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优势讲话

时间:2022-10-10 02:17:00

中医特色优势讲话

办好中医院必须靠中医特色和优势。一直以来,我院把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形成了一条适合医院发展的道路——“在发展中坚持中医特色,靠中医优势发展中医院”。目前医院有临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部级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研究室5个;有国际合作项目4项,部级课题26项,省部级课题1**项;有博士导师30多名,硕士导师120多名,还有了博士后流动站。门诊量连续9年在全国医院中排行第一,20**年门诊量340多万人次,今年1~11月比去年同期上升近10%。床位数增加到1700多张,明年大学城医院建设完成以及后年芳村分院扩建后,床位数将会超过3000张。平均每天调剂处方16000余张,其中中药处方14000余张,每天中药饮片使用量6吨多。占地面积360亩。医疗用房面积30.3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总值近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中医院。反映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均排在全国医院的前列。

一、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夯实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基础

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作为发展医院的着力点,努力构建一支坚信中医、精通中医,并且知识结构合理,能够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地运用中医药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人才梯队。

(一)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合理人才培养计划

我们实施了以继续教育为核心的育人工程,培养方案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宽知识、深钻研。

(二)区别不同培养对象,多种层次培养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施育人工程,我们针对不同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1、朝阳计划——这是针对有潜质苗子的培养计划。为加快人才成长,我们制定了“朝阳计划”,着力培养后备人才。邓铁涛教授专门拿出个人积蓄设立了“邓铁涛人才培养奖励基金”,奖励经典掌握好、在临床运用中医药有一定体会的青年中医。

2、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这是针对具有成为中医名家素质的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计划。我们实施了《青年拔尖人才管理条例》,选拔具有一定工作基础和良好素质的中青年人才,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成熟,脱颖而出。

3、名师带徒——这是培养具有深厚中医功底的名医大师计划。组织高素质人才,跟师名中医,力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熟练运用中医药技能解决临床问题,能够承担重大项目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4、西学中——这是针对西医人才进行中医知识系统培训的计划。对西医人才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知识和理念解决临床问题,尽快融入到医院的发展轨道上来。

5、一代带二代——这是针对七年制硕士班的培养计划。为了建立代代相传的师承机制,我们让七年制硕士班学生拜名老中医的弟子为师,从而形成了一代带二代的师徒关系。促使名医弟子们更加勤奋地学习、传承老师们的经验。

(三)创新师承培养模式,多种手段培养人才

为了做好师承工作,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师承模式。

1、“本院名师带徒”模式。我院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众多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医流派。我们遴选了能带动本专科建设的业务骨干30多人,跟师本院的名中医,让他们把这些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完整地继承下来,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扬光大。

2、“跨地区拜师”模式。我们聘请了30多位全国最著名的老中医来我院带徒,开拓性地探索形成了“跨地区拜师”新模式。应邀来我院带徒的30多位名老中医是全国各地最高水平的大师,他们各有所长,有利于徒弟们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精华。

3、“集体带,带集体”模式。为了克服“师徒授受、独立传承”的旧师承模式带来的“一徒一师,难有突破”,而且容易出现“流派之争”、“门户之见”的弊端,我们创建了“集体带、带集体”的传承新模式。使每位徒弟在学习自己老师经验的同时,通过参与其他名师的学习活动,兼收并蓄,更快实现“学我、似我、超我”的目标。

4、“定期交流,分享经验”模式。我们注重发挥徒弟们的辐射作用,推广“分享文化”,扩大师承成效。医院组织了“岐黄医学研究会”。以跟师名老中医的徒弟为主体,带动全院参与跟师经验的分享讨论,共同交流。

5、“科技为助,深入挖掘”研究性继承模式。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我们不仅着眼于原汁原味的继承,更着眼于研究式地继承。我们以名医工作室为载体,运用现代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建立囊括了全国范围100多位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文献的智能型数据库系统,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名老中医从个体到群体经验的整理研究,综合集成分析,掌握规律,使名医经验得到升华。

(四)引进关键人才,优化人才队伍

关键人才的引进,可以加速人才队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学科发展。近五年来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人才90多人。同时,医院还聘请了20多位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作为外聘专家,以提高相关学科的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如聘请陈可冀、王永炎两位院士为双聘院士,全面指导我院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聘请热衷于中西医结合的凌锋教授等知名专家加盟我院的脑血管病研究中心;引进了全国名中医林毅、梁冰为首的一批著名中医专家等,使我院诸多学科领域的中医防治水平和解决重大疑难疾病问题的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不仅使医院的学科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创造了条件。

“育人工程”、“名医工程”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20**年邓铁涛教授欣然为我们题词“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

20**年突如其来的“**”,考验了这支队伍,我们收治了100多名“**”患者,70%是危重患者。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方案,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和肯定。抗击“**”的关键时刻,香港医管局希望我院给予中医支援,经过再三考虑,医院党委毅然决定派出林琳、杨志敏两位专家赴港参与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疗工作,开了香港医疗史的先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是内地唯一受到香港“抗炎勇士金质勋章”殊荣的专家。在国家需要提供人禽流感防控方案时,我们再次勇挑重担,并获得了全国名老中医的支持,及时提供了中医防治的预案。

二、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专科专病建设是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把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名药”作为我们的目标,要求“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才”。并以“专科专病”建设为载体,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一)挖掘和继承中医药精华,为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专科奠定坚实基础

专科专病建设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具备中医特色和优势。因此,专科专病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继承和创新这篇文章。

1、充分挖掘和继承古代经典、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各个专科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挖掘历代典籍中的相关文献和国内外现代研究进展。目前,我们所有专科都建立了本专科的古代经典、现代文献数据库系统,为提高临床疗效和推动专科发展打下了基础。

2、充分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是名老中医药专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辨治思想和诊疗技术的结晶,包含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鲜为人知的独门绝活,是专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历史上有过许多著名的医家。我们组织对原有的九大学术流派、现有专家和全国名老中医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先后整理出版了《名中医经验系列丛书》,打造专科专病学术基础。

如运用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指导我院心脏疾病学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心脏学科的发展,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还被列入了国家973计划。

3、充分挖掘和继承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

特色疗法是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治疗手段。我们建立了“全国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示范基地”,为传统特色疗法的继承与运用搭建了平台。我们走访全国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与名家,建立了传统疗法中心,吸收、开展、研究各种具有疗效的中医特色疗法。

目前,我院已经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共计250余项,为打造“中医特色名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认真研究中医优势发挥的着力点,准确把握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切入点

我们在挖掘和继承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对所有专科的不同病种,逐个展开研究,准确把握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切入点。我们调整思路:中医药的优势可以体现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也可以体现在某一个侧面、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阶段。

部级重点专科乳腺科,根据乳腺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妇女月经周期中不同阶段性激素水平差别,总结出中医药周期疗法,开创了治疗乳腺增生病及阻断与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有效新途径。他们的成果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

(三)运用科研创新,促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我们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开展科学研究,鼓励针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寻找用中医药治疗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和强化了专科特色和优势。

如我院中风项目组牵头承担的国家“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对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运用中医中药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干预对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的优秀成果奖,还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为提高中医药研究水平,我们致力于建立中医药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通过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973计划的实施以及省证候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了GCP、DME等中医药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和规范,组织了一支专门从事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团队。

(四)形成规范,推动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广泛应用

中医特色和优势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需要依靠规范来推动。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诊疗常规,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16个分册,1500多万字的《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并多次再版。

为了保证这些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引进了临床路径这一管理手段,制定体现中医优势的临床路径,在临床实践中按照路径实施,规范医疗行为、发挥中医优势、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大量的、规范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我们正着手制定《临床各科中医特色与优势指南》,为专科专病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中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明确方向。

(五)引进人类文明一切成果,构建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技术平台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是我们在专科建设中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引进、开展了学科前沿的诊疗技术。这些新的诊疗手段和项目的引进,拓展了中医药在众多疾病的治疗领域,对深入研究中医药和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提供了条件。

我们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引进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目的不是为了取代中医中药,而是更好地为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服务。实践证明,只要指导思想明确,现代医学的引进,不仅不会缩窄中医药的服务范围,而且会让中医药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发挥作用,为中医特色的保持和优势发挥赋予了新的内涵,实现了现代科技成果与中医优势的融合。

(六)加强传统中药研发,确保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中药饮片及其制剂在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上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和有关厂家合作,按照GMP标准建设饮片加工厂,并专门聘请了包括北京同仁堂老药师在内的中药炮制专家,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到炮制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保证了质量。

院内中药制剂是名中医多年来丰富临床经验的结晶,在疾病治疗上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我们积极推动中药制剂的研发,投入了大量资金按照GMP标准对制剂室进行改造。目前,我院已经能够生产20多种剂型,500多个品种的院内制剂,确保了我院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三、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发挥的动力源

在全院各科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必须构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运行机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氛围

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离不开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每一个人形成信仰中医、学习中医、实践中医、发展中医的信念。同时也让老、中、青和中西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谐进步。

1、开展系列“中医年”活动,培育中医特色形成的沃土

我们把年分别定为“中医年”、“中医提高年”、“中医巩固提高年”,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中医文化色彩的活动。种植“名医树”,寓意名医、名院共育英才;举办“歧黄薪火,代代相传”的拜师典礼,宣读拜师誓词;建立寓意“手把手,代代传”铸有名医与弟子手印的“星光道”。树立《中医颂》碑,铭刻中医名篇《大医精诚》的大楼基座,建设中医文化墙;开展系列中医知识竞赛;邀请著名中医大师讲中医、开辟岐黄论坛等。努力在全院范围营造一个“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2、为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作为一家综合性的中医医院,有老、中、青不同梯队和中西医不同学术结构的人才,他们都是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坚力量。因此,形成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老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是我院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主任导师制”,让到了离、退休年龄的老专家担任学术带头人,为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指引方向,为培育中医药人才梯队发挥作用。

“主任导师制”的实行,为中医药传承提供了制度保证。为离、退休名老中医营造一个永远的“家”,深深温暖了老专家们的心,我院所有离、退休名老中医没有一个离开他们深爱的省中医,没有一个在外面兼职。

同时,我们关心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和成才,为他们造就成就事业的环境和氛围。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人最大的关心是对他成长成才的关心”。医院领导甘当人梯,为他们找学习单位,联系导师,争取课题,进一步调动了中青年专业人才学中医,用中医的积极性。过去我们是依靠行政手段强制要求中青年学习中医,现在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我们强调要处理好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之间的关系,让西医专家同样感到医院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中医,运用中医,医院形成了良好的中西医和谐共事局面。心脏中心阮新民主任,是我国仅有的两位美国心脏外科学会的委员之一,当他认识了中医特色和优势之后,主动提出要拜邓铁涛教授为师,学习中医。象这样的西医专家还有很多。

良好的空气和土壤深深吸引了全国名老中医们,看到我院如此诚心于中医事业,纷纷聚集广州,薪传岭南,倾囊相授,90多岁的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激情澎湃地写下了“为使中医有传人,不畏马革裹尸还!”的诗句。

(二)实行“目标管理”,使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落到实处

实行目标管理,把实现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要求制定成具体的内容,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中,保证了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实现。

在目标管理中,我们针对不同级别和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落实情况。我们考核科室的目标管理时,把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作为重要内容。每年我们都要对个人和科室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且与奖惩挂钩。

为了充分发挥全国重点临床学科和专科、省重点专科在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示范作用,我们充实和完善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增加了中医内涵的指标,加大了在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方面的权重,严格了对他们的考核评价,专门设立基金,每年奖励在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方面做得好的重点专科和学科。

(三)充分运用利益杠杆,调动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积极性

我们结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运用利益杠杆,促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我们把竞争机制、淘汰机制引入到人才管理中,把学习和实践中医药的成绩与职称的晋升和聘任挂钩。医院制定了以中医药继续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培训方案,运用学分制管理,规定必须完成培训计划,达到最低积分,才准予申报高一级职称。连续两年未达要求者给予降级、低聘甚至解聘;把缺乏中医内涵的病历定为乙级病历,不仅要扣罚奖金,而且当年累计出现5份乙级病历者,取消当年申报职称晋升资格。

在人才选用上,打破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格局,把“相马”变为“赛马”,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我们以“德才双精”评价人,在才的方面强调中医药临床能力。在安排师带徒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鼓励每一个愿意成才的人自愿报名,公平竞争,师徒双向选择。

我们实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把中医水平的高低作为分配高低的要素。同时,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倾斜,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努力成为名中医的积极性。对于科室,我们按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把科室分成A、B、C三级,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实行动态管理。A、B、C三级科室之间形成收入差距,科主任的任命方式也与科室级别挂钩。

运行机制的建立为中医特色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探索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