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3-24 04:26:38

浅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摘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首个内陆对外开放的经济区,以郑汴洛为核心,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之路上,既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又有开放共赢的发展理念,且多年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支撑,坚持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并举的策略,先易后难地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路径选择

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空间距离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阻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新兴经济模式。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多为地理位置相近的多个经济区域内自然资源、社会资本和劳动力、产业结构和社会制度供给等多个经济要素实现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在经济协同发展区内尽量消减地方保护主义等消极因素,缩小各地间的地区差异,找准发展路径,实行统一经济决策,以此来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一、推进区域联合,坚持顶层设计

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先后设立了多个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体。2012年11月国务院又批准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文件,正式成立了以郑汴洛为核心、辐射河北、山东和山西三省的中原经济区,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中原经济区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作为中原腹地,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塞,黄河流经之地,是中华文明的发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截至2014年底,中原经济区总人口已逾1.5亿人,GDP值达5.5亿元,经济总量列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区之后,排全国第四位,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新生力量。这一举措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经济区的设立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地理位置趋同、自然资源互补的地区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协同合作,是从国家层面进行调控的大举措。经济发展既要打破市场垄断,又不能放任地方保护行为;既要调控市场的扭曲与外部压力,又要控制改革风险、降低改革成本。但政府不能控制市场行为,而市场也不会控制政府的预期来发展。故设立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体系,正是为了联结政府与市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撑。

二、启动内在动力,坚持合作共赢

经济发展既离不开外在调控,也需要内在动力。作为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体,要健康长效地发展下去,即要找到内在动力之源。中原经济体地处中原腹地,从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来看,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以郑州、开封、洛阳为核心的区域,均以文化、旅游业为经济主动脉、以国内、国际贸易和物流为经济增长点,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可以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源,具备了协同发展的基础。早在设立中原经济区之前,郑、汴、洛三座核心城市之间就已在教育、经济和交通等多方面保持着长期合作。尤以经济合作为最。特别是近几年,成立中原经济区后,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建成以洛阳和开封两座旅游城市为两翼、以郑州作为交通枢纽和总指挥中心的三角经济区,并以此核心区域为中心,发挥轴心经济优势,以“米”字形向周边城区辐射,通过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起来;并以交通、物流、旅游为核心产业,向金融、商务、工业等行业辐射,形成多行业的生产链发展模式,从而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真谛。

三、创新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导向

经济发展需要一连串政府、制度作为保障。特别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这样打破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体,需要更多的新政策、新制度出台,并不断完善、修正,以保障新制度能够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维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以中原经济区为例,既然在经济发展上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区域限制,那么也要对贯彻新制度、新政策的公务人员进行重新考核和选拔,以激励公务人员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中原经济区辐射地区中低层公务人员的考核频次、加大考核范围,定期进行交流任职,以使政府公务人员熟悉不同地区的经济、人文、制度等环境,以加快地区间的交流,有助于缩小经济体内的地区差异;二是加强中高层官员的交流任职,消减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增加省会官员到其他地区挂职、交流任职的机会,以达到锻炼干部队伍、提升整体干部素质的作用;三是建立政策共享计划,在中原经济区内采取经济的统一决策,实行统一的经济制度,以降低核心地区与辐射地区在经济、人文、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如实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发展高新产业等措施,运用经济一体化理念来打造中原经济区。

四、创造合作契机,坚持协作发展

经济发展是以合作为契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就是实现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打破原有各地区画地为牢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国家的宏观高度来审视和探索经济发展路径,建立超常规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合作模式与契机上,并不局限于经济方面,凡是与经济相关的层面都要涉及到,比如教育、文化、政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广泛寻求合作契机,加强单边、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比如城镇化发展,对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河南省来讲,各地几乎都面临城区老化、农村发展滞后的困境,这是各地区协同发展的契机,故中原经济区从经济层面上首先致力于“三化”建设。另外,从协作发展来看,区域经济体内部既要有合作广度,也要有合作深度。中原经济区以郑、汴、洛为核心区域,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据其地理优势,承东启西、贯南通北,而开封和洛阳又曾为古都,在全国旅游行业居于前列。客流量大、生产要素聚集是这一地区的综合优势。而郑州又建有现代化机场,是我国空运的枢纽中心。纵观各地优势,将中原经济区建成为全国交通枢纽带,加强了各地区的深度合作。

五、理顺发展顺序,坚持先易后难

经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为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顺序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地位,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经济体的发展情况,都有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能。故先发展哪个地区、后发展哪个地区,先搞活哪个行业、再搞活哪个行业,次序不可乱。发展顺序应选择先易后难的循序渐进之法。我国在经济改革中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前无经济可循,故先易后难,改革成功率高,便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且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可有效带动周边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以中原经济区为例,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无论是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经济结构,都远远高于开封和洛阳等周边城市。但一座城市发展起来所产生的效应只是星星之火,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带动更广大地区的经济走上腾飞之路。故国家设立中原经济区,以郑、汴、洛为核心区域,向河南省全境及接壤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辐射,旨在带动这些地区共同发展。而作为全国第四大区域经济体,对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需要权威的经济协调机构作为领导核心,统一协调各地劳动力、社会资本、社会制度等,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部署、统一发展。同时,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各项制度的供给,为各地区协同合作扫清障碍。更重要的一点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先易后难的顺序,才能保障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健康有序地进行。

作者:连文清 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倩.中原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J].创新科技,2015,(5):14-16.

[2]陈胜强.比较视野下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析论--以中原经济区为出发点[J].学理论,2015,(1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