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09-12 09:13:24

金融学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摘要:金融学在现代经济中产生,并随之而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金融业的发展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应对挑战,做好改革与创新。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并就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教学;新形势;挑战;改革

金融学最早形成于西方,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货币、银行、信用,但是金融学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的学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得金融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因此,就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来说,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进行自我调整与创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对金融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并且还要能灵活应用与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掌握本国的金融形势,了解国际金融的发展,不仅要具有分析宏观经济的能力,也要具备操作金融活动的能力。我国的金融学从西方引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金融学体系已比较完善。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及时进行改革,促使其不断创新与发展,更好地与时展相适应。

一、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是教育理念的反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然而,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实际的金融形势也一样,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将无法使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也就无法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形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开放性不断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不断加大,金融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国际上的金融工业和业务不断引入并发展,利率、汇率等机制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得到进一步发展、金融产品需求增大等。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内容来看,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更新,但是与现实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来看还比较陈旧。例如,一些前沿领域的行为金融、金融工程等内容在教学中涉及的较少,对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分析不足,也没有对金融行业的动态的跟踪等。

(二)教学手段单一。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教学手段仍是灌输式的课堂讲授方式,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不多,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普及,但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项目调研教学等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学手段在国内的应用率不高,虽也有一些学校在进行使用,但大多流于形式,成效不大。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思考分析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阻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金融行业需要吸收和发展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来帮助其提高竞争力,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显然,当前的金融学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在新形势下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金融国际化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与业务交流不断加深,对金融人才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他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去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和问题。经济全球化对金融人才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金融学的理论功底要足够扎实;二是数理分析、财税问题处理、网络运用等实践能力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三是对金融形势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学习、适应、国际交往等能力;五是道德、人文素养要过关,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然而,纵观当前我国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其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与金融行业的人才要求明显存在差距,如不加快改革,将对金融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程的国际化。在新的形势要求下,金融学专业必须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金融业的发展实际接轨。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课程的设置上,因此,应该优化课程设置,使其科学、合理化,而且还要提升课程的国际化,使金融学专业的教学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首先,当前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以宏观金融为主,在金融微观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趋势下,应该调整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教学内容,增加微观金融的相关课程,同时要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例如可以增加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等内容。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定位及目标,通过教学大纲、教案等工具将各课程内容进行划分、衔接等,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再次,要增加国际化的相关课程,例如,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业务、规则以及国际交流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二)重视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理论的教授,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新的时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金融学专业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很普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随着金融学专业实践性要求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来发展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系统等相关资源和技术的投入,让学生能在具体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资源。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给教学带来了不少便利,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及相关资源,促使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能更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得到更大的飞跃。信息化的环境具有开放性、高效性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便捷地获取金融学专业相关的教育资源、科研成果等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能够等到及时的更新,并更快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了解和掌握金融行业发展的动态。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瞬息万变,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将充满更多的挑战,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应该积极推动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国际接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陪养,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发掘其资源和优势,使金融学专业教学可以能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裴东慧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菁.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

[2]陈丽荣.论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财经界(学术版).2016(09)

[3]荣茂,常宇琛,李晓晖.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探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4)

[4]罗长青,喻凌云.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综合改革探讨[J].教师.2016(11)

第二篇: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的教学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开放教育课程改革的步法紧密加快,越来越强调该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就对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对以往的课堂教学进行结构优化和教学改革,以期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就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金融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电大金融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简要分析,并对目前开放教育模式下金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希望可以对日后的金融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地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金融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开放教育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金融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实用性和有效性,开放教育学生主要是在职人员,在职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基础的夯实,更看重实际的运用。所以,作为开放教育经济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金融学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若想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其自身的综合属性,就十分有必要对固有的传统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做出有效的创新和改革,以帮助学生高效吸收利用课堂所学,结合热点案例和实际金融活动,深化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课堂的教学成果。而如何通过“改革”的方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让“实践”和“互动”的新鲜血液流进金融学的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现阶段每一位开放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1、金融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传统的金融学课堂教学方式,不难发现教师一般采用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练习题目”的传统单向教学法,结果往往是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金融学是开放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通常以在职的银行职员、保险公司职员或者公司从业者居多。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只是讲解书本概念,以应付考试为主,学生也只对划重点感兴趣。课堂改革方向重点是让在职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到基本金融学概念的同时,接触到可实际运用的热点知识或者金融实时热点案例,避免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的脱节。能否通过这一改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课堂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今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众多教师和教育学者对金融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调研,并针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建设和实践纠正。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尝试阶段,不仅要从课堂教学,电大金融教师等方面找原因,同时也需要强调多方的配合。综合国内外最先进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阐述:

2.1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金融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习人员夯实金融学的知识基础,从而构建起初步的金融学知识框架。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对紧急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有一定的理解和涉猎,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货币、证券、外汇。金融市场等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看到的是,金融学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将金融从业知识进行了细化,因此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合并删减”金融学与其余学科的重合内容,突出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和重点;另一方面,则需要紧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金融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国际汇率”这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现在的汇率变动前框,利用图标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汇率的变动机制,原因及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内容。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金融案例相联系,也是金融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金融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市场的现行以及参与金融活动的各方,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及时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所欠缺的部分,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体验,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金融活动和热点的敏锐感。

2.2课堂授课形式要灵活多变

金融学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要注重课堂的讲授内容,更需要注意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金融学热点话题进行论述,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用现实案例对其进行解读,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减少与课本理论的“生疏感”,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近年来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热门,广大开放教育教师可以吸取这些方法中有用的模式,并结合开放式教育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电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金融学》的课堂内容,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金融学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开辟出新的道路。

2.3课堂教学改革要对开放教育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是金融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织者,其授课质量和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的金融学教学改革中,对于电大金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教师应当将平时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成为就学活动当中的积极引导者———不仅引导其余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更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需要其对个人综合素质持之以恒的培养,也需要来自校方乃至教育学界的积极支持。具体而言,学校应当创造条件来满足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改革需求,让教师及时参加教学培训和专家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帮助教师提升个人能力。加强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优良,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不仅注重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穿是偶,而且积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学生的想去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对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及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必定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开放教育的教师需要提高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关注度,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与实际金融生活的“连接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金融素质。尽管在金融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改革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思路,考虑到在现实的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欠缺的因素可能会对改革产生一些阻力;但是,凭借着广大开放教育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一定会越来越贴合当代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

作者:陈燕 单位:娄底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广谦.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2]强伟锋.立足两个课堂服务一个中心—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电大学报,2009(11)

[3]孙桂芳.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的探讨[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06

第三篇:《金融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两会的的圆满召开,“十三五”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各个领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金融行业。金融改革离不开相关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此相联系的金融学课程的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再加上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那些既具有实践技能有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金融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实践

随着两会的的圆满召开,“十三五”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各个领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金融行业。金融改革离不开相关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此相联系的金融学课程的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再加上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那些既具有实践技能有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大《经融学》课程的改革力度,努力建立理论教育和实践应用教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模式,为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文主要是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金融学》学科的改革进行探索,力求找到破解《金融学》学科教学现状的方法。

一、《金融学》课程从理论转向实践的必要性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必然进一步加大,并融入世界金融市场。所以,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要求我们高效能、高质量的培养具有全球化视角、适应高速变化的金融市场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与我国金融改革比较起来,金融学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明显滞后,若不及时改变教学模式,将可能发展为阻碍我国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因而,推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相关专业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相关金融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和每一个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大,例如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因素必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金融学》作为一门经济学课程,如何更加突出其的应用性的特点,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金融学》教师不断的去研究和探索。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我们要不断加大《金融学》的教学改革,在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需求的基础进行合理的教学。

(二)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转向

由于受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往往也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的残留。特别是高校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贯彻这种教育理念,最终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都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动手能不强的理论性人才。这也是为什么企业有时情愿招收有经验低学历的学生而不愿意招收一个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的综合性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及时感知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对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高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这样使自己既具分析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金融学》作为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积极的进行改革,改变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传统型师生授课模式需要改革

长久以来,《金融学》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为辅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大部分的学生仍然不能主动借助于互联网学习《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学生上课变成了知识的“收集器”,只知道记录或拍摄PPT,以供考试零时抱佛脚之用。显然,在这种“至上而下”的授课关系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往,学生必将变的不主动、缺乏创新;而这些正好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恰好相反。所以,我们要改变《金融学》授课中传统的授课模式,改变“至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模式,让学生走到前台来,激发他们积极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金融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学》

与其它学科交叉发展要求改革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变成一体化的世界、开放的世界,随之而来的还有课程的开放与一体化。未来《金融学》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只介绍金融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和法律、数学、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当下社会实践中已经可以印证这一点。

二、《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强调学科的差异,脱离系统性

《金融学》作为金融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性的教学思路,导致该学科长期以来难以发挥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统领与基础性的作用;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由于没有弄清《金融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体位置,而导致课程排列顺序不当的问题时有存在。比如,《金融学》涉及到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国际收支等内容,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是否考虑到应该让学生先学习一些入门级别的选修课或指定一些自学入门读物等,另外,在《金融学》后续课程的衔接中也存在一定的脱节和跨越太大的现象。这势必增加《金融学》后续课程的教学难度以及降低《金融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过于注重理论考评,没有给予实践考评以应有的重视

以往我们的考试过分重视对“三基”的考核: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得教师教学形成了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本主义、教科书主义的倾向。[1]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结果的评价,没有给予实践考评以应有的重视;这就可能导致为了考评而考评。比如说平时的考核本来就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可是从笔者的了解到情况是,每年的期末考试完毕后,基本没有老师会把试卷返还给学生,这就使考评流于形式,失去了考评的本来意义。因为一个有效的考评必然要具备基本的几个过程:确立考评方式———组织考评———反馈;这是一次考评最基本的环节,特别是反馈环节,作为高校对学生考评的主要方式———考试,都是以交卷而告终的,其学生所能获得的反馈结果就是合格与不合格,而对于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却是不被告知的。所以,要改变《金融学》的教学现状,考评方式是的改革是重要一环。另外,无论是《金融学》的教学过程还是考评过程都忽视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可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造成约束。

(三)高校《金融学》课程实验实践环节的缺失,严重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金融学》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一直以来《金融学》本身定位也存在错误;传统上我们认为《金融学》是基础性课程,本来就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我们《金融学》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结果;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得知,不少高校由于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不够,在课外实践环节上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1)金融学实验室投入不足,导致即使有实验室也存在硬件和软件严重不足的情况,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学相关软件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应用软件的不足也成为制约《金融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2)教师对学生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好多教师认为实践就是到金融机构去实践,再加上学校经费和教学实践课时的不足,导致实践环节往往是流于形式。再加上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2010年以后高校的招生人数达到顶峰,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加重了实践课程的负担,这就导致学校没有能力保证这么多的学生都能有一个可供实践的场所,另外“双师型”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2]

三、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改革《金融学》与其它专业的课程的联系以增强系统性

《金融学》作为金融相关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其是其它金融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所以,必须增强《金融学》课程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使其真正发挥在系统课程中的作用。(1)从衔接课程入手;所谓的衔接课程就是和《金融学》想联系的前端课程和后续课程,要做好课程的衔接,关键是课程之间的排序问题;所以,高校及其系部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决定开设相关的课程,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比如有些二本、三本院校由于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就可以在讲授《金融学》课程之前适当开设入门级别的相关讲座或选修课,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真正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2)从课程融合交叉入手;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所以,我们的《金融学》课程也是这样的,虽然在书本的编排上仍然是以知识点罗列为主,但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从社会发展的前沿中吸收相关知识,进而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比如《金融学》和法律相关课程的融合等,通过这种融合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二)改革《金融学》课程的评价模式,使评价更加科学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过程: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检查和巩固知识。这里面的检查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价阶段;可见,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不能缺少评价过程的。(1)改变评价目的;现行的《金融学》评价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检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对于学生来说目的更加简单,即考试能否及格,至于掌握的情况如何以分数为标准,这就难免学生产生唯分数的观念。所以,首先要改变《金融学》课程的评价目的,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应该改变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应用的考察思想,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实际入手,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加大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只有《金融学》课程评价的思想转变了,学生对待评价的态度才能转变;所以,教师评价目的的转变是《金融学》课程评价目的改革的关键;从学生的角度:要教育学生转变对待评价的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过去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最重要的要使学生通过课程评价的过程认识的自己的不足,进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指导。只有这样,《金融学》课程考核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三)改革《金融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人才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与传统对研究性人才的需求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需要综合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改革《金融学》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加大政府、高校的投资力度,构建完整的实践体系;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来看,大部门高校学生实践所需资源不足,从实验室的建设到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的配备等,都在制约着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所以政府层面要加大财政投入,给《金融学》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证;其次,高校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拓展思路,打破传统实践观念和实践模式,积极创新,以适应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比如可以创新上课方式,在上课中增加必要讨论,给予学生以足够的自由,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利用头脑风暴法等多样化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总之,既要有国家和高校提供的物质作为基础,又要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金融学》教学的改革才又可能成功。

四、结语

因为美国911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这对当代大学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不得不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4]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刘熠 单位: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福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皮春成.浅析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学实践研究,2014(7).

[3]王延涛.浅谈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及创新思路[J].商,2010(3).

[4]叶忠海.新世纪上海国际通用型人才开发的若干思考[J].人才开发,2001(2).

第四篇: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让他们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其中开设的金融学也是为了这样的目标。金融学知识在很多行业中都能用到,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现今课堂上,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必须要基于行动导向,重现构建教学模式,进行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发挥这门课程的最大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应用性知识,以便为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服务。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校性质和教学目标就与之无异,非常符合其宗旨,所以,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就如一股热风,刮到了高职学校的校园里,为大众所接受并推崇。基于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让高职金融学迸发出它的活力,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推动力。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经济科学,主要包括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国际金融等内容。该课程能使学生对金融活动有个总的了解,初步建立起金融学的基础本理论框架,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金融学教学中,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行动导向”这一理念最初源于德国,随后进入了我国,并被高职学校积极引用,成为了教育教学中一项备受推崇的教学理念,为大多数老师所喜爱,并应用到了实际课堂上。行动导向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任务导向,老师作为引导者,设计各种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分工合作,引进一些行业规范以及职业操守,将实践运用到其中,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这一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授课模式有所不同,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注重实际应用价值。在高职金融学中会将行动导向教学奉为基础性理念,基于此进行教学改革,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而言,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行动导向法在高职金融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在高职金融学教学中,一般还是老师的理论教学比较多,课堂重点可能还是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相对应的实践应用方面花费的时间就要少一些。这都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心还是在书本上,老师们都会以教材为中心,跟学生讲的最多的依旧是源于书本的那些理论内容。而且,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也比较有限,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师们开设实践教学的要求,毕竟实践教学需要的辅助工具真的不少,学校暂时很难在这些方面都能给予想要的一切资源。如果要在校外进行实践教学那就更困难了,必须要和当地的一些相关单位取得合作,给学生提供那样的实习机会,这一过程难度系数太大,要考虑到的问题太多,所以一时间也很难做到。受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自身的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高职学校金融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得到实践教学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一问题的存在,实在不利于基于行动导向法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大家都懂,老师明白,学生自己也知道,然而即便如此,真正能够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中的却没有几人。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们不喜欢学习,他们厌恶课堂,厌恶老师的喋喋不休,就像是孙悟空害怕唐僧的紧箍咒一样。这样的学生,又怎能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呢?在金融学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逃课的大有人在,考试不及格的比比皆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即便老师再怎么认真备课,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即便为学生的学习考虑得再多,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白忙活一场。所谓的行动导向法,若是没有学生的配合,若是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那这一理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对于金融学,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都是要在老师的逼迫下才能勉强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这一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将会遗祸千年,对后期的学习、工作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更别说是踏入社会以后的工作了,也会受这种思想认知的荼毒。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基于行动导向法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而言,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和系统性

因为是在高职学校教育中,金融学又属于经济界的一项重点,所以对它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即便范围扩大了,也还是在校园内,经常开展的就是一些实训项目了。这些所谓的实训锻炼,所谓的实践项目,通常都是采用模拟方式,借助于实训相关的软件进行,根本不会还原到现实中,不会有真实的环境和角色。这是受现实条件的约束,受一些传统方式的影响,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融入到真实中,全凭模拟,仅靠一些虚幻出来的情境,学生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会是最客观全面的。这样一来,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实训的真正效果,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也不是极有价值的。再者,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金融学教学而言,在安排实训课程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不够重视,也许是因为客观原因,安排一般都是比较混乱的,没有系统化的流程,这样的实训项目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大大不利,更别说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了。不够真实、不够系统化,如此一来,实训项目很难起到它的预料作用,形同虚设,不过是浪费时间之举罢了。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和系统性,这一问题的存在,将会对基于行动导向法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设计学习情境

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既然是要基于行动导向,那么首先就要明确行动导向教育的相关内容。要知道这一理念要求的学习情境是建立在学习任务基础上的,必须要老师设计出具体的环境和情形,而不仅是靠口头描述,因为即便老师说得再多,对于学生而言终究还是处于听的状态。所以必须要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要在那样的氛围下,对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就是指老师要设计学习情境,要给予学生那样的课堂环境,这一设计要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对老师的精心设计能看懂。只有老师敢于创新,改革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学习情境,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毕竟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金融学来说,也只有做到了这点,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创新,才会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奉献出最大的价值。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设计学习情境,这一策略将会大大有助于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学习小组

在很多学生看来,学习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种认识不能说全错,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确实是不够全面客观,也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很多时候,合作学习才能起到更好的价值,单飞不见得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毕竟合作是永恒的主题,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件,无论是实验还是工程,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这一道理在学习领域亦是正确的。因此,既然高职金融学改革要基于行动导向,那么老师就必须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能再让学生像过去那样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即便绞尽脑汁可能对某些问题也想不明白,而是要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建立学习小组。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涓涓细流,但若是将每一股细流都汇合到一起,那么终将汇成茫茫大海。金融学知识本就庞杂繁琐,有时候自己考虑,某些细节很难想到,而且对于市场的一些信息也不会了解得很全面。这时,通过建立合作小组,集合大家的智慧,对于某个问题,就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就可以想的比较透彻,而且收集到的信息也会很全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学习小组,这一策略将会大大有利于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

(三)学习考核方式改革———进行综合评价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考核,一般都是采用考试的模式,所以在校园里,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虽是学生们抱怨考试时的一句玩笑话,但也深刻反映出了我国教育考核机制中的问题。一张试卷,说大不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是很让人头疼,它的重要性也就决定了它让人反感的作用。即便是在千人过独木桥的高考中,也是通过这薄薄的一张试卷来对数以万计的考生们进行考核。如今,既然要在高等职业学校的金融学教学中,对其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改革,那么就要对这种学习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不能再仅凭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而是要采取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入手,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考核,要注重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只有做到了这点,不再只从某一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客观真实的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的知识掌握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学习考核方式改革——进行综合评价,这一策略将会大大有益于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结语: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其实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就是知道了知识来源于实践,明白要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因此,了解了这一改革的意义,再分析现今行动导向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学习考核方式改革。如此一来,就能够真正落实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满足实际需求,满足职业需要,培养高职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黄娟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边俊杰.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7):107-108.

[2]张小宁.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考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3):69-71.

[3]曾素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金融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11):97-99.

第五篇: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摘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金融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及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存在的模式及其特点,分析了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能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特色人才的客观要求

金融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金融学专业也成为了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快速增长。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悄然兴起,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据金融英才网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范围内,金融行业人才招聘需求却逆势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2.4%,优秀的创新型金融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金融学专业的特色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对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金融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及重要保障。

二、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职业性原则

实践教学基地成立的目的为了能创设一种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从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业务流程、管理水平、标准化要求等全方位模拟或直接通过金融企业观摩学习实际业务的操作方式,体验生产、服务与管理等环节的第一线工作环境,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2.稳定性原则

实践教学基地必须要保持相对稳定,拥有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资源,以便于正常开展学生实践教学课程。当然,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可作适当的调整,使实践教学基地更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3.特色性原则

从金融专业的教学情况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定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特别是选择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必须考虑专业性因素,最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尽可能使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业务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关联性。4.共享性原则基于对实践教学基地投入资金有限的考虑,在购置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金融专业各相关课程在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专业软件、人员配备、师资力量等管理和服务平台方面的共享性,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投资效益,节约资金。

三、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

实践教学基地是用于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模式主要有“校内实验室仿真模拟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

1.校内实验室仿真模拟实践基地

校内实验室仿真模拟实践基地是指用于实验课教学和模拟实践的校内实验室。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情景模拟和软件模拟。前者称为体验式实践教学,如“基础会计学”、“银行会计”等专业课中开展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以会计从业者身份,掌握综合模拟实验的企业情况、核算方法、业务资料,逐笔填制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表,编制“试算平衡表”和“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后者可称为实践演练教学,如运用商业银行业务软件和证券投资软件等进行模拟教学。以商业银行课程为例,通过学习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案例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客户经理、柜员、信贷员、行长等角色,处理柜台各类存、贷款业务事宜,让学生熟悉商业银行的各项金融业务流程。校内实验室实践教学能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运用,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是指学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真实职业环境,建立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场所。这种实践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参与具体业务,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还可以提供教育的技术支撑,开展课题研究,并接受学生业务实习,落实学生就业。如学校通过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的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单位提供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场地,切实提升学生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我国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需要

我国高等金融专业的教学特点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或流于形式的状态。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购置一定的实验设备,和模拟实验软件,由于学校对于文科专业的设备经费投资都非常少,普遍存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验设备陈旧,功能老化,数量少,难以满足需要等现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中,学校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环境,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向企业支付一定额外的教育费用。额外的教育费用支出使原本教育经费就紧张的学校望而却步,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流于形式。

2.师资结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需要

在高校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占较大的比例,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数量较少,实践指导教师不熟悉金融业务运作流程,也没有机会到金融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和学习,使得专任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这也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学院也会聘请来自行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经理人来进行经验交流,指导实践教学,但是在缺乏具体待遇保障的情况下,高校很难真正聘请到金融领域一线工作人员到校从事实践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高校金融专业依然沿用着“软件+电脑”的教学模式,校企深度融合不够,全真化教学、真实情景模拟的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保密性强,服务质量要求高,由于学生对业务不熟,效率低下,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对于接待和配合高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积极性不高,一般也只是安排学生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

4.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效率低

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基地仍是传统的学生实习训练模式,功能单一,利用效率较低且缺少长效运营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和企业仅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挂牌和签约等面子工程,却忽略实践教学基地的系统规划和协调运营,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效率较低。二是由于学校在制定实践课程计划时,与企业缺乏沟通,导致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三是学校将实践教学基地仅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途径,忽视了反馈教学与人才培养效果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作用。

五、建设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

1.转变观念,加大经费投入

高校应把“实践育人”摆在金融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加大经费投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首先院系要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在经费上有所倾斜,对必要的实验设施必须及时配置。其次,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力度。

2.多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方面,选派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并鼓励专任教师深入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实践技能培训,提升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践指导老师,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指导实践的做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力量。

3.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目标是为了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成后能否有效运作十分关键。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中,学校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软件模拟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具备上岗前所需知识和能力。二是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应寻找到满足双方需求的契合点,不仅应借助校外金融机构实践教学基地丰富的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完成特色人才培养的任务,提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主动为金融机构开展“人才订单”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4.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管理

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的重要保证。首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好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衔接、实习的安排与保障、基地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实践教学的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涉及众多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各负其责,协调管理。其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的相关管理规定,并加以实施。包括教师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基地运作制度以及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规范化的制度来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再次,认真开展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设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和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标准,落实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

作者:邹小芳 徐辉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婷.高校经营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

[2]王丽颖.对高校金融学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1).

[3]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邹小芳,徐辉.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学园,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