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探讨

时间:2022-02-24 09:08:11

社会医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探讨

摘要: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社会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通过制定课程思政的原则、合理安排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医学;专业课程

社会医学课程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医学院校常在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对于本课程而言,作为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推出了众多关系人民健康的政策、措施,这些社会层面的元素恰恰是我们教学中最适当的思政元素,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国家政策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带来的人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因此应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在促进学生认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不断推动教师进步,实现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1确立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1.1广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因此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我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在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专业课教学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根本属性,在育人导向、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上多方面多维度加强方向引领和价值落实[1]。在育人导向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学生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具体到本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因素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方面所做的努力,从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课程内容上,融入知识创造背后的故事、价值理念、精神力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养。如通过讲述钟南山院士在非典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杰出表现,感受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医疗卫生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1.2有机融入的原则

每一门课程都有本身的组织结构和课程特点,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在清楚认识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挖掘思政元素,不能生搬硬套[2]。教研室要在开课前组织教师全面系统地进行讨论,总结出哪些内容、以何种方式、在什么阶段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效果最佳,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1.3适度融入的原则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还要注意与思政课相区别。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专业课的内容依然占主导地位,应适度融入思政元素,不能把专业课讲成思政课。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2构建课程中的思政体系或框架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在各高校均处于起步阶段或构思构建初期,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医学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更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框架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新时代我国卫生事业的成绩

我国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史是本课程挖掘的主要思政内容。在本课程的内容中,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是各种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提过视频展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重在强调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经济、政治、环境、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回顾这些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展示我国目前的人群健康水平,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2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对比国外其他国家的应对策略,体现了中国政府科学应对、精准施策的科学治国的理念。选择的题材主要有果断实施武汉封城、大批医护人员援助湖北、疫苗快速研制成功、全国各级社区工作者不辞辛苦长期坚守等。

3社会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3.1构建专业团队,精心组织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单纯依靠专业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形成专业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深入协同的教学机制。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如教学开始前、中期以及课程结束后)开展教研活动,针对德育案例的挖掘、资料收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进行探讨,把最适用的思政内容选入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要根据专业课的内容,科学规划好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形式,并将课程思政明确写入各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中,作为课程讲义和多媒体课件的重要内容。具体见表1。要明确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课程的素质目标。比如在社会医学课程“医学模式”这一章中,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在其中生物医学模式的学习中就要通过维萨里的事迹融入医学不断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讲解经济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时可以联系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推动力。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特点、社会热点筛选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教育案例后再进一步地针对案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有的放矢的教学组织体系。在教案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增加课程思政的教案内容,并且教案要随着德育案例的不断挖掘、社会热点的不断转变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完善的思政元素资料库。在课后作业、考试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有利于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

3.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下,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在社会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吸烟的危害,通过小组讨论法在讨论中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有助于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通过视频展示法展示科技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在未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采用课堂小组展示法比较不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优劣,从而在展示中体现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优越性。专业课教师要避免以说教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3],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4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内容后的教学反馈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体现是多维度、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对国家对民族认同感的增强、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思维模式的形成等。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效果评价标准,我们探索在我校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74名学生社会医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并通过学生评价调查来分析课程思政的效果。在网络调查问卷中共设置了6个调查问题,见表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对专业认知度、满意度方面,学生的满意度均在75%以上,说明课程思政教学促进了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度学习,认识到了大学生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

5结语

课程思政在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有效地发挥了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每一位参与教师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思政意识,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为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探索出了一个方向。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表现在课程思政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时会出现为了思政而生搬硬套的现象,因此在具体内容的选取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另一方面就是对课程思政的度的把握,社会医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广泛联系的课程,能够融入的内容较多,但有些课程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学的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时就需要下硬功夫进行深度挖掘[4]。因此,在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鸿,叶频,梁莉,等.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8):23-25.

[2]彭红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1(5):1-4.

[3]武文利,段虹.课程思政要追求如盐在水的境界[N].中国教育报,2020-07-02(1).

[4]李勇,邱静文.推进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56-57.

作者:平卫伟 郑建中 郭崇政 杨慧 王媛媛 石嫣 杜沂倩 单位:长治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