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的当代反思

时间:2022-02-10 11:13:14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的当代反思

【摘要】社会意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形态构建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与辩证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作用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当前的社会发展建设中来,才能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作用理论;当代反思

1深度把控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作用

1.1对马克思社会意识作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在步调上存在一定的不对等性。有时候,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比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要稍显落后,并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社会意识发展中所具有的先进思想和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研判,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失衡和不对等。具体来讲,以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相比较,前者的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高出后者,甚至还会落后于后者。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继承规律。也就是说新时代的社会意识的发展状况与以往的社会意识发展状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继承关系。第四,社会意识水平所具有的形式和表现等内容元素之间都在产生着互相作用和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的影响。这是最为典型的反映社会意识所具备的相对独立性的特征,其本质就是人们所具备的主观精神活动能够发挥出特殊的能动作用。1.2对于社会意识所具有的反作用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而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会发挥反面消极的作用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所产生的反作用能够影响到的范围大小、时间有所不同。比如,有的社会意识在发展几千年后依然具备强大的影响力,而有的社会意识会在几年后便消逝得无影无踪。有的社会意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可以传到更为广泛的区域和国家,而有的社会意识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且其作用在效果大小方面由很多复杂的因素来决定,但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其根植于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中的广度和深度。在普通情况下,社会意识能够影响到的人数越多,越能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就越明显。反之,其所具备的影响力和作用也就越小。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的形成不是顺其自然的,而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

2马克思社会意识理论解构

2.1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的微观剖析。从哲学理论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的实践和物质基础的探索,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在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保障,只有扎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精神的更高层次发展,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在费尔巴哈哲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意识对物质所产生的反映不一定是最客观的,而是经过人的主观认知的改造后所做出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升华便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度发展,其深刻剖析了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和误区,便是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将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依据,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陷入了头脑倒置的误区。2.2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的历史剖析。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所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便指出资产阶级是最早期的城市市民。其中包括了失去土地的农奴,在城市中谋生存的手工业者,以及自由民众。中世纪的欧洲对于生产任务进行了细化,并逐渐产生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在发展中并不奉行任何政治权威,而是在市场发展环境中依照规律推行。人和人购买商品都必须要支付市场价格。马克思正是在历史史料基础上就社会意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们也从市民角度就社会公民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予以萌芽理解。并且,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这种社会意识也被其通过法律制度的方式确立下来。当然,从商品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交易平等也逐渐形成为人与人政治之间的一种平等,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理论和规律的有力证明。2.3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的作用剖析。从作用边界角度来展开分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传播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得到了快速增多,这些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作为国家统治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确立带有明显的政治强制特征,即先由国家上层统一思想意识,再通过广泛而强力的宣传发动,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接受和认可这一社会意识。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发展角度来说,却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有所疏忽。这种认识方面的疏忽,导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后续的建设发展中,在意识形态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现实基础的问题,呈现出诸多形式主义等方面的表现。在当时,权威意识形态理论来看,苏联当时所编制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最具权威的意识形态理论,但是著作的内容中存在的大量的原则性错误和脱离现实的表述,根本就未切合当时苏联经济的实际情况。

3马克思社会意识的当代中国化

3.1社会主义路线的伟大探索。在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方面,中国所开展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探索所走的道路与模式具有明显的“否定之否定”的特征,这个复杂曲折的实践逻辑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我国不具备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与土壤,这就意味着,我国所内涵的文化属性和核心思想价值观内容复杂,且需要大众参与,但是我国不具备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完成转型的历史条件,以小农思想为代表的思想价值观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从目前社会意识思想的构建效果中可以看出,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表现并未能明显观察出具体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目前很多引起广泛争议的社会话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构建中社会存在所具备的影响作用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3.2传统思想文化的融合。在融入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方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内容,这一文化意识与小农经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相得益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有力地冲击着这一传统的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社会意识形态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其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从和谐邻里关系的建立却能够从中观察出思想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所呈现出的社会系统的碎片化特征,对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进行了削弱,因此,有的人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模范人物“量身定做”的,普通人不参与即可。这种错误的认识深刻反映了,对于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必须与社会存在紧紧联系起来。3.3时代主题的发展与我国时代主题相结合不仅能够让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更好的渗透,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上层建筑给予的精神文化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也能够为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给予指导。其中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也需要紧紧围绕时代主题进行,“中国梦”已经成为我国自上而下的共同奋斗的主题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也能够得以更好发展,这是“中国梦”伟大复兴的重要元素。为了确保“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必须要深刻准确地把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哲学规律,通过对规律的深刻认识来指导社会实践发展。

4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探索的主要指导理论,因此,在我国开展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活动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作用理论的把握和应用,防止机械式的生搬硬套,要紧紧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实现马克思社会意识的当代中国化的顺利转化,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臧峰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5):15-22,156.

[2]齐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与内涵思考[J].中国出版,2019(17):69.

[3]罗红杰,平章起.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理性审视及其当代价值[J].湖湘论坛,2019,32(5):27-36.

[4]全泽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意识形态的贯通作用[J].学理论,2019(9):17-19.

[5]揭晓,王永贵.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基本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19(8):56-61.

作者:白琳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