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时间:2022-09-28 11:04:33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摘要:运用2009—2015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从农民收入水平、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程度以及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力度这3个方面,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它们分别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并以农村金融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目的就相关结论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计量经济模型;影响因素

在2018年2月份,国家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中明确阐述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然而,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农村的产业升级需要金融资金的支持,农民的旱涝保收需要金融保险做后盾。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命脉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美丽乡村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法律法规不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迫在眉睫。定性分析找出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作用机理后,通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度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找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1模型设定

1.1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众多,本文将从农村经济状况、财政支农力度以及金融创新水平这3个方面着手,选择合适的变量,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1-3]。第一,农村经济状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所在,根据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从支出的角度看:Y=C+I,即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收入。更进一步,通过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居民收入增加时投资也会相应增加,投资额的提高会导致农村生产性资本增加,实现资本积累继而带动产业升级。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会增加,买房、买车往往需要贷款;另一方面,收入增加可以让农民从事更多非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需要更多的信贷资金。从上述两点不难发现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直接的带动作用,并且农村经济发达、农民收入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农业部门的投资效用增大,最终能够达到阻止农村金融资金外流、引导资金合理的流向农村地区的目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农村经济状况与农村金融发展有显著联系,并且预计农村经济状况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呈正相关。第二,财政支农力度。财政支农是指政府对“三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包括资金的直接投入和关于税收的补贴政策。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本积累上,我国农村现在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处境: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农村,使得农村空巢化、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农村自身的内生发展力低下。虽然我国的农村改革仍在不断进行和深化中,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依然较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单纯依靠农业部门和农民自身来解决这个问题满足自身发展的资本积累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政府对农村有足够的投入。二是,在农村的投资回报率相较于城市和其他非农部门来说很低;健全农村保险制度,专门成立农村信贷担保组织和专项担保基金等是不可能有大量的信用资金流入农业部门的,所以财政支农力度越大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会越高。第三,农村金融的创新程度。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普适性,在管理方面也较为松弛,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缺乏市场竞争力。首先,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门槛高”“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所谓的高门槛,一是指金融机构建立的门槛高,建立金融机构需要很高的固定成本,以及要通过银监会严格的审批制度,这样一来使得农村很大一部分的信贷机构难以合法化,从而面临着更高的信用风险;二是指农民贷款门槛高,在传统银行贷款需要考察还款能力以及出具相应的担保物。由于农村缺乏完善的中介信用机构所以贷款的条件就将很多人拒之门外,而这些人往往是真正需要资金的人,这就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资金多数流向了非农部门和一些有钱的农户。并且传统贷款办理的手续繁杂,申请流程较多,这也让许多的农户更愿意选择门槛较低、手续更为简洁的“民间贷款”,而民间贷款的利率高,风险大,与政府利民惠民的本来目的背道而驰。以上内容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不论从监管体系还是从运行机制上来看都存在着种种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这也从反面论证了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发展至关重要,呈正相关性[4]。1.2变量选择。第一,被解释变量。本文建立模型所选用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地区惠普金融指数,由于农村金融数据难以统计并且在统计时无法确定金融机构的城乡归属问题,所以导致多数学者采用全省的金融统计数据,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难以测定。为了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Sarma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数(InclusiveFinancialIndex,简称IFI),提出了三大维度的指标:产品接触性、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来描绘惠普金融发展水平。这之后,在许多学者深入研究和补充的基础上,该指数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参考李明贤、谭思超的惠普金融指数的计算思路。第二,解释变量。本文用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表示农村经济状况(X1),财政支农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农林税务的支出,用地方财政用于农林税务支出代替财政支农作为解释变量(X2),目前农村的新型金融机构的形式有村镇银行、农村自助合作社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其中以小额贷款公司最为主要,所以本文拟采用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X3)。1.3模型形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了说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弱化多重共线性本文选取双对数模型,如下: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μ。

2实证分析

2.1样本选取。现利用上述各变量2009—2015年全国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指标原始数据来自于各年的《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2.2模型估计。将上述所得到的数据输入Eviews软件中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LNY=-16.6387+0.5041LNX1+0.7913LNX2+0.4577LNX3,t=(-13.3495)(3.1060)(2.7343)(4.9235),R2=0.998R210.9961F=513.8121D.W=2.6458。2.3模型检验。第一,经济意义的检验。从所得的模型中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1、X2、X3的参数符号均为正,说明地方财政用于农林税务支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长率都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变化。第二,统计推断检验。①可决系数R2=0.9981,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变化的0.9981%可由解释变量的变化解释。②统计量F=513.8121,这一数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下的临界值F0.05(3,3)=9.28,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农村地区惠普金融指数与地方财政用于农林税务支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5]。第三,计量经济学检验。①异方差性检验。使用White检验法得到:nR2=2.9765,在α=0.05下,查表知临界值χ2(6)=5.9914,nR2<χ2(6),所以可以通过异方差性检验,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性。②自相关检验。使用BG检验法,得到TR2=4.5625,在α=0.05下,查表知临界值χ2(2)=5.9914,TR2<χ2(2)表明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2.4结果分析。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3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村经济状况对农村金融发展影响程度最大。具体看各解释变量的斜率项,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地方财政用于农林税务支出每增长1%,农村金融惠普指数将提高0.504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水平增长1%,农村金融惠普指数将提高0.7913%;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长率变动1%,农村金融惠普指数将提高变动0.4577%。

3结束语

农村经济状况、财政支农力度和农村金融的创新程度,对于农村金融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强的依赖性,换而言之就是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能够大大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财政支农力度,我国当前的农业水平较低,而且农业又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波动大,而且生产周期长,收益不稳定,因此农村金融的现期发展也要依赖政府投入;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程度也对其发展有很重要影响。

本文以小额信贷公司增长率来做其代表,小额信贷公司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申请程序简单快捷,多采用信用借贷无需抵押,且发放贷款坚持小而分散的原则,鼓励面向农户和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缓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针对性不强、竞争乏力的局面[6]。基于上述分析,为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定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促发展。加大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劳动产出水平,使农村的劳动力可以更多地从农业生产中抽离出来;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将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的闲置资本相结合进而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此来完成增效益、添动能的总目标;政府加大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打造新型的农村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振兴农村经济。第二,地方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三农”投入的精神。要灵活使用财政资金,推广社会与政府资本合作,让财政起到规划引领资金导向的作用,继续加大农村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以改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严重匮乏的情况,带动社会的金融资本更多的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大创新力度,为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筹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用多种方式参与“三农”项目,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要积极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具体意见,调动工商企业和经济组织对农业农村投资的积极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应优先安排建设管护,并且要让农民主动参与和监管。第三,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利率调整,因为在现存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在弥补农村传统金融缺陷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的不足在于借贷利率通常要高于传统商业银行,使农民的借贷成本增加,不利于对农村新型产业的扶持。政府应该把控金融机构,使之正确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对农业贷款调低利率,引导资金向农业部门和农村地区流动;创新信贷担保体系,农村现代化建设始终离不开国家的全面扶持,还应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宏观调控的职能设立或帮扶一批专业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和设立对农村针对性较强的信贷担保基金;创新农业保险制度,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我们应坚持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鼓励在农村大力推广商业性农业保险。利用商业保险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农村建立起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的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放.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J].探索,2018(3):163-169.

[2]李琦斓.我国农村金融内生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8(13):42-43.

[3]刘西川.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功能、内容及性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5):39-40.

[4]李明贤,谭思超.我国中部五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金融,2018(4):30-35.

[5]骆伽利,蔡洋萍.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17(8):62-66.

[6]韩喜平,金运.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3):37-43.

作者:张世玉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