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创建

时间:2022-07-26 01:16:58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创建

21世纪被称为是人类社会"大发展与大破坏的时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人类掠夺式的资源开采和大量的废物抛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城市-一种全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中国,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乌鲁木齐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生态环境脆弱。为此,乌鲁木齐市要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其最佳选择,建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其最适宜的目标。

1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基本思想

1.1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以物质能量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倡导经济与环境相协调,要求把经济活动建立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做到物尽其用,其根本目标是要求人们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有三种表现形式:单个企业的小尺度循环、面向共生企业的中尺度循环和整个社会范围内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大尺度循环。文中探讨的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即是基于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大循环。

1.2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概念最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随后,生态城市的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正式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依照Yanitsky的理论,生态城市是一种"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此后众多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作了深入探讨。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生态城市的"生态",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在空间上不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是一种城乡空间的融合;城市生态安全和卫生可靠、优质;城市产业实现生态化和高效益;城市交通、信息传递、物资供应等运转系统和管理系统快捷、高效;创造现代城市风貌,完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发展高水准生态文化和高度的社会文明。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持续性、循环性和整体性四大显著特征。由此可见,生态城市的根本特征是既拥有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又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关系

生态城市是一个集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体现着循环发展的内涵。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手段和策略,生态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因而,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是路径导向、目标导向和趋势导向的关系。

2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现状及意义

2.1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现状

乌鲁木齐市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但是,其环境状况一直为人所诟病,特别是冬季的大气环境污染。工业既是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命脉,也是环境污染的大户。图1、图2和图3展示了近五年乌鲁木齐市工业的"三废"排放情况。图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Fig.3Totalamountofemissionofindustrialsolidwaste由图2、图3可以看出,虽然2009年较2008年乌鲁木齐市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三废"排放总量总体仍呈增长势态。具体而言,2005-2009年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年均增加9.58%,其中以2007-2008年排放增加量为最大,增幅为25.2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年均增加7.59%,仅2008-2009年下降了22.59%;虽然2008年较2009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下降了17.13倍,但五年间其年均增幅仍高达13.32%。此外,乌鲁木齐市还有诸如交通拥挤,大片旧建筑及棚户区的拆除、规划和重建等许多"城市病"亟需解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挑战,人地关系矛盾的局面将愈发紧张。由此可断定,乌鲁木齐市如若不采取措施,未来乌鲁木齐市的环境状况仍将堪忧。

2.2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意义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要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其最佳选择,建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其最适宜的目标。因而,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已势在必行。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成后,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它将不仅仅提高乌鲁木齐市市民的人居环境,起到以发展促稳定的作用,同时也将为干旱地区,甚至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其它拥有更好的自然条件的城市,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3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我国关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标准,直至2010年8月18日在河北承德市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教授才建立了一套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文中借鉴生态城市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遵循生态城市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乌鲁木齐市的生态和环境实际,最终确定了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1)。城市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大型复合型生态系统,该体系遵循此思路,将指标体系设计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总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和三级指标层。各级指标层释义如下:总目标层-实现城市生态的综合发展。一级指标层-实现总目标需要考核和控制的三个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二级指标层-综合反映一级指标层,具体为:反映经济发展的经济水平、结构和效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生活质量;反映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三级指标层:评价和考核各分目标状况的具体因子。

4保障措施

4.1法律保障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制定并颁布

关于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将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固定下来,以确保这场城市建设运动持续性。同时,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做到有法可依。

4.2合理的城市规划

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重点。规划区不应局限于261.88km2的城市建成区,也不应是1.42万km2的行政面积,而应统筹乌鲁木齐市的周边,将其纳入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规划之中。具体措施包括:(1)将各行政部门分散到各区,并在乌鲁木齐市建成多个商业中心,分散客流以缓解拥挤交通。(2)将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至常年风向的下风向、流域的下游处,新建污水处理厂,推广清洁能源,从而增强"三废"处理能力,减小环境污染。(3)利用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食品饮料加工制造基地的机遇,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乌鲁木齐市郊外及周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从而全面实现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建设。(4)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关联紧密的企业集中于此,形成生态工业园(图4)。

4.3加强宣传教育

作为城市的主体,公众的力量必须参与进来,否则这场城市建设运动将变成政府的独角戏,这样的建设是难以为继的,这也是国外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宣传教育要长期坚持并且形式多样化。只有长期的宣传教育才能使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提升,从而与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步伐相协调。在宣传方式上,将电视、报刊、户外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数字媒体等新兴媒体相结合,从而扩大公众参与的面和深度。

5结语

乌鲁木齐市如能按上述论述进行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乌鲁木齐市定将成为一座在国内、中亚乃至世界闻名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富有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的边疆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它也必将成为世界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