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21 03:49:59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谋求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性时期,是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交汇期,是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之下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在新的实践条件之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还需要明确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当下开展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作出了阐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时代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彼时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这表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

1.1政治文明基本内涵

有学者指出,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它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产生而形成,代表着一个社会进步的发展状态。只要有国家、社会、阶级的存在,就会诞生与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文明。西方政治文明以“西方民主制”为代表,在其政治发展过程中,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权力神授”到“主权在民”再到今日的民主制,西方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形成。但西方民主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后,众多西方国家在全球展开资本掠夺,直至今日仍有许多西方国家宣扬所谓“普世价值”。与之相反,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尊重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且取得重大成就。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同于西方政治文明之处在于它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是一种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批判继承了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全面依法治国是三个关键要素,因此新时期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重点在于实现三者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也是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工人阶级,因而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只有党能够趋利避害,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保障人民有效行使民主权利,领导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努力向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迈进。由此可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是开展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使绝大多数人民成了主人翁,建立健全政治机制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得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人民性,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十四五”规划充分吸收了人民的经验和建议,广大人民集思广益、反映诉求,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说明我国人民的政治权利还在逐渐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程度也随之日益提升。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和重要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阶段性的探索与实践,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及法律制度。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人民民主的保障,二者不能割裂。要想实现人民民主,不能仅靠党的领导,法律制度是必要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体现。党的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表明了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涵,优越性日益显现。

2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

2.1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指出,在未来,共产主义将成为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人将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和“具有深刻的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视作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力量。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政治民主观,新时代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总结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国情和人民的基本矛盾及需求,结合新的时代的特征和新要求来发展马克思的政治民主观,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科学地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2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新的安排和部署。由于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国情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均不相同,所选择的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国应立足于当下具体条件,结合国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各项新任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内涵丰富,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涵盖其中,彼此联系紧密,相辅相成。步入新时代后,政治文明的建设尤为重要。要将政治文明建设放入整体进行考量,使单项推动与整体发展相统一,只有几者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有保障、生态绿色健康的良好局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当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法律制度,牢牢把握宣传的主动权,加强对人民意识形态的引导,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三者统一为整体,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提供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好充足准备。

3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3.1立足于中国国情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由历史和人民所选择,是符合国情的一条正确的道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党和人民的不断实践探索,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指导下,党的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由此可见,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国国情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回顾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各国政治文明多有不同,但大多数都吸收了本土文化,具有独特性。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探索历程告诉我们,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立足于实际,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后,也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要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必须立足于国情,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人民的需要,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3.2坚持并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法治体系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应当回应时代的要求,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以及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因此应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领导,提高党的决策能力,创新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内民主,减少决策失误。同时,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党应当坚持依法执政。党的五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应当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保证人民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使人民能够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法律的保障必不可少,法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依靠法律制度的规范,党能够更好地领导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障人民的利益,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执法的监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民法典的编纂出台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为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提供法律依据。

3.3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俄国问题进行研究,设想了俄国农村公社“能够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而占有资本主义生产使人类丰富起来的那些成果”。列宁继承并发展了相关理论,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必须要利用到资本主义创造出来的材料。中国共产党建党后,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在新时代中不断深化认识,开展实践探索,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以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终实现超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眼界狭隘,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发现其中可借鉴之处。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自由平等思想以及规范公民行为的法律制度和崇尚法治的价值取向等都能够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借鉴。但是人类文明成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许多规范性的思想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的现状,所以我们应当客观看待人类文明成果,学会甄别并与时俱进进行发展和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邬琼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