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政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政府治理现在社会把政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政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政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政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政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政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政职能、政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

二、电子政府的作用

电子政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政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政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政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在线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政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政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政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政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政府是抑制官僚主义之良策》中指出电子政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政府促进民主;(2)电子政府抑制行政膨胀;(3)电子政府促进规模适度政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成为抑制官僚主义的良策。

(二)电子政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政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政府,他也具有发挥政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的功能有:(1)提升政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政府组织体系,(3)改进政府决策模式,(4)再造政府业务流程(5)优化政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政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政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提高政府效率;(5)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开放政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政府构建可以扩展政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政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政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政府的权力。电子政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政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政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政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政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政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政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政府主义”。所以电子政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政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政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政府有着与传统政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政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政府行政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军把电子政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政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政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政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政府。因此电子政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政价值观。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政府

电子政府为网络政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政府则为电子政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政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政府。纪丽萍提出:网络政府是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政府。

(四)电子政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

电子政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政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2]于凤荣,王丽.电子政府与现代政府之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1(11).

[3]赵雪.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李传军.电子政府的十大理念[J].湖北行政学院院报,2002(1).

[5]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J].新视野,2002(2).

[6]葛笑春.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的电子政府建设[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9).

[7]张锐昕,黄波.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8]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电子政府范文篇2

根据研究此问题的西方学者下的定义,所谓建立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是整个网络时代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深化,电子政府的轮廓也日益清晰,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完备的网络时代的法律系统,新型的立法和选举机制,新型的行政管理和司法体制(详见本报第33版)。总之,电子政府代替传统政府,意味着系统程序式管理取代政府实体性管理。美国学者都用Governance一词来称谓电子政府的管理,认为现在正在经历的变化就是政府管理的重新转向,需要重新设计政府的管理机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步子较快,而美国走得最快。1993年9月美国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1996年美国政府投资400亿美元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建设;1998年美国国内已有1/3的人上网,有1644个以上的政府机构在因特网上建有主页;进入白宫的站点可检索到美国的各个角落。路透社10月2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美国众议员司法委员会决定将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一系列材料上网公布后的两个星期当中,美国有2700万人阅读或下载了斯塔尔的报告或总统大陪审团供证的录像;CNN新闻站点最高达到一分钟32万次的点击数。全球通过因特网直接了解美国总统性丑闻的信息量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快,是任何一种媒体也无法比拟的,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通过克林顿性丑闻上网这一事件,更多的人在关注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时代,因特网对政府的行为和社会影响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

北京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宁骚教授认为,因特网在发挥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因特网发展的初期,政府提供的信息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知识经济的建设过程,促进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一点是很突出的。同时,通过政府上网,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有利于搜集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使政府在制定各项草案、法律和条例时能够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加大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宁教授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要让大家知道政府的活动,特别是决策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广大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这样才能对政府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督。

因特网对政府的作用决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交互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郭良先生说,—般都认为网络是—种媒体,我不这样认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它的交互性。因特网应该成为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而不只是喉舌。电子政府可以杜绝许多官僚主义的事情发生,使监察部门及时了解基层的情况。在这次中国抗洪救灾中,如果有关部门有电子邮件就有可能了解到建大坝时偷工减料的情况。

郭良先生特别强调,网络提供给人们的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管理方式。在网络时代,你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是50年代做不到的;网络对中国的国情也会产生影响,中国以往人情味的东西太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电子政府作为信息化时展的产物也是如此。宁骚教授认为,目前政府上网在中国还只是一个量的积累,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职能上的转型,成为一个新型的政府——电子政府。

如何组建自己电子政府,中国在这方面已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尽管中国Internet联网工作起步较西方国家晚,但从1994年开始,国家先后建立了教育科研网和邮电部公众信息网,上网人数从1997年年底的61万人发展到1998年6月底的107万人,到1998年10月初;已注册带有gov域名的网址1200多个,且发展势头迅猛。

中国电信总局对我国72家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查发现,已有100余个各级政府部门在网上了自己的站点。其中,对外经贸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农业局等单位的站点正在建设当中,国家旅游局、新闻出版属、国家轻工业局和劳动部等单位正在筹建应用项目,如网上订房、网上书店、人才就业信息网等。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外经贸部的工作。至1998年10月,外经贸部在国家互联网上建立了4个站点,是所有部委里建站数量最多且访问量十分可观的站点,它们是:外经贸部主站点(http://www.moftec.gov.cn)、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站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站点和中国技术出易会站点,其中外经贸部主站点日访问量达到60万人次,出口商品交易市场站点在短短的四个多月时间中汇集全国各类商品2万余种,技术交易会站点建立了含有3500项可转让技术的大型数据库。通过出口商品交易会站点,经贸部为秋季广交会成功联系了700多家境外企业参会。虽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由于发挥了网络的优势,这届广交会可谓淡季不淡。可以说,这四个站点汇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专网在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外经贸部建站的目的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即:并不只是建立信息网络,而是将现有的管理放在网上,实现业务管理网络化。外经贸部信息办副主任张大明先生说,我们建立互联网站和国际电子商务网,无论国内、国外都有大量的应用需求。对外是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对内是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管理电子化,打击骗税违法行为。外经贸部确立建网的原则是:以应用带动建设,促进发展;实现管理、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张大明先生强调,重要的不是建网,而是应用;上网不是目的,应用才是根本。

除此之外,张先生认为,部领导的重视对全员开展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也十分重要。建站原则确立后,就要在各司局确立统一的建站标准,做到网络共建共享,并指定专门机构进行站点建设和维护,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张先生说,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网络安全和电子支付系统,外经贸部目前已承担着部级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的九·五研究课题。另外,电信部门网络收费太高,线路质量较差也是需要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

中国政府上网的步伐还很不统一,认识上也存在着偏差,现在该是走出误区的时候了。

在政府建网的问题上,一些部委主管人员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应该加以纠正。

误区一:只要放上单位主页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网络的作用就是交互性,有来无往还有谁来第二次。郭良先生说,政府上网肯定是件好事,就怕上网以后没常性,不能坚持下去。据国家专利局综合计划部自动化办公室主任宁珑介绍,国家专利局1997年1月1日就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当时在各部委中是比较早的,但由于人手有限,没有专人回复电子邮件和维护数据库,专利数据库查询功能至今不完善。到1998年10月份,访问该站点的人数只有四、五千,也没有作对外宣传。宁主任介绍,网站的更新工作只有等到机构改革之后才能进行。由于目前很多部委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人员减少,像这样的情况恐怕还有许多,这种情况应该尽早改变。

误区二:政府建站主要是为了信息。信息只是发挥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应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尽可能地开展应用。对信息本身也不能简单看待。信息的采集、规划、管理也是一件专门工作,关系到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在信息的同时就要考虑如何应用的问题。

误区三:先将网建起来,别的功能以后再说。殊不知建一个网,要花几千万元,成与败后果都由国家承担。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不如不建。张大明先生比喻,国外建网都是用的纳税人的钱,方案选择十分慎重,决不是短视行为,而且建设的顺序是从社会公众上网、建网做起,然后形成信息高速公路。而中国建网是国家拨款,有了网络没有车,先铺路后拉客,这本身就存在问题。

误区四:认为网站建设技术问题是主要的。由于中国建网是国家拨款,主要问题并不全在技术,部委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管理也十分重要。张大明先生说,如果网络之间没有标准,相互之间不联通,建网就没有意义了。外经贸部的网络要真正运行电子支付功能,就要涉及海关,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必须协同动作。

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对促进政府电子化注入了活力,但路子如何走,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配合。

1998年7、8月间,中国邮电电信总局“政府上网工程”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悄然启动。

按照电信总局的总体设想,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实现我国迈入“网络社会”的三部曲:

第一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各级政府部门正式站点,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

第二步: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网联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即能够完成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程序,构建“电子政府”。

第三步: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实现各行各业、

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网络社会”。

“政府上网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由中国电信总局策划、发动和统一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局作为支持单位,联合信息产业界的各方面力量(ISP/ICP、软硬件厂商、新闻媒体),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务的应用项目,构建我国的“电子政府”。

通过政府首先实现电子化带动所属企业和商业单位上网是中国电信总局决心推出该方案的初衷。主管该项目的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副局长左风先生说,经过这几年与用户打交道,我们认为作为中国电信总局,应该首先服务于国家。现阶段,在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不流通,特别是金融体系之间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他说,我们认为,政府部门首先实现电子化,才能适应下属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本次工程实施的资费问题,左局长说,会尽可能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为上网的政府部门提供线路上的优惠;同时也借此机会向社会呼吁,希望有更多的软、硬件厂商和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赞助或以双方满意的合作方式进行合作,并欢迎拥有丰富网络建设经验的ISP/ICP公司能够积极参与此项工程,促成该项目的顺利发展。

电子政府范文篇3

政府网络采购成为重要内容

在美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首先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业,B2B电子商务已经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购效率。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变化。基于电子商务的政府网络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把有关合同方式的采购信息置于网上,并通过在互联网上公布获胜的投标和运营评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专业标准。既然未来的采购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联网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公众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这一切将导致私有企业和政府间的更好的合作。这样具有两个明显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业在政府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业将被要求满足政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有助于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EDS成为电子服务主体

政府也可以运用互联网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复居民的询问。在世界范围内,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使得居民选择不同层次的参与。居民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学习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电子服务传播(ESD)提供了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在几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决方案的收益点包括: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点,提高公众对政府计划的参与。

*改进公共服务,却不会提高纳税人的整体费用。

*在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中提高了透明度和一致性。

*针对那些要求个性化帮助的客户,提高并细化了服务质量。

*增加了居民获取政府服务在时间、地点上的选择性,包括在家、在办公室以及其他地点。

ESD渠道被政府用于实现一些基本目标,包括:1)提高政府的民主过程和体制意识。2)电子传播信息和服务。3)提高公众在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的参与性。4)在民主进程的基础上,给予居民直接的、政府性的支持。

税收表先可以在数秒内从ISR网站直接下载。说明性小手册、电话号码以及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的答复都可以快速提供给居民,另外,希望与他们的国会成员写信的选民可以选择用发e-mail的形式。

美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其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能力。现在,居民可以获得超过2,700万网页的政府信息和不断增长的在线交易数目。个人可以查找并下载500多种使用频繁的政府服务表格,包括税收和社会安全服务、选民登记、军队征募、执照更新和商标登记等。

去年,联邦政府推出了一个新网站--FirstGov.gov,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使得用户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通过使用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该网站可以在1/4秒不到的时间内搜索半兆的文件,一天可以处理上千万种搜索。个人可以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并在数秒内一次敲击接入所有相关文件和网站。州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府的经验

尽管联邦政府极力推进政府对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政府最大的潜在影响依赖于州和地方政府。既然州政府自身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当地居民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最及时的信息、事实、新闻和其他栏目更新他们的网站。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都设置了正式的政府网站,并可以通过FirstGov.gov连接直接进入,或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获得。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每个州的居民的具体需求的有用信息。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健康和人类服务机构建立了一项在线服务,称为加尼福尼亚护理网。该计划被设计用于帮助加利福尼亚居民为他们自己和家庭寻找健康护理的机构和服务,它包含了大多数经州政府认可的、有保证的老年人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包括:健康、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酒精、药品和老年人护理服务。该网站有助于用户寻找他们所在地区的相应机构。例如,网站访问者可以在具体指定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种类(例如一个社区居民治疗系统或一个心理健康康复中心)之前,敲击"心理健康护理机构"。一旦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种类,他们可以输入他们的邮政编码来寻找附近的相应的机构,或者他们可以进入有关病人的信息,确定哪些机构最适合他们的要求。

华盛顿州信息服务部门(DIS)和税务部门(DOR)在1997年合作推行一项互联网计划,即自动化地计算税收,并使企业电子化申报并支付他们的税收。电子税收申报(EIF)系统是该网站的一个交易性系统。互联网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也已提出并被证实可行,网站应用系统的安全网络支付已经启动和实施。更重要的是,ELF系统是通过简洁的界面、自动化的计算、自动化核查错误、安全加密环境、网络收据和现代化的网络保障做支持的。DIS和DOR同样遵循"32/10规则",该规则是由参与其中的企业建议的,他们认为他们仅仅愿意使用费用低于一张32美分的邮票以及只需花费不到十分钟时间的系统。

其他正在有效使用电子政府的州的例子,包括犹他和肯得基。犹他网站最为人知的特色是有关在盐湖城举行的2002年奥运会的信息连接。肯得基的主页提供了有关农业的连接和有用信息,农业对于该州大量的烟草农场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网站也包括有关州和地方政府的信息、企业的发展、州就业机会、州公园和娱乐、以及运输服务,再加上无数的帮助政府为他们的居民提供高效服务的其他有用服务。

电子政府范文篇4

政府网络采购成为重要内容

在美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首先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业,B2B电子商务已经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购效率。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变化。基于电子商务的政府网络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把有关合同方式的采购信息置于网上,并通过在互联网上公布获胜的投标和运营评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专业标准。既然未来的采购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联网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公众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这一切将导致私有企业和政府间的更好的合作。这样具有两个明显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业在政府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业将被要求满足政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有助于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EDS成为电子服务主体

政府也可以运用互联网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复居民的询问。在世界范围内,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使得居民选择不同层次的参与。居民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学习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电子服务传播(ESD)提供了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在几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决方案的收益点包括: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点,提高公众对政府计划的参与。

*改进公共服务,却不会提高纳税人的整体费用。

*在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中提高了透明度和一致性。

*针对那些要求个性化帮助的客户,提高并细化了服务质量。

*增加了居民获取政府服务在时间、地点上的选择性,包括在家、在办公室以及其他地点。

ESD渠道被政府用于实现一些基本目标,包括:1)提高政府的民主过程和体制意识。2)电子传播信息和服务。3)提高公众在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的参与性。4)在民主进程的基础上,给予居民直接的、政府性的支持。

税收表先可以在数秒内从ISR网站直接下载。说明性小手册、电话号码以及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的答复都可以快速提供给居民,另外,希望与他们的国会成员写信的选民可以选择用发e-mail的形式。

美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其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能力。现在,居民可以获得超过2,700万网页的政府信息和不断增长的在线交易数目。个人可以查找并下载500多种使用频繁的政府服务表格,包括税收和社会安全服务、选民登记、军队征募、执照更新和商标登记等。

去年,联邦政府推出了一个新网站--FirstGov.gov,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使得用户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通过使用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该网站可以在1/4秒不到的时间内搜索半兆的文件,一天可以处理上千万种搜索。个人可以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并在数秒内一次敲击接入所有相关文件和网站。州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府的经验尽管联邦政府极力推进政府对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政府最大的潜在影响依赖于州和地方政府。既然州政府自身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当地居民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最及时的信息、事实、新闻和其他栏目更新他们的网站。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都设置了正式的政府网站,并可以通过FirstGov.gov连接直接进入,或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获得。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每个州的居民的具体需求的有用信息。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健康和人类服务机构建立了一项在线服务,称为加尼福尼亚护理网。该计划被设计用于帮助加利福尼亚居民为他们自己和家庭寻找健康护理的机构和服务,它包含了大多数经州政府认可的、有保证的老年人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包括:健康、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酒精、药品和老年人护理服务。该网站有助于用户寻找他们所在地区的相应机构。例如,网站访问者可以在具体指定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种类(例如一个社区居民治疗系统或一个心理健康康复中心)之前,敲击"心理健康护理机构"。一旦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种类,他们可以输入他们的邮政编码来寻找附近的相应的机构,或者他们可以进入有关病人的信息,确定哪些机构最适合他们的要求。

华盛顿州信息服务部门(DIS)和税务部门(DOR)在1997年合作推行一项互联网计划,即自动化地计算税收,并使企业电子化申报并支付他们的税收。电子税收申报(EIF)系统是该网站的一个交易性系统。互联网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也已提出并被证实可行,网站应用系统的安全网络支付已经启动和实施。更重要的是,ELF系统是通过简洁的界面、自动化的计算、自动化核查错误、安全加密环境、网络收据和现代化的网络保障做支持的。DIS和DOR同样遵循"32/10规则",该规则是由参与其中的企业建议的,他们认为他们仅仅愿意使用费用低于一张32美分的邮票以及只需花费不到十分钟时间的系统。

其他正在有效使用电子政府的州的例子,包括犹他和肯得基。犹他网站最为人知的特色是有关在盐湖城举行的2002年奥运会的信息连接。肯得基的主页提供了有关农业的连接和有用信息,农业对于该州大量的烟草农场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网站也包括有关州和地方政府的信息、企业的发展、州就业机会、州公园和娱乐、以及运输服务,再加上无数的帮助政府为他们的居民提供高效服务的其他有用服务。

电子政府范文篇5

关键词:电子政府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

当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据统计,全球已经开通了5万多个政府网站。与此同时,无论是从范围还是从质量来看,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一种新的、虚拟的政府形式即“网络政府”或“电子政府”正在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国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政府流程再造及其特质

米歇尔•哈默(MichaelHammer)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概念。所谓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即对业务流程进行本质上的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达到使质量、成本、服务、速度等绩效上的戏剧性改变。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GPR,GovernmentProcessReengineering)也可称为政府再造(Reinvention),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思想、经济学的市场机制原理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的重新思考与重新设计,以使政府的行为成本、公共物品与支出、服务质量、效能与效率具有可量化的苛刻标准,最终达到政府行为与业务流程的戏剧性改变。因此,政府流程再造在本质上与业务流程再造同一,其基本理念仍是以业务流程为关注对象,并根据政府管理流程的特点进行具体应用。

作为BPR在政府管理中的延伸,GPR在实质上体现在以下方面。从目标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应用于政府管理中,GPR根本目标还是在于通过对于政府流程的梳理和重组,以提高政府组织绩效。而GPR的着眼点在于政府流程,把政府流程作为基本单位,以剖析政府组织的整体运作过程和管理模式,从而通过对于管理流程的优化和重新设计实现对政府运作模式的全面转变和绩效的提高。事实上,与BPR一样,GPR是通过变革组织经营流程,使各个流程的价值增加最大化,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绩效跃进提高的过程。该方法既适用于单独的流程,也适用于整个组织。

政府流程再造和电子政府的关系

电子政府建设起源于美国,1993年美国政府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中提出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所谓电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在对传统政府的行政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平台,实现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从而形成更为有效的政府运作形态。电子政府与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图1。

从目前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与政府再造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框架,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即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得到服务的政府;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的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大社会小政府”模式;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确立顾客与消费者导向的政府。因此,电子政府的建设与政府流程再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可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理解。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

电子政务实施的理论基础是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其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节约政府行为成本、增强政府透明度、减少或避免政府行为失灵、满足顾客(企业、公众、其他社会团体等)的需要,其最终目标是要建设成一个“数字政府、虚拟政府”。这是将现实政府的机制、功能和行为进行根本性的整合和优化,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企业精神”的、以顾客为导向的和服务性的大社会小政府,并能具有无缝隙性。这就涉及到政府再造,即必须对国家资源进行统筹;必须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思考;必须对政府结构进行从新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子政府的构建。因此,在电子政务构建与实施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把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根本性改革,最终通过网络实现政府电子化。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流程再造的依托

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工具,本质上是政府流程再造。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政府管理理念、政府治理结构、政府程序和工作流程、政府政策制定、政府行政成本都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反应力、提升政府沟通效率、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人力精简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节约政府开支与经费、扩大公民参与、创新政府服务等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电子政府是借助技术来实现的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构建与运作必须与政府再造相结合。

对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若干建议

注重电子政府建设中的观念再造

由于政府上网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再造。应该说政府上网并不困难,所有技术的难题在其它应用方面都已解决,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小到政府员工和公众的素质与心态必须转变,大到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模式要重新定位,这就需要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注重相关理念的培训以及强有力的宣传。

注重电子政务发展的体制条件

电子政务的体制条件,是指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体制条件。从业务流程再造来看,要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简便、透明、高效”的要求。在此之前,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其次,要对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再次,要制定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要认真清理收费项目,改革收费管理制度。只有在上述四个领域进行改革,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才有可能真正深入下去。

政府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府建设同步进行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政府体制具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我国政府的职能多是指令性而非指导性。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政府体制改革的紧要关头,电子政府的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政府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府的建设同步进行。政府流程方面,主要是政府的日常事务、政府的公务处理程序等必须先行整合和优化,与此同时开展电子政府的建设。从宏观上,可以将政府再造运动当作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政府信息技术策略,可以概括为“办公自动化”。可以预见,流程再造与电子政府的结合必将在不久显现出强势的比较优势。

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考评标准

基于政府再造的电子政府构建势必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增强政府的竞争力,降低政府的行为成本。因此,必须有新的绩效考评标准与之相适应。所谓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效能。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绩效受政府管理方式的制约,如自由裁员权力过大、现有的约束标准不明确等,这些都是政府再造的内容,力求在电子政府建设中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出现。

准确选择需要再造的政府业务流程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政府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有1/3没有成功,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一样,不是一件轻易可以取得成功的事情。更何况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有着众多成功的可资借鉴案例,而我国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却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参考。因此,政府流程再造选择的视点应在目前机能障碍深刻的流程基础上。一般而应从政府所面临的危机、问题出发,考虑政府的承受能力和能够承担的风险,优先选择简单的、易于获得成功的业务流程。否则,将会导致电子政府建设的失败。

有组织、人才、技术的保证

进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至少需要两方面人员:指导委员会(SteeringCommittee)和再造队伍。指导委员会由政府部门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总体战略,监督再造的进度,把握再造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政府机构应该尽快建立信息主管(CIO)制度,并形成整体协调机制。再造队伍由实际推行再造的成员组成,如再造领导者,流程负责人和负责具体项目的小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职能业务,而且还要相当熟悉其他业务,并能顾全大局、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与同事友好合作,对政府的服务对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此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电子政府的应用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随着应用的深入更加明显地突现出来,也使得其面临很大的风险。本文结合业务流程再造的理念,提出从政府最基本的流程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重组是解决这一问题和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而且其作用会随着电子政务应用层次的提高而得到体现。

作为电子政府的一部分,政府流程再造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面临更深层次的政府再造问题。在电子政府的实践中,由于各国政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电子政务中应用政府流程再造情况各异、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彬.中国电子政府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前沿,2003(5)

2.蔡东宏.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症结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3(12)

3.黄志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产业与信息服务业,2003(12)

电子政府范文篇6

一、电子政府的意义定位与产生背景

1998年11月末,国家信息部门决定将在全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有关部门更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至于1999年4月3日,由国务院部分部委共同建设的“部委信息交换网”(简称部委网)开始运行,并计划到2000年,80%的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在中国公众多媒体通讯网上(163/169网)设立站点。而广东、北京、河南、张家港等省市级政府也纷纷上网。从而,在经历了科研机构和个人上网、企业及交易上网(电子商业)等阶段后,建设“电子政府”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电子政府是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下的子概念,俗称“政府上网”,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政府信息服务,即政府在网上设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服务,以使“政务公开”;指电子化的政府服务,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社会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使“政府采购电子化”,即电子商业用于政府。

电子政府的建设推动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活动变革提出的要求,这是内在因素与源动力。“在任何制度中,不论其是否民主,在人民创造财富方式和他们管理自身方式之间,都需要有某种程度的一致。如果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差别太大,一种制度终将毁坏另一种制度。”(注:[美]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68-269页。)“经济与行政密不可分,经济是行政的基础,又是行政的延长。”(注:俞可平、黄卫平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72页。)随着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对传统制度意识的挑战和价值观念的重审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走进了政治领域,最终必定要求政治领域内的制度性开放与制度重构。二是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空前繁荣,为电子政府的建设提供了适宜的工作平台,这是“政府上网”的技术保证和前提条件。知识与信息更加及时的传输,不但加速了经济的运转,也加速了政治变革。事实上,我国的Internet用户已从零发展到1998年底的210万用户。三是现阶段我国政府服务的滞后性,这是压力因素,也是催化力量。中国的现行行政体制仍然是官僚层级制,行政管理与服务中官僚主义作风仍然盛行,导致政府工作方式陈旧、文牍堆积、信息接收反馈缓慢、决策笨拙不灵,贻误企业的商机与耽误的公民问题处理已使社会付出了大量的代价,由此滋生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并引发政府形象危机,“政府改革”的呼声日高。四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行政管理领域,已约定俗成地存在一些国际标准,如行政决策优化标准、行政效率标准、行政功能评价标准。行政作为政府的功能和活动,是一种“生态现象”,必须考虑到国际因素这一影响变量。在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已移至“信息化生存”时,如我国的电子政府实现不力,在全球政治的互动体系中处于边缘、吸附地位,将有碍于国家利益与愿望的表达,以及国际讯情的接收。

二、电子政府是政府权能转变实现的技术条件

政府权能转化需得到行政技术的支持,信息时代行政技术的飞速变革毫无疑问将导致新的政府面貌。“电子政府”致力于政府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它的四大功能面与行政发展目标紧密相关,从各种备选政府形态中脱颖而出,促成了政府改革。在信息时代下,电子政府与政府改革的意义链结方式可由下表来体现:

附图{图}

1.网络信息。即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反馈信息。“一般来说,凡是能减少一种情况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就叫信息(information)。”(注:航亿苇、孙晏新、杨茂东:《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第23页。)网络上承载的信息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资料,而且是资源,是战略性的资源,是智慧对资料作了有效运用后的资料表现形式。因此,网络信息将成为政府思考、判断、作出决策的重要原料之一。从目标和功能来看,网络信息正致力于使政府部门能够及时捕捉外部反馈信息,加快政府内部信息的增容、流转、处理、协调和共享,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阿尔蒙德也指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大众传播工具是向决策者传送政治要求的主要手段。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其特点在于信息可不计名、不丢失,安全可靠,以最小的失真度把信息传递给不计其数的人,它改变了政治交流的结构与流程,由至上而下转为双向、多向互动,它畅通了公众表意渠道,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改善了政府形象,从而全面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决策效能和政府能力。目前,中央至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硬件建设已开展得较顺利,网络运用的物理平台已基本建立,乡镇等基层政府部门的公文处理也逐步采用电脑方式,而电子政府整体解决方案(Risenet)(注:它是为国家、省、市、县政府部门、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政府管理、中西文全文检索、事业财务管理、证券信息管理等系统。)也正在布置之中。

2.政务公开。即政府在网上设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可能性。因特网将为政府机构公开自身工作的透明度,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政府掌握有最大量的公共信息,又是法规、规章、政策的制定者,相对于公众,它处于信息掌握的强势;政府的政治运作过程,是个不可知或不可甚知的领域。从而,本来应制度化、程序化、公开化的政务运作,由于黑箱操作,制度运用往往为某些人操纵,使制度依附于个人、集团私欲。然而,“政治制度化意味着并非代表某些特定社会团体利益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秩序的发展。”(注:[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19页。)电子政府建立正是实现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以后,人大代表竞选者的背景资料、政府官员的施政方案、某项重大工程从提议到拍板、某个备受瞩目的大案从立案侦破到判决执行,诸如此类以往讳莫如深的内情,现在政府网站都应该并且可能详尽无遗地、直接地披露,公众将随时掌握政府的非机密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运用网络工具,可以十分便捷掌握政府部门的工作进展状况;由于人机界面,能加强公众意见反馈与监督,如通过BBS发表政务论谈,通过发E-mail加强与决策者的政治沟通,参加“网络听证会”监督政府的施政方针,变被动为主动参政,形成集中而广泛的舆论,实现与行政系统的互动与沟通。政务公开功能使行政管理向行政公开、决策民主跨进了一大步。

3.政府采购电子化。政府本身是个很大的集团消费者,因为它既要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又需要维持自身机构运作的人财物。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各种新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出台,而政府采购电子化将使这些制度殊途同归。首先,政府将采购需求在网上公布,发出要约,进行公开招投标,这有利于投标方(厂商)对政府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承诺,而招标方(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各种市场行情一览无遗,从而提高了购销过程的能见度,有利于“企业化政府”(注:“企业化政府”是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合著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中对美国政府新模式的定位。他们认同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创造的“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的理念,认为该理念既适用于私营部门,也同样适用于公营部门。)的改革进程;其次,买卖双方在网上结算,一切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完成,使卖方可以及时地、准确地收到支付和汇款的信息,能保证在电子交易下的购买和支付规则被一致地理解和执行;再次,电子采购减少了采购报告等文牍工作,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缩短了采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电子采购使采购过程合理化,采购由政府代表(人)—厂商代表(人)转化为政府代表(人)—网络(机)—厂商代表(人)的互动过程,人人界面改为人机界面,所有过程都有电子记录在案。采购电子化是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杜绝相关领域腐败的强有力的办法。

4.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下广大公众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由此迸发出的生产力、现代科技创造性潜力必然导致社会的巨变。在此过程中,普遍的民主诉求,包括知情权、参政权、选举权、监督权、意愿表达权等诉求高涨,以及要求相应的法律化、制度化保障,就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了。政府上网,又建立了一个公众参政的窗口。网络这一大众传媒,弥补了其它传媒的种种不足,通过访问政府网站,“官民”之间建立了一座新的电子桥梁,电子选举、电子公民投票、电子民意调查等结果马上可以反馈到有关部门,而且能提供网民的查询,排除了伪假的可能;了解了民意后经科学地统计分析,政府决策就可避免盲目性与大的偏差,为实现科学、民主化的决策提供支持。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普遍民众的个人渺小的呼声甚至可以为全世界所接收,使公民个人也与国际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例如,针对今年5月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暴行,有正义感的网民在网上签名表示抗议,搜狐(英译sohu,是网络上的搜索引擎)下有一个“和平心网络签名”的活动,短短4天就有26480人次参与,各种评论、对策层出不穷,形成了对美国霸权的排山倒海式的全球抗议与舆论压力。

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在于为公众服务,如税收征管、企业登记、养老金发放等等。“屏幕”时代的政府将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服务界由面向办公室、柜台窗口转向计算机屏幕,实现“人机对话”,使政务通过电子文件交换方式进行,如税收通过电子转帐来完成;通过标准化中介工具,极大简化了原本的手续与步骤,提高了行政效率。以往,公众需走到政府机关和政府人员交涉,这种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人员的主观态度,一些劣质的官员往往会表现出官僚习气,公众要得到好的服务只能靠运气或其它非制度因素。政府上网,可以使公众不用双腿,而用鼠标通过访问政府站点来完成,充分享受服务的高效性与统一性,节省了时间维护了自尊,也维护了政府形象。

三、电子政府将是信息化潮流下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展示着一个新的文明正在兴起,它将为我们政治生活制定新的行为准则。行政系统作为“政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变革自身,使内质符合外在祈求。政府政务动作的网络化趋势,正适应也加速了信息化潮流下政府权力结构、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

1.旧有的权力结构被打破,政治体制将完善建构。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权力分散是大趋势。其中,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政府的建设,则从技术上成为政治权力分散化加速实现的催生力量。因为,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它提供了一个无中心的自由领域,它使网络使用者跨越时空加强沟通与交流。“所有的国家、集团和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只能构成部分,而不是整体。而且国家、集团和个人在这种空间里,也都是平等的。在国际互联网上,有时候个人的影响,可能超过集团,乃至国家。”(注:航亿苇、孙晏新、杨茂东:《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第658页。)未来网络时代的基本政治面貌将是无政府主义,这就意味着原有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型被打破,平面化的权力结构将取而代之。它将使公民不相信权威当局而提倡分权,权力下放至公民个人或个人结合体,他们的参政基础是拥有知识、信息及向集权挑战的网络技术,他们的参政方式之一是上网。为此,奈斯比特早就科学预见信息时代需求的政制形式是“共同参与制”。(注:[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61页。)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公民都可以使用连接到网络的电脑的时候,政府各种决策就可以在电脑网络的全民表决系统上进行,同样,政府选举也可以通过它实施操作,在这样情况下,议会制度可能受到削弱,行政活动必须吸收新的角色,而司法活动受到全面监督,政治变成人人可以直接参与的工作,直接民主或自治的程度与范围将加深变广,政治体制将日趋完善。

2.政府机构将实现组织转型,机构设置将由繁到简。托夫勒指出:“如果一种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确实在取代大烟囱工业生产,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场历史性的斗争。这场斗争将重建我们的政治机构,使之适应革命性的后批量生产(post-mass-prodctioneconomy)。”(注:[美]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68-269页。)长期以来,政治领袖和政治理论家都同样认为交流对政治体系及政治民主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科层制(官僚制)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科层制交流模式往往是封闭的、不自主的,这种交流结构似乎存在着潜在的病理倾向,它的信息交流结构会导致失真:第一个解释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个解释是,流经各个等级结构的信息,往往因其中地位较高者的意愿和敏感同地位低下者的屈从而被歪曲。(注:[美]G·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89-190页。)维纳认为,当一个系统的组织程度越高,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也可以理解为,当一个政府能越大程度地满足行政系统的信息扩容要求,则该政府的组织结构越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府作为区别于科层制政府的政府组织形态,能提供最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使政府行政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从信息技术投资中获取最大的回报率,它展示的平面型结构将成为后科层制的组织类型,它将引起机构精简与合理化改组的后续效应,表现出更强的被选择性。

3.引起政府工作方式的变革,由集中威权方式走向分权民主方式。权力的转移将改变命令——控制的管理方式。首先,随着信息符合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财富的新系统和资源掌握的不均等性将造成社会差别扩大化,各地区和地方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技术和政治特性,人们的需要以及政治要求的多样化增大,公众已很难形成普遍一致的意见。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秩序都要首先面临其成员思维结构的复杂性。第二,集中威权式的信息系统包括许多环节,发生错误和失实的可能性也成倍增长。一个问题当然是各级官员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容易决策偏私,而且人也不免犯错;另一个问题则是信息大量增加后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原始资料往往必须经整理后,才能使高层官员了解除自己特殊能力或专业领域之外的事务,从而使他们不可避免要依赖专家。结果是,集中威权等级制要么被推向一定程度的分权,要么陷入缺乏效率的不合理性的活动。电子政府的工作方式正体现了一种分权与民主的特质,它捍卫效率与理性,是信息化潮流下的政府形态之一。

4.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第一是道德要求。信息公开化程度提高,黑箱化操作难度加大或难以为继,对公务人员的道德自律无疑是一大考验。第二是技术知识要求。从整体上看,公务员队伍素质较高,但是IT业飞速发展,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极快,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与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事实上大多数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硬件档次颇高,但是使用人员的技能却与之不相匹配。计算机往往仅作文档处理或装点门面之用,相当部分政府成员缺乏更广泛快捷的网络信息获取意识,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政府上网的契机,提升公务人员素质,以顺利登上电子政府的工作平台。第三是精神体力要求。网络信息无穷无尽,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等情报用户不再受信息缺乏之苦而有信息过多之忧,大批量生产的信息所引起的超负荷工作对公务人员的心理与生理提出了考验。

电子政府范文篇7

一、电子政府评价的理论意义

科学的电子政府评价理论和评价系统,对于电子政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的评价理论是测度电子政府发展水平和绩效的依据。这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电子政府发展中的不足,总结电子政府发展中的得失,引导电子政府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国家性的、地区性的电子政府比较,对于引导电子政府的相对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电子政府标准化的重要依据。评价理论本质上是一套电子政府概念体系。在电子政府的建设中,具体的实现方法和实现手段并不相同,但其中的理念目标却是一致的。科学的评价理论,对于引导电子政府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科学的评价理论是指导电子政府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型。建立基于理想模型的评价理论和评价系统,对于明确未来电子政府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制定电子政府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国外对电子政府评价的实践

国际组织、国外政府和咨询机构等对电子政府及其发展战略的研究为我们建立电子政府理想模型,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府评价理论和评价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比较重要的研究简单介绍如下:

1.联合国对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研究。

2001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两大国际组织对全球190个国家的电子政府进程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正式于2001年底。调查的最终结果体现为各国的电子政府指数。

其定义的电子政府指数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网站的信息和服务的成熟度;

二是对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的数据分析,其中包括六大指数: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数量、互联网主机数量、上网人数、电话、移动电话、以及电视机数量的百分比;

三是对人力资本的数据分析,它包括人力发展指数(是否倾向接受并使用电子政府提供的服务)、信息获取指数(是否拥有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的、及时的信息与服务)、以及城市人数占总体人数的百分比。

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即得电子政府指数,该指数其实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社会发展状况。

为了清晰地描述各国电子政府所处的发展阶段,该调查还把电子政府的发展过程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主要是通过网站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政府机构、法规、指南等。因此,政府信息上网是电子政府发展起步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政府与用户的单向互动阶段,即政府除了上网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第三阶段:政府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件事情安排在网上征求公众的意见。同时,公众也可以向政府提出建议或询问,使公众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

第四阶段:网上事务处理阶段,即以电子的方式完完全全地完成各项政府业务的处理。

第五阶段:无缝集成阶段,这是电子政府追求的理想目标和最终方向。社会资源的无缝隙整合、组织的趋于零成本运行、服务个性化和即时反应四项将是衡量信息社会高级发展阶段中任何一个政府组织信息化成熟度的主要标志。

在被调查评测的169个国家中,19%的国家处于第一阶段,71%的国家仍处于第二、第三阶段,只有10%的国家进入了网上事务处理阶段,而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迈入第五阶段。

2.美国政府对电子政府发展战略的研究。

美国政府对电子政府发展战略的研究,以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OMB)所做的研究为典型代表。其下属的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成立于2001年7月,是一个由46个联邦政府机构组成的电子政务指导机关,对于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起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美国政府,尤其是白宫预算与管理办公室的相关研究中,美国电子政府的服务领域被划分为四类:

政府与公民(G2C),即通过政府网站为公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政府服务;

政府与商务(G2B),即为企业和投资者等提供有效的政府服务,以良好的政策支持、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等,促进投资环境、市场环境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等;

政府与政府(G2G),即通过整合和共享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信息,提高政府效率,提高电子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政府的内部(IEE,内部效率和效能),即通过借鉴企业中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技术,调整政府的运作模式,从而减少政府支出,提高政府部门及其政府雇员的工作效率和改进绩效。

2001年1月,美国发表了联邦政府37个部、局电子政务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其调查内容涉及1371个联邦政府电子政务项目。调查结果中发现,在所有政府服务中,G2C服务约占36%,G2B服务约占20%;G2G服务约占22%,而IEE服务则约为22%。

3.埃森哲公司对全球电子政府的调查和研究(《电子政务领导——将规划变为现实》,埃森哲公司,2002年)。

著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在2002年对24个(包括后来加入的中国)部级电子政府进行了量化测评。考察了9个主要政府服务部门提供的169项部级政府的服务。这9个相关的服务部门是人事服务、司法与公安、税务、国防、教育、交通与机动车辆、民主与法制、采购以及邮政。

埃森哲在评价电子政府发展水平时采用电子政府“总体成熟度”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指标:

服务成熟度指标

服务的成熟度用于衡量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水平。它要考虑到部级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的数量(服务成熟度的广度),以及提供的每种服务的完善程度(服务成熟度的深度)。服务成熟度则是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综合衡量的结果。

服务成熟度包括三个层次:信息型、单向作用型、双向互动型。

客户关系管理指标

客户关系管理(CRM)指标是衡量提供服务成熟度的一种手段,因此有助于国民通过与政府之间的在线互动来获得最大的效益。埃森哲采用5个衡量标准来确定CRM的作用,即政府网站的判断力、互动性、站点特性、针对性以及网络。

而总体成熟度,则由服务成熟度指标和客户关系管理指标相结合得到。在这个衡量标准中,服务的总体成熟度占70%,CRM占30%。

在测评的结果中,埃森哲根据政府网站提供服务的总体成熟度的等级,将这些政府在得分和特点相类似的基础上划分成四种类型。

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先政府,能够通过网络提供大量成熟的电子政务服务。这个类别中的政府得到的总体成熟度的分数大于50%。

具有远见卓识的政府已经建立起在线电子政务服务的牢固基础,并且通常已经展示出在CRM的利用方面取得的某些进展。这个类别中的政府得到的总体成熟度的分数在40%到50%之间。

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新兴的政府通常已经能够提供范围相当广泛的电子政务服务,尽管服务的成熟度还比较低,却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线服务的潜力和增强他们的CRM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其电子政务服务的水平。这类政府达到的总体成熟度在30%到40%之间。

正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的政府在线服务水平较低,其服务的重点是信息,因为这些政府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并且在实现他们的电子政务规划上还有相当多的基础设施问题需要解决。这类政府达到的总体成熟度不足30%。

在测评结果中,中国的电子政府发展尚处于最后一个层次。

国外电子政府研究的特点:

1.以大范围的,尤其是部级的宏观研究为主。

2.侧重于电子政府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

3.对电子政府评价理论的研究相对成熟。

国外研究对城市电子政府评价模型和评价系统建立的影响:

1.对于电子政府评价理念的建立提供了参照。

几乎所有对电子政府的研究报告都认为,政府服务的提供,是电子政府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而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未来政府发展方向的明确,为电子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对于建立电子政府理想模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国外组织对电子政府的调查和研究,让我们从现实和理论上对电子政府的内在结构、服务对象、发展轨迹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更加明确,为我们预测电子政府的未来方向,以及建立未来电子政府理想模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微观研究较少,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城市电子政府评价体系。

尽管国外组织对电子政府的宏观研究成果累累,但对于微观个体,尤其是地方性电子政府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存在公认的统一的城市电子政府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三、国内的电子政府评价理论介绍

国内的电子政府研究随着国内电子政府建设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而对于电子政府评价理论的研究,却并不成熟,往往局限于网站的技术性评价。相关的研究简单列举如下:

2002年9月,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利用相对简单的技术性测评体系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初步的测评和比较。

2002年12月,电子政府思想库网站《全国十大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初步调查与比较》,开始逐步尝试使用国际性的电子政府模型对政府网站予以初步的测评。

2003年2月,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年度报告》,尝试从内容服务的角度进行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价。

2003年6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整体沿用了内容和技术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国内地级城市进行了测评,但评价的最终结果却让人感觉不甚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系统的电子政府理念的指导,国内电子政府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很低的层次,主要的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子政府概念非常模糊,宏观认识和长远认识不足,没有科学的电子政府理念做指导。

2.没有形成电子政府的全局性认识,评价体系不系统,不合理,评价角度混乱。

3.始终停留在简单的技术评价水平上,并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服务。

4.相关评价系统并不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和战略指导意义,对引导电子政府的发展价值不大。

尽管如此,国内许多政府网站测评方法,尤其是其技术性测评体系,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府评价系统仍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中的理念模型必须重构。

四、科学的电子政府评价理论的标准

电子政府未必遵循统一的发展模式,但电子政府概念和体系本身,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判断。电子政府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未必相同,但科学的电子政府评价理论,应该有其原则性的准绳。我们认为,以下标准应当成为科学的电子政府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

具有正确的引导理念。

具有明确的价值目标。

基于电子政府的理想模型。

具有灵活的扩展性。

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

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电子政府范文篇8

关键词: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目标定位;战略对策

1建设电子政府的目标定位

现在,我国电子政府总体上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因为国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发展电子政务的宏观政策导向已经明确,信息网络技术支持条件日趋成熟,还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等。同时,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以及“政府上网工程”等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应准确把握全球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大趋势,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不失时机地确立电子政府发展战略。因此,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可以确定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基础,以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导向,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经济、有效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使其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府服务系统的平均水平,使民众在对政府公共服务品质获得全新体验的同时,大幅提高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通常电子政府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其具体的目标定位分别是:

(1)建设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内部网(办公业务网)、专用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外部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办公资源数据库等四个要素构成。其中,内部网、专用网和办公资源数据库构建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的平台,而外部网则是一个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它包括一个具有政府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等功能的门户网站。为此,应尽可能在省及省辖市两级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政府基础网络平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低效和浪费;尽可能采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建设和维护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防止因建设电子政府而造成政府规模的扩大和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2)形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

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息服务、办事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三个子系统构成。网上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旨在为民众提供覆盖面最广、实用性最强的公共服务,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公益性数据库查询服务。网上办事服务是电子政府的一项核心职能,它旨在超越政府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能的界限,以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和“一表式”等模式的服务。在这一阶段,应以初步实现政府内部电子化协同办公为基础,初步实现面向客户需求的网上信息服务、网上办事服务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3)优化和完善电子政府的服务功能。随着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不断推进,民众对电子政府的服务功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因而建设电子政府的目标定位只能是动态的、持续升级的。

2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对策

建设电子政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非技术的角度看,现阶段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加电子政府建设的制度供给。

建设电子政府是一种深刻的制度变迁,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增加制度供给,推动制度创新,摆脱相对落后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建设电子政府,制度高于技术。在这里,一方面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重新设计和确定政府的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和行政流程,将政府配置资源的重点转向为民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放宽政府规制,切实解决电子政府要求的协调一致的服务流程与政府内部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现代政府行政体制,为电子政府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适时构建电子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消除法律法规上的盲区和误区,以及保障电子政府安全运行、保护个人隐私的《计算机犯罪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便为电子政府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等确立完备的“游戏规则”。

(2)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善电子政府的运行机制。

在建设电子政府的过程中,仅仅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作为一种原则和宗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确立高度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标准和信息管理体系,以增强电子政府服务的有效性。其中,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IS09000标准,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ISO质量体系导入电子政府服务系统,建立科学化、程序化的电子政府服务质量管理方式,切实做到过程控制、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实现行政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电子政府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质量平台上更有效率地运行,提高民众对电子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以更为经济的方式实现民众所需要的电子政府服务质量。

(3)普及互联网使用,扩大电子政府服务对象的覆盖面。

在推广电子政府服务的过程中,应首先普及互联网的使用,使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受教育背景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都尽可能跨越数字鸿沟,进而成为电子政府的服务对象。在这一方面,政府应筹划必要的宣传推广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上网培训活动,普及通过互联网接受电子政府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在获取政府服务时运用上网这种新方法,如可免费访问电子政府网站,对电子政府客户在回应时间上给予优先待遇,以及对网上办税者给予象征性优惠等;应制定适当的扶持措施,重点向低收入者提供免费上网的条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上网电脑的优惠等。当然,在电子政府的规划、建设和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一般民众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使电子政府具有简便、实用、耐用和低进入成本的服务功能,并使电子政府以其独到的有效服务能力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电子政府范文篇9

【关键词】电子政府;概念;功能;价值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政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电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政府建设。我国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政府”、“数字政府”和“虚拟政府”等。但是电子政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政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政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Government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政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政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政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政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政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

(二)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政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政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政府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政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三)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政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政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政府由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式,实现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政府通常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政府转向电子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政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对电子政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政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政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政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政府治理现在社会把政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政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政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政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政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政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政职能、政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

二、电子政府的作用

电子政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政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政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政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在线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政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政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政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政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政府是抑制官僚主义之良策》中指出电子政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政府促进民主;(2)电子政府抑制行政膨胀;(3)电子政府促进规模适度政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成为抑制官僚主义的良策。

(二)电子政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政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政府,他也具有发挥政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的功能有:(1)提升政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政府组织体系,(3)改进政府决策模式,(4)再造政府业务流程(5)优化政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政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政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提高政府效率;(5)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开放政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政府构建可以扩展政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政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政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政府的权力。电子政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政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政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政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政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政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政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政府主义”。所以电子政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政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政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政府有着与传统政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政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政府行政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军把电子政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政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政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政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政府。因此电子政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政价值观。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政府

电子政府为网络政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政府则为电子政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政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政府。纪丽萍提出:网络政府是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政府。

(四)电子政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有学者以网络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平台研究电子民主(ElectronicDemocracy),提出电子民主是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势,宋迎法研究给出了电子民主的概念,认为电子民主是使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因此,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的网络和数字化建设,消灭“数字鸿沟”问题是电子民主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正是电子政府本身公平价值理念的体现。

电子政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政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2]于凤荣,王丽.电子政府与现代政府之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1(11).

[3]赵雪.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李传军.电子政府的十大理念[J].湖北行政学院院报,2002(1).

[5]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J].新视野,2002(2).

[6]葛笑春.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的电子政府建设[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9).

[7]张锐昕,黄波.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8]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9]刘宝润.对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概念的理解和关系比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报,

电子政府范文篇10

现在,我国电子政府总体上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因为国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发展电子政务的宏观政策导向已经明确,信息网络技术支持条件日趋成熟,还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等。同时,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以及“政府上网工程”等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应准确把握全球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大趋势,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不失时机地确立电子政府发展战略。因此,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可以确定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基础,以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导向,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经济、有效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使其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府服务系统的平均水平,使民众在对政府公共服务品质获得全新体验的同时,大幅提高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通常电子政府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其具体的目标定位分别是:

(1)建设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内部网(办公业务网)、专用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外部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办公资源数据库等四个要素构成。其中,内部网、专用网和办公资源数据库构建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的平台,而外部网则是一个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它包括一个具有政府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等功能的门户网站。为此,应尽可能在省及省辖市两级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政府基础网络平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低效和浪费;尽可能采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建设和维护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防止因建设电子政府而造成政府规模的扩大和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2)形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

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息服务、办事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三个子系统构成。网上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旨在为民众提供覆盖面最广、实用性最强的公共服务,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公益性数据库查询服务。网上办事服务是电子政府的一项核心职能,它旨在超越政府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能的界限,以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和“一表式”等模式的服务。在这一阶段,应以初步实现政府内部电子化协同办公为基础,初步实现面向客户需求的网上信息服务、网上办事服务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3)优化和完善电子政府的服务功能。随着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不断推进,民众对电子政府的服务功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因而建设电子政府的目标定位只能是动态的、持续升级的。

2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对策

建设电子政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非技术的角度看,现阶段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加电子政府建设的制度供给。

建设电子政府是一种深刻的制度变迁,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增加制度供给,推动制度创新,摆脱相对落后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建设电子政府,制度高于技术。在这里,一方面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重新设计和确定政府的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和行政流程,将政府配置资源的重点转向为民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放宽政府规制,切实解决电子政府要求的协调一致的服务流程与政府内部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现代政府行政体制,为电子政府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适时构建电子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消除法律法规上的盲区和误区,以及保障电子政府安全运行、保护个人隐私的《计算机犯罪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便为电子政府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等确立完备的“游戏规则”。

(2)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善电子政府的运行机制。

在建设电子政府的过程中,仅仅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作为一种原则和宗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确立高度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标准和信息管理体系,以增强电子政府服务的有效性。其中,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IS09000标准,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ISO质量体系导入电子政府服务系统,建立科学化、程序化的电子政府服务质量管理方式,切实做到过程控制、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实现行政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电子政府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质量平台上更有效率地运行,提高民众对电子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以更为经济的方式实现民众所需要的电子政府服务质量。

(3)普及互联网使用,扩大电子政府服务对象的覆盖面。

在推广电子政府服务的过程中,应首先普及互联网的使用,使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受教育背景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都尽可能跨越数字鸿沟,进而成为电子政府的服务对象。在这一方面,政府应筹划必要的宣传推广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上网培训活动,普及通过互联网接受电子政府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在获取政府服务时运用上网这种新方法,如可免费访问电子政府网站,对电子政府客户在回应时间上给予优先待遇,以及对网上办税者给予象征性优惠等;应制定适当的扶持措施,重点向低收入者提供免费上网的条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上网电脑的优惠等。当然,在电子政府的规划、建设和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一般民众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使电子政府具有简便、实用、耐用和低进入成本的服务功能,并使电子政府以其独到的有效服务能力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4)塑造学习型政府,培育电子政府的支持性文化。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环境中,一个政府组织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来源于比其他政府组织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而塑造学习型政府恰恰有助于将政府组织发展成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断增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系统,由此可以将电子政府建设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重组和流程再造进一步推向组织文化重塑,即培育电子政府发展的内在支持性文化,使电子政府建设获得一种新的“文化力”。显然,技术设备缺乏可以购置,没有配套软件可以购买,专业人才不足可以招聘,而唯独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无法购买、引进和复制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和宽松发展的氛围。在这里,应注重激发政府组织及其成员不断学习的意愿,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使其以愿意接受挑战、支持和参与变革的心态,实现自我超越,创造性地投入电子政府建设,在完成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根本转变的同时,尽快适应电子政府的运行模式;应注重增强政府组织中各部门及其成员的全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政府内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电子政府建设的有序化水平;应注重增强政府组织及其成员的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团体学习,提高系统思考的自觉程度和运用水平,增加决策和计划、组织和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更有效地达成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