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虚拟管理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时间:2022-04-28 08:16:00

绿色GDP虚拟管理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GDP;绿色GDP;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绿色GDP在中国的应用;中国绿色GDP核算面临的困难;绿色GDP的局限性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每个企业所有生产产品的销售价值有两部分组成、按不同种要素分类,利用生产要素的收入这类数据加总而成、它掩盖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带来的负面作用、它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及环境退化带来的损失费用、生产成果核算的不完全、绿色GDP概念、国际上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探索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等,具体请详见。

1、GDP

1.1、GDP概念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期间)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2、传统GDP的核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支出法。

这种估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用此方法核算所得数值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DP)或NNP。

即GDP=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G(政府购买)+(X-M)(净出口),再根据GNP与GDP的关系,估算出GDP,即GDP=GN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第二种方法:增加价值法或称部门法。

此方法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而成。用增加价值法核算的国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称国民生产净值(NNP)。由于每个企业所有生产产品的销售价值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向其他企业买进的原材料、燃料、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二是它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追加在中间产品上的价值。为此,对每个企业来说,只能计算该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即该企业产品的销售价值减去向其他企业买进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整个社会来看,计入NNP的仅限于“最终产品”的销售价值,再根据NNP与GDP的涵义及关系,估算出GDP。

即GDP=NNP+折旧+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第三种方法:收入法。

它是从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取得的相应的收入出发,按不同种要素分类,利用生产要素的收入这类数据加总而成,即GNP=工资薪金+租金+利息+企业利润+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企业当期盈余+政府补贴+统计误差+资本耗损,再根据GNP与GDP的关系,估算出GDP。

即GDP=GN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1.3、传统GDP核算方法的缺陷

大家知道传统的GDP发展模式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追求以GDP指数不断高速增长为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惜以牺牲环境、耗费资源为代价的基础上的,这种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导致了极为可怕和严重的后果,而且给整个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主要有:

(1)它掩盖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带来的负面作用。

现行的GDP指标不能提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相反,环境质量的恶化还会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例如,污染引发的疾病,增加了人们医疗方面的开支;污染引发的腐蚀,加快了人们对耐用品的消费;而治理污染花费的大量资金又都累计在GDP之内,所有的这些都促进了GDP的增长。

(2)它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及环境退化带来的损失费用。

现行的GDP指标完全不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价值的丧失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造成生态资源赤字,例如它可以不合理的消耗掉它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破坏它的土地资源,污染它的蓄水层,以及过量地捕杀它的野生动物、毁灭性地砍伐有限的森林资源等,却不影响它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反,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却可能导致GDP指标的快速上升。

(3)生产成果核算的不完全。

首先,目前的GDP并未包括无工资或无现金收入的劳动,如人们普遍从事的家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自己进行的各种修理、自己生产的蔬菜和粮食、以及自己盖房和装修。据专家估计,美国8700万成年人平均每个星期从事5个多小时的无偿劳动。发展中国家的无偿劳动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里,没有被官方统计在内的劳动产值约占GDP的75%。联合国的专家认为,全世界约有一半劳动量没有计入GDP。就是说,GDP中记录了价格化的劳动。

其次,由于制度原因造成外部影响因素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例如:业和业在美国和泰国等国家创造的产值是计入GDP的,但在我国这种行业是违法的,因此创造的产值并未计入。然而,事实上,它们却是在宏观上增加了社会效益。这种核算口径的不同也是造成我国GDP值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绿色GDP

2.1、绿色GDP概念

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的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2.2、绿色GDP的由来

国际上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探索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是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日本、美国、挪威等国政府也相继做了有关研究。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1993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简称SEEA)中,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品(简称EDP,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概念,即现在我们所称的绿色GDP。

在中国,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据世界银行的估算,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为540亿美元/年,约占1995年GNP的3.7%、GDP的8%。若按人力资本价值估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占GDP的3.5%。如果把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全部计算在内,估计现行的GDP总量至少应降低10%以上。按照这个估算方式,1995年我国的GNP(5.73亿元)中的3.7%左右是以牺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导致的相关公害(包括对人们的健康的影响和危害)为代价而取得的。

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绿色GDP这一新的概念。

2.3、绿色GDP的主要核算方法

(1)生产法。

指在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这里的中间投入是指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的经济资产和自然资产。

用公式表示为:

绿色GDP=∑(各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非生产自然资产使用+固定资本消耗)

其中,非生产自然资产使用=属于经济资产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不属于经济资产的其他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

(2)支出法。

是根据生态国内产出(EDP)的最终使用结果进行计算的,包括消费和积累两部分,计算公式为:

绿色GDP=最终消费+总积累+(出口-进口)

其中:

总积累=生产资产的积累+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积累-其它非生产自然资产的存量减少

生产资产的积累=原来的资本形成净额

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积累=非生产自然资产的存量增加-属于经济资产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

其它非生产自然资产的存量减少=不属于经济资产的其他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不属于经济资产的其他非生产自然资产向经济资产的转移

非生产自然资产的存量增加=-不属于经济资产的其他非生产自然资产向经济资产的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公式中,均涉及到了自然资产,而自然资产中最难核算的就是环境。由于资源环境大多属于非货币化交易,而且造成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因此,在难以通过市场行为确定其价格的情况下,对资源的增减、环境变化的估计只能采用虚拟方法。1993年SEEA理论提出了四种有效的虚拟方法:

a、维护成本法。即从维护成本的角度出发,为保持环境的数量和质量不变所花费的成本;

b、市场估价法。即从市场角度将其商品化,以现期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量和相应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经济价值;

c、住户意愿法。即从居民的角度考虑,主要是指人们为将来的健康和福利,愿意承担的改善资源环境的费用;

d、持续收入法。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资源开采部门的净收入就是其销售收入与开采费用的差值。这部分净收入还可再分为两部分:一是资源耗减费用,二是真实收入。持续收入法的计算原则是将自然资源视为永久的收入来源,即资源销售收入的有限性。作为耗减费用从净收入中扣除的部分,应再投资到资源产业或其他产业中去。这样,为保证资源收入永久性,资源开采部门在有限的开采期限内,每年得到的净收入的现值之和,应等于从开采之时起的无限期内每年由该资源产生的真实收入的现值之和。

3、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

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为此,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主要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芬兰学着挪威,也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

实施绿色GDP的国家还有很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等。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基本思路,在1991年对国家基本资源进行了核算。

日本从1993年起对本国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构造性研究,估计出较为完整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实例体系,给出1985—1990年日本的绿色GDP。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墨西哥。墨西哥可是发展中国家,居然也率先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这便在传统国内生产净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又进一步得出了环境退化成本。

印尼、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纷纷仿效,并已开始实施。

4、绿色GDP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从总体来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研究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近10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尤其是环境与资源核算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

(1)上世纪80年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全国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的评估。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地开展环境污染损失的估算研究。(2)1990年完成了《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应用了生态定位站的长期观测数据,结合了一些实地调查资料,推动了这一方面的研究。(3)1998年与世界银行合作,采用了世界银行“真实储蓄率”的概念,开展了真实储蓄率的核算以及在山东烟台和福建三明两个城市进行了试点。(4)2000年开始,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方法研究,目前正在研究并计划开展两个省市的试点。(5)2001年,国家统计局将重庆作为全国惟一的试点城市开展资源环境核算试点(6)2003年开始,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开展建立国家中长期环境经济模拟系统研究以及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表。(7)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已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正在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

5、中国绿色GDP核算面临的困难

中国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主要面临着三大困难。

5.1、认识观念还不够全面深刻。

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变了,扣除了环境损失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会因此形成诸多阻力。但任何观念的转变都有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因为这是一项改革,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一个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可以想见,随着绿色GDP的研究和实施,环境的保护或破坏,必成为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

5.2、绿色核算技术还不够先进完美。

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得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唯一来源。

但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卖掉原木,原木的销售价,即可表现出价格,即可以纳入GDP统计。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是多大呢?再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呢?这些野生的鸟类、哺乳动物、微生物与流失的水土并没有市场价格,也没有货币符号,我们确不知用什么数据来确定它们的价值。专家们提出过许多办法,其中一个是倒算法,按市场成本来估算一个专题。

例如,昆明的滇池近几十年来严重污染,周围的农田、化工厂是主要污染源,如果将这些农田和化工厂几十年来的利润汇总,有几十个亿,虽然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现在要使滇池水变清,将劣五类水变回到二类水,最起码要投入几百个亿。

这样一笔账算下来,即便不包括滇池内许多原有的鱼类和微生物的灭绝,也不包括昆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成本,滇池周围几十年来的经济活动可就亏大了!如今,各方面的专家们已研究出了不少测算模型与方法,各有优点,各有侧重,也各有缺陷,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

5.3、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

绿色GD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另一个困难,就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还基本空白,主要包括:

(1)环境法规的不完善。随着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环境法规与政策,从而为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统计法规的不完善。目前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与绿色GDP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未出台。

(3)评价标准的不完善。基于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统计工作比较薄弱及资源环境核算本身复杂性的考虑,对复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研究,有必要将复杂的问题划分成比较简单的部分而加以逐步解决,同时建立工作规程、制定评价和评审的标准。

6、绿色GDP的局限性

虽然绿色GDP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环境数据调整而得到,并且在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有着很强的综合性、代表性、真实性,但其许多方面仍需采用虚拟的方法。由于这个虚拟的口径暂时还无法形成统一的定论,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世界各国GDP值的可比性,也就是说,如果各国计算的口径不一致的话,那么各国在比较GDP的高低、评价经济发展的好坏方面也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即使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GDP无法通过绿色GDP来体现,因为这部分GDP几乎与环境污染、自然生态平衡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无关。例如:内地某县级市耗资5亿多元人民币,仿照天安门广场格局修建政府大楼,办公楼毕竟不像造纸厂、电镀厂那样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它却能增加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