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思考

时间:2022-08-06 10:51:30

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思考

[提要]随着新疆对外金融业务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基于不同国家文化、经济、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均衡,进而阻碍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本文阐述“核心区”建设背景下新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意义,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核心区;新疆;地方金融机构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概念,指向我国与中亚、东欧、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国家的新的商贸往来和经贸合作网络,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更高水平。我国对沿线国家相关项目开展金融支持与合作,在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途径各国在政治、宗教、民族等方方面面都有着显著差异,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支持与合作面临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金融环境较差,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政治动荡与政策变动导致金融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由表1可知,新疆接壤8国风险评级结果较低,并且都是不发达国家。这些因素导致国家经济金融风险的升高,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新疆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不可避免的会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这样就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从而增加新疆区域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表1)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性风险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主要为一个事件对系统产生的连续性、传染性和溢出性的影响。考夫曼(1995)认为系统性风险是某一突发事件在相关的机构和市场组成的系统中造成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宋凌峰(2007)提出宏观金融风险代表的是经济体系中重要部门的资产在以后一定时间段内价值所具有的非确定性。赵青松(2016)研究了我国和“一带一路”沿途各国家实行金融合作的现况与出现的问题,并建设性地得出与此有关的政策建议,主张我国要进行区域性的金融创兴以及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贾儒楠、韦娜(2016)研究了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当前状况与所面临问题,较为系统地列举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可行性。刘尚希(2006)认为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是相互关联的,微观金融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宏观金融风险转化,其中一个条件是金融风险在部门和行业内累积,并且达到破产的临界点,另一个条件是一旦单个部门和行业破产,会带来其他部门破产的连锁反应。翁东玲(2016)详细梳理了我国对“一带一路”途径国家在金融机构国际化布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国家与地方的合作基金设立、我国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的设立、融通资金降低汇率风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签署、金融监管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与合作。

三、“核心区”建设背景下新疆面临的金融风险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开启了一个中国融入并推动全球化的新时代。“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发挥杠杆作用,合理调节市场经济。但是,在与他国的金融支持和合作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都会影响金融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风险。(一)信用风险。“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构建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设和增强途经各国合作、共享的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途经35国多元自由、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财力基础较为单薄,而且对外部国家与地区的资金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因此其抵御资金外逃的能力也相对弱,这相当于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发生债务风险的极高可能性。如果我国的银行不注意这些而投资过多,就有很大收不回信贷的可能性发生。以上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极可能发生的外部信用风险。毫无疑问,中国也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遇见内部信用风险。(二)汇率风险。“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和跨国贸易时应该把汇率风险认真思考,沿线各国金融市场大多有缺陷,当前金融工具稀缺,并且投融资平台不够完善。一旦我国企业遭遇汇率大幅度的波动,就不能很快匹配到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因此由汇率风险造成大量损失。35个途径国家有着不同币种,而各国的货币并不能完全兑换人民币,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各国之间货币汇率变动幅度也不小。另外,可从图1中看出,当前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人民币发生明显贬值,人民币国际化放缓甚至倒退都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风险在近几年内会更大。(图1)(三)流动性风险。“一带一路”途径的很大一部分国家的财力基础并不雄厚,偿债可能性不高,且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应对政治、经济、战争动荡的稳定性较弱。资本逃逸现象在部分国家较为突出。当受到综合因素干扰时,当地银行业势必受到波及,债权人挤兑行为发生概率高,可能爆发流动性危机。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下行的总体态势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金融市场波动、新型金融产品的内生风险、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相互叠加相互影响,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将以各种方式显现”。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沿线国家之间以及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资金往来、投资往来、贸易往来等必将更加频繁,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性势必将在更大范围内造成影响。(四)金融监管及法律适应性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推进,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已然正在进行巨大的改变,跨行业、跨国界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涉及多领域的金融产品、横跨多个市场的金融业务日益增加,跨平台、跨区域的互联网金融呈上升趋势。但是监管体系的发展却没有跟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金融合作易出现监管的灰色地带,这将导致金融混乱。“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35个国家的项目,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约束,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在金融领域的矛盾。在矛盾发生时,缺少一套适合各国的法律标准,这易导致金融的混乱,造成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话语权。我国在防范“一带一路”金融风险方面的话语权直接取决于人民币在该区域的国际化程度。伴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计价和结算使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将有效化解因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外部力量干预所导致的汇率波动、市场动荡等情况。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总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密切相关,因而基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金融合作与支持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从区域化走向国际化。(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构建合理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屏障,银行内部控制是基于对外部经营状况和自身业务状况做出的动态持续管理,这一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对内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的获取。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提供金融服务时尤其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职能:一是针对目标项目建立严格的信息系统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某一国家的目标业务的风险预警;二是依据所在国金融风险安全级别以及我国海外各分支机构和各部门的具体经营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有差别的授权体系,明确不同部门的业务职责与权限,根据情况快速调整;三是认真遵循会计准则与制度,快速精确地表明每项交易业务的合理情况;四是“一对一”地构建合理的核查与监管制度,及时核查、盘点各种账证、实物资产等;五是若要建立新机构、开设新业务,应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监控制度。(三)建立和完善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协调机制。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为主导,建立不同时期的风险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具体可通过快速融资、风险转移和补偿、资本支持性工具等,应对流动性风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合作与共享,经常进行关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的培训与交流,提高工作质量,并且增加各国间的了解和信任,更好地应对国家风险和信用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多边监监管合作机制,扩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以达到优势互补,完善跨境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相关制度安排。(四)建立“一带一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建立在对金融风险诱发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建议对经济基础、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偿债能力、对华关系等多方面建立相关指标,以量化沿线国家金融风险及其外溢性,以此为依据,及时增强防范。当然,预警是一方面,同时需要建立相关的约束机制,严厉打击通过不法手段恶意炒作一国货币、破坏金融市场应有的秩序、引发金融不稳定的投机性行动,推动投融资向着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目标发展。只有推动金融立法,才能从制度约束的层面加以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王石锟.发挥中国金融软实力构建“一带一路”立体金融服务体系[J].国际金融,2015(8).

[2]林川.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的六大金融支持[J].西部论坛,2016(1).

[3]贾儒楠,韦娜.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国际贸易,2016(5).

[4]马博雅.“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防范[J].党政干部学刊,2016(6).

[5]王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J].国际贸易,2015(4).

作者:宋琦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