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时间:2022-11-04 02:37:11

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摘要:当今我国民营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民营企业的持续性良好发展需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与相关法治保障为其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如今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法治保障在立法方面存在保护不足的现状,导致在法治实践当中出现民营企业被差别对待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法律相对落后、民营企业司法追究以及合法权益保护失衡同样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因此,面对现实中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不仅需要立法、执法、司法领域提供保障,而且也需要民营企业自身进行企业结构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才能推进民营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保障机制;法治保障;发展保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其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书记曾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在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方针下,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归功于法治的保障。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用法治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民营企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一些发展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惊人的贡献。不仅在纳税方面,民营企业在缓解就业危机,加强就业支撑也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民营企业具有层次丰富、涉及产业面宽广等特点,相较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可以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此外,民营企业也推动了经济结构改革和优化,中央和地方相继颁布多种相关政策法规,以此为民营企业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减少企业成本、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扶持民间投资、激发企业创新等方面为出发点,促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作用下,民营经济发展有了新趋势,民营企业也契合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在市场竞争中能顺应社会的需求,逐步由“量”到“质”的方向转变,开始逐步提高企业竞争力。[2]民营企业的逐渐壮大,已成为了活跃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主体。

二、民营企业发展法治保障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弱到强,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经济的全局发展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党的报告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远超其他经济形态。民营企业的发展带动我国GDP的增长和技术的创新。民营企业在创造税收,提供就业岗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入世和一系列经济结构的改革,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一支新兴的重要力量。此外,转型发展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路,更大的发展舞台需要转型发展来搭建。在当今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必须从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型、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上述的一系列转型,需要得到我国民营企业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3]。

(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依法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健康运行,根本在于建立起完备的法治保障。民营经济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市场最活跃的因素,与市场息息相关,最能反映市场的实时变化,民营企业又是民营经济的重中之重。谈到市场经济及其体制建立完善,绕不开民营企业。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先天特点所致,其对于市场的公平秩序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如果缺失了市场公平,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总体上最脆弱。民营企业的特点体现了法治保障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民营企业发展法治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民营企业在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更加向往美好生活。经济发展方面,尽管近十年来民营企业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决定了仍需长期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尽管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毕竟不是主体地位,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源分配还是远远低于其他一些经济形态,使得民营企业在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方面存在一些劣势,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市场准入政策上的不平等,在实践操作中对民营经济存在差别对待的现象。国家一方面放宽了民营经济成分进入某些领域时的审核条件,形式上为民营经济降低了准入门槛,而现实却是某些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引发了投资热潮,众多资本涌入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和资本雄厚的国营企业“掰手腕”,进而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环境。而在一些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领域,民营经济往往被拒之门外。探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相关立法机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需要改进。[4]我国反垄断法之所以对一些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规定了垄断豁免权,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展,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但是涉及到如何具体划分垄断豁免的范围时,相关政府部门或者说相关审批部门就拥有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行政主体基于立法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国营企业涉及较多的行业和领域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和繁琐的程序。这些对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营企业来说并非难事,但却实实在在地把民营企业挡在了门外。

(二)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国家为了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颁布了众多民营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我国目前的公司制的企业是从初期的个体户逐步演变来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民营企业发展的立法层方面存在欠缺,特别是利用相对灵活政策或行政立法来代替法律,相关法律条文仍分布于其他法律,对民营企业发展尚未制定专门的部门法,从而致使民营企业发展法治保障缺少权威性[5],这也是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的一方面因素。

四、完善民营企业发展法治保障的意见和建议

用法治来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并融入当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应树立法治理念,国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层层把关,各环节要节节相扣,从宏观到微观,不仅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提供保障,而且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结构,进而实现在法治的保障下推进民营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目标。

(一)完善立法,加强法治保障

法律是治国的重器,而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条件。宪法为我国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宪法中确立了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法律保障。拥有立法权的机关应该进行科学民主立法,坚持立法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尤其与民营企业相关方面的声音,进行科学的论证,组织相关专门机关和专业人士来进行论证,制定立法规划,提高立法的系统性和公开性,提高立法的质量。各地方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可制订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辅助宪法有效实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二)公正司法,保护合法权益

司法公正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司法机关在处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的争议纠纷时,只有坚持公平公正审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效率,才能真正做到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合法利益。除此之外,司法机关在审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时,应该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五保”政策。在遵循证据中心原则下综合审查案件事实,对于一些可判可不判、证据认定不充分的案件,应当做出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判决,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冤假错案。唯有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法治环境,才能让民营企业家们获得更多安全感,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发展上去。

(三)规范执法,建设法治环境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其作用实现途径在于实施。同时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对执法工作做到严要求、高标准,才能真正推进法治事业建设,进而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如何具体地依法深入推进执法工作改进,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权责清单,简政放权,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把控和服务职能,给予企业发展自主权。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有权必有责,权责分明,确保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对于违法的企业依法严厉执法,对于合法经营的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二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确保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做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兼具。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公开执法过程,让群众可以监督执法。杜绝报复性执法和散漫执法等现象。对于民营企业的投诉举报应做到及时立案、仔细侦查、快速跟进,对办事不力、推托责任的有关人员严肃处理,从而做到努力维护每一个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进而让其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关系到民营企业发展利益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应做到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主动及时公开。

(四)改革结构,创新管理体制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金缺乏和专业人才的稀缺等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其在企业创业初期确实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渐暴露了其自身缺陷。最明显的是产权不明晰,内部决策缺少民主机制,权利制衡机制缺乏,人才竞争、培养机制固化等,这些将是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因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民营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断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进而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产权界定,利用股份制来改革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家族式企业,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丰富其产权结构,形成以资本代替血缘和地域为纽带的现代企业。此外,加强人才储备机制,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息息相关,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战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争取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三方协同发展,增强企业的发展持久力,不断增强我国民营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6]。

五、结语

民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离不开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EB/OL].人民网,2018-11-14.

[2]李国荣.民营之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6-19.

[3]汤新华,邓嵘.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28).

作者:陈帅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