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科学性的哲学解析论文

时间:2022-02-15 10:50:00

导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科学性的哲学解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科学性的哲学解析论文

社会主义观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体系,即对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规律的认识,又称“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观,诸如有社会的社会主义观、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观、西方社会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等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认识、理解和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颇多。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规律的认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主要指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的观点、学说的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的观点、学说而且还包括列宁、、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即把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都融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范畴之中。它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如何产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终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等等。本文是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出发,把它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进行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为其科学性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给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产生提供了更为成熟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分析和解剖,研究对象主要是既成的事物,还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演化和发展,只有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由于力学的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解释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简单地归结为机械的运动,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逐渐形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他用原始星云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解释了太阳系的起源,否定了神的第一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潮汐摩擦理论,说明了太阳系不仅有一个起源过程,而且还有一个演变灭亡的过程,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接着是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用地球表面对立的力量解释了地球表面的发展变化即:水成作用和火成作用,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灾变说,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二个缺口。在物理学领域,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普遍联系;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揭示了物理—化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等,这些理论的提出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新缺口。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确立了化学的基础;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对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生物学家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C.R.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有力地批判了目的论、神创论和不变论。由此,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了,它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和运动不仅有量的差别和变化,还有质的差别和变化,是多样性的统一。高级运动形式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它包含低级运动形式,但不能完全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物质是发展演化和永恒循环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这种发展演化和循环是永恒不变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就是在这种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为其科学性奠定了哲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但他们最早只将其运用于对自然界的研究,后来他们在这种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引入了人类社会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唯物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以暴力的革命推翻暴力的反革命最终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它最终必然被新的更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眼里,这种社会制度就是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参加劳动,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其科学性奠定了实践基础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他们还没来得及将其付诸实践就离开了我们。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却没有连同他们离去从此静止不动,而是被继承了下来,还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莱尔发现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这三大物理实验的新发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推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性原理,等效原理,推论。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波尔的量子化原子轨道理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海森堡的矩阵力学;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统一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列宁在此基础上对辩证唯物主义做了新发展,论证了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夸大数学的作用,不懂得真正的辩证法;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了在亚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如何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在冷战后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谷资本主义又发生了很多新变化的情况下如何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事业等问题。

现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诸如资本主义开始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干预国家经济,与此同时,资产阶级还运用很多新手段改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使其矛盾或者得到缓和或者用更隐蔽的方式掩盖了起来,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必然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构成挑战,但是由此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就被这些新情况误导了,我们要分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手段与其本质的区别,要看到它们的新变化,看到19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没有也不可能全面地回答今年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如何与时俱进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其是否科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科学实质,最终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摘要: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很多新变化,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眼里资本主义马上就要灭亡的论断越来越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势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关键词:社会主义观;科学性;哲学解析

参考文献:

[1]严书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

[2]李屏南.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J].社会主义研究,2003,(4).

[3]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