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4:12:36

民营中小企业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1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特征二:企业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只存在“业主”而没有企业家,只有大企业才有企业家。这种观点可轻易地被卡森和张维迎的研究驳倒。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是“擅长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他强调,一个企业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判断得到支持,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进一步指出,“当且仅当一个有较高经营能力的个人同时也是资本家时,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即没有个人财富的人充当企业家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②。此观点可由以下模型表达:

简化对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的分析,可建立企业家才能模型:E=f(K,M),其中K表示个人财富,M表示经营能力。

显而易见,■(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即企业家才能与个人财富、经营能力成正比。在图1中,只有处于Ⅱ中的企业家,即既有较强经营能力,又有较多个人财富的企业家,才是卡森和张维迎意义上的企业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

特征三: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问题几乎不存在。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另外,我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善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特征四:治理结构优劣并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见表2)。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自己管理、自行决策,因而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特征五: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外部约束。一是行业准入障碍。行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行业时受到了很大限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处于次国民待遇地位,实际准入的行业不仅少于国有、集体企业,还少于外资企业。二是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由于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收费与社会负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很重,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项目收费。三是外部融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50%至60%靠内部融资,自有资金比重过大。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它融资渠道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都很低。间接融资方面,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和企业规模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普遍不注重信用建设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与民间投资发展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尚未获得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主板证券市场的进入门坎太高,二板市场久久呼之不出,风险投资基金欠发达,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更加困难。

二、制度因素影响:基于生产函数和制度函数的分析

制度主义是当代经济学现实主义潮流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中的新制度经济学重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则强调对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在这里,我们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由生产函数入手研究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科学技术也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f(L,K,E,M,T)

其中,L表示劳动的投入,K为资本的投入,E为生产中土地的投入,M代表企业家才能,而T则代表技术的投入。假设Q不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稀缺的,任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会使Q增加;而且任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

1.■(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2.当且仅当L=0,K=0,E=0,M=0或T=0时,Q=0

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处于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设各种制度因素的函数可综合表示为F=f(Z),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可由■(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表示,将■(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展开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当制度环境改善时,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处于更加有利的环境,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比将进一步提高,因而■(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同理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求Q对F的二阶导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制度因素同样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一种生产要素。由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这说明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使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改善,但这种改善的速率将会越来越小。根据以上分析,可用图2表示民营中小企业生产函数与制度因素的关系:Q-Z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而且是下凹的(■(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三、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推翻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但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我学习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明晰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中小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虽然使民营中小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绝对份额,从而提高收益的绝对额度。

3.健全企业运行机制。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在其《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依赖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靠让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能使中小民营企业更换数代企业家而经久不衰。健全机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健立一整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如财务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有效的市场机制能迅速反映企业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并对企业进行“纠错”,增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外部制度障碍。第一,实行公平的行业准入政策。目前,我国正逐步取消各种外资准入限制和壁垒,逐步对外资开放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服务业领域,在向外资开放这些领域的同时,也应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允许民营中小企业进入。第二,减轻民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规范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收费,对于有关的收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收费政策,坚决禁止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民营中小企业也应当享受。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可以让民营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新产品开发费用计入成本、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土地租用费付款和用地价格等方面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第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社会信用建设是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信用调查体系,通过社会评价力量对各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推进企业外生性信用建设;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推进企业的内生性信用建设。此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设立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显著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环境,而尽快建成二板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将会大大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环境。

文章内容:

摘要: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总体竞争力。通过计算生产函数对制度函数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极大改善。为此,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是:培育企业家精神、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健全企业运行机制、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企业家;治理结构;制度创新

Abstract: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rethemainbodyinprivate-ownedbusinessesinChinaandane-merginggroupwithspecialcharacteristics,anditsstateofdevelopmenthasadirectimpacton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theChineseeconomyinthefuture.Bycalculatingfirst-orderandsecond-orderderivativesofproductionfunctiontoinstitutionfunctionandanalyzingtheresults,itisindicatedthatinstitutionalfactorhasadeepimpactontheoperationanddevelopmentof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ndthatimprovementininstitutionalenvironmentwillgreatlyimprovetheirproductionandoperation.Forthisreason,thestrategicpatharrangementforinstitutionalinno-vationin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inChinais:cultivatingentrepreneurship,carryingoutpropertyrightinnovation,perfectingoperatingmechanismofenterprises,andimprovingtheexterna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forenterpriseoperation.

Keywords: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familysystem;entrepreneur;governingstructure;institutionalinnovation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厚文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甘德安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彭海颖.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J].经济问题,2003,(3).

[4]徐善长.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J].上海改革,2003,(1).

[5]石军伟.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一个基于企业家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2,(10).

[6]王克忠,刘晓华.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J].上海改革,2003,(8).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2

关键词:投融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内部控制

一、江苏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拉开了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序幕。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截止2021年底,江苏省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户数1308.4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比重的96.3%。据江苏省工商联的信息,五年来,江苏全省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贡献了超过五成的经济总量、七成的税收收入、七成的企业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和九成的市场主体比重,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民营企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江苏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集聚效应明显。一些中小企业日益壮大,成长为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激励了为数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据全国工商联的信息,2017年江苏民营占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中18.2%的席位,在2018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86家江苏民营企业上榜,位居全国第二。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上榜企业92家,占全国总量的18.4%,位居全国第二位。1308.4万户的民营企业中,约98%的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市场主体,并且随着企业改革观念转变、技术创新、集约发展、融资模式改革及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成就了江苏企业苏商精神和苏南模式。

二、江苏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特色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由此产生的财务关系而进行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活动和企业财务关系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企业财务活动又包括投资、筹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企业与政府间的税收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投资者、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江苏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初具特色。通过近十年对江苏省内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调研和持续关注发现,因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各异,江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采购、销售、收付款、成本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财务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各具特色,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某城区建设有限公司,因是施工企业,货币资金交易频繁且每次数额较大。该公司在预算、现金收付、授权审批、银行结算、票据与印章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严格把控岗位分工和制度执实施,避免了货币资金的风险,保证了公司资金的良好运转。某散热器公司,成立初期,正处于大市场下的应收账款管理没有成熟的体系,整体信用环境较差。1980年成立至2008年期间,忽视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较大数额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导致发生了许多坏账,使公司的利益受损。经过后期对应收账款管理的不断完善,制定了适用的信用政策,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彻底扭转了应收账款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公司正在蓬勃发展。某钢结构生产安装公司,总经理在采购方面多人询价、报价等措施,控制和降低了采购成本。某医药公司,做好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账面现金几乎为零的现状,并将多余的资金投资于风险小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保证资金正常运转的同时,又取得了稳定的收益。某电子企业预算管理做精做细,以预算为抓手,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及年度经营方针和营销计划,提高了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某纸箱生产厂在最初投产时,严格走项目投资的决策程序,安排大量资金购置配套治污设备,这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江苏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有关数据表明,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三年左右,85%的民营企业在创立后的10年内消亡(鲁攀,2017),证实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前提下,加剧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中国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7-2.9年,与欧美8年至12年等发达国家相对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江苏民营中小企业兼具民营与中小企业双重性质,因财务管理问题导致的其生存时间和质量问题应引起广泛和重点关注。以苏北一县级市关于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卷调查为例,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企业负责人财务管理意识欠缺,财务人员能力不强被调查企业中,30%的企业没有单独设立会计机构。该问题在一些初创型、家庭型企业最为突出。该类企业从事工艺简单、粗糙的产品初加工,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不具备建立独立财务机构的条件。被调查的财务工作人员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近一半,而大专以上学历者只占33%。具备助理会计师及以上资格占比约为46%。企业负责人(老板)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观念欠缺,基于成本考虑,要求的财务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专业素养不高,聘请的财务人员通常一人兼多岗,不相容职务不能进行分离,根本达不到内部控制对风险及舞弊的防范要求。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的有效机制中,不愿意出资或利用工作时间让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财务人员能力不强,加上财务管理软硬件投资极少,手段落后,企业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盲区较多。这类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失去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仍是突出问题被调查企业中,银行资金和企业资金是资金的主要筹资渠道,银行借款和自有资金是是主要的筹资方式,约20%的企业只有自有资金而没有银行借款支持。从被调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来看,缺乏国家优惠政策、财务透明度低、押担保难、信用等级偏低占比分别为80%、75%、70%和55%。虽然初步建立了渠道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但由于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规模小、资金少等特点,融资难、担保难。筹资能力差、资金短缺是大多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第三,投资决策观念落后、专业化程度偏低被调查企业中只有60%的企业审批机制健全,在投资时能进行充分调查研究。30%的企业基本上没有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及相应的预算管理。80%的企业不咨询专业的投资机构,80%财务人员根本不参与企业的重大项目决策。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对投资决策方法掌握不熟练,在决策中失去先机,靠拍脑袋定局。第四,运营资金管理科学性不够,利润分配制度约束不足现金管理随意性大,30%的被调查企业人为作用较大,领导只做到心中有数,并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35%的企业没有赊销制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75%的企业应收账款收回困难。部分企业存货收发较乱,没有科学的分类管理,账目核算上也不够清晰。个别企业利润分配时存在随意性,缺少制度约束,甚至个别报表出现数据预警。第五,组织机构简单,内控制度不健全被调查企业中,约35%左右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组织结构简单,没有一些专门的职能部门,人员职责交叉较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执行不力,这些不仅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成功的民营中小企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树立了标杆,但苏南、苏北、苏中的民营中小企业差异显著,城市与县镇的民营中小企业差异更显著。仍有相当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筹资能力差、财务控制不规范,长期重核算,忽视后续财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动态分析,尤其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时,财务风险加剧。更受疫情影响,一招鲜吃遍天的优势时间也越来越短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更需要财务管理实践创新。

四、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创新途径与对策

(一)提高认知,强化学习和交流

观念上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开始。苏北与苏南民营中小企业的差距,如果说经济水平上相差10年,观念上应该相差20年。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苏北地区的负责人(老板)一方面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财务相关知识,加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招聘有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尽可能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优越的工作软环境。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有职业危机意识,树立终身学习和学以致用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多途径多形式的专业培训交流和学习。熟悉理财环境,掌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核算、数据分析、财务预测决策、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营运管理、税务管理、绩效管理等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能力。遵纪守法,并以最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为企业服务。

(二)树立目标,做好风险防范

企业的目标决定财务管理的目标。民营中小企业成立初期,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财务管理目标会随之调整。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目标确立较适用的财务管理目标,知其结合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的投融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各项经济活动上权衡利弊,向企业建言献策。民营中小企业负责人(老板)牢固树立企业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预防机制,及时预测和防范各种风险。财务管理人员有权参与公司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财务目标,财务目标层层分解,在财务规划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各环节做好风险把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协助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健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企业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民营中小企业,找准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不断地扩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以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实践为指导,形成自身科学的管理体系。而科学的管理体系离不开各类制度的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物资管理、生产管理、销售制度、质量管理、文件资料、财务制度管理等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的一个重要标准。基于江苏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特色,江苏民营中小企业应确立以自身发展为动力,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准绳的江苏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模式。完善的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民营中小企业的实力增强,利润增加,内源资金源源不断,融资渠道拓宽,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正向作用。

(四)集聚效应,突显区域优势

基于国家混合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特别是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六部门《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完善资源要素保障、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等九项意见,说明了我国政府从制度上对民营企业强有力的技持。集聚区域优势,企业发力,政府引领,社会助力,进一步激发江苏民营中小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突显企业、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色,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和民营企业等不同维度为江苏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管控建言献策,打造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内控模式。

(五)数据说话,抓管理重难点

为助力中小企业,2017年1月,工信部提出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八大任务,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发展能力。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布局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开发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等,结合行业特点对企业建云、上云、用云提供相应融资支持”。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这几年成为一个热点。除理论研究外,一些地区也付诸了实施。如杭州市创新融资服务手段,整合银企融资供需、政务数据、商业数据等多渠道信息,针对外贸等行业中小企业推出纯信用、免抵押、成本低的“杭信贷”产品。上海市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模式,打造全国首创的电子政商综合平台,推动11个市级政府部门及16个区上云开设“旗舰店”,推出上万项专业服务产品。南京市打造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政府投资、国企经营、专业化服务、准市场化运营”的运营新模式,布局生命健康领域全链条服务,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江苏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势态整体向好。然而,与国内其他中小企业一样,更加上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存续困难,部分优质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与企业有关的各类信息相对孤立且利用率不高。金税四期税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税务风险预警,征信平台、融资平台整合了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与融资信息,中小企业的内置或外包财务系统主要反映了相关财务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去伪存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企业互联网共享、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数字化工程应由政府牵头,集平台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财税咨询专家合力,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行业进行,先试点后推广。民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解决财务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基础,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规避风险的同时内部控制体系也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成文.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0:110-115.

[2]孔德兰.财务管理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9.11:4-6.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劳动关系;模糊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

一、前言

浙江省是民营中小企业大省,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查询可得,截止2020年底浙江的民营企业有26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2.3%,比2019年增长11.6%,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经济平稳快速房展、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劳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从构建稳健和谐劳动关系角度出发,健全劳动关系管理保障制度,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浙江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指数的计算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根据浙江经济的特点,选择各地区有代表性的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调研,调查表是按照李克特7级满意度进行编制,被调查者是基层工作人员。本次调查发放350份问卷,匿名填写,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81.7%,数据(见表2)

(二)指标体系构建

以国际劳工组织所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KILM)》作为主要依据,利用大数据进行调研,收集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并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将劳动关系的和谐度指标分解为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三)劳动关系和谐度指数的计算

本文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综合的评判,先是通过二阶因子模型建立劳动关系和谐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再运用模糊综合测评法计算劳动关系的和谐度指数,具体步骤如下:1.构建评价要素因素集:U=(U11,U12,K,U63)即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三级指标;评语集:V=(V1,V2,K,V7),评语集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很满意七个等级;权重集:W=(W1,W2,K,W20),WI是由二阶因子模型所确定(见表1)。2.选择如下模糊测评矩阵R描述从因素集U到评语集V的模糊关系矩阵中的rij的取值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表示对i指标给出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即对i指标给出第j级评语的问卷数在有效问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如表2)。3.模糊综合评价利用模糊矩阵与权重的合成运算,即B=W﹒R=(b1,b2,k,b7),同时进行归一化的处理得出综合评价数值。4.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指数等级的设定依据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的特性,可采用七级分割法对劳动关系综合指数(Z)进行综合评价,即Z划分为很不满意(0≤Z≤30)、不满意(30<Z≤40)、不太满意(40<Z≤50)、一般(50<Z≤70)、较满意(70<Z≤80)、满意(80<Z≤90)、很满意(90≤Z≤100)七个等级。5.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假设D=(d1,d2,k,d7)T =(95,85,75,60,45,35,15)T为分数集,dj表示第j级评语的分数,进行向量乘积,可得出最终测评结果,即劳动关系综合指数是:Z=B×D= 57.25

三、结论启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工作过程指标标准U1的得分是69.556,工资薪酬U2的得分是49.840,社会保险福利U3的得分是60.649,工作权益保障U4的得分是51.144,职业规划U5的得分是50.9,幸福感的得分是52.204。根据以上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可知,在现阶段,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中的工资薪金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其他要素的综合得分处于“一般”状态。同时根据二级指标的权重可得目标值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得分是57.25,也是处于“一般”状态。但是从指标的评价结果来分析,工作质量标准得分69.556,表明现阶段工作质量方面有所改变。从工资薪酬、社会保险福利、工作权益保障、幸福感的评分分析,工资薪酬得分较低,说明企业降低工资薪酬或者延期发放等事项,使得员工的工作认同度比较低,整体归属感、幸福度也偏低,这些指标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总之,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要稳就业,稳经济,需要加强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加大社会保险福利力度,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员工幸福感,才可以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才有利于浙江经济秩序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淼.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体系构建[D].河北法学2014.

[2]韩喜平,张嘉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关系协调分类研究[J].管理世界,2019,(4):70-76.

[3]李方圆.甘肃省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企业家;治理结构;制度创新

Abstract: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rethemainbodyinprivate-ownedbusinessesinChinaandane-merginggroupwithspecialcharacteristics,anditsstateofdevelopmenthasadirectimpacton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theChineseeconomyinthefuture.Bycalculatingfirst-orderandsecond-orderderivativesofproductionfunctiontoinstitutionfunctionandanalyzingtheresults,itisindicatedthatinstitutionalfactorhasadeepimpactontheoperationanddevelopmentof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ndthatimprovementininstitutionalenvironmentwillgreatlyimprovetheirproductionandoperation.Forthisreason,thestrategicpatharrangementforinstitutionalinno-vationin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inChinais:cultivatingentrepreneurship,carryingoutpropertyrightinnovation,perfectingoperatingmechanismofenterprises,andimprovingtheexterna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forenterpriseoperation.

Keywords: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familysystem;entrepreneur;governingstructure;institutionalinnovation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企业形态企业控制权管理岗位│

├──────────────────────────────────────┤

│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或合伙人业主或合伙人│

│家庭式企业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准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干亲、姻亲部分非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混合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亲戚、朋友少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临界点外来中层经理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公众公司职业经理人全部岗位对外开放│

└──────────────────────────────────────┘

特征二:企业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只存在“业主”而没有企业家,只有大企业才有企业家。这种观点可轻易地被卡森和张维迎的研究驳倒。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是“擅长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他强调,一个企业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判断得到支持,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进一步指出,“当且仅当一个有较高经营能力的个人同时也是资本家时,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即没有个人财富的人充当企业家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②。此观点可由以下模型表达: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简化对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的分析,可建立企业家才能模型:E=f(K,M),其中K表示个人财富,M表示经营能力。

显而易见,■(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即企业家才能与个人财富、经营能力成正比。在图1中,只有处于Ⅱ中的企业家,即既有较强经营能力,又有较多个人财富的企业家,才是卡森和张维迎意义上的企业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

特征三: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问题几乎不存在。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另外,我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善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特征四:治理结构优劣并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见表2)。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自己管理、自行决策,因而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特征五: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外部约束。一是行业准入障碍。行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行业时受到了很大限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处于次国民待遇地位,实际准入的行业不仅少于国有、集体企业,还少于外资企业。二是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由于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收费与社会负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很重,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项目收费。三是外部融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50%至60%靠内部融资,自有资金比重过大。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它融资渠道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都很低。间接融资方面,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和企业规模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普遍不注重信用建设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与民间投资发展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尚未获得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主板证券市场的进入门坎太高,二板市场久久呼之不出,风险投资基金欠发达,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更加困难。

表2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

项目理想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公共民营企业

市场竞争压力高高较高

产权人行为规范、商业化商业化规范、商业化

资本市场压力高无高

企业目标多元目标利润利润、企业价值

人才优势高低高

资金供应低成本、高额高成本、有限中等成本

激励机制完善完善不完善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企业家、家族董事会

决策效率高高一般

项目公共国有企业行政式国有企业

市场竞争压力高或无几乎无

产权人行为非完全商业化非商业化

资本市场压力一般无

企业目标利润多元目标

人才优势一般低

资金供应低成本、高额极低成本、有限

激励机制差差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政府行政部门

决策效率较差差

二、制度因素影响:基于生产函数和制度函数的分析

制度主义是当代经济学现实主义潮流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中的新制度经济学重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则强调对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在这里,我们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由生产函数入手研究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科学技术也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f(L,K,E,M,T)

其中,L表示劳动的投入,K为资本的投入,E为生产中土地的投入,M代表企业家才能,而T则代表技术的投入。假设Q不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稀缺的,任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会使Q增加;而且任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

1.■(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2.当且仅当L=0,K=0,E=0,M=0或T=0时,Q=0

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处于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设各种制度因素的函数可综合表示为F=f(Z),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可由■(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表示,将■(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展开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当制度环境改善时,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处于更加有利的环境,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比将进一步提高,因而■(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同理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求Q对F的二阶导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制度因素同样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一种生产要素。由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这说明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使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改善,但这种改善的速率将会越来越小。根据以上分析,可用图2表示民营中小企业生产函数与制度因素的关系:Q-Z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而且是下凹的(■(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三、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推翻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但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我学习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明晰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中小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虽然使民营中小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绝对份额,从而提高收益的绝对额度。

3.健全企业运行机制。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在其《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依赖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靠让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能使中小民营企业更换数代企业家而经久不衰。健全机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健立一整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如财务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有效的市场机制能迅速反映企业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并对企业进行“纠错”,增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外部制度障碍。第一,实行公平的行业准入政策。目前,我国正逐步取消各种外资准入限制和壁垒,逐步对外资开放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服务业领域,在向外资开放这些领域的同时,也应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允许民营中小企业进入。第二,减轻民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规范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收费,对于有关的收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收费政策,坚决禁止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民营中小企业也应当享受。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可以让民营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新产品开发费用计入成本、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土地租用费付款和用地价格等方面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第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社会信用建设是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信用调查体系,通过社会评价力量对各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推进企业外生性信用建设;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推进企业的内生性信用建设。此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设立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显著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环境,而尽快建成二板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将会大大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厚文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甘德安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彭海颖.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J].经济问题,2003,(3).

[4]徐善长.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J].上海改革,2003,(1).

[5]石军伟.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一个基于企业家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2,(10).

[6]王克忠,刘晓华.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J].上海改革,2003,(8).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社保制度;民营;中小企业

现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际经济的市场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表明了我国经济要想脱颖而出得到大跨越的发展,就要依法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能够有效地让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保制度得到高效性的发展,需要有社会经济体制的支撑,才能让社会公民享受更好的福利。在依法构建社会保障的制度中,要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要注重的是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主观性。尤其社保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法律也明确的说明了企业全体职工都需要加入社保,并且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分担责任。为此,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保制度需要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管理者灵活的建立社保制度。降低企业社会事务的繁重压力,让企业人工成本得到减缓,从而高效地依法构建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民营中小企业执行社会保险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部分企业与当地市县级社保局,发现愿意给所属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必要条件有:一是企业长期效益好,营业收入稳定,资金链较为安全。二是企业经营地劳动监察执法部门检查严格,常态化巡查。存在漏保、少保甚至是不保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虚报职工人数。二是不按照职工实际工资申报缴费基数,少交保每年缴费基数的核定是以上年度社会平均收入为依据的。三是职工可以享受新农保,愿意给他们提高工资,让他们自愿放弃职工社保缴费。

2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弱

在部分地市或者县区,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和征收职责全部由社保经办机构承担,执法职责则由劳动监察部门负责。但随着社保覆盖面的扩大,行政部门就出现了人手少、任务重,人员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劳动监察机关申请扣押、查封、拍卖规定的制度及法定程序缺乏有关配套措施。要知道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要想建设完善进入法制轨道,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而行,才能让社会保险进入健康的发展道路。

2.2部分制度配套政策缺乏

延期缴费制度缺乏细则支持。根据《社会保险法》第63条第二款规定,企业账户余额少于应缴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但如何界定担保的范围,担保程序和担保形式又是什么,延期缴费的期限规定等等,大部分社保征收机构都未出台过相关规定。尤其是现在随着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经济结构以及就业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还是沿用国家之前设计的以公有制为单位而配套的,这完全不符合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就业人员以及分布的情况比较混乱,流动性大,很多就业者都没有趣签订就业合同,他们的劳动关系也是灵活性的,正因为这样部分的制度配套政策严重缺乏。

2.3企业职工处于弱势地位

长期以来,职工还是默认民营中小企业不缴纳社会保险是正常的,自身也没有条件去争取这个权利。尤其是在民营中小企业工作的劳动者本身生活负担就较重,多拿点到手工资才是他们的期望。同时很多人因为文化水平低下,也缺乏对社保的重视,认为对自身没有太大的好处。企业注重短期的利益追求,社会保险的缴纳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为此,很多中小企业会想方设法地减少或者逃避社保的缴纳,这就导致了在民营企业中的员工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也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去争取社保。

2.4职工流动性大

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的属性导致其所属职工流动性较大,可以说每个月都有职工“进进出出”。跨地区转移社保关系,也可能导致养老金待遇水平出现差距。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各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也会不同,进而导致基础养老金存在差异。因此更多职工选择多拿工资,少缴甚至不缴社保,认为还有新农保进行兜底保障。

3民营中小企业社保制度建设原则

3.1安全有效原则

随着世界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而有关养老保险则是社会保险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模式取决于制度的具体受益人,而制度的具体受益人则指的是那些退休后的老年人口。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仅仅依靠安全性原则还是不够的。为使制度保障增值,就必须采取有效化原则,注重安全和有效内容的共同体结合。在选择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做出的一项新制度管理模式,在主体管理方面,要做好事前监督、事后管理。实现制度管控过程的优化,找到两者最佳结合模式,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制度运营效果最大化。

3.2公开透明原则

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应用好一系列庞大的资金规模。实现集合投资,将众多零散制度集合起来,并实现其投资过程的分散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公共制度,其筹资范围主要是从广大投资者中所得出的,它也满足了养老的基本需求。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能够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对其作出不断改进,这一原则内容也包含了两重含义。首先,缴费者有权利了解到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发展模式,也必须对资金运行过程作出全面监督。其次,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投资和收支状况都必须向参保人员作出针对化体现,这也是权利业务的统一发展内容。

3.3政资分开原则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管理模式就是基于社会保障制度管理发展状况,在筹资分割过程中实现管理过程优化的一项内容。由此管理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强调其独立于行政机构作出管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听命于行政机构。一般而言,养老保险制度理事会或者制度管理机构会直接对其进行负责,使其步入到规范化轨道之中,这也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安全。但是仍然有不少地方政府在行政管辖领域内管理社会保险制度,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机构,对于养老保险制度而言都应该遵循其严格的政资分开过程。在管理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捐款利用。对预算制度管理要与其他的制度相互分隔开来,无论是任何目的、还是任何形式都要避免用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将自由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做出划分,利用内外部控制制度,杜绝养老保险制度的侵占行为发生。

4容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4.1易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在企业获得长期收获,社会保险就是其中一项。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给职工稳定的社会保险,那么就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才加入,提高企业的实力。但是如果企业没有给予他们安稳的保障,他们必然会想着辞职选择更好的企业。

4.2企业社会保障负担重

虽然国家一再降低社保费率,但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还是过高。企业必须承担来自各个方面的税收,此外用人成本及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还要面对社会保障负担。所以他们认为社会保障会影响企业的盈利。

4.3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用工不规范的情况在许多企业中都存在,比如: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逃避企业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购买社保等。尤其是出现工伤的情况,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甚至是职工医保,受伤职工只能按照新农合进行报销,剩余费用需要企业进行支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负担,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5民营中小企业执行社会保险制度难的原因

5.1职工方面

一是收入水平不高。企业用工数量大,技术要求较低,从而形成职工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不愿从工资总额中拿出一部分缴纳社会保险。二是维权意识薄弱。当前部分地区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岗位有限,劳动者处于劣势地。

5.2企业方面

一是社保责任意识差。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自身条件较弱,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将收益持续投入到发展中,不少中小民营企业甚至认为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会增加成本。二是盈利能力不足。民营中小企业大部分成立时间不长,原始积累不足,盈利能力较差,部分还处于财政赤字状态或者收入与支出持平阶段,资金融资困难。

5.3政府方面

政策不健全,执法力度弱。社保缴费监察机制的配套政策不完善,执法人员不够,面对日益增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日常巡查都难以做到全覆盖。同时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一些“政绩”,盲目的加大政策实施的弹性,不重视中小企业参保的现象,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6民营中小企业社保制度构建的探索

6.1政府方面

一是设定合理的企业社保缴纳费率。可以按照与现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缴费费率,分层次核定各种企业的社保缴费费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二是必须贯彻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我国目前的社保制度是以收定支,要求企业必须为所属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强制性的,也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三是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全面做好监察工作。劳动监察部门通过监察、巡查等方式,使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监察企业的用工行为。因此政府要配齐配强执法人员,确保执法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四是建立适应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保制度。尝试推行担保延期缴费制度。2019-2020年的疫情,国家就出台了社保延期缴费具体办法,灵活就业人员可延至3月底,餐饮等行业经确认可延至7月底缴费。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将办法扩大细化,形成平常时期的担保延期缴费制度。五是增强职工维权意识。相关职能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渠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政策传达给职工。

6.2企业方面

一是重组收入结构。公司对人力成本支出中的社保费进行筹划,调整工资薪酬制度和企业福利费制度。在保证职工工资收入不下降的前提下,将职工的部分工资高收入转移到不缴纳社保费用的职工福利费用和企业的费用中。二是探索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民营中小企业的年金制度无法跟上社会发展进度,将会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产生影响,毕竟年金制度是社保制度的第二支柱。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发展趋势,证明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6.3完善法律规定

从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立法经历来看,社会保障法与其他法律一样,都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由此有关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内容也需要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同时,认识到法律效力体现作用性。除此之外,我国整个社会保障领域的立法层次较低。虽然对于监管机制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由于分散立法层次较低,其权威性和效率自然不高。对此,要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现状,对养老保险制度各环节内容做出有效认识,形成具体规定。同时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监管工作提供法律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安全运行,注重立法和执法监管。我国目前缺少专门机构,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立法保障和执法监督。对此希望全国以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尽快设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监管委员会,实现法律调整过程中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法律。作出严格法律条令,促进部门融合,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安全化运行。

7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险的基础,更是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如此快速,更加需要社会的保障来约束企业员工。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保制度,才能更好地让企业得到稳步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以济宁市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2]姚思颖.二线城市制造业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及应对策略——以A企业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3]李明尧.民营中小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4]薛新燕.民营中小企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9.

[5]张敏敏.上海市企业社会保险费征收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市委党校,2020.

[6]伍世勋.社保费改革对H物业公司人力成本的影响与筹划[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0.

[7]许泽宇.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企业绩效与最适缴费率区间[D].济南:山东大学,2019.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6

1.1家族制管理变革取得的成效

回顾我国在推进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如正泰集团、红豆集团、华西集团以及方太集团等,这些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族企业,在进入“成长阶段”后,通过变革家族制管理,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使企业由小到大,成长为现代化的大企业,成功的完成了“成长阶段”的跨越。

①实现了企业产权的多元化管理。在企业家族制管理变革中,首先实行了产权改革,明晰了私营家族企业的产权关系。随着有限责任公司的陆续逐步建立,在产权归属上,家族成员与创业元老对企业的产权关系更加明晰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约有70%的私营家族企业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

②逐步实现了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所谓控制权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和各级经理人员对企业的实际控制程度,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是指企业控制权从企业所有者即创办者手中转移到职业经理手中。同时要从制度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必须充分体现职业经理的意志。近年来,许多私营家族企业已在实践中充分意识到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并正在逐步淡化这种家族制管理模式,许多第一代成功的私营企业主已开始悄悄的功成身退,主动让位于职业经理人。

③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适度分离,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首先,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法人管理机构,依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原则,明确这些机构的职责界限,相互关系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和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以管理团队的科学决策,取代了家长个人的经验决策。随着科学决策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决策活动严格执行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议事原则,坚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制约下进行,甚至还有些企业还聘请了外部专家担任独立董事,以提高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水平。三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和科学管理体制。组建了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和组织机构。广泛吸纳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适度地分授予专业经营管理者,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④构建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我国家族企业在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家族企业从只用家族成员和亲友,转变为直接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和社会,不分亲疏,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针对家族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的弊端,逐步建立起了以激励—约束机制为主要手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体系,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社会化管理。

1.2制约我国家族制管理变革进程的主要因素和障碍

①家族制管理仍是我国目前私营家族企业最主要的管理模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近70%的私营家族企业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相继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这说明家族管理已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的个人资本仍占企业资本总量的76%以上,有96%的家族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仍然由私营业主兼任,这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仍是家族企业。同时,只也意味着家族制管理也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仍将是家族企业持续固守的主要管理模式。

②家族企业主素质和能力低下是制约家族制管理变革的主要障碍。事实证明,中国的私营家族企业,能否健康成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的素质与组织领导能力的高低。当前,在我国家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或不学无术、盲目决策;或任人唯亲、不信任外来人才;或高高在上,喜欢一言堂;或傲慢专横,听不得不同意见;或作风腐败,铺张浪费等,严重者造成了众叛亲离,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实现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思路和方式

①更新观念,提高对变革家族制管理家模式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随着企业由创业向成长阶段的发展,家族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认清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认清固守家族制管理是与企业成长规律要求相违背的。在创始阶段,因企业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企业的大量创业活动由家族发动,因此,家族制管理便成为这一阶段企业首选的管理模式。然而,一旦企业步入成长阶段,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自然经济和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相对封闭为特征的家族制经营管理方式,必然被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所取代。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必须认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也不容企业长固守这种与其成长相悖的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这种管理方式的相对封闭性和排他性,对企业的继续发展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中,家族制企业,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增强企业生存和成长壮大的能力。

②大力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原本是中世纪在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力量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曾被资本主义作为社会遗产继承了下来,并得了自己的成功。然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制度原因,而缺少这种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所谓现代企业精神,其主要内容,一般被人们认为,包括创业者和企业经理人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业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主导下,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短暂,缺少企业精神的社会遗产。目前,我国大多数自主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其创业动机仍停留在脱贫致富的初级阶段,缺乏更高境界的创业理想和抱负。

因此,要实现家族制管理的彻底变革,就要在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中,大力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有专家曾指出,一方面中国当代确实缺乏具有足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职业经理;另一方面,中国当代也缺乏具有足够的良好企业家道德和企业家行为的企业主。可见,提升现代企业家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③构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纽带。企业是创业者、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与全体员工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是企业的根本。只有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实现企业主和全体员工的利益最大化。针对家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构建企业文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把企业全力营造成“家”的概念,让每一个员工都把自己视为是家族的一员,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其次,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说到底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它要求员工之间互教互学,互相帮助和支持,遇到困难互相鼓励并及时沟通,善于承认并感谢同事、工友的工作和帮助,在相互配合上甘愿充当配角等,只有具有这种高素质的一流团队精神,才能面对企业所面临的一切挫折和挑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质量。这不仅可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生活热情,而且还能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增进员工与企业情感的融合性,劳资关系的协调性,各方利益的一致性与和谐有序。

参考文献:

[1]陈高林.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J].管理世界,2003,(10).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7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民营企业十分注意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外包模式也成为企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之一。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在外包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已经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得以应用,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发展并不成熟。就当前来说,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外包服务商的整体水平不高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就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很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得以出现。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些人力资源的外部机构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甚至存在部分资质较差、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服务商。此类外包商的内部流程不完善、专业技术不到位,服务质量偏低,这极大地增加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风险。同时,我国关于外包商运营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未成体系,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就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缺乏必要的监督,各地区的服务商会自行定价,外包商服务市场秩序混乱。

2.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认识不到位

民营企业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外包工作,在外包商的选择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民营企业之所以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工作,完全属于跟风行为,并不是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很多内部员工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的意义,甚至对外包政策持有抵触心理,不能积极配合各项政策的实施,影响了外包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对外包商的选择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会“粗心”地将本企业的核心机密泄露出去,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民营企业的文化很可能会与外包商之间产生冲突。企业和外包商之间是“委托与”的关系,企业对外包商的技能水平、发展形势都没有深入地了解。而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会涉及到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等,两种文化之间很可能产生冲突,影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总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的对策

为了提高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外包商必须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外包商的选择工作,两者要相互配合,致力于共同的目标。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外包市场

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时规范外包市场、稳定外包市场发展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时间相对较晚,发展并不成熟。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行业的标准以及企业和外包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从而建立企业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外包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促进民营企业与外包商所签订合作合同的规范化起草与管理,从而确保有法可依,最大限度规避法律纠纷。

2.企业合理选择外包商

选择合理的外包商对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择外包商之前,企业要认真分析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筛选出适合外包的部分,以便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运营成本。在确定外包商之前,要对外包商的发展历程、资信等各方面作深入地了解,研究其企业文化及发展理念等,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保证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的顺利开展。

3.外包商完善自己的服务

外包服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产下来,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外包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客户群体;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理念等,改善自己的服务途径,为各个民营起义提供先进的咨询服务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同行业内部其他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从而优化自己的服务,从而适应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

4.做好企业与外包商的沟通工作

企业与外包商之间是一种“委托与”的关系,同时又是合作关系。因此,做好企业与外包商的沟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民营企业要将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人力资源工作外包目的等告知外包服务商,同时对外包商的服务理念及管理方式也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避免矛盾冲突的出现。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外包商的工作质量进行及时地评价与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服务质量偏低的外包商,要给予一定的罚金,并在后续的工作中合理淘汰。总之,民营企业与外包商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外包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外包市场的良好运营秩序。

三、总结

人力资源外包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我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委托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出发,选择合理的外包商。而各个外包商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民营中小企业和外包商之间则要继续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的顺利进行。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工作一定会得以进一步提升。

作者:石功雨 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新驰,姜军.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评价[J].商业研究,2011,(1):22-26.

[2]彭海祺.以A公司为案例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8

按照全省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安排部署和四平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我市从20*年开始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在具体工作中,将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与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及全民创业带就业暨全民创业活动相结合。要把民营经济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三年努力,到200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比20*年翻一番,年均递增32.5%;民营企业户数由20*年的271户增加到974户,年均增长54%以上;个体工商户由20*年的4188户增加到7960户,年均增长25.9%;从业人员占全市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动者总数比重由20*年的53%增长到76%;创业指数由20*年的1.75提高到8;规模以上企业由20*年的26户增加到50户,超亿元企业由20*年的2户增加到4户;初步形成2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的10%;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20*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4,000万元,同比增长37.4%;私营企业户数达到491户,新增私营企业220户,同比增长81.2%;个体工商户达到656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372户,同比增长56.6%;从业人员占全市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比重达到61%;创业指数达到6.87;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2户,超亿元企业达到3户;民营经济基础上缴税金实现4150万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5亿元,同比增长51%。为确保完成20*年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要强化责任落实,市政府与各乡镇街签订目标责任书。市民营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对各乡镇(街)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指标的调度督查,并做到半年考核通报,年终考试评比,考试结果作为乡镇(街)一把手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工商局要强化服务职能,20*年要将50户个体工商户注册为私营企业,免收防洪基金,促进小企业的的生成与发展。

二、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

我市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55公顷,相关部门要对工业集中区建设制定具体开发规划,更好地发挥工业集中区载体和平台作用。要加大集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降低企业创业成本,20*年力争开发50公顷,20*年,每个乡镇(街)都要在工业集中区摆放一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确保创办500万元以上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乡镇(街)在工业集中区内创办5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市级领导包保。同时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完成任务的乡镇(街)领导班子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培育壮大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专业村镇

20*年,要逐步培育壮大辽东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茂林畜牧养殖加工业集聚区和玻璃建材业、畜牧养殖加工业两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8个专业村镇:(1)东明镇前太平村稻米加工专业村;(2)红旗镇郝家村花生种植加工专业村;(3)玻璃山镇巨宝村育肥牛养殖专业村;(4)王奔镇三江村育肥牛养殖专业村;(5)双山镇五棵村棚膜蔬菜种植专业村;(6)新立乡双龙村养猪专业村;(7)永加乡永加村养羊专业村;(8)新立乡新立村蛋鸡饲养专业村。在产业扶持方面,鼓励和引导各乡、镇(街)和市直各部门以及创业人员在辽东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创办农产品加工型项目,在茂林畜牧养殖加工业集聚区创办畜牧养殖加工业项目。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全民创业、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支撑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动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尤其是充分发挥100万元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扶持和激励作用,重点用于扶持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改造、创业人员贷款贴息及设立20万元全民创业奖励资金。

(二)从培育壮大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吸引力的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是在以下土地政策、资金政策、收费政策等方面实现突破。

1、在辽西工业集中区创办1000万元以上工业加工型项目所需占用土地,由政府统一征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通过担保贷款垫付土地出让金。在企业投产后,担保公司垫付的土地出让金,由企业上缴税金市级体制所得部分逐年偿还。对在辽东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茂林畜牧养殖加工业集聚区创办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加工型项目,其土地出让金纳入市级体制收入部分由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先行垫付,在企业投产后,担保公司执付的土地出让金纳入市级体制收入部分,由企业上缴税金市级体制所得部分逐年偿还。土地出让金纳入省级体制收入部分由企业自行交付。

2、在辽西工业集中区、辽东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茂林畜牧养殖加工业集聚区内创办1000万元以上工业加工型项目,按国家规定,适合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土地,从用地之日起,5年内所缴土地租金市级体制收入部分全额返还企业。

3、在辽西工业集中区、辽东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茂林畜物养殖加工业集聚区内新创办1000万元以上工业加工型项目,收取的土地租金缴入地方留成部分,用于返还企业后剩余部分的50%由市财政返给工业集中、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区所在的乡、镇(街),用于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4、在辽西工业集中区、辽东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茂林畜牧养殖加工业集聚区内新创办工业加工型企业,用地管理费、土地初始登记费、土地变更登记费实行先缴后返,全额返还给企业。

5、金融机构要完善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对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地的基层金融机构授予一定的经营权,扩大对创办企业的信贷业务审批权,减化贷款程序,扩大贷款规模。

6、到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创办企业免收市政以用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消防设施建设费、防雷测定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防洪基金(经省批准)、地震安全性评价费、动迁管理费、质检费、定额测定费、工程预算审查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7、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内新创办企业所需交纳的中介服务(经营性)费用,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下限减半征收。如规划设计费、规划测绘费、定桩费、验线费、招标服务费、图纸审查费、房产评估费、土地评估费、土地测绘费、国有资产评估费、价格评估费等中介服务(经营性)收费。

8、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内新创办的企业投产后发生的行政事业性费用,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下限减半征收。如职业安全检测费、特种设备检验费、产品质量检验费、计量测试检定费、环境监测费、卫生监测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强化创业基地建设

20*年全市再创建2个全民创业基地。一是在辽西工业集中区投资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970平方米,其中创业大厦3250平方米,创业孵化厂房7212平方米,产品展示销售中心2508平方米。创业基地总投资1259万元,建设资金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吸引社会资金839万元;二是争取国家项目专项资金70万元;三是政府投放资金350万元,分三年到位,不足部分由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通过担保贷款先行垫付。创业基地建设用地由政府划拨。创业大厦主要为全民创业人员和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法律维权、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等服务。创业孵化厂房和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主要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提高小企业创业成功率。二是按照全市创业带就业暨全民创业工作会议上要求,市建设局、工商局今年要规划建设一处面向“4050”人员的免费创业基地,为创业人中提供优质服务和创业空间,以此带动特困群体实现就业与再就业。

五、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尽早争取到位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3000万元,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达到4000万元,担保贷款力争达到1.5亿元。其中,用于工业集中区征地和灯泡厂等改制企业闲置土地收储担保贷款5000万元;用于工业集中区新上项目担保贷款5000万元;用于产业集聚区、专业村镇和全民创业等常规担保贷款5000万元。与此同时,争取作为国家开发银行融资服务试点县,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做好融资服务。

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务开展创业辅导和培训等服务

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帮助创业人员掌握创业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提高创业技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项目,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20*年,结合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需要,计划开办八期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培训2000人次。重点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和创业技能、项目谋划与运作、企业融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品牌塑造、安全生产等培训,不断提高创业人员创业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等问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做好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和“蓝色证书”考核认证工作;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网”网站建设,围绕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人员的需求,增加信息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网站的服务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人员的法律维权服务力度,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人员开展代办证照、起草各种制度、章程等服务。

七、塑造企业名牌,提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争创名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20*年指导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2-4个;要利用省农博会和会等展会平台,展示和推销*的名牌产品,提高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八、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力度

一是利用石英玻璃厂、灯泡厂等改制企业现有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和地毯、造纸、白酒等优势无形资产,通过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打造*优势产业;二是抓好现有计划项目开发,重点强化对计划总投资1600万元的年产400万平方米玻璃制镜生产线、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的中药饮片加工和提取生产线、计划总投资35000万元10万吨乙酸、乙酸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的年产1万吨白酒生产线、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的粉煤灰制砖生产线、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的年产30万吨粉煤灰水泥生产线、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的200万套轴承生产线搬迁改造、计划总投资1120万元瑞鑫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搬迁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扶持和服务,使其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9

一、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功能定位要求,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指导、协调服务等措施,不断指导帮助企业学习和掌握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后危机时代”的发展趋势,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等机遇,加大科学投入,推进机制创新,完善基础管理,注重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全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要、长远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年,全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力争实现增加值67.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3亿元、利润11.6亿元,实交税金7.8亿元,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利润8.8亿元,实交税金6.2亿元,均比2010年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实交税金增长18%以上。

二、实施重点突破,促进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快适应城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建立服务业和工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水平。坚持工业发展必须符合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功能定位,必须符合工业发展规划,必须以节能环保为前提,必须是科技含量高、品牌形象好、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档次企业。

1、突出抓好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发挥全区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职能,加强对经济开发区三个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的指导帮助,学习借鉴先进工业园区管理运作模式,从产业园的规划定位、建设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出谋划策、搞好服务,努力为产业园争取政策、争取概念、争取牌子。完善产业园规划建设调度办法,及时掌握产业园建设进展情况,协调指导其他街办符合入园条件的高档次企业进入产业园发展,及时准确地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加大对金鼎物联网节能环保科技示范基地的指导力度,帮助该基地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绿色产品生产及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业、新型电子、新型材料等高档次产品,争取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命名表彰及建设用地指标,协调组织骨干企业申请点供土地,缓解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状况。年底,三个产业园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达到6亿元以上。

2、突出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帮助重点企业提高产品水平和装备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发展知名品牌,拉长做强产业链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研究和推进总部企业发展,指导帮助工业总部企业把总部及研发、财务、营销、信息、管理五个中心和先进制造工厂设在,而把一般零部件生产放在外地,缓解土地供应紧张、招工难、节能减排要求高等因素的影响。指导帮助龙头企业通过外协配套,配套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种类等,进一步提升规模和水平。继续抓好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工作,加大对30家骨干工业企业联系帮扶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年底力争使实交税金过100万元的达到45家以上,其中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家,过1000万元的发展到4家,过500万元的发展到5家。

3、突出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坚持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和培育产业集群并举,在指导帮助骨干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为企业大企业协作配套、集群化发展、园区化布局的的发展路子。发挥鲁东物流中心市场优势和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调料、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工优势,加快发展与物流业相关联的精深加工、精密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对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两个市级特色产业集群,从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园区市场等环节入手,做好配套完善工作,提高档次,规范发展,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争取土地供应、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组织有条件的街道创建省、市级特色产业镇。继续推进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依托工业园区、专业商城和市场、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创业辅导基地,重点抓好节能环保科技等6家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的扩建和完善,为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与系列化服务。

三、抓住关键环节,提升中小企业企业发展水平

1、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按照抓企业集约化生产和节能减排同步进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装备与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同步进行的原则,指导帮助企业研究市场、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增加科技投入,搞好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培育发展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广泛宣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设备加速折旧、专项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年,全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2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1.5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3%和25%以上。加快企业机制创新,积极指导企业建立与其生产规模、行业特点、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争创“六型企业”和精细化管理样板示范企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帮助骨干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应变能力。围绕促进企业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引导企业采取资本联合、技术联合、市场联合、上下游联合等方式,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到年底,争取股份有限公司达到7家以上。

2、大力推进企业营销方式创新。抓住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引导帮助企业优化营销流程,开展全程电子商务,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采取巡回演示培训、重点指导等办法,帮助更多企业使用山东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尽快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外部交易管理、商务营销全过程协同,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推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功能,利用网的企业数据库、优秀企业、优秀服务机构、特色产业、企业家风采等栏目为企业提供免费宣传的窗口,实现整体宣传,打造集群效应,在供需双方之间架起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对优秀企业及网站,及时推荐到省网进行宣传。到年底,力争在山东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会员、建立网站、信息的企业达到600家以上,供应、求购、合作、招聘等信息3000条以上,加入企业数据库的企业超过400家。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工程,引导企业接通互联网、开通电子邮箱、建立完善企业网站,以信息化带动企业产品设计智能化、制造过程自动化、营销过程网络化和管理工作创新。同时,继续引导企业参加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直邮服务中小企业等展销活动,增加营销渠道,拓展市场空间。

3、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省政府贯彻实施意见、市政府贯彻实施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争取尽快出台区的贯彻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市政府实施意见中关于市县两级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年度财政收入状况逐步扩大规模等要求,争取尽快建立区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多争取国家、省、市级专项资金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围绕发展总部经济、低碳经济、物联网经济、产业链经济等新经济,搞好调查研究,制定落实政策,以鼓励工业企业把总部设在,激励龙头企业招引高档次配套企业、配套企业招引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合,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区制定的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税收优惠、财政奖励、土地供应、劳动用工等扶持政策。加强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大力宣传中小企业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

围绕服务企业促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信息、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创业辅导四大服务平台,构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政策引导、协调指导、资金扶持等办法,积极引导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科技研发机构,以及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争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继续落实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底表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等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补助。

1、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以中国中小企业网为依托,采取网上登载、发送电子邮件、电话通知、短信提醒等办法,及时向上万家中小企业准确传递政策法规、行业动态、通知公告等信息。抓好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完善栏目管理,精选各类信息,做到每个工作日上传20条以上,全年上传政务信息达到6000条以上。积极用好已收集到的420家企业电子邮箱,做好定向和传递信息工作;扩大“中小企业飞信”系统,用户范围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服务业企业、向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延伸,年内用户数量增加到800人以上。继续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政策法规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及时传递政策信息,搞好政策解读,用政策指导企业发展。

2、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促进会的协调服务职能,利用已开通的服务热线电话、网上收集等渠道,及时调查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在银行、担保、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促进银、企、保三方合作共赢。由区企业家联合会牵头,成立小额财务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重点为会员单位服务。利用各级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培育发展谊达担保、瑞通担保、德勤担保等4家信用担保机构,促其扩大担保规模、提升担保水平,全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亿元以上。探索引进新的融资方式和担保模式,利用中小企业网、网、山东网的融资、招商、产权交易等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手段,尽快实现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的新突破。发挥中小企业信用协会的服务职能,继续开展诚信民营企业评选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企业讲诚信、促发展,避免恶意逃费银行债务或把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

3、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促进会,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借助高校的人才培训、技术设备优势,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采取与高校联办研究培训中心、在企业设立实践基地、组织企业申报订单式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加大从企业科技研发机构中选拔推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力度,培育发展耶莉娅服装技术开发中心等7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采取政府激励扶持和市场化运作办法,引导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检测、培训等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4、创业辅导服务平台。围绕培育小企业和促进企业“二次创业”,建全完善区、街道、企业三级培训网络,分层次培训企业人才。主动争取高层次培训机构的支持,为企业争取免费的高端培训机会。发挥区企业家联合会的桥梁纽带、协调服务、示范带动作用,定期举办企业家发展论坛活动,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学习和交流,帮助企业家提升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利用中小企业网企业家风采、创业辅导等栏目,链接企业家所在单位网站,宣传企业家的事迹,对特别优秀的企业家及时推荐到省、市中小企业网上宣传。积极引导帮助龙头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牵头组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完善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思路,从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精品商城、特色街区中培育发展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争取省、市级命名表彰。

五、加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民营中小企业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促进大连市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立大连市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发展专项资金),为规范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民营企业按辽宁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辽宁省统计局下发的《辽宁省民营经济统计制度(试行)》规定执行。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执行。

二、扶持方向和资金用途

第四条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下列项目:

(一)符合我市“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项目;

(二)采用高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三)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

(四)为我市大中型支柱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项目;

(五)产品大量出口创汇的项目;

(六)大量安置职工就业的项目;

(七)经济效益较好、具有中长期发展前景的项目;

(八)获得国家、省级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的项目;

(九)中介机构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项目;

(十)对市政府认定的百强民营企业,在同等条件给予优先支持;

(十一)国家、省确定支持的项目;

(十二)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需要支持的项目。

第五条发展专项资金包括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资金、高科技项目补助资金、信用担保奖励资金、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中介机构服务补助资金、上级专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等。

第六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奖励资金按照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中小企业局《大连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七条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一般按照投资额的6%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八条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高科技项目,一般按照投资额的6%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九条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按照大连市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大连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关于在全市实施轻工创名牌工程意见的通知》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对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审计、评估、培训、信息咨询、法律咨询、技术咨询、管理咨询、企业孵化、人才交流等服务的中介机构,按照其开展业务的数量及成本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经费,包括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组织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参加各种国内外交流、开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宣传、出版刊物和公益性服务,对全市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管理、调查研究以及项目评审等所需经费,资金由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分管市长确定。

第十二条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第十三条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市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发展专项资金一般不再予以安排。

三、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申请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三)经济效益良好;

(四)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第十五条申请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中介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资格;

(二)熟悉国家和地方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行业准入、工商和税务等登记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熟悉企业设立程序,熟悉企业管理业务等;

(三)在提供服务的业务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有与之相关的工作业绩;

(四)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对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由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每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技术改造和高科技补助项目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所在区市县主管部门(区、市、县经发局、经贸局,先导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经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同意后,报市中小企业局。

第十八条中介机构补助项目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统一组织申报,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报市中小企业局。

第十九条申请技术改造和高科技补助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说明,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三)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四)申请技术改造和高科技补助的项目需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评价意见、已落实或已投入项目建设的自有资金有效凭证以及贷款合同、贷款到账凭证等;

(五)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中介机构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机构经营状况说明;

(三)上一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四)供创业辅导、咨询、培训等服务的商业计划、经费决算(包括服务专项支出凭证)、工作总结、接受服务的企业对机构服务效果的评价意见等;

(五)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一条对申请技术改造和高科技补助的重大项目,由市中小企业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审。

第二十二条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发展专项资金审核小组,负责对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提出意见,报经分管市长批准后执行。

五、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市中小企业局承担以下职责:

(一)提出发展专项资金年度预算;

(二)组织项目的申报和评审;

(三)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意见;

(四)监督检查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编制年度发展专项资金决算;

(六)会同市财政局对发展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四条市财政局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核批年度发展专项资金预算;

(二)负责审核并会同市中小企业局下达发展专项资金计划,拨付资金;

(三)负责审批年度发展专项资金决算;

(四)会同市中小企业局对发展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六、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技术改造和高科技补助项目应单独设账、单独核算,按季度向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中小企业局报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表》,竣工投产后,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决算报告。

第二十六条企业收到技术改造和高科技项目补助资金后,按规定作增加“专项应付款”处理;项目完成后,转增“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