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生态管理

时间:2022-07-26 01:03:19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

1城市绿地管理

1.1城市绿地管理的概念

城市绿地管理是指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部门行使公共权力,通过运用良好的计划、健全的组织、适当的人选、正确的领导方法、有效的内部协调、迅速而准确的报告系统和严格的控制手段,对城市绿地这种为其所掌握和运用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1],统筹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城市绿地管理的任务

城市绿地管理的研究历史比较短,真正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正在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分支。现代城市绿地管理工作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健全行业规章,坚持以法治绿,从而科学化、系统化地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二是园林绿化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将有限的人员、资金和机具进行有效配置,即主要依靠市场运作对绿地进行直接管理[2]。应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各项生产建设活动:一方面要借鉴其他行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结合行业实际创造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不断总结实际经验,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建设,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生产力,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益。

2生态管理

2.1生态管理的概念

不同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对生态管理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出现了多种关于生态管理的定义。归纳起来,部分定义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过程管理,大多数定义强调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管理。目前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概念是:“生态管理或又称生态系统管理,可定义为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原理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3]。”

2.2生态管理的目标

生态管理是“基于目标”,而不是“基于问题”的管理[4]。其思想是通过对系统全局的分析来管理以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持续力是普遍认为的生态系统管理的中心目标[5]。生态系统管理体系涉及人类—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各个层次的多个目标及其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对各层次的多个目标及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充分分析和描述,调控各目标间的冲突和协同关系,指导人力、资金、材料和信息等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相应技术措施实现良好的生态系统状态[6]。生态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以持续方式利用和收获资源,特别重视传统知识和区域总体利益、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及其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使生态系统功能正常、能够自我维持,并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受到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能恢复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管理的终极目标。

2.3生态管理理论和方法

1)根据管理对象确定生态管理的定义,且考虑人类地位的双重性。只有明确地定义,才能加强生态系统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实行生态管理的过程中,人类具有双重地位[7],即人类自己接受管理和人对生态系统的管理。人类不仅应该尽量减低负面影响,而且需要更加明智、强有力地进行科学管理。2)确定明确且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可持续性是生态管理的首要目标。3)确定生态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对于不同的时空尺度,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指标体系或相对敏感的监测指标是不尽相同的。把某一个时空尺度上收集到的信息用于另一尺度上可能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但并不一定适合。所以,对于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为实现管理目标收集相关信息需要一个合适的核心时空尺度[8]。4)收集相关数据,理解生态系统错综复杂的关系,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收集生态系统各方面、多时空尺度的尽可能多的相关数据,选择有利于检测生态系统变化的较为敏感的指标[8]。分析数据并据此修改计划可以有效地增加决策的合理性,提高管理的成功率。5)监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确定生态学限定因子。监测对于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监测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发生的变化及可能要发生的变化,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不断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管理行为或者管理的分目标,最后达到管理的总目标。6)确定影响生态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些管理活动与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会相互抵触,这就需要确认这些法律文件并且服从它们的要求。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措施并把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以寻求最优化的管理途径。7)选择先进的生态管理工具和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在生态管理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大尺度的管理上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作出快速响应[9]。多方面、多层次、快速更新的信息可以为保证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2.4适应性管理

由于在管理中经常面临失败的考验,适应性管理已成为生态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关适应性管理的定义很多,但究其实质,它是在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过程中进行实验,通过观察监测等手段对各种理论、技术和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论证和检验,并在新的认识发现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技术进展,对原来的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它是实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关键。适应性管理的优势是从管理中学习经验,而不因生态系统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而无所作为。适应性管理是根据生态系统运行的规律形成合理假设而采取行动,而不是在不确定性面前缺乏行动,因此其可以同时兼顾实现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和规避生态灾难可能造成的后果[10]。实施适应性管理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构建一个不同人员、组织和机构共同参与决策的平台。

3园林绿地生态管理在马鞍山市的具体应用

3.1马鞍山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等级标准

3.1.1范围

这个标准的内容涵盖了马鞍山市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中的乔木、灌木、古树名木、草坪、草花坛、垂直绿化、水池、园路、卫生及设施的养护和管理等。

3.1.2分级管养

根据绿化地段的重要程度及植物的种类将养护管理分为一级养管、二级养管和三级养管3个等级。公园、主干道、广场、重要观光景点及古树名木可划为一级养管,次干道、居住区、行政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可划为二级养管,郊区、一般厂矿可划为三级养管。根据养护要求,将绿化养护分为景观效果、生长势、修剪、排灌、施肥、清杂松土、补植、病虫害防治、防自然灾害等项目。按照其养护标准的不同,每一项目实施的养护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3.2马鞍山市园林处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

3.2.1检查考核方式

实行月考核与日常检查、督察相结合的方式。月考核绿地是指考核小组按月对各样块绿地实行随机抽样检查,并对照管养标准进行考核评分;日常检查是指考核办公室对各样块绿地进行日常全面巡查,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遇社会投诉、新闻媒体曝光或突击性任务,还会临时进行现场督察。

3.2.2检查考核程序

1)月考核。预备会抽签(抽检样块占总样块的比例不低于30%)→现场检查→考核评分→计算结果→公布结果。2)日常检查。现场检查→整改通知→复查→扣罚通知→公布结果→上报结果。3)督察。通知→现场检查→整改通知→评出结果→公布结果。

3.2.3“星级绿地”评比

园林管理处从各养护责任单位申报的“候选星级绿地”中选择绿化现状比较好、景观效果优良、养护措施合理的绿地作为候选星级绿地范围,通过阶段考核和综合评定两部分考核,对达到星级绿地标准的授予“星级绿地”称号。“星级绿地”会根据绿地面积及综合评分情况得到相应的奖励,其养护管理单位在以后的新增绿地养护管理权中也会受到优先考虑。

3.3园林植物抗击自然灾害预案

3.3.1准备工作

收集气象资料,在台风、暴雨及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来临之前,各相关养护责任单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对枯死树及危险枝条的检查以及车辆、水泵等物资的准备。园林处抗击灾害性天气领导小组对其准备情况进行抽查。

3.3.2工作措施

1)巡查工作。各养护责任单位实行领导带班制,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包括夜间),确保各项工作计划落实到位,并对不合理的计划安排及时进行调整。2)统筹安排。抗击灾害性天气领导小组安排车辆进行全面巡查并随时调配人员及车辆,根据灾情变化对各绿地不合理的抗灾计划及时进行调整;在加强巡查的同时,根据各绿地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物资、人员的统一调配,统一指挥。

3.3.3保障工作

1)组织保障。各责任片段应至少有一名单位负责人带队,负责劳动、安全、协调等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好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并配备必要的安保用品。2)后勤保障。各责任片段应作好抗灾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具供应工作。

3.3.4灾后恢复等工作

1)各养护管理单位应及时监测并统计管护范围内的苗木受损情况,据实上报,由园林科统一汇总,据此合理调整应对措施。2)各养护管理单位应及时做好灾后的恢复工作,制定恢复措施,上报恢复计划,筹备恢复物资等,并及时进行灾后恢复。3)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最佳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